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

寶慶大捷、景德復克,咸豐帝喜諭:李卿續宜,赴援迅速,着即加授布政使銜;曾臣國荃,初至景德,連戰連捷,擢升道員。經此兩戰,湘楚贛域,全皆安定矣。皖北欽臣勝保,江南欽臣和春,擁兵五萬,任由陳賊玉成橫行,二卿無憾乎? 朕三番五次,令南營援北,和春未接旨乎?

和春不敢再忤,遣兵兩千,北上增援勝保,覆上疏曰:現在情形,惟有先盡力於金陵一城,絕其根株,則枝葉自萎。獨是欲破金陵,必須先斷浦口;欲斷浦口,必須添募精銳一萬人,由張國樑統帶,不分晝夜,一面力攻,一面進紮營壘,斷賊糧路,兼卻外援,庶幾攻撥較易。近日,陳賊遣兵渡江南往,有繞撲東壩、救援金陵之意。昨得詳報,李世賢、陳玉成、李秀成、韋俊四路賊逆,集結江南,有進兵蘇南之意。蘇杭位重,微臣不敢稍有疏忽,即調江北七千兵勇,回援江南。

陳玉成克得盱眙,又分一部,會同龔得樹、吳定規,圍攻定遠。

安徽巡撫翁同書,兵僅三千,力扛一日,不支,遂棄城遠走,遁退壽州,依附苗霈霖團練自保。

陳玉成連戰連勝,一鼓作氣,再圍來安、滁州。

李昭壽佇立城頭,望圍興嘆:環滁數十里之間,連營屯踞,阻塞要路;陳玉成領軍,真不一般。

定遠失,勝保驚,即遣四百騎兵由蔣壩馳赴明光,以救定遠。旋即上奏:滁、來兩城,輔車相依,且與定城犄角。今定遠既已有失,附近之水口、朱龍橋等處,匪蹤遍地,浦、六、全、和相距咫尺,設此二城再有疏失,則皖北情形不可收拾。此時惟有迅解來城之圍,嚴固滁州之防,爲急切要務。

勝保疏罷,集合和春援軍,圍攻盱眙,一戰竟克。

陳玉成圍城半月,接連攻擊,皆被李昭壽擊退。玉成喃喃自語:昭壽妖兒,果一妖也。

陳玉成兵及滁州,距六合不及百里;候選提督鞠殿華圍城半載,不克,甚急,見遊擊冷震東手中矛杆不如式,怒斥震東隨意,掌摑數下,罰跪泥淖中。冷震東跪畢,負氣回營,自縊而死。鞠殿華聞,徒生悔恨,吞金而亡。

和春奏言:鞠殿華生性暴戾,動輒侮辱將士。因其打仗勇敢,是以留營剿捕。乃因矛杆細故,毆打屬官,任性荒謬,自應照例革職,治以應得之咎。今既畏罪自盡,是該兩員死由自取,與人無干,均無庸議。微臣即調張玉良馳赴六合,籌劃攻城事宜。

張玉良得令,率部自揚州馳抵六合。

1859年7月21日,張玉良遣兵葛塘,阻斷六合接濟;又調一軍,扼控西北;玉良親率主力,夜攻城垣,守軍不支,求援陳玉成。陳玉成急自竹鎮、浦口調兵遣將。張玉良圍點打援,一一阻止。

張玉良氣盛,和春甚喜,再遣福建提督李若珠馳赴六合,總統江北諸軍。

六合危殆,盱眙復失,滁、來難破,陳玉成夙夜憂嘆。

李昭壽瞅得玉成兵疲,親率千軍,夜出滁州,驟然劫營。陳玉成無備,棄營壘28座,惶然而退。昭壽喜,連夜奔赴來安,休整一日,入夜再襲,得獲糧米一萬餘石。昭壽大喜,再返滁州,遣兵三千,三更又襲。陳玉成不支,西退定遠,合龔得樹、吳定規二軍,圍攻明光。宜昌鎮總兵張得勝不敵,退守盱眙。

陳玉成分一部西擾六安、英山,自率主力,再圍盱眙;盱眙城垣不固,一攻再破。陳玉成、吳定規督率大軍,昂揚入城。張得勝背水爲陣,悍然反擊。陳玉成復又不敵,惶然再退。

劉瑲琳道:明光一戰,張妖潰若潮水;盱眙湖邊,此妖攻如疾風,定規兄弟亦喪其中。三日之間,判若二軍,令人費解。池州韋俊與楊輔清不睦,欲北渡棲身。探報,李秀成部江北接應,韋軍古隆賢部正欲渡江。

陳玉成道:吾曉其事,楊輔清身陷郭村,韋俊見死不救,二人互不容矣!吾未發令,誰令其渡?

劉瑲琳道:聽聞李秀成已於江北分其一隅。

陳玉成道:韋俊遊弋皖南,一載未曾力戰;李秀成心智未明,彷徨浦口江邊。兩若合兵,復李昭壽、薛之元之事,天國完矣!爾速率勁旅,扼韋渡江;吾隨後即至。

劉瑲琳道:韋若強渡,李亦接應,該當如何?

陳玉成道:速領吾令,好言相勸;知會楊輔清,相機而動。

劉瑲琳疾馳和州,力阻古隆賢。

古隆賢怒曰:吾等奉後軍主將李秀成軍令,增援浦口。

劉瑲琳道:英王將令,即日封江;無英王令,任何人不得北渡!

古隆賢道:軍令在身,不敢忤逆,煩請劉兄弟行個方便。

劉瑲琳道:古兄弟客套,英王令嚴,不敢營私。

古隆賢道:我若強行?

劉瑲琳道:你可一試!

古隆賢不再廢話,率部強進,被劉瑲琳力堵,攔阻推搡中,火併遂起。李秀成部見狀,亦扯出刀槍,加入戰團。

楊輔清接令,即遣主力,疾馳和州,強拊韋俊之背。四軍接戰半日,傷亡逾千;直至陳玉成主軍趕至,方纔止戈。

韋俊向前,道:拜見英王殿下!

陳玉成道:免!

韋俊道:英王殿下,後軍主將李秀成被張國樑妖圍困,力戰不脫,特招末將赴援浦口,煩請英王殿下行個方便。

陳玉成道:天王封江,任何人不得擅渡!吾部渡江,亦必知會幹王、天王,還請右軍主將體諒!

韋俊乞道:你我相識一場,雖未親似兄弟,亦未宛若仇讎!今我落魄皖南,進退不能,萬望高擡貴手,行個便利;白日昭昭,就此收隊,夜晚暗渡,絕不給英王殿下添堵。吾亦知天國令嚴,就只一次,再不相攪。

陳玉成道:軍令如山,不敢徇私。

韋俊喟然,收攏殘部,復退池州,招古隆賢、黃文金、劉官芳、賴文鴻議事。

韋俊道:皖江舟封,蕪湖路斷,吾無退路矣!

古隆賢道:韋帥去處,即吾去處,吾誓死追隨。

黃文金道:外事不決問英王,內事不決問幹王!此皆荒謬!陳玉成年輕氣盛,作戰確屬內行,惟行事稚嫩;洪仁軒驟擢大位,資政雖謂新篇,亦乃紙上談兵。前年京亂以後,天王眼中,全皆妖孽!

韋俊道:東楊跋扈,洪王遣吾兄誅殺,一紙詔書自可平定,卻自坐山觀虎鬥,借刀復殺人!翼王輔政,忽又復加安王、福王牽制。李昭壽、薛之元降清,卻又猜忌秀成與我等!此等事情,非常人所能做出,天國危矣!

黃文金道:天王不仁,吾亦不義!何去何從,任由韋兄定奪。

劉官芳、賴文鴻亦附。

韋俊道:此番話語,僅吾五人知曉,切勿再傳。何去何從,吾亦躊躇。未雨綢繆,諸位先將京城親屬安置妥當,了卻身後之憂。此非小事,煩請四位兄弟,念之復念,思之再思!

勝保得韋、陳內鬥,即刻上疏:陳玉成、李秀成、韋俊、楊輔清四逆,彼此忿爭,於和州地界四相廝殺,傷亡逾千。

咸豐帝喜諭:天浮祥雲,賊逆三訌,滅此只於朝夕。李世忠迅猛異常,力撐江北戰局,忠心可嘉,即以總兵升用。石逆達開自湘入桂,又欲入川;曾國藩着即赴川,徹殲石賊餘孽。官文、胡林翼、都興阿等,即刻督兵入皖,先皖後蘇,匯和春、勝保,圍殲洪賊於金陵城下。

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
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