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沒頭蒼蠅

第19章 沒頭蒼蠅

馬皇后心中甜蜜,嘴上卻笑道:

“你個老不修的,都這般大年紀了,還胡說八道。”

朱元璋‘嘿嘿’笑道:“咱這是心裡話,一輩子都說不夠。”

夫妻倆膩歪了好一會兒,纔開始談起正事。

朝堂的事情,軍事方面的事情,民生問題,新佔領的土地如何治理等等。

夫妻倆將這些天積累的問題,全都商討了一遍,並給出初步的意見。

更詳細的處理方法,自然是交給下面的臣子去做。

說起臣子問題,馬皇后突然嘆道:

“百室越來越過了,竟然當着我和標兒的面羞辱大臣。”

“如此下去,我怕不但會耽誤了政務,他自己也會滿朝皆敵啊。”

說起此事朱元璋也非常不滿:“百室的脾氣就是這樣,咱勸了他多次都沒用。”

“以前咱們沒得天下,他還知道忍讓。”

“現在完全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了。”

“李飲冰、楊希聖只是與他意見不合,他就辱罵二人,還參他們不尊上令。”

“咱不想他丟了面子,就處置了二人。”

“哪知他不但不能體會咱的苦心,竟變本加厲。”

莫說是新加入的,就連以前的老臣,他也是一個不順心就呵斥羞辱。

“本來咱想扶持劉伯溫來牽制他,讓他有所顧忌。”

“誰知他劉伯溫不識擡舉,否則咱也不至於這般爲難。”

馬皇后搖搖頭,說道:“劉伯溫也有他的難處。”

“若他真的與百室正面抗衡,必將遭到更激烈的打擊。”

“到時淮右老臣和浙東官吏也都會被牽連進去,朝廷馬上就會陷入黨爭。”

“大明草創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劉伯溫選擇隱忍,也是爲了大局考慮。”

朱元璋無奈的道:“你說的咱何嘗不知道,可除了這個法子,咱實在沒有別的辦法了。”

然後瞅了瞅門外,壓低聲音說道:“妹子咱也不瞞你,咱這麼做也是爲了防患於未然。”

馬皇后心中一動說道:“你是說……”

朱元璋點點頭道:“百室的威望太高了,他的話比標兒的話都管用。”

怕馬皇后誤會,他又連忙解釋道:

“咱不是懷疑他有異心,是杜絕一切可能。”

“這樣對咱們、對大明、對他自己都好。”

對淮右那幫子老臣來說,姓朱的當皇帝,還是姓李的當皇帝有區別嗎?

沒有。

反正都是一個鍋裡吃飯的老兄弟,只要能保證大家的利益,其實區別不大的。

真要是發生了類似的事情,估計也就湯和、徐達、常遇春等人,纔會死保朱元璋。

要不然,胡惟庸一個後起之秀,憑什麼架空皇權。

朱元璋雖然不知道未來胡惟庸會造反,但不妨礙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所以他扶持劉伯溫等人,不光是爲了和牽制李善長,還爲了稀釋淮右派系手中的權力。

馬皇后豈能不知道這一點,但事情的走向依然讓她很是傷感:

wωω⊙TтkΛ n⊙℃o “現在我愈發明白馬鈺的話了。”

“坐在這個位置上,有些事情必須得去做,由不得我們。”

朱元璋見她能理解自己,心中很是開心,對馬鈺也生出了一丟丟好感:

“是啊,當了皇帝很多東西確實不一樣了,那馬鈺還算是有幾分見識。”

“你在信裡說想赦免他,咱覺得可行。”

“也不用找別的理由,等殷商禮器找到,就以獻寶爲由將他赦免。”

“既不違反禮法,也能體現朝廷對殷商禮器的重視。”

馬皇后知道他有意轉移話題,她也不想繼續談這麼傷感情的事情,順着他的話說道:

“我還以爲你會將他處死,然後找別人代替他領這個功勞呢。”

朱元璋眼睛一瞪,不開心的道:“妹子你這話可傷咱的心了,咱是這樣的人嗎。”

馬皇后笑道:“好好好,是我冤枉你了。宰相肚裡能撐船,重八肚裡能裝天下。”

朱元璋頓時眉開眼笑,然後說道:

“找人頂替他領這個功勞倒也不是不行,只是代價很大。”

“知道此事的人不多,但也不少。”

“真要這麼做,得把宋濂和當時在場的拱衛司密探全部處死。”

“而且咱們對馬鈺的家世一無所知,他說自己家人全部命喪亂世,萬一此言不實呢?”

“宋之問的前車之鑑不遠矣。”

宋之問是標準的小人,他外甥劉希夷才華橫溢,寫了唐詩名篇《白頭吟》。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更是其中名句。

宋之問竟然厚顏無恥,想讓劉希夷把署名權讓給他。

劉希夷自然不願意,就拒絕了這個無理要求。

然而誰都沒想到,他竟然爲此殺了親外甥。

宋之問自以爲做的隱蔽沒有人知道,可不照樣被世人所知了。

隔牆有耳,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就是這個意思。

朱元璋的想法也是如此,自以爲做的隱蔽,萬一消息走漏呢?

關鍵是,完全沒那個必要冒這個險。

“而且馬鈺本身也是有才之人,就這樣處死太過可惜了。”

“咱豈會做出此等下作且不智之事。”

馬皇后笑道:“我就知道你不是短視之人。”

朱元璋又說道:“不過咱得先去見一見他,看看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纔好決定如何用他。”

“這是應該的。”馬皇后點點頭,不動聲色的道:

“只是你要做好心理準備,免得到時候被氣到。”

朱元璋眉頭一挑,說道:“哦,他還敢在咱面前放肆不成?”

馬皇后無奈的道:“我信裡與你說了,因爲被冤枉入獄的事情,他對大明是有成見的。”

“若不是標兒和樉兒幫着化解,恐怕你就算想用他,人家還不肯效力呢。”

“狂妄。”朱元璋很是不悅,但更多的還是針對貪官污吏:

“那些貪官污吏,天下就是壞在他們手裡,咱恨不得將他們全都千刀萬剮了。”

接着夫妻倆順着話題,又聊起了《大明律》的事情,這可以說是目前大明朝堂矛盾的焦點。

朱元璋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儒家那一套就是忽悠人的,治國當用重典。

並且他還拿了馬鈺的話來攻擊孔子虛僞,順帶着說孟子無君無父。

“不過他們的仁義、王道等思想,還是有些道理的,可以以此教化百姓。”

馬皇后連忙勸道:“刑罰嚴苛,恐會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秦因此亡國,前車之鑑不可或忘啊。”

朱元璋擺擺手說道:“咱自然知道,所以咱就想,對貪官污吏施以重刑,對百姓行以慎行。”

“如此震懾百官,使他們不敢貪張枉法禍害百姓,而百姓卻可盡享其利,豈不兩全其美?”

“這……”馬皇后臉上堆滿了擔憂。

以前朱元璋雖然也傾向於法家思想,可表現的並沒有那麼激進,對刑罰的使用還是比較慎重的。

沒想到竟然因爲馬鈺的一番話倒向法家,還要以重刑思想制定大明律。

雖然只是針對官吏重刑,可當官的掌握權力,自己受了罪會不折騰百姓嗎?

這讓她如何能不擔心。

只是她畢竟不是研究律法的,能意識到這麼做有問題,可卻說不上來問題在哪。

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勸纔好。

不過大明律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弄好的,等後面找宋濂和劉伯溫談談,他們當能察覺到問題所在。

而且她也愈加的感覺到,大明目前這個團隊的缺陷。

以前亂世,大家的頭等大事是活下去,在生死麪前很多矛盾都顯得微不足道了。

團隊尚能團結一心。

現在勝利在望天下即將一統,大家的心思也活泛了。

各種矛盾開始爆發。

關鍵是,他們作爲統治者,也沒有一個清晰的治國思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他們拿不出大框架,下面的人也和沒頭蒼蠅一樣,自然是各說各的。

加劇了朝堂矛盾,致使內鬥不斷。

此時她多麼希望,能有一個人站出來,給他們一些指點。

馬鈺的身影不由自主的浮現在腦海裡。 只是……

這個少年確實有些本事,也懂治國之道。

可他畢竟才十三四歲,真的有能力承擔這個重任嗎。

馬皇后也無法給出答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希望他能再給自己一些驚喜吧。

——

冷靜下來後的朱元璋,反倒不急着去見馬鈺了。

除了關於殷商禮器的事情,馬鈺別的方面對他並沒有什麼吸引力。

但短期內是不太可能去那邊挖掘禮器的,所以現在見不見他都沒啥關係。

更何況他離京那麼多天,雖然有馬皇后幫忙處理政務,可依然積累了不少事情,需要他親自過問。

所以接下來幾天,他一直在忙這些事情。

關於大明律的制定,他也給出了自己的指示。

重刑和慎刑同時上,前者針對官吏,後者針對百姓。

他本以爲,這個方法既採納了法家的思想,又滿足了儒家仁政要求。

雙方應該一致贊同並通過纔對。

然而就在他準備迎接歌頌聲的時候,卻發現遭到了雙方的一致反對。

李善長爲首的法家派系認爲,法令應當統一。

商鞅在秦國變法,強調“壹刑”、“壹賞”、“壹教”。

即刑罰、獎賞和教育都要統一。

法不統一會給執法帶來不便,也會導致人心失衡,最終讓國家陷入混亂。

儒家反對的原因自不用多說,他們的終極目標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你現在要對當官的使用嚴刑峻法,這不是要我們的命嗎。

再說了,縱觀歷史各個朝代都優待官吏,因此才能盡收天下人心。

沒有聽說哪個朝代,因爲苛待官吏而強盛的。

面對這個結果,朱元璋非常氣憤,但又無可奈何。

此時大明還未一統天下。

陝西、山西、山東、北平、遼東、兩廣、雲貴等地,還都在元朝的統治之下。

要真論實際控制的土地,新生的大明遠不如元朝的地盤大。

說白了,他還不是後來乾綱獨斷的洪武大帝,必須要照顧羣臣的想法。

最終這件事情不得不暫時擱置。

但這件事情遠未就此結束,朱元璋發現經此一事後,羣臣似乎更愛提意見了。

更準確說,是更喜歡反駁他,教他如何做事情了。

就連李善長都是如此。

反倒是劉伯溫,態度愈發的恭謹,處處維護他的權威。

朱元璋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兒,內心非常的憤怒,立即做出了迴應。

提拔楊憲爲中書左丞,調汪廣洋入京擔任中書參知政事。

同時還給告病的宋濂‘知制誥’一職。

知制誥就是書寫聖旨、詔書的權利,典型的位卑權大。

如果說這種種任命,只是爲了完善中樞各機構,還算是正常操作的話。

那後面的操作指向性就非常明顯了。

尤其是楊憲(楊希武)正是被李善長彈劾罷官的楊希聖的兄長。

把仇人放在中書省眼皮子低下,其目的不言而喻。

當有人再次參李善長羞辱大臣的時候,朱元璋沒有再給他留面子。

當然也沒有當衆訓斥他,僅僅是罰俸三個月。

可即便如此,這一系列變動聯繫在一起,大家都知道皇帝的意思了。

分李善長的相權。

李善長臉色鐵青,卻也只能接受。

浙東派系還沒來得及高興,朱元璋轉手就給了他們一記耳光。

數位官吏或被罷免或被下獄,用的理由還和馬鈺有關。

陷害馬鈺殺人的江寧縣縣令,就是浙東派系出身。

這並不奇怪,朱元璋有意扶持浙東派和淮右打擂臺,肯定要給他們一些重要位置的。

江寧縣是應天下轄的大縣,交給浙東派系的官吏,正好可以用來牽制中樞的李善長等人。

等到馬鈺案爆發,這個縣令被下獄。

浙東派自然不會輕易就放棄他,暗中出力保了他一手。

他在監獄裡聲稱自己什麼都不知道,是被下面的人哄騙了。

查辦此案的捕快等人,也都一致聲稱縣令不知道這事兒,都是他們所爲。

於是那個縣令就被判了個失察之罪給放了出來。

只是他的江寧縣令也當不成了,只能外放。

目前正在京中候補。

朱元璋就以重新調查此案爲理由,將那個縣令抓了起來。

拱衛司十八般武藝還沒施展一遍,他就什麼都招了。

然後,當初舉薦他的,以及和他交往過密的官員,全部被處置。

之前出面保他的官員,也全部被下獄。

浙東系被這一記耳光抽的也頓時消停了。

收拾完兩幫人,朱元璋依然氣不過。

一次和劉伯溫談論過政務,閒聊的時候表達了對李善長的不滿。

其實這也是一種暗示,我對李善長很不滿,你別害怕,站出來和他打擂臺吧。

哪知,劉伯溫卻誠懇的道:“李相雖有過失,但功勞很大,威望頗高,能調和諸將。”

“唯有他方能擔此要職。”

見他不接招,朱元璋心中有些不喜,直接明示道:

“咱想讓你當宰相,你覺得如何?”

劉伯溫竟直接叩首道:“更換丞相如同更換樑柱,必須用粗壯結實的大木,如用細木,房屋就會立即倒坍。”

“李相乃大木也,臣就如那細木如何能擔此大任,請陛下三思。”

他一直不肯接招,朱元璋也沒有辦法,只能作罷。

又聊了幾句,劉伯溫起身告退。

直到走出老遠,確認朱元璋看不到自己,他才心有餘悸的嘆了口氣。

然後臉上露出一抹苦笑。

皇帝的意思他豈能不知道,可他真的不想再陷入黨爭泥潭了。

一來不論輸贏,自己都很難有好下場。

二來他確實不喜歡這種勾心鬥角,更想去做實事。

只可惜,皇帝不肯給他這個機會。

不過他到不擔心局勢會崩,天下遠還未平定,皇帝不會有什麼大動作的。

敲打一下淮右和浙東兩派系,已經是極限了。

只是這種局勢不可能一直維繫下去,早晚要有個瞭解。

可他也沒有什麼太好的破局之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一個字,難。

朱元璋內心同樣很憋屈,咱沒當皇帝的時候和孫子一樣,當了皇帝怎麼還和孫子一樣?

這皇帝不是白當了嗎?

馬皇后將這一切看在眼裡,卻也只能乾着急沒有任何辦法。

她很清楚問題出在哪裡。

君主不能明確思想,下面的臣子自然會起心動念。

倒不是他們想造反,而是會爭奪話語權。

這就是人性。

如果朱元璋能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治國總方略,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可這恰恰是他們欠缺的東西。

想到這裡,她目光再次看向應天府大牢的方向。

於是當天下午就找到朱元璋說道:

“重八,你不如去見一見那馬鈺,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本章完)

第84章 開講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104章 趙敏第58章 孔子非儒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36章 是非,權衡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93章 人間佛第28章 鼎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127章 無題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121章 無題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86章 觸及皇權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66章 姚廣孝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21章 東拉西扯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93章 人間佛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90章 窮第116章 拿捏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38章 禹王鼎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88章 自信第89章 無題第36章 是非,權衡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33章 錦衣衛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4章 甲骨文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76章 老狐狸第103章 還俗第93章 人間佛第7章 帝王之學第116章 拿捏第58章 孔子非儒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9章 沒頭蒼蠅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10章 魷魚第14章 甲骨文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102章 入彀第102章 入彀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82章 雷厲風行第76章 老狐狸第101章 三表法第92章 綁架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108章 無題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89章 無題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33章 錦衣衛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40章 中二少年第65章 儒家病了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
第84章 開講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104章 趙敏第58章 孔子非儒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36章 是非,權衡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93章 人間佛第28章 鼎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127章 無題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121章 無題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86章 觸及皇權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66章 姚廣孝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21章 東拉西扯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93章 人間佛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90章 窮第116章 拿捏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38章 禹王鼎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88章 自信第89章 無題第36章 是非,權衡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33章 錦衣衛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4章 甲骨文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76章 老狐狸第103章 還俗第93章 人間佛第7章 帝王之學第116章 拿捏第58章 孔子非儒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9章 沒頭蒼蠅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10章 魷魚第14章 甲骨文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102章 入彀第102章 入彀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82章 雷厲風行第76章 老狐狸第101章 三表法第92章 綁架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108章 無題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89章 無題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33章 錦衣衛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40章 中二少年第65章 儒家病了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