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

大宋有四京,分別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每坐京城鎮守一方,大大的增加了中央的集權。

相比東京城的緊湊,洛陽城顯得更加大氣些,這座古帝都保留了漢唐遺俗,整個城市的佈局更爲寬闊,街道的侵佔也相對少一些,不似東京城坊市合一。

但此處的繁華程度卻略有不及,西京洛陽是大宋的陪都,有一整套的皇宮內院,並且有不少的內侍宮女。這讓趙禎大爲驚訝,沒想到閒置的地方卻要這麼多人的日常維護。

更讓趙禎驚歎的是洛陽園林之盛!真的如蘇軾所說一般園林甲天下,非其他城市可比。

洛陽地處洛河之陽,又在中原腹地,水土氣候方面有着優越的先天條件,有利於園林的發展,且多有重要官僚在洛陽安家,其人習於漢唐衣冠之遺俗,居家治園池,築臺榭,植草木,以爲歲時遊觀之好。

泉流之潔,雖其閭閻之人與其公侯共之。

一畝之宮,上矚青山,下聽流水,奇花修竹,佈列左右,而其貴臣巨室,園囿亭觀之盛,實甲天下。

地理位置更是重要,之所以能作爲陪都離不開它優越的地理條件,北倚北邙,南望嵩嶽,左控虎牢,右扼函谷自古以來要進入伊洛盆地的路只有三條路。

西邊呂梁山與臥牛山之間的函谷關,東邊的邙山與嵩山之間的鞏義道虎牢關,南邊臥牛山與嵩山之間的伊闕龍門,此處雖然沒有關卡,但是卻是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擅長防守的大宋在此專設三廂禁軍指揮,如遇敵情便可三管齊下兩面夾擊。

當趙禎的儀仗來到洛陽城後,中門大開,百姓夾道歡迎這位剛剛繼任大統的官家,遠在西京的他們早就聽說過趙禎的仁孝之名,如今能一睹天顏當然是趨之若鶩。

人羣中有不少身着燕居服的老者,這些人要麼是儒學大家,要麼是致仕的官員,更多的則是官員的家屬,不少在開封做官的人都會把家眷安置在環境更好的洛陽城。

趙禎命三才撩起車簾,車駕瞬間變成涼亭,趙禎坐在其中不斷的向四周百姓揮手致意。這種親民的舉措在王曾眼中大爲不妥,君王就要有君王的威嚴和神秘,豈能如此率性而爲?

但趙禎的舉動卻給四周百姓留下了極爲親切的印象。

自古以來有多少皇帝會如此親近百姓?少之又少,即使出宮也都是高高的坐在龍攆上目不斜視,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趙禎的所作所爲明顯顛覆了百姓的認知,也贏得了洛陽的民心。

進入洛陽城的主幹道趙禎才發現此處古樹參天,羣芳環抱,這樣的美景連見慣後世園林醫術的趙禎都覺得驚豔,況且還是在主幹道上,難怪太祖想要遷都洛陽,這裡不光地形險要,風景也是如詩如畫。

洛陽城中的官員跟在趙禎的車駕旁不斷的解釋城中的景象,趙禎隨和的態度讓他們如沐春風,彷彿身上也輕了二兩。

洛陽城中的皇宮完全是保留了唐代的建築風格,高牆長階,聳立的闕門,每一處都透露出唐時的威嚴大氣,周武時期的含元殿被完整的保留下來,單單大殿中的柱子直徑就有四米多,簡直是歎爲觀止。

趙禎走在地磚之上感受着這座氣勢恢宏的宮殿心中翻起驚濤駭浪,這樣的宮殿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完成?慢慢的在含元殿的上首坐下,趙禎瞬間就覺得一覽衆山小,這種至高無上的感覺令他有些興奮,他現在完全能理解太祖打算遷都的行爲。

這纔是天下之主應該待的地方!

羣臣看着高高御座上的官家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但一個老內侍卻發現此時官家的表情和太祖當年是何其相似,眼神中充滿了一覽天下的豪氣,氣質中帶着九天之上真龍的威嚴。

老內侍揉了揉眼睛,沒錯,這種獨一無二如日當頭的感覺他不會忘記!

在三才的攙扶下趙禎從御座上下來,“龍圖閣大學士,右諫議大夫杜杞何在?”

文官的隊伍中走出一箇中年人躬身應道:“臣在!”

“莫要如此緊張,平身說話。”

“謝官家!”杜杞慢慢的挺直搖桿,趙禎細細的打量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人長得不錯,國字臉寬額頭,一臉的正氣,俗話說相由心生大概就是這樣。

“你是權知河南府已有三年之久,也到了勘磨的期限了吧?”

“是!”

“嗯,既然如此,你再勘磨三年吧!”趙禎說完便甩手向下走去,留下大殿中目瞪口呆的官員。

杜杞更是大驚失色,剛剛自己的一切都是有禮有節,而且官家也是面露滿意的表情,爲何突然讓自己再勘磨三年?!

王曾首先跟上趙禎,在他進入後殿之前問道:“官家爲何要勘磨杜杞三年之久?他在河南府政績有嘉,且多鼓勵農桑,興修水利,去年河南府的糧食位居大宋兩稅之首啊!”

趙禎轉過頭對着王曾反問道:“杜杞已經是龍圖閣大學士,且是右諫議大夫,他現在的差遣是權知河南府。如果在上一步是何官職?”

王曾想了想回答道:“理應任參知政事!”

趙禎點頭道:“王相公說的沒錯,再往上就是參政議政的參知政事,可他的行徑達不到參知政事的要求。河南府糧食充盈,官倉,常平倉堆得滿滿的,這體現了杜杞的才幹,不過這樣的才幹只適合在河南府一府之地,卻不適合進入朝中當個參知政事!其中緣由王相公難道不清楚?”

王曾被趙禎問的有些莫名其妙,直到趙禎進入後殿他才隱約想起前兩天奏摺的事情,隨即一拍腦門恍然大悟,官家是在責備杜杞沒有向鄧州和汝州運糧以解燃眉之急。

可這卻不是杜杞的範圍之內啊!官家此舉太過苛責,不過也是打磨良玉的辦法,只要杜杞能想明白這一點,三年之後的勘磨應該能進入兩府。

搖頭苦笑的王曾被外面的官員攔下,“王相公,官家這是對我河南府的什麼地方不滿?爲何要讓杜龍圖繼續勘磨?”

見杜杞也在人羣中,王曾苦笑道:“杜杞你且過來,其中奧妙只能與你一人分說,其他人都散了吧,你們只需知道這是官家在栽培杜杞便好,其他莫要議論。”

衆人漸漸散開,王曾領着杜杞向值房走去,“杜杞,你權知河南府這段時間的功績大家都是看在眼中的,所以纔會對官家的勘磨產生疑慮,但你有沒有想過官家爲何要勘磨你呢?”

杜杞早在趙禎宣佈對他的勘磨後就在思索這個問題,可他實實在在沒想清楚自己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好。

“請王相公解惑!”

王曾笑道:“別人告訴你的是別人的,你自己想明白纔算,官家讓你勘磨不是因爲你治下的問題,而是在更高更遠的地方,千萬不可小瞧官家的用意,這三年你就好好的想想吧!”

杜杞帶着王曾簡單的提示向外走去,一路上都在念叨那句簡單的提示,“更高更遠的地方?”

趙禎站在高高的宮闕上看着杜杞的模樣微微一笑:“管理水平高,就是大局觀不夠強,希望這三年你能想明白,不要讓朕再失望了……額薇拉聽說洛陽城的溫泉也是一絕,洗過之後皮膚會變得光滑細膩哦,要不要跟朕走去洗溫泉?”

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
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