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

大宋有四京,分別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每坐京城鎮守一方,大大的增加了中央的集權。

相比東京城的緊湊,洛陽城顯得更加大氣些,這座古帝都保留了漢唐遺俗,整個城市的佈局更爲寬闊,街道的侵佔也相對少一些,不似東京城坊市合一。

但此處的繁華程度卻略有不及,西京洛陽是大宋的陪都,有一整套的皇宮內院,並且有不少的內侍宮女。這讓趙禎大爲驚訝,沒想到閒置的地方卻要這麼多人的日常維護。

更讓趙禎驚歎的是洛陽園林之盛!真的如蘇軾所說一般園林甲天下,非其他城市可比。

洛陽地處洛河之陽,又在中原腹地,水土氣候方面有着優越的先天條件,有利於園林的發展,且多有重要官僚在洛陽安家,其人習於漢唐衣冠之遺俗,居家治園池,築臺榭,植草木,以爲歲時遊觀之好。

泉流之潔,雖其閭閻之人與其公侯共之。

一畝之宮,上矚青山,下聽流水,奇花修竹,佈列左右,而其貴臣巨室,園囿亭觀之盛,實甲天下。

地理位置更是重要,之所以能作爲陪都離不開它優越的地理條件,北倚北邙,南望嵩嶽,左控虎牢,右扼函谷自古以來要進入伊洛盆地的路只有三條路。

西邊呂梁山與臥牛山之間的函谷關,東邊的邙山與嵩山之間的鞏義道虎牢關,南邊臥牛山與嵩山之間的伊闕龍門,此處雖然沒有關卡,但是卻是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擅長防守的大宋在此專設三廂禁軍指揮,如遇敵情便可三管齊下兩面夾擊。

當趙禎的儀仗來到洛陽城後,中門大開,百姓夾道歡迎這位剛剛繼任大統的官家,遠在西京的他們早就聽說過趙禎的仁孝之名,如今能一睹天顏當然是趨之若鶩。

人羣中有不少身着燕居服的老者,這些人要麼是儒學大家,要麼是致仕的官員,更多的則是官員的家屬,不少在開封做官的人都會把家眷安置在環境更好的洛陽城。

趙禎命三才撩起車簾,車駕瞬間變成涼亭,趙禎坐在其中不斷的向四周百姓揮手致意。這種親民的舉措在王曾眼中大爲不妥,君王就要有君王的威嚴和神秘,豈能如此率性而爲?

但趙禎的舉動卻給四周百姓留下了極爲親切的印象。

自古以來有多少皇帝會如此親近百姓?少之又少,即使出宮也都是高高的坐在龍攆上目不斜視,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趙禎的所作所爲明顯顛覆了百姓的認知,也贏得了洛陽的民心。

進入洛陽城的主幹道趙禎才發現此處古樹參天,羣芳環抱,這樣的美景連見慣後世園林醫術的趙禎都覺得驚豔,況且還是在主幹道上,難怪太祖想要遷都洛陽,這裡不光地形險要,風景也是如詩如畫。

洛陽城中的官員跟在趙禎的車駕旁不斷的解釋城中的景象,趙禎隨和的態度讓他們如沐春風,彷彿身上也輕了二兩。

洛陽城中的皇宮完全是保留了唐代的建築風格,高牆長階,聳立的闕門,每一處都透露出唐時的威嚴大氣,周武時期的含元殿被完整的保留下來,單單大殿中的柱子直徑就有四米多,簡直是歎爲觀止。

趙禎走在地磚之上感受着這座氣勢恢宏的宮殿心中翻起驚濤駭浪,這樣的宮殿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完成?慢慢的在含元殿的上首坐下,趙禎瞬間就覺得一覽衆山小,這種至高無上的感覺令他有些興奮,他現在完全能理解太祖打算遷都的行爲。

這纔是天下之主應該待的地方!

羣臣看着高高御座上的官家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但一個老內侍卻發現此時官家的表情和太祖當年是何其相似,眼神中充滿了一覽天下的豪氣,氣質中帶着九天之上真龍的威嚴。

老內侍揉了揉眼睛,沒錯,這種獨一無二如日當頭的感覺他不會忘記!

在三才的攙扶下趙禎從御座上下來,“龍圖閣大學士,右諫議大夫杜杞何在?”

文官的隊伍中走出一箇中年人躬身應道:“臣在!”

“莫要如此緊張,平身說話。”

“謝官家!”杜杞慢慢的挺直搖桿,趙禎細細的打量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人長得不錯,國字臉寬額頭,一臉的正氣,俗話說相由心生大概就是這樣。

“你是權知河南府已有三年之久,也到了勘磨的期限了吧?”

“是!”

“嗯,既然如此,你再勘磨三年吧!”趙禎說完便甩手向下走去,留下大殿中目瞪口呆的官員。

杜杞更是大驚失色,剛剛自己的一切都是有禮有節,而且官家也是面露滿意的表情,爲何突然讓自己再勘磨三年?!

王曾首先跟上趙禎,在他進入後殿之前問道:“官家爲何要勘磨杜杞三年之久?他在河南府政績有嘉,且多鼓勵農桑,興修水利,去年河南府的糧食位居大宋兩稅之首啊!”

趙禎轉過頭對着王曾反問道:“杜杞已經是龍圖閣大學士,且是右諫議大夫,他現在的差遣是權知河南府。如果在上一步是何官職?”

王曾想了想回答道:“理應任參知政事!”

趙禎點頭道:“王相公說的沒錯,再往上就是參政議政的參知政事,可他的行徑達不到參知政事的要求。河南府糧食充盈,官倉,常平倉堆得滿滿的,這體現了杜杞的才幹,不過這樣的才幹只適合在河南府一府之地,卻不適合進入朝中當個參知政事!其中緣由王相公難道不清楚?”

王曾被趙禎問的有些莫名其妙,直到趙禎進入後殿他才隱約想起前兩天奏摺的事情,隨即一拍腦門恍然大悟,官家是在責備杜杞沒有向鄧州和汝州運糧以解燃眉之急。

可這卻不是杜杞的範圍之內啊!官家此舉太過苛責,不過也是打磨良玉的辦法,只要杜杞能想明白這一點,三年之後的勘磨應該能進入兩府。

搖頭苦笑的王曾被外面的官員攔下,“王相公,官家這是對我河南府的什麼地方不滿?爲何要讓杜龍圖繼續勘磨?”

見杜杞也在人羣中,王曾苦笑道:“杜杞你且過來,其中奧妙只能與你一人分說,其他人都散了吧,你們只需知道這是官家在栽培杜杞便好,其他莫要議論。”

衆人漸漸散開,王曾領着杜杞向值房走去,“杜杞,你權知河南府這段時間的功績大家都是看在眼中的,所以纔會對官家的勘磨產生疑慮,但你有沒有想過官家爲何要勘磨你呢?”

杜杞早在趙禎宣佈對他的勘磨後就在思索這個問題,可他實實在在沒想清楚自己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好。

“請王相公解惑!”

王曾笑道:“別人告訴你的是別人的,你自己想明白纔算,官家讓你勘磨不是因爲你治下的問題,而是在更高更遠的地方,千萬不可小瞧官家的用意,這三年你就好好的想想吧!”

杜杞帶着王曾簡單的提示向外走去,一路上都在念叨那句簡單的提示,“更高更遠的地方?”

趙禎站在高高的宮闕上看着杜杞的模樣微微一笑:“管理水平高,就是大局觀不夠強,希望這三年你能想明白,不要讓朕再失望了……額薇拉聽說洛陽城的溫泉也是一絕,洗過之後皮膚會變得光滑細膩哦,要不要跟朕走去洗溫泉?”

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
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