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隔閡

安慶宗等人留京的初衷,就是清理范陽進奏院裴寬的黨羽。

每一任節度使上任,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肅清進奏院,因爲這裡是他們留京的口古,也是獲取京師消息的主要來源。

但是他們清理的過程非常艱難,因爲進奏院這些人的頭兒裴寬,當下是戶部尚書,而且與李林甫修復了關係。

或許是因爲顏果卿這一次寧死不屈,在大理寺的嚴刑逼供下死保裴寬的緣故,老裴現在對老顏家特別的信任,他覺得這家人有氣節風骨,靠得住。

所以范陽進奏使雖然換成了張忠志,但是可以去中書門下彙報范陽情事的,卻是個理事,名叫顏幼輿,顏真卿的五哥。

這個人原本就在范陽進奏院,安慶宗他們換不動,因爲裴寬打招呼了,只准顏幼輿入宮奏報,其他人中書門下不認。

如今的中書門下,與以往不同了,朝集使的權力被大大削弱,參議政事的,是三省六部的主官,外加左右僕射與左右丞,侍郎都進不來了,朝集使成了記錄會議內容然後傳達省內的肉喇叭。

李瑁這樣的安排,自然是避免中書門下成爲李林甫的一言堂,朝集使不一定敢反駁李林甫,但是六部大佬可不一樣,誰說的話不愛聽,我一樣不給面子。

中書門下大堂,文德元年的第一次議事,堂內的佈局也發生了變化。

李林甫居中,背後是蕭華丶韋陟以及中書省的一些記錄官,門下省李適之居左側上首,陳希烈坐在他身側,然後依次是裴耀卿丶蓋嘉運,以及尚書左僕射李的空位,尚書右僕射自由人蕭嵩,尚書左丞盧奕,尚書右丞韋濟。

自由人,也就是逢遇大事,參政議事,平時可以不來,這是體諒蕭嵩年老。

而坐在他們對面的,是六部尚書及五房朝集使。

這個地方,沒有九寺五監的位置,因爲它們是執行機構,而三省六部是決策與行政機構。

「裴公在外,不能參議,你跟大家說說運河當下的情況,」李林甫朝着下方道。

裴耀卿不在,但是他的水陸轉運事宜,肯定需要留個人在皇城以備諮詢,這個人就是竇銘,裴耀卿當年的左膀右臂。

竇銘點了點頭:

「因陛下頒旨,停止改道,所以當下運河進展神速,今年六月份之前,應可全線貫通,其渠較之以往,增寬加深,十五年內不虞有阻塞之憂,只是尚需撥款二十五萬貫。」

「這個好說!」裴寬點了點頭道:

「五日之內,錢會給你們準備好,陛下的意思,是宜緩不宜急,河道一定要修好,不能有決堤風險。」

竇銘點頭道:「絕無問題。」

他們家跟李瑁,一直都不對付,因爲他們是四王黨,但是當下,除了兢兢業業做事,

他們什麼都不敢幹了。

一旦哪件事做的讓陛下看不順眼,那就完續子了。

他們家是基哥的外戚,但是這層外戚身份隨着李瑁上臺,又薄弱了一分,當下正在冒頭的外戚,是人家老武家和老郭家。

隨着李瑁從左藏庫撥出一大部分財物補充國庫之後,當下的朝廷不怎麼缺錢了,只要皇帝捨得,有時候緩解財政壓力,就是這麼簡單。

因爲基哥的左右藏和瓊林丶大盈庫是滿的,而且資產極巨。

李隆基啃國家充私囊,那麼李瑁就將他的內庫打開,還給國家。

所以裴寬才能這麼闊氣,二十五萬貫都不帶眨眼的。

「今年還有兩筆大的開支,一是鑄幣監設錢監開新爐,二是與南詔的貿易,」李適之說道:

「東南產的布帛要撥出十五萬匹,劍南的糧食要留置六萬石,以備貿易之需,陛下的意思,是布多糧少,布帛可以多賣,以絹(絲綢)爲主貨,糧食則是能少賣就少賣,儘量以瓷陶蠟以及玩好之物代替。」

大唐這邊,肯定是不願意用糧食交易的,但是糧食必須上談判桌,否則顯得太沒誠意了,人家一看你不拿糧食買我的礦,立即就會覺得你在玩我。

而絲綢丶陶瓷丶玩物一類的東西,價值高昂,符合貴族階層的喜好,卻又不能實質性提升南詔國力,所以是最適合拿來交易的。

南詔嘛,奴隸政權,跟大唐做生意的是奴隸主階層,他們自然是會選擇自己需要的商品,而不是奴隸們需要的東西。

韋陟點頭道:「今年除了這幾項之外,絕對不能再有開支了,朝廷應與民休養生息,

但是今年的上元節還是要大辦的,陛下的改元之年,疏忽不得。」

李林甫微微點頭:「那麼這樣算起來,今年暫時的預算,便是這四項了,若有它項,

我們再議,戶部和刑部要保障錢都用在實處,這是陛下的錢,敢從中貪腐者,以性逆問罪。」

衆臣紛紛點頭。

裴寬是最欣慰,他剛進戶部,看完帳本的時候頭皮都發麻了,入目所見全都是虧空爛帳,怪不得自己在河北不能大動呢,因爲會影響國家整體賦稅財政。

那麼隨着陛下以內庫資助國庫,燃眉之急算是解了,針對河北的事情,也可以在兩三年之後提上議程。

「李光弼這次去平盧,責任艱鉅,」兵部尚書裴敦複道:

「朔方已經奏報朝廷,北方的局勢還是很複雜啊,回骨力裴羅爲當下最強,葛邏祿部與拔悉蜜部較弱,以此觀之,三部之間早晚會起紛爭,我們應早早干預,以防其中之一做大,威脅我大唐北境。」

中原地區分分合合,塞外也是一樣,你方唱罷我登場,都沒閒着。

要不然長城也不會從戰國修到了清朝,這一地區也一直在追求統一,分離破碎只是暫時的,他們也很清楚,分裂的塞外,對中原構不成威脅,而且會被拿捏。

誰又願意被拿捏呢?

盧奐道:

「關於這一點,陛下曾經也與大家商議過,我大唐防禦塞北之軍,都在朔方與河東,

如果范陽能打開一條通道,那便是三面協防,威勢更大,李光弼此番赴任平盧,就是要擴展河北防線,契丹便是其中最關鍵,三年之內,無論如何,都要做成,否則一旦等到塞外安定下來,契丹就不好拿了。」

范陽的地形決定了,塞外不容易進來,他們也不容易出去,所以范陽對突厥,一直都是觀測爲主。

而契丹這個地方,地處塞外東端,是一塊平原地帶,一旦拿下,可由這裡出兵,威塞北。

一旦形成三個大區協防北境,北方遊牧民族對大唐的侵擾,將會減少很多。

李林甫轉頭看向蕭華:「給安祿山的發文,送出去了嗎?」

「年前就已經送出去了,」蕭華道。

李林甫點了點頭,看向衆人:

「河北有一個不好的習慣,謊報軍功,言勝不言敗,好在李光弼過去了,中書門下在給安祿山的發文中嚴厲警告,不得謬戰,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但是老夫還是不放心,應派巡察使坐鎮范陽,監督其鎮,你們說,誰去合適?」

蓋嘉運道:「我幕府之次席崔升,深譜河北之事,可以讓他去。」

裴寬頓時冷笑一聲:「一個幕職,也能擔任巡察使?你怎麼不讓他去做節度使?」

三裴現在跟蓋嘉運都不對付,主要原因是裴耀卿,裴耀卿與誰爲敵,他們老裴家就跟誰做對。

蓋嘉運呵呵一笑,反駁道:

「開元十三年進士及第,怎麼就不夠資格呢?陛下主張多用進士,我這也是奉行陛下之意。」

「可是他無品無級,理應先入品官,才能外放使職,」裴敦復挑眉道:

「派這麼一個人過去,安祿山能放在眼裡嗎?幕僚去監督節度使?聽起來像是兒戲。

盧奐則是好奇道:「清河還是博陵?」

蓋嘉運對盧奐是非常客氣的,一來這是李瑁心腹,再者,人家手裡有用人之權,於是他一改剛纔的態度,笑呵呵道:

「博陵崔氏,也算是國寶郎半個同鄉,此人因性格耿直,不通賄賂上官,所以纔不得志,只能投靠我,這個人能用不能用,國寶郎見一見自然知曉。」

盧奐點了點頭:「召他來吧,大家都審議一番。」

博陵崔氏出身,就決定此人在河北有極強的人脈網絡,沒品級不要緊,給他一個就好了,盧奐是比較傾向於進士的,尤其是河北出身的進士。

蓋嘉運的心腹派去范陽,又姓崔,在盧奐看來是合適的,因爲安祿山身邊,也有一個陛下的心腹,崔升去了方便溝通。

但是一定要帶上幾個陛下的人。

下午的時候,崔升像是一個考生一樣,被一羣大佬們考覈之後,算是定下了。

蓋嘉運本身的性格也許有問題,但是他用人的眼光是沒有問題的,他的幕僚團隊也是相當過硬的,而且清一色漢臣。

那麼將會陪伴崔升一起去范陽的,就是老黃狗和趙劍,兩人都是河西兵,陛下的心腹。

趙劍是個悶葫蘆,在五十個河西兵當中並不出彩,但是老黃狗名氣可不小,主要來源於他足夠的醜。

關鍵是,高尚認識老黃狗。

李瑁對元載是非常照顧的,明說了,王秀不懷孕,你就不能走。

這也是給元載增強鬥志和信心,讓他在長安有牽掛,那麼去了江南做起事來也不至於不給自己留後路。

李瑁自然是希望元載大刀闊斧的幹,但也不希望對方死在那邊。

正月初八,元載捷報傳來,妻子懷孕了,然後他便帶着這份興奮喜悅,踏上了南下的征程,李瑁特批了二十名禁軍隨身護衛,並傳令揚州都督府長史張宥要支持和幫助元載在那邊展開工作。

今年的上元節,宗室勳貴外戚,都沒有參與,但是百姓依然是興高采烈的過節,原本只有在宮宴上纔會出現的教坊表演,如今也轉移至民間。

對於樂舞一道,李瑁是不太行的,但是並不代表他不會提倡,因爲樂舞對大唐的禮教發展,倫理教化丶百姓的祈願祝福丶娛樂享受丶情操修養,都有極高的助長作用。

這不是靡靡之聲,而是雅頌之聲。

做了皇帝之後,李瑁發現自己知道的東西越來越少,遠不如當年做隋王的時候,八卦趣聞一個都聽不到,御史臺的風聞奏事都帶着政治屬性,無聊至極。

他如今才反應過來,爲什麼皇帝總是會以各種的手段來擴展自己的消息渠道,原因就在於,很多事情上面,大家自覺的會屏蔽皇帝,直接導致皇帝沒有安全感。

李瑁需要在長安有眼線,眼下能爲他做到這一點的,只有達奚盈盈。

「自從陛下登基之後,我那宅子周圍的成衛,一直都是最好的,眼下的長安,都對我非常客氣,」

達奚盈盈在宮內笑道:

「如今偶遇右相,右相都會停車與我打招呼,這都是沾了陛下的光。」

她眼下正坐在紫宸殿內與郭淑一起在手搓稻穀,其實就是去皮,這是郭淑給她的任務其實很簡單,將稻米平攤在一塊石板上,然後雙手握住木棍兩端,在稻穀上來回用力搓碾就可以了。

李瑁最近老是咳嗽,太醫說了要補充津液,稻米粥是最合適的,殿內已經起火燒水,

郭淑要親自給丈夫熬粥,正巧達奚盈盈來了,所以給她找了個活幹。

這種事情本來都是奴僕做的,但是郭淑這個人閒不下來,總是在給自己找事做,就好像一刻沒事做,她渾身就難受。

李瑁因爲咳嗽,精神狀態也有些不好,聞言道:

「當年那批貨,那個人到底是誰的人?朕都忘記了,他叫什麼來看?」

他指的,就是當年他從達奚盈盈手裡買來的那批軍械,他曾經親眼見過賣家。

達奚盈盈回答道:「此人叫由幹真,出身雁門由氏,世居平盧,陛下覺得他是誰的人呢?

李瑁冷笑出聲,還真是安祿山。

平盧這一地區,在歷史上安史之亂後期,衍生出了兩個藩鎮,一個是淄青鎮,一個是魏博鎮。

而魏博地區,就是老田家的地盤,安祿山當下有一個手下叫田承嗣,就是魏博的創始人。

不用說,這個田幹真與田承嗣,多半是一家。

「安祿山賺錢的手段,倒是挺多的,如今坐鎮范陽,說不定還會走老路,」李瑁皺眉道:

「張守遺禍河北之深,觸目驚心,怪不得裴寬回來之後滿肚子怨氣,在朕這裡已經不知道發了多少次牢騷了。」

有什麼樣的將,就有什麼樣的兵,當下的范陽依然走的是張守那一套,想要改過來絕不容易。

郭淑一直都在旁邊聽着,聽的雲裡霧裡,根本不知道這倆人在說什麼,但是呢,她也沒問,會記在心裡,等到適當的時機再詢問丈夫。

她知道丈夫會告訴她的,今天既然當着她的面說出來,就已經能夠說明了。

由此,她也知道了達奚盈盈在背地裡與丈夫的牽扯原來這麼深,那麼今後對這個女人,要適當放寬鬆一些,他們之間,好像公事遠大於私情。

不像楊玉瑤,似乎只有私情。

這時候,達奚盈盈抓起一蓬稻米,吹掉稻殼之後,放入一個碗中交給一旁的侍女,隨後道:

「但是張守在河北極得人心,他的漢胡分治,似乎較爲適合當下的范陽,當下范陽諸郡多爲其舊部,安祿山在那邊,幾乎是如魚得水。」

李瑁點了點頭:「朕知道,這就是爲什麼朕不能輕易動他,然范陽長此以往,終歸是要出問題的,裴寬的法子太過激,不合適,朕也想過爲河北減稅,但是李林甫認爲,此舉行不通。」

在李林甫看來,就算給河北減稅,落到好處的也不是平民百姓,而是本地世家,因爲河北大部分由畝,是掌握在世家手裡的。

朝廷等於是給世家減了,但世家未必會給百姓減,百姓減不了,抱怨的依然是官府,

是朝廷。

除非能讓河北世家能從別的地方得到彌補。

那就是前途官位和名望。

但是河北人想要在朝堂佔據一席之地,不是一時半會能辦到的,基哥開了幾十年倒車,想要扭轉沒那麼簡單。

好在李瑁已經開了個好頭,今年及第的河北士子,是大唐開國以來,最多的一次,這已經是非常明顯的信號了,代表着李瑁這位新君,將厚待河北。

達奚盈盈是財政專家,也許政治上差點,但是在財賦一樣,絕對算得上大佬之一,只聽她說道:

「河北經商很有意思,大多入洛陽之後就會轉手貿易,不會繼續往長安或者江南發展,陛下也知道,當下的富商巨賈,大多出自關中丶河南與河東,河北之商賈,本不比這些人差,但是貿易卻受到侷限,若能鼓勵他們西進南下,也許能有所改善。」

李瑁一愣,瞬間明白了問題的根結所在。

要麼說有時候一個人想破腦袋,也琢磨不透一件事,但是從旁人的一句話當中,或許就會獲得一絲靈感,把握到奧妙所在。

河北的問題,不在人口過多,士子過多,胡漢混雜,兼併土地嚴重,而在於政治隔閣。

他們極少與關中門閥聯姻,從而形成了地域性政治集團。

那麼破解之法,就在於聯姻,

但是隔閣已經形成,想要促成秦趙之好,也非易事,首先關中集團,就不願意與河北聯姻。

兩邊都不情願,李瑁想做這個月老,幾乎就是趕鴨子上架。

畢竟皇帝一般不摻和人家的家事,嫁娶之事,皇帝的影響力也沒那麼大。

這時候,正好米粥熬好了,李瑁接過粥碗,緩緩攪拌,思索着解決之法。

第332章 茲事體大投票第256章 膽子小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38章 356萬戶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349章 烏龜第173章 瀚海侯第327章 護短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293章 我同意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351章 鑰匙第86章 右賢左戚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387章 隔閡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330章 搶親第257章 離開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30章 搶親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32章 空中樓閣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231章 妖女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187章 讓皇帝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32章 空中樓閣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第93章 兵制崩壞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349章 烏龜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310章 沒的選第80章 下簾詩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167章 賞罰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76章 上架感言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218章 何所懼?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298章 國家隊第4章 太原郭氏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342章 天塌了第91章 國寶郎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4章 太原郭氏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82章 恩怨兩消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
第332章 茲事體大投票第256章 膽子小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38章 356萬戶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349章 烏龜第173章 瀚海侯第327章 護短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293章 我同意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351章 鑰匙第86章 右賢左戚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387章 隔閡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330章 搶親第257章 離開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30章 搶親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32章 空中樓閣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231章 妖女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187章 讓皇帝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32章 空中樓閣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第93章 兵制崩壞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349章 烏龜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310章 沒的選第80章 下簾詩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167章 賞罰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76章 上架感言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218章 何所懼?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298章 國家隊第4章 太原郭氏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342章 天塌了第91章 國寶郎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4章 太原郭氏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82章 恩怨兩消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