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

王忠嗣在收到聖人駕崩消息的第一時間,其實就已經從滎陽出發了,一路都是走的鄉野小道,就怕被人攔住,但是從洛陽入關中,潼關是繞不過去的,於是他在潼關被攔下了。

現在李亨成了弒君者,而衆所周知王忠嗣與太子關係不錯,與當今陛下卻關係惡劣,那麼誰敢放他過去呢?

你沒有正式批文,也沒有通關文,就是有,我也不能讓你過去。

地方主官擅自離開轄區,這是犯法的,但是爲陛下奔喪,這又屬於合法的,

尤其王忠嗣還是義子,所以他這次擅離職守,其實嚴格意義上,也不能挑他的毛病。

給聖人奔喪這是忠,給乾爹奔喪這是孝,忠孝都全了,要不是因爲王忠嗣身份特殊,是沒人會攔他的。

但是呢,長安那邊還是送來了旨意,陛下特准王忠嗣返京服喪。

王忠嗣一刻不敢耽擱,緊急入關,在沿途驛站不停更換馬匹,星夜兼程,終於在聖人靈樞即將離開長安的前一天,抵達京師。

他帶着自己的兒子,女兒女婿,身披重孝,往含元殿祭拜。

「咚咚咚咚......」王忠嗣老淚縱橫,額頭死命的磕在地上,鮮血直冒,口中一個勁兒的在請罪。

再任由他這麼磕下去,怕不是要磕死在這裡,李瑁連忙讓高力士帶人過去將王忠嗣硬給拉扯了起來。

安撫了好半天,在高力士的提醒下,王忠嗣的額頭被簡單包紮之後,來到李瑁面前跪坐下來:

「但憑陛下處置。」

李瑁淡淡道:「處置你什麼?」

王忠嗣一臉哀榮道:

「臣有眼無珠,不能窺破逆賊反心,以至聖人遇害,縱死千百次,亦不能贖我之罪過,請陛下准許臣戴罪服喪,期滿之後,自會以死謝罪。」

不管怎麼說,王忠嗣對李隆基的感情是最深的,幼年沒了爹,聖人認了他這個兒子,這份養育之恩,那是報答不了的。

他當年支持李亨,很大程度上是不想聖人再犯錯了,一日殺三子,這個罪過,必然載於史書,再動太子,必垂惡名於史書也。

但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李亨竟然會走這條路。

如果他知道,那麼殺李亨者,必是他王忠嗣。

「準了,準你與諸親王,一起服喪,」李瑁道。

王忠嗣頓時感激涕零,給李瑁磕了三個頭。

上一任皇帝死了,兒子們當中,除了下一任皇帝,都需服喪二十五個月,只有李瑁,是百日,而且不需要去陵前服喪。

因爲他是皇帝,皇帝不可能拋棄整個國家,二十五個月啥也不幹,那麼天下豈不是亂套了。

其實王忠嗣也是命好,早早被流外去了滎陽,他要是沒走,這一次勢必會與李亨一起完蛋。

這個人能不能用,又該怎麼用,李瑁是需要深思熟慮的,他心裡,肯定還是想用的。

畢竟以裴耀卿制衡蓋嘉運,只是權宜之計,因爲歷史上,裴耀卿死於明年,

雖然不知道這一世,對方能不能多撐幾年,但是李瑁肯定是需要早早謀劃的。

那麼裴耀卿之後,誰能壓制蓋嘉運,王忠嗣其實是排在郭子儀前面的。

於是李瑁給韋妮兒使了個眼色,小聲囑附兒句之後,韋妮兒點了點頭,出了大殿,朝着跪在外面的王震兄妹走了過去。

在王秀眼裡,韋妮兒算是她在長安最熟悉的人了,兩人的關係一直都很不錯。

有韋妮兒出面,繼續維持與元載夫婦的關係,再加上王震本來就傾向李瑁,

這對兒女是可以影響到王忠嗣,促使對方效忠李瑁的。

「這次全賴盛王,不然我阿爺回不來的,」王震眼下對李琦充滿了感激,他知道自己爹能回來,是李琦在陛下那裡說上話了。

而他們一家能夠回來,給聖人服喪,其實意義重大因爲這一次,如果你們家沒資格服喪,便等於王忠嗣聖人義子的身份,失效過期了,那麼他們家將失去宗室內親這一重要的政治身份。

當年的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的孔穎達,對親戚的定義有過一番解釋:親指族內,戚指族外。

而王忠嗣並沒有被改姓,所以嚴格來說,屬於宗室外姓內親,而且只認他一個,他一死,他們家跟宗室就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了。

韋妮兒點頭道:

「說到底,陛下與大將軍之間,終究還是有手足之情的,幼時同長於宮苑,

以兄弟相稱,怎麼可能不準大將軍回來呢?他的奏疏只是被朝廷給扣下了,陛下並不知道,我可不是你們。」

王秀趕忙點頭:「陛下絕對是不知情的,盛王已經提前告訴我們了。」

元載當下,內心非常猶豫,好不容易見到了韋妮兒,他很想跟對方談談自己的事情,但是轉念一想,人家剛幫了他們家大忙,再厚着臉皮求人,實在是有點太不要臉了。

但是韋妮兒卻主動提起來了:

「裴公接手漕運,你在他手底下幹,務要伺候周到,學得一分,將來都是受用無窮。」

元載硬着頭皮點了點頭:「是,謹遵貴人教誨。」

他不好意思說,王秀卻是嘆息一聲,老實道:

「他已經被裴公親自踢出來了,返回門下省之後,才發現被除名了,眼下身上沒有差事。」

裴耀卿踢元載出來,完全是因爲元載不懂水利工程,留着沒用,他可沒功夫培養新人,而門下省除名,也不是李適之乾的,而是陳希烈,就因爲元載是王忠嗣的女婿。

韋妮兒頓時一臉驚訝,不管怎麼說,元載夫婦與她交好,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他們夫婦倆又沒有摻和李亨的事情,無端受此牽連,也真是倒黴。

「我知道了,我會幫你想辦法的,」韋妮兒道。

元載趕忙擺手:「不敢不敢,萬不敢辛勞貴人...

韋妮兒擡手將他打斷:「我幫你也不是圖你什麼,只因咱們不是外人,耐心等着吧。」

元載頓時一臉愧疚,人家當然不會圖他什麼,他有什麼值得人家圖的呢?一丁點都沒有啊。

裴寬回來了,也就是說,眼下朝堂之上,三裴並立。

裴耀卿不在,他和裴敦復之間有些小小的矛盾,而且會隨着時間推移,被李林甫不斷挑唆放大,但是裴耀卿在,這倆人可就鬧不起來。

「別跟我解釋了,我知道你在長安沒幹好事,但是眼下,我也不跟你計較了,同舟共濟吧,」裴寬在大明宮的一條宮道內,與裴敦復小聲交談着。

他一看到裴敦復那張臉,心裡就不爽,朝廷召我回來,你特麼一點都沒有反對,虧咱們還是同族,要你有個吊用。

裴敦復也覺得不好意思,解釋道:

「我剛從洛陽回京,在朝堂說不上話的,人家將我調回京師,我總不能跟人家對着幹啊,你說是吧?」

裴寬頓時道:

「那就跟我對着幹?胳膊肘往外拐?別忘了你們家祖墳跟我們家的祖墳挨着呢。」

裴敦復趕忙道:

「好了好了,我給你道歉還不行嗎?眼下大局已定,你這個戶部尚書跟從前可不一樣了,右相不會明着壓你的權,盧奐那小子已經提議撤銷中書門下,眼下很多人都在支持他,右相的權力不如從前了。」

「喉......」裴寬長長一嘆:

「我是咽不下這口氣啊,半途而廢,再想要改變,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他在范陽的政策,是重漢人而輕外族,各個衙門機構的任命,都是優先漢人士子,一來可以幫朝廷解決土子的就業問題,再者可以將藩鎮外族做大的形勢拉回來一些,雖然因此挑起了范陽內部的漢胡之爭,但是在他看來,這都屬於改革的陣痛。

這下好了,正在起步階段,被朝廷特麼的拽回來了。

當你堅定的認爲某一件事是正確的,而你又執着的想要去做成這件事的時候,最討厭的就是因外力干預而半途而廢。

這會讓人非常的淚喪,以至於裴寬寧願不要這個戶部尚書,也希望自己能在范陽將事情做成。

因爲他認爲,做成這件事情,比做戶部尚書,意義要大的多。

「朝廷缺錢,所以你乾的那些事情,當下不符合朝廷利益,」裴敦複道:

「不過無妨,今上(皇帝)奉行節儉,等到財政緩過來,你還是有機會的。

F2

裴寬直接罵道:「有個屁的機會,我還能活幾年?安祿山這麼一上去,范陽更改不動了,你們就挑了這麼一個玩意兒接替我?中樞全都是一幫短視的蠢貨。」

「是是是,都是蠢貨,就你能耐,」裴敦復牢騷道:

「好了好了,事情已成定局,你也回長安了,還是先去戶部看看吧。」

裴寬點了點頭,告辭離開。

他返京之後,已經見過裴耀卿,對於運河不再改道的事情,他是完全支持的。

可見當今主上在繼位初期,還是會剷除一些積弊,不管是真節儉還是假節儉,終究也會做做樣子,新皇帝還年輕,沒有治國經驗,大事上必然會多聽大臣的意見。

只要他能聽勸,大唐就只會越來越好。

所以裴寬這次回來,也是帶着希望的,他希望這位新皇帝,能做出一些真正有利國家的事情。

李林甫最近,在各個方面都受到了制約,他切身的感受到,這些人在打着重整朝綱的機會,一步一步壓縮他的權力空間。

而且這種局面,他無法阻止,但也並沒有因此而沮喪。

因爲他的權力,仍然是高過任何人的,依然在正常的首相權力之上。

這是新舊更迭所帶來的必然趨勢,但是無論這些人怎麼爭,朝廷的財政大權,都不可能從自己手中滑走。

這一點,去了一趟戶部之後的裴寬所展現出來的態度,已經足夠說明了。

當時裴寬第一時間就想找李林甫談話,而李林甫深知,兩人之間的這次交談,將直接決定自己是否能將裴寬從李適之那邊拉攏過來,所以他將這次會面暫時推後,等到將聖人的靈柩送往渭南縣五龍山的泰陵。

同時,武惠妃的棺也將從敬陵遷出,提前一步進入泰陵,算是夫妻合葬。

當然了,也包括那些早死的嬪妃,都會改葬於泰陵,不過她們是陪葬,除了李亨他媽這次受到兒子牽連,將會孤孤單單的永遠留在細柳原,牌位也將移出先皇廟亭,不受香火祭拜。

李瑁帶領百官,將李隆基的靈樞送至五龍山之後,在那裡呆了三天,安頓好一些事情後,便返回了長安。

郭淑韋妮兒,以及李琦和咸宜需要在那裡繼續服喪,百日之後,郭淑可以回來,但是韋妮兒他們不行。

因爲按照禮制,未來的皇后可以降服改爲素麻,在宮內守孝。

當然了,太子也是特例,但是李瑁當下沒有立太子,所以兩個兒子都得在那邊服喪,爲了保障安全,武慶帶着龍武軍守在那邊。

返京之後的李瑁,降服爲衰麻,開始主持日常朝會。

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開始肅清李亨餘孽,但凡與李亨關係較爲親近的官員以及東宮屬官,這一次都會遭到大裁員。

賀知章直接滾蛋了,太子詹事崔流放,左庶子高仲舒賜死,李亨舅舅楊令修的三個兒子全部貶爲庶人,家中三代不可入仕,杜良娣賜死,其父杜有鄰全家流放。

至於李亨的兒女們,分作三個地方,也被流放了。

所有獲罪的人,都由韋陟操刀處置。

原少陽院直接改建爲寺廟。

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後,官員們改去了中書門下議事,而李瑁則是開始帶着盧奐在皇城內溜達,巡視各個衙門,好讓所有人都知道,新皇帝是會時不時監督他們的。

皇城是帝國中樞所在,早上卯時上班,下午申時下班,朝五晚四,十一個小時,中間還有一個小時早食時間,兩個小時午食時間,正兒八經的八個小時了。

而且,別看這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真正忙碌的人其實並沒有多少,忙不開的時候,衙門內部就會申請增加吏員的名額,招進來幾個人分攤事務,那不就不忙了嗎?

而吏員不享受國家俸祿,完全是衙門養着,這些人當中,有些是因爲身份原因,比如非士族出身,又或者個人原因,比如讀書不多,而無法參與科舉。

但事實上,吏員的人情世故丶社會經驗丶行政能力,都是非常出衆的,皇城的很多事務,其實是在靠吏。

而李瑁當時在左衛的時候,就經常在皇城內溜達,所以對各個衙門的辦公環境非常熟悉,因此動了爲吏員增加一些上升空間的念頭。

也就是臨時工轉正。

但是想要做成這件事,難度非常大,因爲這涉及到了階級固化,因爲絕大多數的更員出身都不好。

「今年的科舉要放寬,儘量多錄取一些士子,」李瑁邊走邊對盧奐說道。

盧奐點了點頭:「右相打過招呼了,他這個人真矛盾,一開始建議今年停辦科舉,現在陛下一力主辦,他文讓我多多錄取。

李瑁笑了笑,李林甫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李瑁繼位了,那麼比往年錄取更多的士子,有助於李瑁收攏人心,士子們會認爲,是新皇帝帶給了他們更多的機會。

盧奐不是看不明白,只是不想說。

接着,只聽盧奐繼續道:

「可是要騰出這麼多地方,修爲不易啊,南方都不肯去,寧願守選也不願意去,我打算將一些官員遷往南方,給士子們騰出一些地方來,就是阻力太大了。」

盧奐口中的南方,可不是江南,江南富庶之地,誰不願意去呢?他說的這些個地方,指的是貴州丶江西丶湖南丶廣西丶廣東丶福建。

地廣人稀,環境惡劣,民風彪悍,交通不便,風俗迥異,物產匱乏,遠離京師,任何一條,都會讓人打消念頭。

尤其是廣西和廣東,那被認爲是流放之地。

南方真正意義上開發,還是在南宋,在南宋之前,幾乎不在科舉士子的考慮範圍之內,因爲他們知道,去了那個地方當官,一輩子也就那樣了。

但李瑁清楚,想要解決當下大唐的很多問題,開發南方簡直就是最好的出路。

「我有一個想法,只跟你一個人說,」李瑁道:

「如果將門閥當中的旁支派去南方任職,朝廷准許他們的子嗣當中,一人返京做官,一人世襲其位,你覺得會不會有人去?」

盧奐一愣,沉思半響後:

「難,各房都是聽大宗的,就算他們願意,大宗也不願意放人啊。」

對付門閥,其實有一個法子是可以做到了,那就是拆家,無論哪個門閥,當下都有落魄的一房,如果你們願意舉族遷徙南方,朝廷會給與優待。

一旦遷走,時間久了就會與大宗漸行漸遠,逐漸脫離,世代累積,門閥變世家,世家變小族,小族成寒門,可以達到瓦解門閥勢力的效果。

但是耗時非常久,至少兩三代人。

就比如華陰郭與太原郭,華陰郭是隋朝開始,從太原分家出來,一百多年了,雖然因爲距離太原較近,仍然會參與祭祖,但是李猖聽郭淑說起過,其實他們這一支,已經懶得再去太原了,太麻煩了。

如果遷徙到南方,那回來一趟可不容易,也許只需兩三代人,就可以與大宗逐漸分離。

對付門閥,不是一而就的事情,從隋朝開始到現在一百多年了,哪個皇帝都在想辦法,但是都沒有解決,就是因爲沒辦法擺平大宗。

大宗做爲宗族領袖,需要維持龐大的家族,將所有子弟團結在一面旗幟之下,這邊落了,自有另一邊幫忙,互惠互助,以維持長遠的穩定利益。

就拿京兆韋氏來說,各房一直在出人才,而這些人,全部團結在一起,就會形成一股龐大的力量,韋陟是大宗,韋堅小宗,但是韋陟可沒少給韋堅幫忙。

這個法子,其實就是變相的斬斷血緣關係,就比如當下的某個地方,再不收回,等到老一輩全死光了,那條血緣紐帶就沒有了。

李瑁沒有再說什麼,他肯定是打算試一試的,於是轉移話題道:

「皇城當中,有些吏員能力出衆,朕以爲,可以做爲流外官,赴任地方歷練,如若政績出衆,可酌情經吏部考覈,遞補爲官,你覺得呢?」

盧奐又是一愣,你這兩個想法,也太過別出心裁了,吏就是吏,怎麼能做官呢?那不是亂套了?

「吏員學識淺薄,素質參差,難當大任,恐怕不行,」盧奐搖頭道。

他的意思是,這幫人文化水平不行,必然是沒有大局觀的,因此做事沒有遠見,只能看到眼前,而且正因爲他們素質低下,所以爲官的話,會千出很多出格的事情。

說白了,就是狗肉不上桌,難登大雅之堂。

李瑁也沒打算讓他們上桌啊,在地方當個小官,做爲輔佐還是可以的。

如果吏都能有出路,那麼很多落舉的士子,就會開始嚮往這個曾經被他們完全拋棄的職業,這纔是李瑁真正的用意。

千得好的臨時工能轉正,那麼自然會吸引一批高素質的失業人才。

李瑁笑道:「凡事皆有利弊,吏員雖學問不精,但譜熟人情,善於執行,也是有可取之處的,縣丞一職,你可以考慮一下在京的吏員。」

這明顯帶着命令的語氣了,盧奐只能點頭道:

「臣會着重考量。」

李瑁見他爲難,拍着盧奐的肩膀笑道:

「這是朕給你的又一項權力,記住,很多權力,是在你處理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之後,才能得到的,李林甫亦是如此,這才叫爭,這樣的權力,別人想搶都搶不走,朕喜歡你們這樣去爭,而不是生拉硬奪。」

盧奐汕汕一笑:「臣羞愧,無地自容。」

李瑁哈哈一笑,繼續與對方巡查皇城,盧奐對他來說有大用,今天之所以帶着盧奐,就是在告訴別人,盧奐今後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朕默許他去做的,算是給盧奐站臺,減輕對方的阻力。

一個心念河北的人,才能幫助李瑁處理好河北的問題。

你得是真心希望河北好,才能拿出適合河北的政策,而不是一味的平衡丶鎮壓丶剝削,朝堂上很多人在河北的問題上都跑偏了,但是盧奐沒有。

這就是他的價值所在。

第327章 護短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91章 國寶郎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351章 鑰匙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360章 體面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167章 賞罰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167章 賞罰第125章 隴右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344章 庭杖第78章 別問了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292章 秘書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253章 撤軍第348章 三贏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230章 韓珠團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224章 好戰第91章 國寶郎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12章 眼下富裕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390章 有喜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334章 三策第236章 刺激第236章 刺激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307章 買房子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253章 撤軍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127章 服務業第340章 畜......畜生......第38章 356萬戶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362章 醉酒第76章 上架感言第253章 撤軍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7章 2王3恪第79章 回去吧第230章 韓珠團第252章 後顧之憂
第327章 護短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91章 國寶郎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351章 鑰匙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360章 體面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167章 賞罰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167章 賞罰第125章 隴右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344章 庭杖第78章 別問了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292章 秘書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253章 撤軍第348章 三贏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230章 韓珠團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224章 好戰第91章 國寶郎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12章 眼下富裕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390章 有喜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334章 三策第236章 刺激第236章 刺激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307章 買房子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253章 撤軍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127章 服務業第340章 畜......畜生......第38章 356萬戶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362章 醉酒第76章 上架感言第253章 撤軍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7章 2王3恪第79章 回去吧第230章 韓珠團第252章 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