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

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

朱標剛來到馬府附近,遠遠就看到門口停着一輛馬車,他不禁疑惑。

馬鈺這是要出門,還是有客人來訪?

就在他遲疑着要不要過去的時候,就見到馬鈺帶着一個姑娘從院內出來。

觀音奴,好傢伙,表弟這小日子過的舒坦啊。

讓他驚訝的是,馬車上也下來兩個小姑娘,其中一個他還認識。

謝成的女兒謝穎。

至於他爲啥會認識一個未出閣的小姑娘。

很簡單,謝穎也是馬皇后挑選的兒媳婦之一。

不過不是給朱標準備的,按照年齡來算,要麼嫁給朱棡,要麼就嫁給朱樉。

作爲未來的弟妹,朱標自然瞭解過,也認識。

至於馬鈺和謝穎認識,朱標也不奇怪。

謝成的嫡三子謝鉦,也是馬鈺的學生之一。

謝穎是謝鉦的妹妹,他們認識再正常不過了。

而且朱標也猜到這是要做啥了。

給觀音奴介紹女伴呢。

果不其然,他們幾人聊了幾句之後,三個女孩子就登上馬車離開了。

顯然是去別處玩耍了。

事實也確實如朱標所猜測的那般,馬鈺在幫觀音奴找閨蜜。

她一個被俘的外族女孩子,根本就融不進應天的小圈子,也沒有什麼朋友。

馬鈺就從自己學生的姐妹中間,挑了兩個人品性情都不錯的,讓她試着接觸一下。

最後挑選了謝穎和郭月茹。

嗯,郭月茹是郭英的長女。

先讓觀音奴和她們兩個混熟了,然後再由她們帶着她加入小圈子。

謝家和郭家既然願意讓孩子拜馬鈺爲師,那自然是有結交的意願的。

得知馬鈺的打算,二話不說就讓她們兩個過來了。

兩個小姑娘對觀音奴也很好奇,再加上性子不錯,倒也挺熱衷這事兒的。

起碼有了一個不錯的開端。

目送馬車離開,馬鈺正準備回家,就聽到了朱標打趣的聲音:

“哈哈,美人作伴紅袖添香,表弟的日子真是羨煞爲兄也。”

馬鈺不甘示弱,回頭說道:“哦?表哥這是對常姐姐的表現不滿意了?”

“那回頭我和她說一聲,讓她改一改。”

朱標無奈的道:“你小子這張嘴,是一點虧都不肯吃。”

之後兩人來到院內涼亭坐下,就着剛纔的話題開始閒聊。

不知不覺話題就轉到了朝堂上。

朱標就將最新人事任命,以及朱元璋的打算說了一下。

當聽到朱元璋想當端水大師的時候,馬鈺直接就笑出聲來:

“你爹端水的能力,不提也罷。”

朱標有些疑惑的道:“之前打天下,那麼多人投效,也沒出現多麼激烈的黨爭。”

“說明我爹調和羣臣關係的能力還是不錯的啊。”

馬鈺搖頭道:“不一樣,那會兒大家首要目標是活下來,任何矛盾都要讓位於生存。”

“在生死麪前,大家會壓制自己的慾望,以集體利益爲重。”

“有一說一,那會兒李相在團結羣臣方面,做的相當出色。”

“你能數得上號的人才,大半都是他舉薦出仕的。”

朱標不禁點頭,這一點他也不反對,李善長確實是大明的蕭何。

事實上直到洪武元年,他對李善長都非常敬佩的。

直到李善長無所顧忌,當着他這個太子的面,羞辱政見不同的官吏。

還不是一次兩次,而是經常如此。

朱標對他的觀感就越來越差。

馬鈺接着說道:“但你再看現在他是什麼樣子。”

“爲什麼會這樣?”

“因爲大明一統天下,生存問題解決了,大家就開始考慮各自的利益了。”

“理念之爭、利益之爭……種種矛盾攪和在一起,爭鬥日趨激烈化是必然的。”

“要處理這些矛盾,降低黨爭的烈度,需要極大的耐心。”

“而你爹的性格乾綱獨斷,是沒有耐心處理這些的。”

“他最擅長的是快刀斬亂麻。”

朱標先是點點頭,然後問出了另一個疑問:

“此事要如何快刀斬亂麻?”

馬鈺伸出手在脖子上比劃了一下。

朱標眼皮子不禁跳了好幾下,質疑道:

“這……應該不會吧。”

馬鈺笑道:“看,你也只敢說‘應該’,顯然是瞭解你爹的爲人。”

朱標長嘆口氣,他可是太瞭解了。

現在他爹就磨刀霍霍準備大開殺戒呢。

等到哪天高層黨爭鬧的不可收拾,大概率也會用殺來解決問題。

“都是朝廷的功臣,豈能說殺就殺。”

“不行,回去我就和我爹說說此事。”

馬鈺搖搖頭,說道:“沒用的,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小到一個作坊,大到一個國家,都需要一套方法來管理。”

“這就是管理學。”

“你爹的管理學書籍上,只有一個字,殺。”

朱標眼睛一亮,追問道:“管理學?還有這樣的學問?”

馬鈺笑道:“自然有,只可惜我並沒有學過,也只知道一些皮毛。”

朱標高興的道:“皮毛也行,快和我說說。”

馬鈺想了想,說道:“一時間我也不知道怎麼和你解釋,先給你舉個例子,讓你知道什麼叫管理學吧。”

“你駕駛着一輛失控的馬車,前方是個岔路口,你可以選擇任意一個繼續前行。”

“一個岔路上躺着五個人,另一個岔路口躺着一個人,現在你選往哪個岔路走?”

朱標毫不猶豫的說道:“選只有一個人的岔路口。”

馬鈺問道:“難道五個人的命,就比一個人的命重要嗎?”

“你憑什麼爲了那五個人,選擇犧牲一個人?”

朱標解釋道:“那是五條人命,爲了多數人我只能犧牲那一個。”

馬鈺說道:“看,這就叫管理學思維。”

“從純理性的學術思維來說,生命是無價的,不能用數量來比較。”

“你不能打着任何幌子,去犧牲某一個人的利益。”

“但人不可能純理性,作爲社會的管理者,天然會給每一樣物品都標註價格。”

“面臨選擇的時候,肯定優先保護價值更大的,犧牲價值小的那一方。”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思考,五個人的命,就是比一個人的命更值錢。”

“小到管理一個作坊,大到管理一個國家,都是如此。”

“變革也是如此,犧牲少數人的利益,成全大多數人的利益。”

“只要能保證大多數人的利益,社會結構就不會崩塌。”

朱標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我懂了,正如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

“讓有錢的人出更多的錢,來補償大多數人。”

馬鈺搖搖頭,說道:“道理類似,但不完全一樣,管理學遠比你想象的還要複雜。”

“還是剛纔那個問題,如果一條岔道上躺的是五個窮人,另一條岔道上躺的是個權貴。”

“你會選擇壓哪邊。”

朱標頓時不說話了,因爲他發現,自己竟然不知道該怎麼選。

感性告訴他,五條人命比一條人命值錢。

可是理性卻告訴他,壓死權貴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壓死百姓賠點錢就完事兒了。

這個答案讓他感到羞愧,一時間不敢說出口。

馬鈺也沒有指望他給出答案,直接說道:

“這就叫政治管理學,要衡量的東西更多。”

“你是太子,未來的大明皇帝,必須要具備政治管理學思維。”

“否則,這碗水你是端不平的。”

朱標緩緩點頭,說道:“我有些懂了,我爹肯定不具備這種思維,該怎麼辦?”

馬鈺說道:“不用擔心你爹,他是不一樣的。”

朱標好奇的道:“哪裡不一樣?”

馬鈺回道:“你爹牢牢的掌握着刀把子,隨時可以掀桌子。”

“黨派太多,黨爭太嚴重?”

“直接推倒重新建立一套就可以了。”

這次朱標沒有再反對殺人,畢竟從政治管理學的角度考慮,這確實是比較省事的辦法。

但他也有新的顧慮:“將人都殺了,誰來管理國家?變革怎麼辦?”

馬鈺說道:“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想當官的人。” “大明擁有幾百萬讀書人,只要選拔制度建立起來,要多少官吏就有多少。”

“所以不用害怕沒人當官。”

“真正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在殺過人之後,確保變革的大方向不變。”

朱標追問道:“這也正是我擔心的,你可有什麼辦法?”

馬鈺想了想,說道:“大致兩個方向吧,其一作爲君主要堅定信念。”

“其二,將變革思想編寫成書籍,培養更多理解和支持變革的人才。”

“同時也讓更多人理解爲何要變革,讓其成爲大家的共識。”

朱標眉頭微皺,說道:“第一條簡單,我爹和我變革之心都很堅定。”

“第二條……這些書籍該怎麼編寫,我們實在不懂,只能靠你了。”

馬鈺卻搖頭說道:“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算了,我先想想這個事兒,等梳理出頭緒了再和你說吧。”

朱標笑道:“好,你慢慢想,我不急。”

馬鈺翻了個白眼,你小子還好意思說。

要不是不想讓華夏再經歷屈辱,我才懶得操這個心。

“你來找我,怕不只是爲了這點事兒吧。”

“還有什麼事情,趕緊說。”

“沒事兒就回去吧,我還得養病呢。”

朱標也不生氣,笑道:“確實有點別的事情。”

接着他就將財稅系統重建的問題講了一下:

“我爹和我都不懂這方面的東西,所以想來問問你有沒有什麼想法。”

財稅會計?

馬鈺搖搖頭,說道:“我對這方面確實沒有什麼研究,沒有特別好的建議。”

這倒不是他謙虛之類的,上輩子他也不是學這個的。

工作後和財稅一塊打最多的交道,就是發工資和辦理退稅。

不過……

“財政系統尤爲的重要,我反倒不希望你們太過激進的變革。”

“先將前朝成熟的制度拿過來用着,然後在實際工作中,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朱標有些失望,以往不論說什麼東西,馬鈺都能講出個一二三四。

這還是第一次說不了解。

不過對於馬鈺的建議,他倒覺得沒什麼問題。

在沒有更好的制度替代的情況下,沿用最成熟的路子,然後根據需要微調。

是最穩妥的辦法。

這時,馬鈺又開口說道:“不過不管財政體系如何建立,最重要的依然是人。”

“我覺得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培養足夠的計官。”

“等你爹將現有的體系推翻後,有足夠的人才可以頂上去。”

“否則盲目的推翻,只會帶來更大的混亂。”

朱標有些頭疼的道:“道理我都懂,朝廷已經在盡力培養了。”

“可你也知道,培養一名計官有多難,短期內是很難指望上了。”

馬鈺不禁搖頭道:“朝廷培養計官?就國子監那幾十名學子?”

“就算他們全部學有所成,最後又都順利成爲計官,又能有幾人?”

“而朝廷又需要多少計官?”

“指望現在的國子監培養,一千年都不夠。”

“真想要解決計官短缺問題,還得想別的辦法。”

朱標笑道:“我就知道你有辦法,快和我說說。”

馬鈺說道:“首先國子監算學班擴招……”

朱標直接否定道:“不行,儒生不會同意的。”

“想要改變國子監,只有先對儒家進行改造。”

馬鈺說道:“變通啊,得學會變通。”

“唐朝有國子六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

“大明效仿唐朝恢復國子六學,儒生就算反對又能如何?”

國子監相當於是一所學校,從老師到學生,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儒家出身。

他們反對算學擴招,朝廷還真沒有太好的辦法。

除非現在就和儒家翻臉。

但國子六學不一樣,它相當於六所獨立運營的學校。

到時候朝廷就算給算學一千個名額,儒生也只能幹看着。

而且有學籍的學生一千個,還能招收旁聽生,不給學籍但可以過來學習算學知識。

學有所成照樣可以參加科舉考試。

朱標先是高興,但很快又皺眉道:“萬一儒生反對怎麼辦?”

馬鈺搖頭道:“他們反對的可能性也很小。”

朱標疑惑的道:“爲什麼?”

馬鈺說道:“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包括書學,教授的內容主要就是儒家的四書五經。”

“這相當於是擴大儒家的影響力,他們怎麼可能會反對。”

朱標恍然大悟,說道:“原來如此。”

然後他又說道:“給儒家這麼大的好處,你小子肯定沒安好心。”

“快說說,你挖了個什麼樣的坑。”

馬鈺笑道:“很簡單,國子六學是新建的。”

“學習什麼課程,讓誰去當老師,還不是朝廷說了算。”

“完全可以多選幾個非理學出身的人擔任老師。”

“還可以將道家、法家的部分書籍,納入必學科目。”

“只要你爹能扛得住理學門徒的反撲,這國子六學就能變成反理學的急先鋒。”

朱標大笑道:“我就知道你小子沒安好心,不過我喜歡。”

馬鈺得意的道:“你以爲就只有這些嗎,等過上幾年,新思想框架編好。”

“直接就在國子六學內部宣講,也能省去我們許多時間。”

朱標高興的道:“好好好,就這麼辦了……還有嗎?”

馬鈺點點頭,說道:“算學院建立起來之後,還得有教材。”

“這方面我幫不了太多的忙,但可以給你提供一個參考方向。”

朱標笑道:“要的就是這個方向,快說吧。”

馬鈺說道:“戰國時期的《法經》上有關於會計的內容。”

“唐代編寫了《元和國計簿》、《太和國計簿》,宋代有《會計錄》。”

“都是古代最重要的會計文獻,是計官必須要掌握的東西。”

“你可以組織人手,對這些文獻就行梳理彙總,編撰一部更加專業的會計教材。”

馬鈺確實不瞭解經濟學和會計學,這幾本書還是郗俊才、鄧博通等人告訴他的。

但作爲穿越者,他擁有他們所不具備的眼光。

很清楚這些東西有多重要。

這四部文獻,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會計文獻,詳細介紹了會計的基本職業要求。

同時也記錄了歷朝歷代會計的發展史。

結合《食貨志》等經濟方面的資料,可以系統的瞭解中國古代經濟、財政的發展情況。

可以說,稍加整理就是現成的經濟學和會計學教材。

關鍵,這可是原汁原味的,屬於華夏的經濟學著作,與華夏思想是一體的。

回想前世,中國的經濟學著作,基本都是照抄的西方體系。

倒也不能說西方經濟學體系有多差,而是拿到中國後會水土不服,出現了很多問題。

最致命的問題在於,你照抄別人的東西,話語權就在別人手裡。

你發展的再好,別人拿着經濟學理論,就能否定你的成果。

在國際舞臺上,那些經濟學家的話,是真的能左右很多人的思想。

然後利用這種影響力,動搖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從而反過來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

前世一直有傳言,說是有羣體正在編寫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著作。

但直到他穿越,此事也一直停留在傳言上,沒有任何具體的消息。

既然穿越了,馬鈺自然不會再完全走西方那一套。

他要鼓動朱標去編寫,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和會計學教材。

當然,後續他肯定會引入一些西方經濟學思想的。

有用的東西爲什麼不學。

可這些引入的思想,只能作爲華夏經濟學論著的補充,而不是主體。

這個計劃能不能成他不知道,但既然穿越了,試一試又何妨呢。

朱標對此事顯然也非常感興趣,立即就表示,回去就召集人手開始編寫。

這還不算完,馬鈺接着又說道:

“除此之外,還要有一部專門教學生如何記賬的教材。”

“有這兩部教材,就足以支撐起大明的計官培養體系。”

“對後續的經濟建設,也同樣至關重要。”

(本章完)

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75章 分化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129章 夠狠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66章 姚廣孝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14章 甲骨文第115章 羣相制第71章 千頭萬緒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101章 三表法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85章 狠狠輸出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36章 是非,權衡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71章 千頭萬緒第86章 觸及皇權第108章 無題第113章 無題第113章 無題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84章 開講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5章 雙標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67章 儒教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116章 拿捏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116章 拿捏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103章 還俗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7章 儒教第58章 孔子非儒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90章 窮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96章 死意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13章 那我問你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21章 東拉西扯第93章 人間佛第14章 甲骨文第90章 窮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10章 魷魚第129章 夠狠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38章 禹王鼎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65章 儒家病了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84章 開講第104章 趙敏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55章 出塞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06章 稅第21章 東拉西扯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93章 人間佛
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75章 分化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129章 夠狠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66章 姚廣孝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14章 甲骨文第115章 羣相制第71章 千頭萬緒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101章 三表法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85章 狠狠輸出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36章 是非,權衡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71章 千頭萬緒第86章 觸及皇權第108章 無題第113章 無題第113章 無題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84章 開講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5章 雙標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67章 儒教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116章 拿捏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116章 拿捏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103章 還俗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7章 儒教第58章 孔子非儒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90章 窮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96章 死意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13章 那我問你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21章 東拉西扯第93章 人間佛第14章 甲骨文第90章 窮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10章 魷魚第129章 夠狠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38章 禹王鼎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65章 儒家病了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84章 開講第104章 趙敏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55章 出塞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06章 稅第21章 東拉西扯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93章 人間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