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

要說心情最複雜的,非朱元璋莫屬。

查抄出來的鉅額錢糧,讓他爲之興奮。

“粗略估算,查抄的錢財超過七千萬貫,大明目前的賦稅也才一千三百萬貫。”

“足以抵得上朝廷五年多的賦稅收入。”

“查抄出來的糧食多達四十餘萬石,明年十五萬北伐大軍的軍糧就有了。”

朱標也有些興奮的道:“還有土地呢,清查出來的土地有二十餘萬頃。”

“一戶分十畝地,能解決兩百萬戶百姓的生計問題。”

“難怪表弟總是說,窮的是朝廷和百姓,中間的豪強大戶都富得流油。”

朱元璋點點頭,似乎想起了什麼,感嘆的道:

шшш¸ Tтka n¸ ¢O “咱生活的地方偏北方久經戰亂,宗族確實擁有庇護作用。”

“如果當年咱有宗族庇護,也不會家破人亡。”

“所以之前馬鈺說宗族不好的時候,咱是有些不以爲然的。”

朱標還是第一次聽他說這些話,很是意外。

不過想想也正常。

自家父親對血脈親情看的確實比較重。

別看平日裡對違法亂紀之事零容忍。

可一旦涉及到和朱家有血脈關係的人,往往是另一套標準。

這其實就是宗族思想在作祟。

他對馬鈺批判宗族勢力感到不以爲然,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作爲皇帝,他又很清楚宗族勢力對皇權的影響,所以纔沒有表示出來。

而是順手推舟對宗族進行打擊。

可是這一次的行動,讓他認識到了宗族的另一面。

關鍵這次行動真正針對的,是參與皇城建材倒賣案的案犯,以及有利害關係的家族。

並不是特意針對宗族勢力。

就這查出來的罪惡,都已經刷新了他對宗族的認知。

真不知道那些大宗族光鮮外表下,隱藏着多少罪惡。

固有認知的破碎,讓他心情非常的複雜。

朱標也深以爲然的道:“表弟說過,主次矛盾會隨着時代變化而變化。”

“亂世的時候主要矛盾是生存,宗族的惡和大環境比起來就可以忍受了。”

“南方環境相對安定,生存壓力沒有那麼大,宗族的行徑就更加的惡劣。”

“尤其是一統之後天下太平,沒有了生存的壓力。”

“宗族之惡就凸顯出來,從次要矛盾變成了主要矛盾。”

朱元璋也聽過這套理論,當時理解還不深。

但此時有了鮮活的例子,他終於瞭解到了主次矛盾的真諦。

“還有個原因,亂世的時候宗族也怕族人造反,不敢做的太過分。”

“太平盛世到來,造反變得更加困難。”

“再加上宗族和官僚勾結,有朝廷幫忙鎮壓叛亂。”

“也會變得更加肆無忌憚,變本加厲的壓榨百姓。”

然後他也不禁讚道:“馬鈺提出過很多理論,初聽覺得很誰莫名其妙。”

“只有深入瞭解才知道,都是在針對天下各種癥結所在。”

“這個主次矛盾變化就是如此。”

朱標趁機說道:“是啊,所以表弟才說,治國就是解決各種矛盾的過程。”

“矛盾在不停的變化,治國的方法就不能一成不變。”

“在特定的時期,就必須要採用相適應的治國之法。”

朱元璋卻搖頭道:“他說的太理想化了,變革就意味着風險,誰又能保證每次都能好準時代的脈搏呢。”

朱標反駁道:“可不變必然迎來死亡。”

“所以才需要普及教育,培養更多的人才。”

“然後朝廷建立智庫,由智庫幫忙瞭解社會真實情況,給決策者提供諮詢。”

朱元璋嘆道:“哪有你說的那麼簡單,智庫也是人組成的。”

“是人就有私心,誰又能保證他們說的就是真的。”

朱標說道:“這就看君主用人的能力了。”

“更何況,天下如此廣闊,靠君主一個人根本就治理不過來。”

“最終還是要靠羣臣協助治理。”

“如果前怕狼後怕虎,那還怎麼治國。”

看着侃侃而談的兒子,朱元璋啞然失笑:

“好,你有這個志氣咱很高興。”

朱標頓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是我多言了。”

朱元璋鼓勵道:“和我有什麼不能說的。”

“既然你有這方面的想法,那就多關注一下國子六學,爲大明培養更多人才吧。”

朱標高興的道:“是,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

朱元璋點點頭,將話題拉回了最初:

“現在天下一統,宗族問題已經成爲主要矛盾之一,必須要加以解決。”

“上次我給你佈置的作業,可有什麼想法?”

上次佈置的作業?

朱標馬上就知道他說的是什麼了。

上次他們談如何解決地方豪強、宗族問題,朱元璋讓他自己翻歷史尋找答案。

還特意強調不要去問馬鈺。

這些天他也一直在翻閱史書,卻是有不少收穫。

此時聽朱元璋提問,當即就回道:

“我最近翻閱史書,發現古人確實採取了多種辦法,削弱地方豪強。”

“最常用的辦法就是遷徙。”

“不論是豪強還是宗族,他們的實力大多都來自於,對本鄉本土的影響力。”

“將他們從祖地遷徙到別處定居,離開了熟悉的鄉土,他們有十分力也發揮不出一分。”

“剝奪了他們對地方的影響力,就不足爲懼了。”

“西漢中前期一直都在使用此法,削弱地方豪強的勢力。”

“只是到了漢成帝時期,因爲過於相信儒家,想要施行所謂的仁政,廢除了很多削弱地方的政策。”

“最終導致地方勢力做大,中央與地方權利失衡,遷徙之法無法執行而被廢。”

“隋唐時期也經常通過遷徙之法,來削弱地方豪強勢力。”

“直到安史之亂之後,唐朝朝廷失去對地方的掌控,此法才被擱置。”

“宋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遷徙之法自然也就無從實施。”

“大明一統天下,也當採用此法以消弭地方勢力對朝廷的掣肘。”

朱元璋覺得非常違和。

從漢朝講到現在,串聯歷史同類型事件,這不是馬鈺常用的方法嗎。

自家好大兒受他影響太深了啊。

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天下沒有新鮮事,很多事情都能在歷史上找到答案。

善於學習歷史,是一個優秀的品質。

標兒能學會馬鈺讀史的能力,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所以你也覺得,大明應該遷徙豪民嗎?”

朱標頷首道:“是的,鳳陽那邊可以遷徙十萬戶過去。”

“洛陽作爲天下中心,也可以遷徙十萬戶過去。”

“長安乃數朝古都,雖然現在面臨荒漠化,可也能遷徙幾萬戶過去。”

“北平作爲前朝京畿,又是控制遼東的大手,也當遷徙十萬戶過去。”

“安陽作爲大明京畿,也可以遷徙十萬戶過去。”

“等將來皇陵位置圈定,也可以遷徙豪強過去守陵。”

“如此一番操作下來,南方的宗族豪強勢力,就能被削弱很大一部分。”

“再配合其他手段打壓,當能平穩化解這個難題。”

朱元璋聽的也不禁咋舌:咱才只想着往鳳陽遷徙十萬戶,他就已經計劃往這麼多地方遷徙了。

按照他的計劃,起碼得從南方遷徙六十萬戶豪民。

這手腕比咱還狠啊。

再一想到那羣儒生天天讚頌好大兒仁厚,他就忍不住想笑。

好好好,仁厚是吧,將來有你們哭的時候。

朱標正說的起勁兒,忽然見老父親發笑,還以爲自己的計劃有什麼問題,停下來問道:

“爹您覺得我的計劃有什麼問題嗎?”

朱元璋大笑道:“沒有,你的計劃與咱不謀而合。”

“只是按照你的計劃,起碼得遷徙五六十萬戶人家,具體你準備怎麼做?”

朱標不好意思的道:“暫時還沒有想到那麼多。”

“不過豪民家底雄厚,應對風險的能力也就更強。”

“只要朝廷的安排合理,遷徙的過程中折損會非常小。”

“反倒是遷徙普通百姓,代價會非常大。”

“之前表弟說要調和南北人口,我想了想,可以將其與打擊地方豪強聯繫起來。”

“而且表弟還說過,唐朝以前爲了削弱宗族勢力,朝廷會將不同姓氏的人遷徙安置在一起。”

“一個村子往往有十幾幾十個不同姓氏的人家組成。”

“我們也可以採用此法,將宗族拆散,然後幾十個不同姓氏混居組成一個村莊。”

朱元璋連連點頭,說道:“好好好,太好了,就按照你的法子來。”

——

“哈哈……”

馬皇后正在宮裡教導常妃、徐妙雲,忽然就聽到朱元璋開心的笑聲。

她不禁笑道:“陛下這是又遇到什麼喜事了。”

常妃笑道:“最近朝廷確實喜事不斷,下面的人都說陛下都變和藹了呢。”

徐妙雲也點頭附和。

最近喜事確實多,最大的喜事莫過於倭寇和張士誠餘孽被消滅。

大明海疆環境頓時就變得和諧了起來。

再加上各個戰線也是捷報頻傳,任誰都能看得出來,大明國祚已然穩如泰山。

別說是朱元璋,所有既得利益者都非常的高興。

正說話間,朱元璋走了過來。

衆人起身見禮之後,兩女就識趣的離開了,只留下夫妻二人。

馬皇后笑道:“什麼事情,看把你高興的。”

朱元璋就將方纔朱標的話大致講了一遍:“你說,咱是不是應該高興。”

馬皇后也驚喜的道:“那確實值得高興,不知不覺標兒就長大了。”

朱元璋感慨的道:“是啊,之前還覺得他是個小孩子,除了聰明點,天賦高一點,也就沒別的了。”

“這一眨眼,他就對國家有了屬於自己的認識,治國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好啊,實在太好了。”

馬皇后眼睛一轉,說道:“更值得高興的是,他的想法和你還不一樣。”

“你們父子倆正好可以互補,父子齊心其利斷金啊。”

朱元璋啞然失笑:“人家兄弟齊心……不過你這麼說也不錯。”

“我們父子齊心,必將無往而不利。”

然後他又說道:“你說標兒和咱不一樣,也確實如此。”

“在氣度上,他比咱更像一個皇帝。”

“不過也正因此,有些事情他做不來。”

“這權力就像是長滿刺的荊條,咱得把上面的刺給他拔掉。”

馬皇后並不反對這一點,但也有不同意見:

“也不能將所有刺都拔掉,只有感受到疼痛,他才能知道執掌權力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朱元璋愣了一下,思索片刻才說道:

“妹子這話說的在理,保護的太好了對他反而不好。”

“馬鈺經常說,溫室裡的花朵很脆弱,就是這個道理。”

馬皇后點點頭,然後順着他的話說道:

“說起標兒的成長,也得感謝鈺兒。”

“其實回顧過去想一想,標兒真正成長起來,也就是跟着鈺兒學習之後的事情。”

“如果沒有他,標兒成長不到今天的高度,還有樉兒更是如此。”

朱元璋笑道:“所以你收了個好侄子啊。”

“可惜,他偏偏喜歡那個王敏,否則咱說什麼都得嫁個公主給他。”

說到底,他還是相信姻親。

不過倒也不怪他,時代就是如此。

提起此事,馬皇后也遺憾的道:“我還想着,先給他娶兩房小妾。”

“等過個十年八年,將大姑娘嫁給他呢。”

古代有回嫁一說,就是女子出嫁後,將自己的一個女兒回嫁給孃家。

蘇軾的姐姐就是因爲這個原因,才嫁給了他表哥,結果被虐待病死。

受到風俗的影響,馬皇后想將女兒嫁給侄子,也就不奇怪了。

哪知道,聽了她的話朱元璋氣憤的道:

“娶了咱的女兒還想納妾?他想的美。”

“以後凡是娶了公主,絕不允許納妾,否則看咱怎麼收拾他們。”

馬皇后勸道:“你真要這樣做,反倒會讓娶公主變成苦差事,但凡有點能力的誰還願意娶公主。”

“可以禁止他們狎妓,限制他們納妾的數量,最好不要強行禁止。”

朱元璋明顯不喜歡聽此類的話,不耐煩的說道:

“靜鏡也才十歲,離成婚還早,先不談此事。”

馬皇后也沒有強行勸說。

現在人都講究多子多福,你就只允許駙馬娶一個,別人肯定不願意。

到時候好事反而容易變成壞事。

不過思想不是那麼容易就轉變的,強行勸說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會將兩人關係鬧僵。

等以後再慢慢和他說。

第106章 稅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55章 出塞第88章 自信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5章 雙標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13章 那我問你第65章 儒家病了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3章 那我問你第52章 漢人英雄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38章 禹王鼎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15章 雙標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42章 上架感言第108章 無題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86章 觸及皇權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115章 羣相制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92章 綁架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06章 稅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4章 甲骨文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58章 孔子非儒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5章 雙標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65章 儒家病了第106章 稅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90章 窮第121章 無題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92章 綁架第32章 你再想想第38章 禹王鼎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58章 孔子非儒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113章 無題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89章 無題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90章 窮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15章 羣相制第108章 無題第13章 那我問你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58章 孔子非儒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40章 中二少年第29章 暴躁的母親
第106章 稅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55章 出塞第88章 自信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5章 雙標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13章 那我問你第65章 儒家病了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3章 那我問你第52章 漢人英雄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38章 禹王鼎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15章 雙標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42章 上架感言第108章 無題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86章 觸及皇權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115章 羣相制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92章 綁架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06章 稅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4章 甲骨文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58章 孔子非儒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5章 雙標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65章 儒家病了第106章 稅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90章 窮第121章 無題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92章 綁架第32章 你再想想第38章 禹王鼎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58章 孔子非儒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113章 無題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89章 無題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90章 窮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15章 羣相制第108章 無題第13章 那我問你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58章 孔子非儒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40章 中二少年第29章 暴躁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