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朱元璋對方纔的話題避而不談,馬鈺反倒是鬆了口氣。
他今年都四十出頭了,對世界的認知已經定型,想要改變非常困難。
即便他明知道自己的認知是錯的,在內心深處也極難改變。
這和固執無關,人性本就如此。
他聽了自己的講解,沒有勃然大怒斥之爲歪理邪說,也沒有反駁,其實是一件好事。
這說明他聽進去了。
只是因爲與他固有認知不符,才避而不談。
接下來他會去翻閱史料,求證自己方纔說的東西,然後慢慢調整心態。
至於最後能不能接受,又能接受多少,會不會因此調整接下來的政策。
誰也不知道。
但起碼沒有直接反對,已經是個好現象了。
而朱元璋詢問的這個問題,他也是早有準備。
不過他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這個問題有點大逆不道。”
朱元璋臉色一變,起身朝遠處的內侍說道:
“所有人離開坤寧宮,不得靠近半步,違令者斬。”
“嘩啦……”一衆內侍不敢耽擱,小跑着離開這裡。
常妃和徐妙雲也連忙行禮告退,這次沒人挽留她們。
朱棡和朱棣也下意識的起身想要離開。
但已經返回座位的朱元璋卻說道:
“你們兩個也坐下聽着,免得只知道打打殺殺。”
聽到這話馬皇后一愣,神色裡浮出擔憂之色,不過並沒有說什麼。
朱棡也同樣面露憂色,他可是很清楚,自己再怎麼說也只是個皇子,而不是太子。
有些東西是不允許皇子知道的。
現在父親將他們兄弟留在這裡,不知道是什麼打算。
如果引起大哥不必要的誤會就麻煩了。
不行,回頭必須要和父親說清楚。
朱棣就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了,一聽可以留下聽‘大逆不道’的事情,那叫一個興奮。
朱標的表情如常,似乎沒覺得這樣有何不對。
等衆人都離開,朱元璋又看向馬鈺:
“說吧,咱倒要聽聽,如何個大逆不道法。”
馬鈺自然也知道,朱元璋讓朱棡和朱棣留下有些問題,但他倒沒有往養蠱、易儲方面去想。
前世的歷史已經證明了,朱標的太子之位有多穩固。
朱元璋這麼做,大概率是有別的計劃,而且他也隱隱有所猜測。
只是現在還不能確定罷了,所以也沒必要去提。
等將來朱元璋自己說了,再去討論也不遲。
所以他也是假裝什麼都沒看出來,聽到朱元璋的話,就說道:
“現在,把所有綱常倫理思想全部放下,忠君愛國之類的思想也通通不存在。”
聽到這句話,朱元璋眼皮子一陣跳動。
朱棡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朱棣即便不懂事也是被嚇了一跳。
這果然是大逆不道啊。
只有朱標,只是挑了挑眉頭,露出興奮的表情。
馬鈺停頓了一會兒,等他們接受了上面的信息,才接着說道:
“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
“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角度來回答。”
“其一,爲什麼會產生國家,或者說人爲什麼會抱團組成一個羣體。”
“其二,從羣體和國家的角度來看,如何才能建立穩固的政權。”
穩固政權?朱元璋頓時豎起耳朵。
之前馬鈺講的,都是大方向上的宏觀上的問題,很少涉及具體事務。
偶爾講到了,也只是淺嘗輒止。
今天終於要涉及具體事務了嗎。
馬鈺這次沒有停頓,接着就說道:
“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人爲什麼要組成一個羣體?”
“我自己或者一個家庭獨自生活,不行嗎?”
“爲何還要加入一個羣體,被別人剝削奴役?”
說到這裡,他看着幾人問道:
“現在你們拋開自己的身份,就當自己是個普通人。”
“你們會爲了什麼原因,加入一個羣體。”
衆人先是一愣,然後就陷入了思索。
他們還真的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
亙古以來人就是抱團生活的,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爲,人抱團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可現在馬鈺這麼一問,他們才發現,好像事情並非如此。
人爲啥要加入一個羣體?
加入羣體後,運氣好能當個自由民,運氣不好就是奴隸。
自己躲到深山裡,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好嗎?
朱棡皺眉說道:“深山老林環境艱苦,還要面對各種猛獸,生病了也沒有地方醫治……”
他也是越說越流暢:“融入人羣,大家一起開墾荒田耕種土地。”
“一起抵禦猛獸,一起反擊敵人的入侵……”
“大家抱團在一起,是爲了更好的生存下來。”
馬鈺點頭說道:“回答的好,爲了生存才需要抱團。”“外界的危險太多了,來自於自然界的,來自於其他同類的。”
“單個的人能力是有限的,面對整個世界也是脆弱的。”
“只有聚衆人之力,才能更好的存活。”
“所以,大家纔會抱團在一起,形成部落最後演變成國家。”
“然而並不是大家聚在一起,就能形成一個強大的羣體。”
“還要有各種規章制度,來協調人與人的關係,來將大家擰成一股繩發揮羣體的力量。”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個人就要把屬於自己的部分權利讓渡給組織。”
“說的簡單點,加入一個羣體之前你是完全自由的,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沒人能干涉。”
“但加入一個羣體,就得服從這個羣體的管理,有些事情你就不能做了。”
“這也意味着,有些權利你失去了。”
“那麼問題又來了,你寧願損失部分權利也要加入這個羣體,你又想獲得什麼?”
衆人都陷入了思索,朱棣想的最少,脫口而出道:
“那自然是安全,然後……嗯,吃飽穿暖……”
“嗯……要是能吃的好點,能讀書就更好了……”
越說他就越覺得自己想要的很多,也就越覺得不對勁兒,最後訕訕的撓撓頭不再說話。
馬鈺卻稱讚道:“你說的很對,一個人加入一個組織,就是爲了這些東西。”
“安全是第一需求,然後就想有吃有穿,再然後就是吃飽穿暖……”
“如果不是爲了這些東西,我爲什麼要加入一個羣體?”
“難道是我賤,想當奴隸被人剝削奴役嗎?”
得到認同,朱棣嘿嘿笑了起來。
朱元璋等人則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馬鈺沒有繼續往下說,而是停了下來等他們消化這些信息。
過了許久,朱元璋終於開口說道:“繼續往下說。”
馬鈺這才說道:“那麼我們來說第二個問題,國家要如何維護自己的統治。”
“君主作爲羣體和國家的建立者,要如何處理與萬民的關係?”
“有人搞出了愚民之術,搞出了綱常倫理奴役百姓。”
“但有一點他們始終無法改變,那就是百姓要活着。”
“如果不能滿足這個需求,百姓就會站起來推翻這個國家,再造一個新國家。”
“保障萬民的安全,讓他們能吃飽穿暖,就是君主最重要的任務,也是必須做到的任務。”
“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實際上非常複雜。”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曲折。”
“比如,國家的公權力爲何會被人竊取?萬民又爲什麼會失去一切淪爲奴隸?”
“作爲君主要如何將丟失的公權力收回,又該如何保障萬民的利益?”
“從三代開始到現在,華夏的發展史都是在圍繞這些問題展開的。”
朱元璋臉色陰沉目光冷冰,氣氛也變得凝固起來。
這個問題確實大逆不道,沒有任何一個皇帝會喜歡聽。
因爲現在推行的理論是,天賦君權。
一切都是天給的,百姓就得無條件效忠君主。
所謂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可是馬鈺卻講一切攤開,把這視作一種交換。
與主流不符,也大逆不道。
他之所以能忍受,也是因爲馬鈺認爲君權就是公權。
否則他早就暴起殺人了。
朱標也是一陣心驚肉跳,表弟太敢說了。
朱棡和朱棣就更別提了,如果常茂在這裡,他們兩個肯定會說,我們懂你了。
表哥這張嘴,太嚇人了啊。
馬皇后除了苦笑還是苦笑,這個侄子腦子裡都裝了些什麼啊。
現在她都有些懷疑,自己能不能護住他了。
不過還好,他將君權和公權放在一起,說明還是知道事情輕重的。
事實上,說這些的時候馬鈺也同樣捏了一把汗,生怕朱元璋一個大比兜過來。
畢竟這是皇權時代,敢質疑君主的權力,那就是茅坑裡打燈籠,找死。
他將公權和皇權劃等號,就是爲此。
甚至如果朱元璋發出質問,他也已經想好了解釋的辦法。
還好朱元璋雖然很不高興,至少沒發怒殺人,也沒有提出什麼質疑。
這一關算是有驚無險的過去了。
接下來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用再觸及皇權問題。
又過了好一會兒,朱元璋臉色才稍稍好轉一些,開口說道:
“所以你才認爲,官吏的職責不能只是安民收稅,還要承擔更多責任是嗎?”
他一開口,凝固的氣氛霎時緩解,大家都鬆了口氣。
朱標悄悄瞪了馬鈺一眼,警告他不要再胡言亂語。
馬鈺心下一暖,標哥還是不錯的。
這輩子得想辦法幫他渡過那幾場劫難,不能再讓前世的事情發生。
微微點頭表示明白,他開口回道:
“這其實也是歷史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