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題深了點。高翼一見周圍人越聚越多,便拉着孫綽說:“一言兩語講不清楚,孫先生,不遠處便是海員學校,我們去那裡詳談。”
趙婉的屋子緊挨着王府,若說“就近”,王府最近。而海員學校卻在碼頭附近。但高翼緊接着與海員學校有個約定,要視察那裡的情況,於是,他把兩件事當作一件事辦,拉着孫綽來到了海員學校。
遣散了問候的各位老師後,高翼只把顧阿山留在身邊,在臨海的一處燈塔上,高翼連忙問孫綽:“孫先生所說的管子,就是戰國時代齊相管仲嘛?”
“正是,漢王也知管子麼?”孫綽回答。
太熟悉了,諸葛亮不是說有管仲樂毅之材麼!名人呀,可惜未能要上一個簽名。
可是,管仲不是中國古代重商主義的代表嘛?怎麼從剛纔的話裡,透露出濃濃的壓制味道。
原來,歷史可以這樣書寫——把教導國君怎樣壓制商業,剝奪商人財產以充實自己,說成是重商主義。原來,商業是可以這樣重視滴!
“我的知識不多”,高翼坦承道:“你說的話太深奧,我聽不太懂。你說:‘國之財物盡在賈人,而君無威焉’……”
“不是我說的,是管子說的!”孫綽打斷高翼的話。
“好吧,就算是管子說的……你確信,好的。這話我可以理解,它是說商業交易最講究公平,不公平則達不成交易。而奴隸主最討厭‘公平’二字,所以商人多了,國君沒有尊嚴。
可這話沒有邏輯……邏輯就是推理,它是一切科學體系之父……‘國之財物盡在賈人’這是現象,‘君無威’這是結論,現象怎麼會突然躍到結論的呢?推理過程在那裡,論據在那裡?
至於下面的話,那更是沒有邏輯的胡言亂語了——‘利出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必詘。’論據在那裡?治國之道在於均衡,商兵工農,誰的利益都要照顧到,只照顧一個利益,那就是照顧強勢團體了,弱勢團體的利益誰來管?
完全不管似乎更符合‘利出一孔者,其國無敵’,難道把弱勢人員全宰了,他的國家就無敵了——有現成的例子嗎?
似乎,晉國便是這樣治理天下的,對吧?可晉國統一了中原,便是用這種方法,丟了一半的國土!我國的土地少,疆域不大,我可不能像晉國那麼奢侈,我折騰不起。”
孫綽聽到高翼談起晉時,不僅絲毫無恭敬之意,反把晉朝說成“晉國”,不禁怒氣播發,也顧不得追問“邏輯”,“科學”等詞的含義,他拂袖而起,正準備駁斥,但高翼力大,搶先一步把他按在座位上。
“我乃中原人士,從根本上我把晉國……”
孫綽幾次奮力起身,可高翼壓在他肩上的大手像一座山一般沉重,他起身不得,聽到高翼又把晉朝說成晉國,連忙糾正:“是晉朝,是朝廷……”
“晉朝統治的不是一個國家麼?不是國,那是什麼,是城?縣?鄉?你覺得晉城,晉縣,晉鄉,那個說法好聽,我就用那個。”
孫綽不答。
“那麼還是叫‘國’……從根本上我把晉國當作自己的母國,我是真心希望晉國強大,能夠驅逐五胡,掃盡中原腥羶。所以我纔有耐心和你在這裡講。
我從一個十人的衛隊發展到今日的家業,不是天上掉餡餅,正好掉在我懷裡,那餡餅還是新鮮滾熱的,還沒把我砸傷,正好讓我充飢。
在我看來,晉國的執政水平是毫無邏輯的,晉朝的許多名言名句,完全是胡說八道。
比如:‘予之在君,奪之在君,貧之在君,富之在君’,才能使‘民之戴上如日月,親君若父母’,這簡直是綁架者說的話。他把黎民全當作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老百姓的合法勞動所得朝不報夕,百姓還要愛戴這樣的領導,什麼邏輯?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這是一個海外地名,那裡的人都有病……解釋這個名詞,我需要在引用一段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這說的是什麼,就是受虐教育,讓人對於虐待甘之若飴,對於虐待者感恩戴德,對拯救者恨之入骨,這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也叫作人質受虐情節。
這樣的人精神有問題,我們把他叫做‘精神病患者’,把精神病患者當作人才,當作精英,靠這些精神病患者治理國家,怪不得‘予之在君,奪之在君,貧之在君,富之在君’,他還‘民之戴上如日月,親君若父母’。
正確的教育方式是什麼,是賞識教育,好人才都是誇出來的,不是棒子打出來的,棒子打出來的是‘精神病患者’。你們的天子把全國百姓綁架了,所以他才把全國變成製作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大工廠,所以他才丟了大半個國家。”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下一次,這樣亡國的現象會發生在何時?
孫綽聽不進去這樣的話,這個討論對他來說太深奧——邏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這些蕃語他不懂,也拒絕去懂這些蠻夷話。走不了怎麼辦,他把耳朵賽上,以示自己的不屑。
“我們要睜開眼睛看世界,培養一羣阿Q,不可能使國勢再起”,高翼說完這句話,自己也覺得好笑,我怎麼對古人說這些,古人是堅決不睜開眼睛開世界的,說了也白說。
“其實,沒有邏輯,很多名言都是荒誕無稽”,高翼馬上把話題轉到孫綽最擅長的學術上面:“比如,‘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就是荒誕離奇。‘水至清’是現象,無魚是結論,這一結論的得出跳躍了推理過程,並且是枉顧事實的跳躍。
‘水至清’說明什麼,是無污染。峽秀水清,魚躍鷹飛,怎會沒有魚?一張漁網撒入,水是比以前清了還是濁了。此後,魚沒有了,是水清的原因,還是水濁的原因?
‘水至濁’說明什麼,是重度污染,這樣的水裡會有魚嗎?誰家的水溝能養魚?所以,正確的說法恰恰是反其道而行:水至濁則無魚,水質清則有魚。
類似這樣的名言還有很多,比如,‘國雖大,好戰比亡’,比如‘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晉代學者最好玄學,“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句出自老子的話,孫綽也曾研讀,聽到這兒,他立馬來了精神,顧不得作沉默姿態,厲聲駁斥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話怎麼錯了?你倒是說說。”
“當然錯了,而且它也必須錯得離譜,正確的說法是:強者恆強;強者剝奪一切,強者佔有一切;這叫馬太效應。這是科學,這是自然法則,這是生存競爭,這纔是天道。所以,那句話正應該反着理解:天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
孫綽冷笑着說:“閣下不妨也推理一番,讓我知道一下什麼叫邏……螺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