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心雨:心雨也沒有覺得自己的文章裡帶着傷感,可能是最近的情節總與懷念故人有關係,可能是心雨在描述這樣的心情時格外下功夫,哈哈。可某人說了,我這是當局者迷。
第70問:對於如文秀這般的痛苦,大家是會忘卻,還是欲忘不能呢?
********
經過劉飛的努力,花廳裡僵持的氣氛終於有所緩解,文秀趕緊拱手抱拳,義正詞嚴地對潞安王言道:“王爺啊,洛陽災民嗷嗷待哺,我看咱們還是即刻趕往糧倉放糧要緊啊。”
潞安王一聽這話,臉上的笑容隨即消失,低着頭又開始擺弄起自己的瑪瑙戒指,鼻子裡滿不在乎地發出“嗯、嗯”的聲音,只偷偷挑着眼皮,掃着“文必正”那副痛心疾首的表情,心中憤恨不已。
劉飛滿臉堆笑,施禮言道:“是啊,王爺,皇上正爲河南水患之事憂心不已,若是知道王爺能早早開倉放糧,定會龍心大悅啊!”
潞安王不置可否,只一味低着頭不再搭理文秀和劉飛,臉色漸漸轉青,如暴雨前的天空一般。
於百之見王爺的樣子,便知他心中不願,於是賠笑着言道:“呃,文大人,這開倉放糧也絕非易事,尚有許多繁瑣的手續,今日天色已晚,想來等一切手續辦理妥當,已是晚飯時分了,已來不及真正發放糧食了。與其如此,倒不如明日趕早,辦妥手續一併放糧,文大人,可好啊?”
一聽於百之如此推脫,文秀心中更是憤然,救人如救火。早一天放糧,不知道能挽救下多少人的性命呢!何苦要耽誤一個晚上?更何況現在纔是下午,自己又是皇上的欽差,哪有什麼手續要辦理如此之久?這幫人,真是絲毫不懂民間疾苦啊!
文秀雙頰漸紅,眉心縱起,美眸中的眼神冷若冰霜,一股怒氣直衝額頭,朱脣微顫,剛要痛罵上幾句。卻被劉飛搶在了前面。
劉飛早看見文秀那個生氣的樣子了,生怕她一怒之下露了馬腳,趕緊踱步至文秀身前。諂媚地急速言道:“哦,於師爺所言甚是,還是您思慮周全,學生自愧不如。”
儘管此時劉飛顧不上向文秀遞個眼神,但文秀心裡已經瞭然了劉飛的用意。也只好忍耐一時,將那點怒火生生壓了回去。劉飛曾經說過,那南郊糧倉畢竟是潞安王所有,他不主動拿出令牌,誰也別想打開糧倉大門呢。
潞安王見“文必正”不再逼着自己現在就去放糧,心裡總算是舒坦了些。擡起頭,勉強扯動嘴角,算是掛上了個難看的笑容。語調怪異地言道:“文大人,今晚本王在花廳擺酒設宴,爲你接風洗塵啊!”
文秀一聽“擺酒”這兩字,立即想起了數日前在李鶴那裡勉強喝下的那杯酒,嗓子裡不知不覺中又變得幹辣刺激。她不由自主地扒了扒團領,神色漸變。
就在文秀和劉飛正在斟酌如何推辭之時。門外突然大步走進一人,身材高大,一身錦緞白色長衫,袖口和領口精緻地繡着青翠層層的竹葉,腰束碧色緞帶,左右兩側皆懸着玉佩裝飾。
此人徑直來到潞安王面前,神色自若地抱拳拱手,躬身言道:“小婿參見岳父!”
潞安王見這人進來,並不奇怪,隨手一擺,言道:“賢婿不必多禮。”
那人春風滿面,起身立於潞安王身旁,這纔看見了文秀等三人,頓時臉色驟變,低頭重新施禮,尷尬地言道:“哦,小婿不知岳父大人正在會客,多有得罪,那小婿暫且告退。”說完,便欲轉身離開。
潞安王忙緊攔住言道:“慢着,先等一等。你也來拜見一下八府巡按文必正文大人。”老王爺之前對文必正的種種阻撓陷害,他的這位女婿都曾參與過,所以潞安王今日要特別爲自己女婿引薦引薦。
那人點頭,轉身來到文秀面前,躬身施禮,口中禮貌有加:“唐凱拜見文大人。”
而此時的文秀早已經是魂不附體了,她現在目光顯得格外呆滯,驚訝地盯着眼前這位姓名、樣貌、嗓音、神態都酷似自己的前男友的人,心中驚歎着:難道這真的唐凱嗎?不會的,不會的,世界上怎麼會這樣的事情,自己明明已經穿越到了古代,不可能再遇見那個人了。那麼就是說,眼前這個人和唐凱一模一樣,連名字都一樣?這也未必太過巧合了吧?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文秀的腦子裡的思路完全混亂了,她望着眼前的唐凱,不禁再次心如刀絞,而這種痛是她始料未及的。她以爲這點痛早已隨時間逝去,卻沒想到沉澱下來的這點痕跡,儘管恍若隔世一般陌生,但卻依然有種痛感。只是此時的痛已經與當年大不相同,已變得如暴風雨一般,來得快,去得更快。
而當眼前這位潞安王女婿近距離地望見文秀時,竟然也是一樣地驚訝不已,眼中流露出無限的傷感與疑惑。兩個人就這樣眼神交匯着,那似乎又是一種十分熟悉的交匯方式,這讓文秀彷彿回到了自己的前世。
這兩個人異樣的反應自然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劉飛見事態不妙,憶起文秀曾說過有一位同名的舊相識,揣測文秀可能是爲同名引發的傷心往事所困,趕緊上前扶起唐凱,熱情地言道:“哎呀,唐將軍不必多禮,不必多禮啊!”
於百之自然也看出了些端倪,來到唐凱身邊,輕聲問道:“哦,怎麼?難道唐將軍和文大人是舊識不成?如何沒聽唐將軍提起過呢?”
唐凱一聽,立即收起了所有驚訝,瞬間恢復了常態,淡然一笑,言道:“於師爺,這是哪裡話,晚輩怎敢有瞞於您呢。晚輩與這位文大人素不相識。”
文秀聽到唐凱口中“素不相識”四個字,心中一片悽然,猛然轉身,眉心一蹙,背手仰頭言道:“既然王爺公務纏身,那下官先行告退了。”
潞安王見“文必正”告辭,居然只留給自己一個後背,心中大爲不快,氣得右嘴角一顫一顫的,竟說不出一句話來。
旁邊的於百之趕緊向王爺遞了個眼神,權作安撫,示意讓王爺息事寧人。王爺見了,也只得長嘆一聲,嚥下這口氣,咬牙切齒地言道:“那好吧,就請師爺代本王送一送這位巡、按、大、人。”最後四個字,潞安王說得怪聲怪調,淋漓盡致地表達着他的不悅。
於百之領命,爲文秀他們引路,送出了王府。
ps:
各位親,抱歉啦,今日心雨身體不適,只能更新2000字的章節啦。希望心雨趕緊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