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一個是教,教兩個也是教。
秦良玉最終答應每次罷朝日,也就是每間隔兩日進宮一次,名義上是爲皇帝講武。畢竟皇帝讓國家重臣給自己的妃子當老師,怎麼樣都是說不過去的,傳出去會很麻煩。
當然,朱由檢有時間,也是真的會地去聽。他想給秦良玉加太保銜,太保就是皇帝的保鏢和軍事老師。只不過秦良玉去年一連從忠貞伯升到了忠貞侯,已經很讓人眼紅了,沒有新的功勞之前,已經不宜再加官進爵了。
朱由檢讓秦良玉跟孫世綰變成師徒,倒也並不是烽火戲諸侯爲博寵妃一笑,動機其實跟納孫傳庭女兒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爲了形成人身依附關係,雙方進行利益捆綁。
這幾位雖然被歷史證明是忠於大明的,卻未必忠於皇帝。朱由檢不僅需要刀劍對外,也需要震懾自己家裡面的這些魑魅魍魎啊。
孫傳庭、秦良玉本人的想法是一點,更重要的其實是旁人的看法。朱由檢其實是表演給其他人看的,比如現在,在羣臣的眼裡,孫傳庭那廝就是跟皇帝一夥的!就算孫傳庭自己站出來反駁,也沒有人會相信他。
“秦愛卿,你明日上朝給令夫君上一道《辯冤疏》吧,朕爲他平反,追封、追諡。”朱由檢認真地說道。
秦良玉爲之動容,她愣了一下,瞬間紅了眼眶。萬曆四十一年,她丈夫被太監邱乘雲誣陷,瘐死雲陽獄。而後,她多次爲丈夫申冤,卻始終石沉大海,沒有得到朝廷的正面回覆。
萬曆皇帝其實也知道馬千乘是被冤枉的,出於愧疚和區域穩定的考量,他最終讓秦良玉暫代夫職。但這反而讓秦良玉更加絕望,因爲皇帝的意思是:你有冤,我知道,朝廷知道,可以給你補償,但要求我認錯是不可能的。
從萬曆四十一年到如今,爲了等一個公道,秦良玉已經整整等了十六年了!
“臣秦良玉,叩謝陛下!”
“無需謝朕,此乃皇家與朝廷負於你家也。”朱由檢輕聲道。
心中鬱結散去,秦良玉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少了幾分拘謹,臉上也露出了笑容。西暖閣內,時不時傳出她爽朗的笑聲。朱由檢這才發現,原來秦良玉是挺豪邁的一個人。
“陛下慧眼識珠,綰綰這孩子身板不錯,一看就是我們將門女子。”秦良玉誇讚道。而後,她湊近孫世綰耳邊,小聲說了些什麼,逗得孫世綰一直從臉紅到了耳朵尖。
“陛下,女子初有身孕時需靜養些時日,待數月後胎兒長成,卻需多走動走動,如此纔不致腰痠背痛,生產時也更順當。陛下可以不要把她給關起來了。”秦良玉說道,囑咐道。
朱由檢點頭如搗蒜。這個他還真不懂,綰綰也不懂,嫂嫂也不懂,現在宮裡面就沒有懂的。
哦,也不對,萬曆皇帝那些老妃子應該還是懂的,不過朱由檢不信任她們。如今宮裡養着這羣人,朱由檢不愛搭理她們,她們也有自知之明,儘量保持着低調,當個透明人,不給皇帝添麻煩。畢竟現在她們要鬧,可沒有人給她們撐腰了。
“陛下,緊急軍情!”王承恩邁着急促的步伐,推開門闖了進來。朱由檢面上的笑容凝固了。
“發生什麼事了?”朱由檢沉聲問道。
“啓稟陛下,北虜察哈爾部十萬鐵騎犯境,宣大邊牆遭破,大同城被圍!”王承恩顫聲道。
蹭!
朱由檢迅速從飯桌前起身,秦良玉與孫世綰緊跟着也站了起來。“上朝!王承恩,你去命人召集羣臣百官。秦將軍與朕同往。綰綰,你……”
“陛下,臣妾想要旁聽。臣妾家便在宣大邊牆近旁,臣妾憂心家中孃親、兄長!”孫世綰眼睛都紅了。
“好,換衣服去吧。”朱由檢說道。
而後,秦良玉就驚訝地看着孫世綰換上了宦官服飾。她的表情有些精彩,本來以爲皇帝就是鬧着玩,沒想到真的會允許自己的妃子干政。雖然這有些荒唐,但她自己也是女兒身,自然是不會出言反對的。
“林丹汗不是才被皇太極給打了嗎?他發什麼瘋,跑來招惹我大明?”朱由檢惱火地問道。
“虜酋言稱我大明拖欠其歲賞,此番犯境實乃爲索討歲賞銀錢。”王承恩回答道。
“賞他媽個頭!”朱由檢破口大罵,“狗一樣的東西,拿了歲賞轉頭就劫掠我大明!寧錦之戰時,口口聲聲說要助我大明牽制建奴,結果跑沒影了!我有銀兩給我大明的士兵不好嗎?!”
朱由檢帶着秦良玉快步走出宮門,迎面撞上被白杆衛攔住的新任兵部尚書朱燮元。朱燮元跟秦良玉是老熟人了,他見秦良玉跟着皇帝從內廷走出,先是有些驚訝,而後露出了了然之色。
情況緊急,雙方也來不及寒暄。朱由檢直接開口問道:“大同現下究竟是何光景?可還守得住?可有破城之險?宣大王象幹這是如何操辦的?他素日裡不是極穩當的人麼?怎的這般輕易便讓林丹汗攻將進來了?!”
“陛下,大同城城高牆固,城內尚有萬餘守軍,短日內料難被破。只是大同周邊墩臺連遭攻破,城牆亦被扒開數處缺口,附近軍民多有死傷。
王總督非是懈怠,其駐於宣府,宣府離大同三百里,事發突然,縱有調度之心,實難及時呼應。更兼其染恙日久,腿疾纏身,雙足浮腫難行,且年事已高,目力昏花,視物不清。望陛下明察。”朱燮元解釋道。
朱由檢聞言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召他回京修養吧,另外再找個人接替他。朱愛卿,你覺着何人可擔王象幹之任?!”
朱燮元沉默了一會兒,說道:“臣可以接替王象幹之職。”
“不允!”朱由檢一口回絕。
皇極殿內,朝臣陸陸續續趕來,然而這幫人卻給朱由檢當頭一棒!
“陛下,宣大總督王象幹年事已高、昏聵不堪,竟致邊牆失陷。臣懇請陛下將其革職問罪!”
“陛下容稟!其間另有隱情,那林丹汗素日恭順,今番卻驟然犯我大明邊境,顯見是有人蓄意挑動邊釁!
臣冒死彈劾首輔畢自嚴!若不是他擅自停了蒙古諸部歲賞,何至於激得林丹汗興兵來犯?陛下明鑑,那畢自嚴哪懂什麼經國濟世之術?不過是個只會縮衣節食、裁撤衙門的庸臣罷了!長此以往,我大明江山危矣!今番林丹汗兵戈相向,便是鐵證!
伏望陛下斬畢自嚴以謝天下,再賜蒙古諸部金銀布帛,如此則兵戈自息,邊境自安!臣不勝惶恐,乞陛下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