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茂才

第537章 茂才

翌日,除夕,劉和帶着母親張氏和妹妹劉饒自宜城歸來。

劉和如今官居宜城令,作爲一縣之長,本不宜輕離轄地,他這次返回襄陽,並不是仗着劉景弟弟的特殊身份,而是他接到襄陽來信,荊州刺史杜襲準備舉他爲茂才,其主簿已至襄陽,待其明日正旦及冠後,正式宣佈。

望着孕肚明顯的劉饒,劉景又好氣又好笑,口中微責道:“阿離你有孕在身,不在夫家安心養胎,跑回來作甚?”

劉饒和馬良成婚還不滿一年,卻已有六七個月的身孕,可謂進境神速,令劉和羨慕不已,他成婚比妹妹還早一些,可妻子桓湘的肚子直到現在都沒動靜。

“我想阿兄了……”劉饒抱住劉景的手臂撒嬌,這自然是藉口,實際上她是不願待在夫家。

劉饒是遺腹子,從小沒有父親,在母親和幾位兄長的寵愛下長大,自由慣了,很是不喜馬氏嚴謹的家風,在夫家養胎的日子裡,對她來說簡直是度日如年。之前時常藉着看望母、兄之名,留宿宜城官舍,遲遲不歸,這次更是跟着劉和跑回襄陽。

劉景最是清楚妹妹的秉性,無奈地搖了搖頭,接着目光轉向劉和,問道:“文義,對於州中欲舉你爲茂才,你是何看法?”

劉和沉聲回道:“杜(襲)使君雖與兄長相交莫逆,然杜使君乃清正之士,絕不會徇私廢公,此番舉我爲州茂才,想來是爲替曹司空拉攏兄長,或者,此事幹脆就是曹司空本人的意思。”

劉景微微頷首,向妻子鄧瑗遞去眼色,後者心領神會,知道夫君和小叔有事要談,當即領着繼母張氏及劉饒、桓湘離開。

轉眼間廳堂內僅剩劉景、劉和二人,兄弟倆同席而坐,劉景一邊悠然斟茶,一邊冷笑道:“阿弟猜得沒錯,曹孟德這是在藉機試探我。按照舊典,孝廉、茂才皆要進京面聖。”

“那兄長你的意思是……?”劉和略顯緊張地問道。

儘管他知道劉景多半不會讓他入朝爲質,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此事他完全沒有自主權。

劉景笑道:“這還用問,當然是接受茂才,婉拒赴京了。”

劉和放下心來,隨即又有些擔憂地道:“去年兄長就已拒絕曹司空聯姻之請,如今兄長又不遂其心意,會否徹底惡了曹司空,引其怒而興師?兄長當前正在謀劃江東,若曹司空橫生掣肘,恐對兄長大業不利。”說到這裡,劉和頭腦一熱,脫口而出道:“若兄長需要,弟願入京爲質。”

劉景聞言倍感欣慰,用力捏了捏劉和的肩膀,慨然道:“你有這份心就夠了,至於入質云云,休要再提,大丈夫處世,當自作主見,豈能受制於人?!”

“來,喝茶。”見劉和猶有憂色,劉景從容道,“文義不必擔心,河北袁氏沒有討平前,曹孟德絕無大舉南下的可能,最多遣偏師襲擾,不足爲慮。不過接下來幾年,將是漢室興亡的關鍵,若我能在一兩年內兼併江東,而曹孟德未定河北,我當舉荊、交、揚三州之衆,西和劉璋,北聯袁氏,勤王許昌,興復漢室!反之,若曹孟德先於我……”

劉和心下大急,趕忙出言打斷劉景道:“兄長乃命世之人,智略蓋世,用兵如神,必能攘除無道,安定社稷!”

劉景不由啞然失笑,點頭道:“希望如阿弟所言。”隨後和劉和聊起東征孫賁之事。

劉和聽得十分認真,不時提出軍事方面的問題,他從小就對軍事極爲感興趣,幻想着有一日能與劉景兄弟攜手,縱橫天下,可惜這個願望始終未能實現。

劉景此次東征孫賁,兩月間連下豫章、廬陵二郡,殲俘數萬敵衆,取得的戰果遠超預期。

只是相較於陸上取得的輝煌戰果,水上就顯得相形見絀了。

劉景嘆道:“欲取江東,水軍乃重中之重,文繡(劉祝)雖有才武,終究太過年輕,難以獨任。明年再徵江東,我打算讓大兄劉(宗)伯嗣來統領水軍。”

劉和心中一動,出言問道:“大兄若隨兄長征戰江東,荊州誰來鎮守?”

劉景沒有迴應弟弟期待的眼神,他心中早有人選,“將從兄劉(修)元德調來襄陽即可。”

對於從兄劉修,劉景心裡頗有幾分歉意,長沙、荊南之於劉景,猶如關中之於高祖,河北之於世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劉景以從兄劉修方嚴持重,有大將之風,每次領軍出征,便讓劉修留守長沙。

數年間,麾下衆將跟隨劉景南征北戰,覆軍殺將,破國陷城,無不加官進爵,升爲偏、裨將軍者六,中郎將十餘,而劉修由於長年坐鎮長沙,缺少立功表現的機會,至今仍爲中郎將。

隨着劉景奪取荊南東邊的豫章、廬陵二郡,荊南內部安定,四面無敵,不必再留大將鎮守,劉景正好趁機將劉修調來襄陽,表其爲裨將軍,領章陵太守,以彌補其這些年來的默默付出。

劉和雖知自己希望不大,卻也存了幾分奢想,聽到兄長屬意從兄劉修,臉上難掩失望之情。

劉景從小看着劉和長大,對後者的想法自然是一清二楚。

然而縱觀歷代開國者,兄弟齊心者有之,兄弟鬩牆者亦不在少數,劉景身爲後世之人,對三國名將可謂瞭若指掌,族內又有劉宗、劉亮、劉修、劉祝等人可爲臂助,沒必要讓劉和掌軍。

劉和今年還不滿弱冠,卻已位歷瀏陽、酃、宜城三縣,劉景擺明是準備將劉和培養成文吏。

劉景撫着劉和的後背,說道:“茂才乃國家獎拔吏士之科,文義此番被州中舉爲茂才,不宜繼續留任宜城,我打算近日上表天子,讓你轉任襄陽令。”

劉和精神不由爲之一震,由宜城令轉任襄陽令,看似平遷,實則不然,襄陽乃是劉景的治城,劉和身爲劉景之弟,本就身份特殊,出任襄陽令,意味着他有了涉足荊州權力核心的資格,這正是他一直以來所期盼的。

“弟必不令兄長失望!”

(本章完)

第200章 兵臨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529章 詔書第187章 袍鎧第538章 董和第320章 來投第374章 圍攻第35章 馬周第183章 吏治第227章 火攻第399章 攻城(3)第86章 醉鄉居第296章 捷報第537章 茂才第287章 自刎第452章 自白第138章 徵辟第285章 敗逃第129章 雙戟第249章 聞訊第368章 江東第244章 生子第147章 衡山第327章 西鄂第289章 倒戈第408章 試探第62章 拔刃第377章 再孕第142章 計劃第127章 襦鎧第521章 傾出第123章 赴宴第473章 迴歸第512章 伏兵第386章 面曹第368章 江東第254章 突圍第130章 親迎第514章 後事第224章 潰敗第125章 新野第125章 新野第178章 來接第261章第358章 戰略第66章 徙邊第104章 軍法第474章 柤中第390章 責備第292章 救治第54章 鄧攸第362章 臨衝第41章 吟詩第358章 戰略第316章 禁酒第116章 再見第372章 召見第500章 敗慈第298章 歸來第443章 韓暨第137章 洞房第520章 厚禮第271章 火攻第178章 來接第291章 召見第318章 放歸第364章 使者第223章 習珍第428章 突圍第336章 區景第447章 高義第162章 免役第263章 水戰(下)第303章 復仇第85章 囚徒第414章 託孤第246章 名字第126章 六禮第97章 目的第434章 伏擊第113章 啓程第184章 七夕第194章 羌笛第194章 羌笛第528章 惡氣第7章 劍術書法第194章 羌笛第364章 使者第55章 鄧瑗第387章 夏口第324章 膝席第149章 要求第360章 獻計第125章 新野第429章 逆轉第159章 退讓第164章 動手第111章 歸來第62章 拔刃
第200章 兵臨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529章 詔書第187章 袍鎧第538章 董和第320章 來投第374章 圍攻第35章 馬周第183章 吏治第227章 火攻第399章 攻城(3)第86章 醉鄉居第296章 捷報第537章 茂才第287章 自刎第452章 自白第138章 徵辟第285章 敗逃第129章 雙戟第249章 聞訊第368章 江東第244章 生子第147章 衡山第327章 西鄂第289章 倒戈第408章 試探第62章 拔刃第377章 再孕第142章 計劃第127章 襦鎧第521章 傾出第123章 赴宴第473章 迴歸第512章 伏兵第386章 面曹第368章 江東第254章 突圍第130章 親迎第514章 後事第224章 潰敗第125章 新野第125章 新野第178章 來接第261章第358章 戰略第66章 徙邊第104章 軍法第474章 柤中第390章 責備第292章 救治第54章 鄧攸第362章 臨衝第41章 吟詩第358章 戰略第316章 禁酒第116章 再見第372章 召見第500章 敗慈第298章 歸來第443章 韓暨第137章 洞房第520章 厚禮第271章 火攻第178章 來接第291章 召見第318章 放歸第364章 使者第223章 習珍第428章 突圍第336章 區景第447章 高義第162章 免役第263章 水戰(下)第303章 復仇第85章 囚徒第414章 託孤第246章 名字第126章 六禮第97章 目的第434章 伏擊第113章 啓程第184章 七夕第194章 羌笛第194章 羌笛第528章 惡氣第7章 劍術書法第194章 羌笛第364章 使者第55章 鄧瑗第387章 夏口第324章 膝席第149章 要求第360章 獻計第125章 新野第429章 逆轉第159章 退讓第164章 動手第111章 歸來第62章 拔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