第13章 珍饈丞

前幾年的千秋節,都是在興慶宮辦的,今年是在大明宮。

興慶宮這個地方很有意思,坐落在長安城北,皇城以東,緊挨著長安的春明門,是三大內之一的南內,也是唯一一座位於皇城之外的宮城。

這地方以前叫興慶坊,還有一個名字,五王宅。

所以這裡被稱爲聖人潛邸,也就是繼位之前的住所,後來改建成興慶宮之後,李隆基一半的時間都是在此聽政。

而且他將寧王、薛王宅安置於興慶宮東面的勝業坊,申王、岐王宅安置於西北面的安興坊,以呈“環列宮側”之局,彰顯兄弟五人共居的格局。

實際上是監視。

李琩之所以可以大膽的常去寧王宅,一來這是養父,屬於至親,再者,處在皇帝的監視範圍,所以李隆基不會計較。

那麼問題來了,興慶宮周邊,只安置了四個王,早夭的隋王在長安沒有宅邸,因爲他是死在洛陽的。

李琩要嗣隋王,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房子,李隆基大概率會給他賜宅,但同樣大概率,宅子不大。

李隆基已經在考慮這件事了,京兆尹裴耀卿帶人奉上長安城輿圖,由高力士與萬年縣令馮用之展開於大殿。

“安興坊還有地方嗎?”高力士望著對面的馮用之,詢問道。

馮用之趕忙答道:

“回高將軍,有的,太宗文皇帝時任太子少保戶部尚書韓良宅,就在這裡,其子潁川縣公門下省侍中韓瑗當年獲罪,降授振州刺史,卒於任上,此宅便被髮賣,幾經轉手,如今空置無主,屋宅地契已歸縣府。”

裴耀卿聽到高力士詢問安興坊,心知聖人很可能打算在此安置壽王,於是道:

“這片宅子不大,緊鄰岐王宅與申王宅,眼下岐王與申王也沒有立嗣,是不是.......”

他的意思是,這兩位親王,那可是與你共同成長的親兄弟,你給老六立嗣,不給老二老四立,是不是不合適。

其實李隆基也想過了,單給李琩辦,說閒話的太多,三個一起辦,方體現他厚待兄弟,還可以掩人耳目。

申王,是老二李捴(zong),只有一個閨女,而且這個閨女十年前也死了,後來李隆基將老大李憲的五子李珣過繼嗣申王,結果呢,李珣五年前也掛了,也是沒有子孫。

岐王呢,就是老四李範,也叫李隆範,倒是有兩個兒子,但是兩個兒子先後也死了,目前無嗣。

兩王宅,如今雖然無主,但有宮內派去的奴婢日夜打理,倒也沒有荒廢。

“以寧王四子李璹,嗣申王,授鴻臚員外卿,薛王(李隆業)四子李珍,嗣岐王,授宗正少卿,”李隆基淡淡道。

裴耀卿眉眼一擡,看向皇帝,下文呢?你兒子呢?怎麼安排?

“敕令,皇十八子壽王琩,嗣隋王,於安興坊立宅,授光祿寺珍饈丞。”

裴耀卿目瞪口呆.......

光祿寺下設珍饈署,掌供祭祀、朝會、賓客之庶羞,榛慄、脯修、魚鹽、菱芡之名數,說白了,就是宮廷宴會的大堂經理。

珍饈署設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聖人竟然給親兒子,來了一個九品官?

那個楊太真,把你迷成這樣?

裴耀卿詫異的表情一閃即逝,心裡琢磨著,雖然聽說每次進食,就屬壽王府進貢的佳餚爲最,但也不能因爲壽王擅烹飪,就讓他去當個管廚子的啊?

事實上,李隆基在其他三個兄弟去世之後,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每天都派人將宮裡的美食,給唯一還活著的寧王送過去。

而寧王呢,自然也會回饋,李琩在其中搭了把手,將後世的一些做飯經驗加了進去,所以寧王府的“進食”最得李隆基歡心。

有人帶頭,就有人跟隨,漸漸的所有親王和公主都開始往宮內進貢美食,那時候武惠妃還沒死,所以李琩希望自己媽吃好點,頗爲用心,後來李隆基也吃厭了,下令停止進食,這才阻住了這股不良之風。

要知道,很多公主都是憑藉進食,獲得了皇帝賞賜的額外食邑,賺大發了。

放在以前,對於皇帝這樣的安排,裴耀卿多少會耿直的諫言一下,但現在他也琢磨出味兒來了,皇帝不需要諫臣,不喜歡有人給他提意見。

我這一把老骨頭,再頂撞聖人,恐怕京兆尹都保不住了。

五年前,李林甫剛剛將他和張九齡鬥下來,就在朝會上說過一句話:今明主在上,羣臣將順之不暇,烏用多言!諸君不見立仗馬乎?食三品料,一鳴輒斥去,悔之何及!

這句話的意思,你們看到儀仗中的駿馬了沒有,它敢亂叫,直接就讓滾了,如今明主在上,你們不要學儀仗隊的馬。

當時有個鐵頭娃,門下省拾遺補闕杜璡,就頭鐵的給皇帝諫言,直接從中樞貶成了一個縣令。

要知道,拾遺、補闕這兩個職位,本來就是諫官,這都不能說話了。

珍饈丞這個官職給到李琩,傷害性與侮辱性,一樣大。

........

十王宅這邊,太子召集諸王,在少陽院見面。

以前的話,他不敢這麼幹,其他親王有些也不是太將他當回事,畢竟是個窩囊太子。

但是這次不同,十六個籠中鳥,有一個要自由了,就算太子不召集大家,他們也想碰個面聊一聊。

可惜太子的面子也不是很大,就來了十個人。

老大慶王李琮、老四棣王琰、老六榮王琬、十二郎儀王璲、十三郎潁王璬、十六郎永王璘、二十郎延王玢、二十二郎濟王環......

這其中,老大、老六、老十二,是同母兄弟,母爲劉華妃,是李隆基後宮當中除了武惠妃之外,唯一生育一子以上的嬪妃(除去夭折)。

“父皇已派中官知會我了,中書門下正在草擬詔書,十八郎繼嗣隋王已是事實,”太子李紹嘆息道:“諸位兄弟怎麼看?”

老大慶王李琮臉色難看道:“於何處賜宅?”

最早從太子這裡知道消息的永王璘冷哼道:

“還能是哪?安興坊,以前韓瑗那破落宅子,與李琩一同立嗣的,還有李璹和李珍,分嗣申王和岐王,食邑沒有從前的五千戶了,削爲兩千戶,李琩的壽王食邑歸檔宗正寺,另給一千戶,好像在同州的河西與韓城。”

同州就是以前的馮翊郡,就在京兆府東邊,與河東的蒲州,隔著一條黃河。

眼下的大唐還是州縣兩級制,不過歷史上天寶元年,李隆基又復舊制,改爲郡縣二級制。

“奏疏是寧王上的,但背後肯定是十八郎的意思,這小子每天可沒少往寧王府跑,”老六榮王琬咧嘴笑道:

“親王都不要了,寧肯當個嗣王,十八郎好魄力啊。”

“怎麼?你羨慕了?”老十二儀王璲打趣道。

他們這一次的商議,身邊的下人全都遣出去了,沒有內侍監視,門外也不會有人偷聽,所以老六榮王琬毫不掩飾的點了點頭:

“我是真羨慕,別說你們不羨慕啊,我不信。”

太子李紹擺手道:

“別說這種置氣話,父皇設十六王宅,供我等安居,旨在你我兄弟和睦,不可妄加聯想,十八郎雖然繼嗣出去,但仍舊是我等手足,今後相處,仍要像從前一般。”

“呵呵.......”老大慶王李琮冷哼道:

“還相處什麼?人家好不容易出去了,還會回來嗎?以後見面,多是在宮廷宴會,人家已經不會跟咱們坐一塊了,這件事,說難聽一點,是大宗嗣小宗,事實上呢,是李琩不認父皇了,我可是醜話說在前頭,他這麼一開頭,這十六王宅,恐怕會有人效仿啊。”

這話一出口,其他人也是紛紛附和,贊成李琮的說法,試問,誰不想離開這鬼地方呢?只是沒有想到辦法,也沒有李琩那份魄力。

太子李紹聞言,臉色愈發凝重。

是的,老大說的沒錯,十六個親王裡面,像李琩一樣對權利沒有興趣的,不在少數,原因很簡單,被圈禁的時間太久了,喪失了銳氣,身邊諸多兄弟,哪個不是驕奢浮華,只圖享樂之輩。

也就只剩下自己,還惦記著祖宗江山社稷,牽掛著國事政務。

“諸位兄弟聽我一言,”永王璘起身道:

“方纔長兄說的沒錯,必是李琩在背後慫恿寧王,才上的這道奏疏,父皇是被矇蔽了,咱們得說話呀,好讓父皇知曉。”

“行!”老大李琮陰陽怪氣道:“十六郎先上奏疏,我等隨後便上。”

李璘一愣,望著大家看向自己的那一道道輕蔑眼神,心知說錯話了,沮喪的一屁股坐下,不吭聲了。

“哼!”老六榮王琬冷笑道:

“骨肉相殘這種事, 我是不打算摻和的,也不想見到,各有各的路走,十八郎既然這麼選擇了,那是人家的事,我們要擔心的,是這裡將來會發生什麼?還會不會有誰,再琢磨出一個匪夷所思的法子,離開這裡。”

說罷,只見他一拳搗在長几上,臉色忿然。

他這是發泄,自己的親兒子住在百孫院,雖也能時常見面,但終究與生活在一起是不同的。

也就是說,親爹李隆基不僅剝奪了他們的自由,還剝奪了他們父子之間的天倫之樂。

所以老六榮王琬,是真心羨慕李琩,甚至希望李琩出去之後,過的更好,別像自己一樣,皇親貴胄形同囚犯。

“好了好了,你們也不用亂猜,”二十二郎濟王環道:

“誰慫恿誰,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十八哥今後不是父皇的兒子了,而是侄子,我猜呀,說不定有一門親事,還在等著他呢。”

“你這話,纔算是說明白了,”太子李紹點頭道:

“有些事情本不是我們能談論的,大家心知肚明就好,十八郎這件事,今後不會再發生,你們也別想著學他,終是兄弟一場,大家備一份禮物吧,以作送別。”

他們想學李琩,也學不了啊,媳婦又沒有被親爹搶走。

“我沒有錢,”老大李琮起身,呵呵一笑:“有,也不會送給一個珍饈丞。”

“哈哈!”永王璘笑著附和道:

“正一品的親王成了從一品,朔方節度使成了珍饈丞,他這幾年也真是不走運啊。”

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15章 走別人路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15章 走別人路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175章 狩獵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262章 撕破臉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32章 空中樓閣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224章 好戰第218章 何所懼?第90章 美輪美奐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328章 不走尋常路第298章 國家隊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389章 金花箋第183章 西市第228章 讖書第173章 瀚海侯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362章 醉酒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307章 買房子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298章 國家隊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83章 美名冠之第148章 太原尹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33章 表妹第292章 秘書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345章 翹tun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350章 秘書省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330章 搶親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334章 三策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118章 萬壽仙君
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15章 走別人路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15章 走別人路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175章 狩獵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262章 撕破臉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32章 空中樓閣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224章 好戰第218章 何所懼?第90章 美輪美奐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328章 不走尋常路第298章 國家隊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389章 金花箋第183章 西市第228章 讖書第173章 瀚海侯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362章 醉酒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307章 買房子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298章 國家隊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83章 美名冠之第148章 太原尹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33章 表妹第292章 秘書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345章 翹tun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350章 秘書省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330章 搶親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334章 三策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118章 萬壽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