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江陵

第381章 江陵

張允拒絕分兵增援江陵,令劉琦大爲光火。

而今江陵城中有兵一萬兩千餘人,固守江陵有餘,反擊則稍顯不足。要知道,守城最忌死守,張允如果能分他兩千兵力,他便有餘力遣一軍別屯城外,與江陵互爲犄角,使劉景軍攻城時投鼠忌器,不敢放手攻打江陵。

可恨道理已經和張允講得明明白白,後者仍推脫不肯分兵,劉琦心中的憤怒可想而知。

蔡瑁同樣對張允心有埋怨,雖然二人私交不俗,張允不分兵亦有其道理,可他和劉琦早已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事關自身安危,他自然站在劉琦這一邊。

正在這時,城外忽然傳來一陣馬蹄聲,劉琦、蔡瑁循聲望去,只見一支二三十騎組成的劉景軍斥候,正向江陵疾馳而來。

劉景軍斥候並沒有直衝城下,而是停於百餘步外,對着江陵城指指點點,隨後劉景軍斥候一分爲二,一部分繼續留在原地,另一部分則繞城向北而去。

沒過多久,又有一支劉景軍騎兵向着江陵而來,這次足有三四百騎之多,其等鎧甲器杖精良,當真是人如虎,馬如龍。

劉琦看得心中滴血,不僅是因爲這支騎兵本就是他們的,更睹物思人,令他想起了死去的從弟劉磐。

劉磐驍勇善戰,乃是不可多得的猛將,且和他情誼深厚,本是他最大的臂助,卻戰死於荊南,劉琦每每念起,便痛徹心扉。

劉亮勒馬駐於一箭之地外,觀望江陵城頭,見其上守備森嚴,頗有章法,暗暗點了點頭。

劉琦乃是公子,不通軍事,這城防十有八九是蔡瑁的部署,沒想到面對己方屢戰屢敗,平庸無能的蔡瑁,倒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守起城來,似模似樣。

劉亮翻身下馬,按照原定計劃,從懷中取出《討劉表檄書》,大聲誦讀道:“安遠將軍、董督荊南四郡(劉)景,奉王命告荊北諸郡、將校:‘蓋聞禍福無門,惟人所召。見機而作,不處兇危,上聖之明也。……夫劉表,自以爲宗室,包藏奸心,勾結袁紹,抗拒國家……’”

劉亮每讀一句,左右皆應,向城大呼,不但江陵城頭的將士聽得一清二楚,便是居於江陵城東的士民,也能聽清大概。

這篇檄文乃是劉景和羣臣共同的傑作,將劉表過去所有“黑點”全部挖了出來,抨擊之狠,連蔡瑁都不禁爲之愕然,更勿提身爲劉表之子的劉琦了。

“豈有此理!簡直是豈有此理!”一向沉穩的劉琦直氣得面容猙獰,當着兒子的面罵老子,世間最惡毒之事,莫過於此。

“昔日劉景未及弱冠,大人不顧內外非議,一意舉爲茂才。劉景非但不念恩情,反而以怨報德,世間怎有如此無恥之人!”劉琦越說越冒火,紅着眼睛對身旁的蔡瑁道:“軍師,你速遣步騎精銳,出城夷滅這些賊子!”

蔡瑁見劉琦怒氣沖天,幾乎失去理智,出言勸道:“對方當衆宣讀檄文,毀謗將軍,便是要故意激怒南郡,誘我軍自棄堅城,與之野戰,南郡萬萬不可中敵人的奸計。”

劉琦聞言漸漸冷靜下來,然心中猶憤憤不平,道:“難道就這麼坐視賊子侮辱大人嗎?!”

“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蔡瑁冷靜地道:“當年太公爲項羽所執,爲逼高祖臣服,聲言欲烹之,高祖反言‘幸分一杯羹’。南郡若能暫忍一時之氣,固守江陵,阻遏南賊,還怕沒有雪恥的機會嗎。”

劉琦長嘆一聲,道:“軍師所言甚是。今日之辱,暫且記下,來日必十倍百倍報之。”

劉亮一連唸了三遍檄文,嗓子都快喊啞了,可江陵守軍仍然“無動於衷”,毫無出擊之意。

顯然,“激將法”並沒有取得成效,劉亮不禁面露失望之色。不過這也在情理之中,就連己方登陸北岸之際,對方都不敢出擊,又怎會因一篇檄文而上當。

約一刻鐘後,劉景軍前鋒出現在江陵守軍的視野內,塵土飛揚間,軍陣如泰山壓頂一般推進過來,人數當不少於五六千人。

劉琦不由暗自慶幸,幸好剛纔聽從了蔡瑁的勸告,沒有貿然出擊,否則一旦被劉景軍騎兵纏住,必被敵軍圍殺於城外。而若不願捨棄城外之兵,繼續派兵出城救援,則是正中劉景下懷。

率領這支前鋒隊伍的正是武鋒中郎將蔡升,劉景並不在其中,他此刻正在津鄉鄉邑內,接受吏民持牛酒米穀拜見、勞遺。

直到中午,大軍皆已上岸,劉景才親率大軍前往江陵城下。

霍峻稍稍落後劉景半個馬身,遙指遠處的江陵城,爲劉景解說道:“將軍,此爲新江陵城,乃百年前所建。原江陵城在邑北十里,如今名‘紀南城’,也就是昔日楚國國都‘郢’。”

劉景饒有興致地點點頭,道:“原來如此。若非仲邈介紹,我還以爲這裡便是楚之郢都。”

霍峻又道:“新江陵城規模雖不及原江陵城,但地勢更佳,且城高牆厚,守備完善,實有金城之固,強攻乃是下下之策。”

“哦?”劉景笑問道:“那依仲邈之見,該當如何?”

霍峻顯然早有準備,略一沉吟道:“江陵以西,大江兩岸,計有枝江、夷道、佷山、夷陵、秭歸、巫六縣,這些地方大多山險夷衆,比不上江陵、襄陽等地富庶,猶有民口不下二十萬衆,加之處於上游,對江陵助益甚大。將軍可遣一軍溯江而上,襲取西部諸縣,以斷江陵外援。”

劉景並未向霍峻透露“西取夷陵”的計劃,不過霍峻本就是枝江人,熟知南郡西部風土,爲人又素有謀略,他能夠想到這一點,並不是什麼稀奇之事。

劉景笑道:“我亦有此意,你我也算是英雄所見略同了。”

霍峻抱拳道:“原來將軍心中早有成算……”

劉景道:“仲邈,你出身枝江大族,瞭解西方山川城池,異日西行,你當爲軍之前鋒。”

“諾。”霍峻沉聲應道。

(本章完)

第381章 江陵第189章 噩耗第103章 營壘第276章 張津第165章 猛將第34章 志向第28章 暢談第450章 官學第73章 送別第37章 邀請第259章 送禮第175章 授田第123章 赴宴第333章第264章 突襲第519章 抵達第397章 攻城(1)第119章 內憂第518章 海昏第420章 評價第172章 出兵第27章 皓月第297章 除孝第454章 委蛇第516章 夜取第212章 寫信第52章 歸家第151章 全殲第477章 要求第60章 跋扈第516章 夜取第191章 計議第510章 計成第252章 週歲第172章 出兵第66章 徙邊第443章 韓暨第79章 命案第500章 敗慈第99章 王彊第91章 壁畫第74章 變化第343章 斬將第454章 委蛇第405章 防疫第64章 擒獲第39章 自負第379章 屈服第127章 襦鎧第111章 歸來第215章 南下第522章 變故第102章 劉修第325章 泉陵第291章 召見第126章 六禮第460章 趙戩第340章 部督第343章 斬將第425章 中箭第266章 兵臨第516章 夜取第334章 洗兵第268章 填塹第96章 建安第443章 韓暨第323章 爲壽第37章 邀請第108章 名望第257章 爭執第232章 負傷第389章 戰死第6章 葛生第427章 身當第161章 良法第511章 開戰第369章 出使第412章 刺史第418章 預備第415章 龐統第434章 伏擊第375章 返回第13章 張羨第433章 堅韌第124章 宴會第543章 刺孫第482章 預言第85章 囚徒第322章 馬鞍第339章 出戰第5章 虎頭第400章 大雨第430章 落幕第435章 裴司第132章 同席第414章 託孤第537章 茂才第5章 虎頭第172章 出兵第493章 猝遇
第381章 江陵第189章 噩耗第103章 營壘第276章 張津第165章 猛將第34章 志向第28章 暢談第450章 官學第73章 送別第37章 邀請第259章 送禮第175章 授田第123章 赴宴第333章第264章 突襲第519章 抵達第397章 攻城(1)第119章 內憂第518章 海昏第420章 評價第172章 出兵第27章 皓月第297章 除孝第454章 委蛇第516章 夜取第212章 寫信第52章 歸家第151章 全殲第477章 要求第60章 跋扈第516章 夜取第191章 計議第510章 計成第252章 週歲第172章 出兵第66章 徙邊第443章 韓暨第79章 命案第500章 敗慈第99章 王彊第91章 壁畫第74章 變化第343章 斬將第454章 委蛇第405章 防疫第64章 擒獲第39章 自負第379章 屈服第127章 襦鎧第111章 歸來第215章 南下第522章 變故第102章 劉修第325章 泉陵第291章 召見第126章 六禮第460章 趙戩第340章 部督第343章 斬將第425章 中箭第266章 兵臨第516章 夜取第334章 洗兵第268章 填塹第96章 建安第443章 韓暨第323章 爲壽第37章 邀請第108章 名望第257章 爭執第232章 負傷第389章 戰死第6章 葛生第427章 身當第161章 良法第511章 開戰第369章 出使第412章 刺史第418章 預備第415章 龐統第434章 伏擊第375章 返回第13章 張羨第433章 堅韌第124章 宴會第543章 刺孫第482章 預言第85章 囚徒第322章 馬鞍第339章 出戰第5章 虎頭第400章 大雨第430章 落幕第435章 裴司第132章 同席第414章 託孤第537章 茂才第5章 虎頭第172章 出兵第493章 猝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