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營壘

第103章 營壘

請出劉修後,劉景將募兵的任務交給了他。

自古以來,遊俠、惡少年羣體便是天然的優質兵員,蓋因他們皆身懷武藝,膽大心粗,好鬥輕死,只要對其等嚴加訓練,足可以成爲天下一等一的精兵。昔日追隨李陵深入胡地,轉鬥千里的五千步卒,便是“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之後教射於酒泉、張掖,立時成爲天下少有的精銳之師。

可惜劉宗之前一次就招募數百遊俠、惡少年,蔡升再收攏百餘人,臨湘的負劍之徒差不多被一網打盡,餘者不過十之一二。

沒有了遊俠、惡少年這個優質的兵員,劉修只好擴大範圍,從大衆之中招募士卒。

所謂“選士而無去取,是驅市人而戰也。”這就是說,招兵而無選擇取捨,等於是驅趕烏合之衆作戰。

相比於城郭之民,劉修更喜歡鄉野愚夫,他認爲鄉野愚夫皮肉堅實,不畏辛苦,聽從命令,易於訓練。

不過鄉野愚夫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兵,還要從中精挑細選出膽大之輩,因爲“伶俐而無膽者,臨敵必自利;有藝而無膽者,臨敵亡其技;體壯而無膽者,臨敵必累贅;有力而無膽者,臨敵必先怯;俱敗之道也。”其他皆次要,唯膽當先。

除此之外,在漢代要想當兵,對身高也有一個最低標準。當然,這個要求幾乎可以忽略。

漢代繼承秦制,選拔士卒還在沿用着數百年前戰國時期的標準,身高超過六尺二寸即可,這個身高是一名十五歲少年的標準身高。荊南地區的人普遍較北方人矮小,但絕大部分男性身高都超過了六尺二寸。

對於兵員,劉景曾有意招募避亂於長沙的北方流民,前些年益州牧劉焉便收編了數萬南陽、三輔流民,號稱“東州兵”,戰鬥力頗爲不俗。

劉修卻將他勸住了,其理由非常充分,如果是像劉焉那樣將北方流民單獨編成一軍,自然沒問題,可劉景卻想讓南人北人共處一營,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一般,雙方語言、習性、風俗……無一相似之處,時間一久,必生衝突。

劉景也意識到自己有些想當然了,在古代,人們的地域觀念極強,晉代衣冠南渡,南人北人就互相譏諷對方爲“北傖”、“貉子”,當即絕口不再提及此事。

劉景認爲實力越強越好,並不介意多養一些人馬。

得到他的授意,劉修在臨湘各鄉大肆徵兵,一共招募了八百餘人,加上蔡升手下的百餘遊俠、惡少年,人數不多不少,正好一千。

成軍之日,劉景特意休沐一天,帶着劉亮前往營地參觀。

營地設在臨湘正南五十里外,此處乃是南方通往臨湘的必經之地。

近年隨着揚州豫章郡局勢的糜爛,很多豫章人攜家帶口,橫穿山脈,來到長沙醴陵一帶避禍,身處他鄉爲了不被欺負,當然就會選擇抱團取暖。

醴陵位於臨湘以南,二者間距離不過二百餘里,臥榻之側,有這樣一股不受控制的流民勢力,張羨豈能安心?他不僅在醴陵部署了大批兵力,像劉宗、蔡升等新軍也被派到南邊防備流民。

劉景和劉亮趕到時,發現營地雖然才建成不久,卻已經初具規模。

漢時設置營壘,大體分爲兩種,平原廣澤、無險可恃,便立方營,而依山傍水,有險可守,則立月營。月營又叫偃月營。

如今劉景面前的,便是一座標準的偃月營,其背靠山險,面向平地,形成一個向前突出的半圓形,一道寬度和深度都超過一丈的壕塹將營壘與外界徹底隔絕,外以木柵爲牆,鹿角、樓櫓,一應俱全。不問亦可知,這必是出自於劉修的手筆。

蔡升、馬周、劉修儘管忙得不可開交,可一得到劉景到來的消息,立刻放下手邊的事,趕到營門外迎接。

劉修身上穿着一件帶着披膊的兩當鎧,數以千計的甲片以麻繩組編,其上用絲帶編綴成菱形圖案爲飾,左右腋下開襟處以絳帶系接。這件奢華精良的鎧甲,不僅令蔡升、馬周羨慕得直流口水,就是劉景也頗爲眼熱。

劉修如今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就像變了一個人,神情莊重,眼神凌厲,極具威嚴。

劉景心中不由肅然起敬,一時感慨道:“從兄和居家時完全判若兩人,令人側目,看來從兄天生就是一名軍人。”

劉修內心泛起波瀾,嘆道:“這個世上,除了仲達,還有誰會任用我這麼一個廢人?若非仲達,豈有我之今日?”

“孫臏斷足,猶能縱橫天下,名垂青史,從兄何必總是介懷身體呢?”劉景搖頭道,隨後目光轉向蔡升、馬周,問道:“宏超、子謹,你們投身軍旅也有一段時日了,有何感受?”

蔡升苦笑道:“前時合聚百餘人,行止之間,還算頗有章法,以爲軍旅便是如此,等真正入了軍旅,才體會到其中之艱難。單單修建一座營壘,就隱藏了太多太多的學問。”

馬周亦忍不住感慨道:“與大兄相比,我和宏超比那些招募來的鄉野愚夫也強不了多少。”

連日來劉修展現出的能力深深折服了蔡升、馬周,二人以兄事之,尊敬有加。

劉景失笑道:“從兄研讀兵書二十餘載,豈是一般人?連我都只能甘拜下風,何況你們。既然知道自己的不足,日後就多多努力吧。”

蔡升頷首道:“大兄亦言:‘匹夫之勇不足取,爲將不可不知書。’每晚皆招我和子謹入營舍讀書學字。”

這正是劉景最希望看到的,心裡一陣歡喜,對劉修道:“從兄,有勞你費心了。”

劉修微笑道:“他們二人雖然目不識字,卻十分聰明,亦知大義,只要用心學習,日後必可成爲良將。”

劉景笑道:“在這一點上,我與從兄所見略同,宏超、子謹,你們可不要辜負我和從兄的厚望啊。”

蔡升和馬周對視一眼,齊齊道諾。

(本章完)

第60章 跋扈第384章 招攬第174章 滅族第233章 圊溷第526章 薄行第44章 單程第377章 再孕第91章 壁畫第403章 破城第1章 重生第30章 陶觀第198章 招降第86章 醉鄉居第31章 蔡升第209章 攻城第117章 清茶第535章 人望第495章 鐵樓第475章 妹夫第289章 倒戈第68章 俠客行第539章 所求第285章 敗逃第544章 葛周第437章 薨第497章 來投第541章 有望第311章 吐血第2章 劉亮第507章 占卜第500章 敗慈第368章 江東第280章 投靠第435章 裴司第248章 心絞第33章 示衆第9章 躬耕養客第284章 澤國第142章 計劃第93章 墓祭第22章 交談第169章 奔襲第486章 主力第434章 伏擊第444章 東曹掾第392章 落幕第443章 韓暨第342章 陷陣第465章 出使第262章 水戰(上)第38章 諸葛玄第258章第131章 嫁妝第159章 退讓第328章 許都第234章 耀功第542章 出兵第416章 暢談第231章 勸降第26章 市樓第434章 伏擊第304章 北上第422章 出陣第89章 桃板第71章 洗手第383章 李嚴第385章 夷陵第187章 袍鎧第57章 示好第530章 仁義第269章 地突第421章 三英第351章 班底第256章 說客第527章 有君第147章 衡山第489章 太史慈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433章 堅韌第70章 攤牌第535章 人望第65章 後續第67章 掌權第148章 警鼓第27章 皓月第257章 爭執第431章 獻計第167章 收穫第265章 再勝第100章 大船第111章 歸來第532章 用意第345章 騎兵第351章 班底第65章 後續第127章 襦鎧第465章 出使第487章 盛匡第531章 放歸第48章 取字
第60章 跋扈第384章 招攬第174章 滅族第233章 圊溷第526章 薄行第44章 單程第377章 再孕第91章 壁畫第403章 破城第1章 重生第30章 陶觀第198章 招降第86章 醉鄉居第31章 蔡升第209章 攻城第117章 清茶第535章 人望第495章 鐵樓第475章 妹夫第289章 倒戈第68章 俠客行第539章 所求第285章 敗逃第544章 葛周第437章 薨第497章 來投第541章 有望第311章 吐血第2章 劉亮第507章 占卜第500章 敗慈第368章 江東第280章 投靠第435章 裴司第248章 心絞第33章 示衆第9章 躬耕養客第284章 澤國第142章 計劃第93章 墓祭第22章 交談第169章 奔襲第486章 主力第434章 伏擊第444章 東曹掾第392章 落幕第443章 韓暨第342章 陷陣第465章 出使第262章 水戰(上)第38章 諸葛玄第258章第131章 嫁妝第159章 退讓第328章 許都第234章 耀功第542章 出兵第416章 暢談第231章 勸降第26章 市樓第434章 伏擊第304章 北上第422章 出陣第89章 桃板第71章 洗手第383章 李嚴第385章 夷陵第187章 袍鎧第57章 示好第530章 仁義第269章 地突第421章 三英第351章 班底第256章 說客第527章 有君第147章 衡山第489章 太史慈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433章 堅韌第70章 攤牌第535章 人望第65章 後續第67章 掌權第148章 警鼓第27章 皓月第257章 爭執第431章 獻計第167章 收穫第265章 再勝第100章 大船第111章 歸來第532章 用意第345章 騎兵第351章 班底第65章 後續第127章 襦鎧第465章 出使第487章 盛匡第531章 放歸第48章 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