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

回到道觀的李瑁,並沒有詢問玉真公主,剛纔誰來過延生觀,玉真公主也一點沒有要告訴李瑁的意思。

正常,這種事情,看透不說透,要裝糊塗的,李瑁和她的姑姑之間,該沒有熟悉到可以談論這種事情的。

王維早年,是一定被玉真公主潛規則了,至於李白,說不準,至少他和玉真公主之間,應該沒有實質性的發展。

否則改籍入宗室的事情,也不用李瑁來操心了,玉真公主一句話就能辦了。

宗正卿李琳那邊,李瑁打過招呼,李彥允那邊,李瑁也打過招呼,現在只需將李彥允的族譜檔案,悄咪咪的交到李白手上,剩下的就看李白自己了。

竇在李隆基這裡最大的情面,就是他爹竇希,他爹是基哥的親舅舅,但是已經死了。

而竇的親孃薛氏,不但在基哥這裡一點面子都沒有,甚至基哥非常討厭這個親戚。

因爲這老婆子從前,沒少說過基哥母親的壞話,就連他那個舅舅,其實也不是什麼好鳥,從前並沒有給基哥提供過任何幫助。

她來給竇求情,那是適得其反,李隆基一點不在意自己會不會語氣過重,將這老婦人氣死。

氣死就氣死,早就盼着你死了。

打發走薛氏之後,李隆仍是沒有消氣,怒衝衝的在殿內來去,口中罵道:

「看見沒?有些外戚就是這麼不要臉,朕登基之後,看在太后的情面上,厚待他們,四個孃舅,一個國公丶一個冀國公,一個畢國公,他們當年還想讓兒子世襲?力士啊力士,你見過這麼不要臉的嗎?」

高力士在一旁點頭道:

『竇家好像一直就是這副德行,共富貴不能共患難,三位國公在世時,

名聲本就極差,時人多稱其貪鄙,仗着聖人,沒少幹壞事。」

李隆基的母親竇太后,當年是被武則天秘密處死的,事後,他的三個舅舅包括姥姥姥爺也都受到牽連,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後來李旦登基之後,竇家才被平反,從嶺南返回了長安,他們回到長安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爵位。

因爲他們覺得,自己是被李隆基的媽牽連了,才遭了此難,而李旦當時又追諡竇太后爲昭成皇后,竇氏三兄弟便以國舅自稱。

但是李旦可不慣着他們,因爲李旦壓根不認他們是小舅子,也特別看不順眼。

要爵位,沒有!要錢,也沒有!你們要不要這個皇位啊?

直到李隆基繼位,他們又來索要了,基哥是個大方人啊,一口氣全封了,本想着就此打發了。

好嘛,沒曾想只是一個開始,竇氏兄弟得隴望蜀,慾壑難填。

「現在好了,朕那些舅舅都不在了,朕還以爲能清淨幾年,你瞧瞧,小的又來了?」李隆基不停的朝着高力士發牢騷道。

因爲高力士是親身經歷者,基哥與他那幾個舅舅的愛恨情仇,高力士全程作陪。

人家薛氏今天來,隻字不提竇被處分的事情,而是要爵位,希望兒子襲畢國公,如果襲了國公,職位還不是輕鬆就能搞定?

李隆基可能給嗎?宗室承襲都會降爵一等,你他麼一個外戚,想要世襲?

「盧奐這件事辦的很好,告訴他,今後的考課就得這麼來,」李隆基怒道:

「將那些個尸位素餐的蠢貨,都給朕踢出去。」

高力士心知聖人是在說氣話,聞言笑道:

「右相近來,時不時的便會提起惡錢的事情,老奴觀之,他是想在這方面有所動作,今年隴右和朔方都有戰事,右相捉襟見肘,是不是給他個提醒,讓他在可控範圍之內,適當的打擊惡錢流入?」

他以前可不會這麼明着幫李林甫說話,之所以有今天這番話,一來,財政確實艱難,花錢的地方太多了,李林甫扛不住,再者,嚴挺之在他和李林甫中間,起到了緩和作用。

李隆基皺眉思索片刻,點頭道:

「今後若是見到他,適當透露一些口風,可以節制,但不要鬧的太大。」

「老奴明白,」高力士點了點頭。

皇帝給宰相下命令,都不走正規渠道,而是以高力士做中間人,含蓄委婉的吐露心意,這樣一來,基哥等於撇乾淨了,出了事都是李林甫的鍋。

他難道不知道惡錢的問題有多嚴重嗎?這是他的大唐,大問題小問題,

他都門清。

根結在於,有些問題壓根解決不了。

足球改革幾十年,越改越倒回去了,換了多少領導,換湯不換藥啊。

李隆基也擔心動作太大,導致貨幣體系出大問題,貨幣出問題會直接影響民生。

而民生有一個臨界點,過了這個點,就是造反。

嚴武的案子已經結了,這小子重新恢復了往日的瀟灑,繼續穿着金吾鎧甲,在長安巡查。

他不擔心被暗算,因爲巡查的時候,他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隊人。

長安城內,沒有上令,敢對金吾衛動手,那就是造反,何況他的案子中書門下都定案了,侯莫陳超膽子再大,也絕不會暗殺他。

吏部尚書之子,你殺一個試試看。

「中候,我剛從靖安坊過來,河北一個姓崔的小雜種,昨天進了公主府,逗留近兩個時辰,」一名金吾衛趕來彙報導。

正在巡查的嚴武頓時皺眉:

「駙馬還在太原沒回來,咱們可得盯緊了,如今長安城內參加科舉的士子不在少數,很多沒有舉人身份的,便會琢磨着拜訪宗室貴胃丶高官重臣投碟自應,那個姓崔的多半也是這樣,但是咸宜公主府上,不是不接這類投碟嗎?」

金吾衛張五郎笑道:,「問題就出在這呢,咸宜公主從未摻和過科舉士子的事情,今朝還是頭一次,關鍵駙馬正好不在家。」

大唐的公主當中,你想找個不亂來的,是非常不容易的,有時候不是她們的人品有問題,而是地位太高,慾望膨脹,在某種特殊的情境下,就會忍不住生出偷吃的念頭。

衆所周知,偷嚐禁果這類事情,一旦開了頭,可就停不下來了。

「那個姓崔的模樣如何?」嚴武問道。

張五郎答道:「身材高大,模樣很周正,像儒生,偏又有股子軍將的威猛之氣,好像還是博陵崔。」

「那便是儒將之風了,」嚴武笑道:

「博陵崔氏,常出文宗美才,這小子絕對不一般,何處落腳打聽清楚了嗎?」

「放心,打聽的明明白白,」張五郎道。

嚴武拍了拍腰間橫刀,道:

「走,咱們會會他去。」

站在他的角度,是絕對不能讓咸宜公主包養男人的,這一點,隋王三番五次的警告過他們,要不然大家也不會重點盯着靖安坊,尤其是駙馬不在家的時候。

咸宜公主還年輕,她這個年紀不叫如狼似虎,而是欲求無度,來多少都能頂的住,身體各項機能都處在頂峰。

大多的公主,還就是這個年紀出的事,所以李塌一直非常擔心妹妹給楊洄戴綠帽,她們夫妻關係要是崩了,對李瑁沒有好處。

嚴武心裡也納悶,公主長居京師,怎麼可能認識河北人呢?

士子投碟自應,也是需要中間人介紹的,不然你的行卷只會被當做垃圾扔掉,怎麼可能讓你進那個門?

所以嚴武很小心,在探不清對方虛實的情況下,他絕對不會亂來。

眼下的長安,寒門士子大多都住在各里坊的客棧,住宿費用是有優惠的,朝廷補貼,這一點確實非常人性化。

那些豪門士子,則是大多在京師都有可以投靠的親戚,不用去客棧裡擁擠。

長安縣,延福坊,延福客棧。

聽名字就知道,這是官方旅店。

嚴武先是等在外面的街道上,然後派人將客棧管事的品子叫來,詢問道:

「那個博陵崔郎,是跟着河北的貢品一起進京的?家裡情況是不是不太好?」

管事的品子,其實就是官宦子弟擔任沒有品級的臨時工,大多都很年輕延福客棧這位姓蘇的捉錢品子,就很年輕,算輩分,應該是蘇震的族侄。

只聽他解釋道:

『雖是博陵崔氏出身,似乎是小宗破落戶,我看他在客棧內日常開銷非常拮据,可見家資堪憂,是個沒錢貨。」

嚴武皺眉道:「他平日裡常出門嗎?都去哪裡?」

「不常離開,因爲他在長安並無親友,也就今日,出去三個時辰,至於去哪,我又沒跟着,不知道啊,」品子答道。

嚴武點了點頭:「行,大概有數了,哪個房間,我去見見他。」

在品子的帶路下,嚴武進入客棧,七拐八拐之後,進入一處椅角晃的院子裡,兩側各有四個小房間。

院子裡,正有一夥人圍着一方磨盤在聊天,鄉音嘈雜,嚴武也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

「哪位是河北崔郎?」嚴武握着刀柄,仰頭問道。

其中一人答道:「崔郎如廁去了,金吾請捎帶片刻。」

嚴武點了點頭,就這麼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等着對方拉屎回來。

不一會,院外進來一個人,嚴武下意識的轉過頭去,目光落在對方身上而那人此刻也在打量着嚴武等人。

「看什麼看?什麼身份,也敢盯着金吾衛打量?」嚴武身邊的張五郎臉色不善道。

那人笑了笑:「眼晴長在我臉上,某想看哪就看哪。」

張五郎冷笑道: 「長的就像個刺頭,說話更像,鎖走鎖走。」

嚴武一愣,趕忙攔住對方,隨後朝那人問話道:

「我們是右金吾巡檢遊奕,近來京師人多雜亂,只是例行盤問,你別緊張。」

那人笑道:「某並沒有緊張,上差有事盤詢,只管發問。」

「好,」嚴武點了點頭:「你是舉人嗎?」

那人搖了搖頭:「不是。」

嚴武又問:「不是舉人,怎麼能跟着河北的貢品車隊進京呢?」

「看樣子上差已經查過我了,」那人低頭一笑,旋即擡頭道:

「律疏有載,由學館者曰生徒,由州縣者曰鄉貢,而舉選不由館丶學者,皆懷自列於州縣,試罷,報至省,入京之後,結款通保及所居,由戶部集閱,準確來說,我算是一個候補舉人,能不能參加考試,還不清楚。」

嚴武點了點頭,指了指南北的八個房間:

「你住哪個?」

那人指向其中一所。

「進來說話,」說罷,嚴武率先進入那間房間。

他接下來要問的事情,事關咸宜公主,自然不能讓他人聽到。

等到對方進來,將房門閉上之後,嚴武這才小聲道:

「你去咸宜公主府,算是投碟自應?想要獲得一個考試名額?」

崔郎點頭道:「沒錯,上差調查我,應是因爲我今天去過公主府吧?」

嚴武點了點頭:「誰介紹你去的?」

「隋王宅,楊孺人,」崔郎道。

嚴武嘴角一抽,他巡查京師,可以說只要在巡區範圍之內,大事小事他都能知道大半,但絕對不知道安興坊的事情。

「嘶,你還認識楊孺人?」嚴武愣道。

崔郎道:

「某族內有一堂兄,乃蒲州安邑縣令崔,夫人楊氏,便是隋王孺人堂姐,我是由堂嫂介紹給了隋王孺人,再由隋王孺人推薦給了咸宜公主。」

「坐坐坐,自己人,」嚴武聽罷之後,哭笑不得道:

「你小子在公主府盤桓那麼久,金吾衛的弟兄差點找個角落把你陰了,

以後做事情穩當點。」

崔郎一聽自己還差點出事,頓時異道:

「公主正在鬥雞,沒功夫看我的行卷,我一直等到公主盡興,纔有機會見到尊嚴,你們金吾衛做事是不是太毛躁了,事情都不問清楚嗎?」

是我太緊繃了,嚴武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放在平時,他們肯定會謹慎點,但是最近這不是駙馬不在家嘛,關鍵是隋王也不在啊,這個檔口公主要是那什麼,他們這幫在金吾衛任職的屬官,

第一個挨訓。

楊孺人的三個堂姐,他是知道的,其中老三就是住在隋王宅的那個楊玉瑤,眼前崔郎口中說的崔夫人,那是楊大娘。

「怎麼樣?順利否?公主答應舉薦你了嗎?」嚴武瞬間變了副嘴臉,完全是以一種自己人的態度與對方交流。

崔郎嘆息一聲:「公主說他沒舉薦過士子,不知道能不能行,不過她說會盡力幫忙的。」

「公主答應了,那就肯定行,」嚴武笑呵呵道。

接下來,兩人又東拉西扯的閒聊半響後,嚴武便告辭離開了。

他雖然在王府任職的時間不久,但卻見過咸宜公主多次,也從別人口中,對公主的性子大致有個瞭解。

如果公主真是這麼回答對方的,那麼崔郎恐怕是被忽悠了。

因爲公主的性子,如果答應你的話,會非常痛快,而且立即就會去辦,

絕不會說什麼盡力幫忙?

盡力幫忙什麼意思?意思就是我可能力量有限,幫不上忙。

「六哥,你說崔乾佑這小子,多半是不是不成了?

傍晚時分,嚴武在每日蹭吃的羊肉館子,見到了每日也在這裡蹭吃的武慶,兩人都是剛剛換班,就過來吃飯了。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今天的事情。

武慶吸溜着羊湯,點了點頭:

「公主這句話,等同於拒絕,也是這位崔郎倒黴,公主對楊家的怨恨太大,他走楊大娘的路子,在公主這邊根本行不通。」

嚴武嚼着羊肉,皺眉道:

「可是當下,楊氏有起勢之象,隋王若在,恐怕楊孺人都用不着介紹給公主,六哥您覺得,隋王如果沒去終南山,是否會舉薦這個人呢?」

武慶一愣,放下碗,摸着自己的鬍鬚思考一陣,點頭道:

「會的,楊孺人又不是外人,阿郎怎會連這樣的小事都不幫呢?

嚴武噢了一聲,隨即道:

「那咱們是不是該將這事幫隋王辦了?我可以想辦法,但是公主若是怪罪起來,六哥您得幫我頂着啊?」

「哈哈......沒問題,」武慶在咸宜那邊,這都是自己人,聞言笑道:

「公主若是怪罪,都算我的。」

「那就全仗六哥了......」嚴武要來一壺新酒,又給武慶滿上了。

他爹是吏部尚書,舉薦幾個人,完全就是灑灑水,他之所以想辦這件事,其實就是想討好楊孺人。

眼下的隋王宅,他能看得出來,其中有些人看自己是不爽的,尤其是那個李晟,甚至連王妃,對自己應該也有些不滿。

而他也大概瞭解王妃的性格,人家一旦看某人不順眼,幾乎很難扭轉過來,但嚴武還想跟着李瑁混呢,所以交好楊孺人的話,今後隋王身邊,總還有一個幫自己說話的人。

不至於像現在一樣,四面楚歌,也就武慶和李無傷,還跟他關係不錯。

於是嚴武在吃過之後,交付甲冑兵械於公房,便去了一趟隋王宅。

楊絳和楊玉瑤恰好又在一起。

「大郎剛纔的話是什麼意思?」楊玉瑤異道。

嚴武低頭道:

「小子以爲,舉薦崔乾佑,實無需勞煩公主,今日巡檢之金吾衛,差點以爲他是個小白臉,找地方陰了,真要那樣的話,崔郎豈不冤死?駙馬不在,隋王也不在,所以小子以爲,舉薦崔乾佑的事情,可否交給我來辦?」

楊絳忍不住笑道:

「你小子怎麼變得這麼殷勤了?嚴尚書最討厭你給他惹麻煩,此事能行嗎?」

嚴武嘿嘿笑道:

「他就我這麼一個兒子,不能行,也得行啊,更何況是爲孺人效力,我阿爺定當辦妥。」

楊絳雙目一眯,已經看穿嚴武的本意了。

自從他的案子結束之後,王宅裡很多人對待嚴武的態度就不一樣了,因爲絕大多數人都認爲,就是嚴武殺了自己的心上人,而家主隋王是在硬保。

當你開始厭惡一個人的人品,確實很難扭轉印象,所以現在很多人在面子上,已經開始與嚴武疏遠了。

當下的嚴武,在王府已經陷入被孤立的窘境,楊絳算是看出來了,明擺着人家這次也是投碟自應,想要依附自己。

楊絳笑道:「那便有勞大郎了,代我向令尊道謝,因我孃家之事辛勞嚴尚書,實在羞愧。」

「不敢不敢,能爲孺人分憂,是小子及嚴挺之的福氣,」嚴武裝出傻乎乎的笑道。

等人走後,楊玉瑤眉道:

「這小子靠不住的,他現在是被孤立了,纔想着討好你,信不信,郭淑要是扔個甜棗給他,他轉頭就能將你賣了。」

楊絳忍不住笑道:

「我豈能不知?奈何阿郎不在,若不然,我也不會拜託咸宜,崔乾佑是姐夫親侄,這件事要是辦不妥,大姐那性子,又不知背地裡罵咱們多少回呢。」

「罵吧罵吧,也是個撿現成的,」楊玉瑤埋怨道:

「現在玉娘正是需要孃家相助的時候,她倒好,躲在蒲州享清閒,不幫忙也就算了,還讓咱們幫忙,親姐姐,還不如十八郎呢,十八郎一句貴妃,

可是要給咱們家帶來一場天大的富貴了。」

「聖人當真屬意貴妃?」楊絳最近沒有進宮,因爲她知道李瑁不喜歡這樣。

但是楊玉瑤隔三差五還去,不過卻也沒有以前頻繁了,也不會要東要西了,這都是得了李瑁的提醒。

楊玉瑤點了點頭了,小聲道:

「玉娘,不對不對,是玉環,她都跟我說了,眼下有不少宗親勳貴,入宮詢問近來長安這場事關玉環的風言,而聖人話裡話外的態度,好像真就是要冊封貴妃。」

「勳貴們能同意嗎?」楊絳異道:「我都覺得不可能。」

楊玉瑤頓時一臉着急:

「所以我才說,當下是咱們家的難關,挺過去了,就是永世富貴,過不去,玉環也就那樣了,聖人年紀不小了,玉環得寵也不會太久的。」

「你倒是想的長遠,」楊絳頓時一臉嫌棄道:

「富貴富貴,你眼裡就只有富貴,我可跟你說清楚,她冊封對你們來說是好事,對我來說可不是,阿郎顏面受辱,我夫妻與共。」

說罷,楊絳頗有些怒,道:

「今後她的事情,別再跟我說了。」

楊玉瑤冷哼一聲,瞬嘴翻了個白眼!

「瞧見了吧?我剛纔說的沒錯吧?一個親姐姐,這還有個好妹妹,都不如人家十八郎,都是無情無義的孽障。」

第278章 豹鬥犬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81章 錢監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292章 秘書第315章 反間計第218章 何所懼?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32章 空中樓閣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39章 3角關系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86章 右賢左戚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284章 融合劑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4章 太原郭氏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33章 表妹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193章 老黃狗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259章 十望州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147章 豪蕩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119章 小畜生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345章 翹tun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4章 太原郭氏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387章 隔閡第362章 醉酒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33章 表妹第30章 永徽律疏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253章 撤軍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80章 下簾詩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292章 秘書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
第278章 豹鬥犬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81章 錢監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292章 秘書第315章 反間計第218章 何所懼?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32章 空中樓閣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39章 3角關系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86章 右賢左戚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284章 融合劑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4章 太原郭氏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33章 表妹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193章 老黃狗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259章 十望州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147章 豪蕩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119章 小畜生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345章 翹tun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4章 太原郭氏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387章 隔閡第362章 醉酒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33章 表妹第30章 永徽律疏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253章 撤軍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80章 下簾詩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292章 秘書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