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

上海官吏皆慌,蘇鬆糧道楊坊道:嘉定、太倉、青浦、松江俱失,英法艦隊亦至,吾等已陷甕中。

蘇鬆太道吳煦道:夷人那廂,吾等勿憂,上海境內,夷人已有駐軍;今晨路過,其營祥和,無戰之兆。

江蘇巡撫薛煥道:可令華爾洋槍隊出戰松江粵匪,吾懼夷人船堅炮利,粵匪亦懼。華爾洋槍隊,人數雖寡,然皆佩夷人槍炮,或可一鳴驚人。戰若兩開,吾即腹背受敵,此萬不可行。吾即晤會英法公使,迎犒夷師。

英法艦隊駛至吳淞碼頭,英國專使額爾金謂法國專使葛羅道:六年前,我親至南京,洪楊答覆我三十一條並責問五十條,其視天下爲一家,斷然拒我《南京條約》,又言我等須應向其納貢等等,其人之心,唯我獨尊,不可涉交。

葛羅道:清國之人,口惠實不至,視律法爲無物,滿口仁義,然爲一己之私,膽敢殺人放火。其國之現狀,似我中世紀之天昏地暗。然上海清人卻頗開化。

額爾金道:上海不是我等此行之終點,我等此行只爲公使駐京、鈐印換約、軍費理賠、割地賠償,上海若被逆匪攻佔,我駐地尚且不保,何談貿易通商。我意,不應侷限於租界之地,整個上海,皆應協防。400法蘭西兵士守護上海東門、北門;西門、南門,敵主攻之向,900英吉利兵士把守。我等籌足給養,即刻啓碇北上。

葛羅笑曰:上海之清國官吏,極爲恭順,我守城之軍費用度,早已備妥;我軍艦之淡水蔬菜肉蛋缺項,亦皆補充;殊不知,我等北上之艦隊,是爲攻擊其之老巢。

額爾金道:清國與我英法二國,並無深仇大恨,我等此行,只爲通商駐使換約理賠。清皇倘若恭順,我亦不放一槍。

洋槍隊隊長華爾接攻擊松江令,意氣風發,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鄙人定不辜負薛、吳、楊諸先生之厚望。

副隊白齊文道:我兵僅百,水手、逃兵、馬尼拉人暫組,訓練不足半月,可成?

華爾道:我伯克式前裝滑膛燧發槍、布倫士威克式前裝膛擊發槍,射程超清人鳥槍兩三倍;當今最先進的恩菲爾式擊發步槍,我亦列裝。我槍隊未抵,松江城敵或已聞風而逃。

1860年7月2日,華爾督率洋槍隊,進攻松江;百槍連擊,持續一日,未近城垣。是夜,認天義陸德順率太平軍出城反擊,洋槍隊一觸即潰。

吳煦、楊坊召見華爾,曰:勝敗乃兵家常事!

華爾道:貴國有再一再二不再三,亦有一鼓作氣二鼓衰三而竭,無須有三,我即淘裁弱殘,募集悍勇,廣購槍炮,整兵再戰;倘若再失,槍隊即散。

華爾言畢,旋即入滬,向英法公使討購槍炮,英法公使面有慍色。

華爾道:爾等艦隊已經啓碇北上,上海若破,三萬匪兵涌入,爾等區區千人,能擋幾時?我之洋槍隊,接戰上海外圍,實乃守護爾等。

一戰擊潰夷軍,李秀成諮稟天王、幹王:夷人不過爾爾。復飭陸德順:清軍都司街守備餘又政心附天國,可作內應;陸兄放手大幹,再攻寶山,挺進上海。

7月15日,陸德順率部,傾出松江,攻擊寶山縣城。順德即興出城,城門大開。

華爾瞅個正着,親率洋槍隊,夜襲松江,一舉破城。清軍副將李恆嵩入駐,查得都司街守備餘又政通匪諮文。江蘇巡撫薛煥密捕餘又政,引而不發。

陸順德攻寶山不得,又聞松江城失,遂退防青浦。翌日北上,攻取嘉定。

華爾攻克松江,馬不停蹄,再攻青浦。紹天豫周文嘉不敵,火速求援。

松江城失,青浦告急,秀成不敢怠慢,親率二萬大軍,馳赴上海。

幹王洪仁玕聞聽已與夷人開戰,大驚,親至察觀,李秀成密請英國傳教士艾約瑟出滬,相商良久,艾約瑟同意勸說英法公使息兵罷戰。

洪仁玕道:同爲天國兄弟,如若一心,合取上海;逆江而上,取武漢、荊襄,再由四川下陝西東向,天國大業成矣。

李秀成道:吾天國兵強將廣,取上海如掌中之物,不依所議,即行開戰。吾天王江山,如不能講得來,那隻能打得來。時限半月,講和與否,即行攻擊。

洪仁玕道:天王意旨,同爲天國兄弟,切勿手足相殘!

艾約瑟回滬,問詢英法駐上海公使。

英法公使皆曰:放下武器,任人宰割,絕無可能。上海縣城及租界由英法聯軍佔領,聯軍特此警告一切人等,倘有武裝攻擊聯軍駐地之行爲,聯軍有權武力應之。

半月過後,杳無音訊。秀成親率大軍,圍攻華爾洋槍隊。

華爾不敵,身中五槍,狼狽而逃。

8月12日,秀成攻克松江。18日,秀成擊潰各路清軍,再佔泗涇鎮、七寶、虹橋、法華鎮,兵臨上海城下。

秀成惟恐夷人介入,親自致書英法美俄各國公使:大軍攻滬,不擾貴部,自懸黃旗,以做辨識。

是日,秀成督率大軍抵近徐家彙,法國士兵不戰而退。秀成以爲夷人中立,大喜,遂令攻城。孰料,甫近城垣,夷人即開槍放炮,黃浦江上的英法軍艦亦開炮轟擊。

夷人反目,秀成無意再攻,悻悻而退。

三月以後,洪仁玕與英法公使簽訂協約,一年之內絕不攻滬。

和春、張國樑、徐有壬歿,江南糜爛,咸豐帝哀嘆:粵匪亂於內,夷人禍於外,朕撐持十載,不想竟成今日之困局。速傳朕令,江蘇巡撫薛煥、上海道吳煦,務必戮力同心,扼賊撫夷,固守上海;杭州將軍瑞昌、浙江巡撫徐有仁,積極備戰,力護杭州。

肅順道:吾皇恕罪,容奴才妄言,本朝尊滿排漢,已近二百餘載;今不必墨守成規,若要王朝中興,非啓用漢人不可。江忠源、駱秉章、羅澤南、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等,前仆後繼,方保大清湘楚之地。夷患看則綿長,然實爲通商逐利;僧格林沁扼夷有方,亦如去歲,大沽口不破,京津無恙。胡林翼在湖北,措置盡善,未可挪動,不如用曾國藩督兩江,則上下游俱得人矣。

咸豐帝道:去歲,大沽口雖勝,但戰不可兩開,與英法夷人,總須以撫局爲要,以免兵連禍結,迄無了期。曾國藩規取安慶,頓兵堅城,即使安慶得手,而蘇常有失,蘇南全面糜爛,亦屬得不償失,補救更難。朕即恩准曾國藩署理兩江總督,赴援蘇常,以顧大局,或未能深入救援,亦可扼截江面,以杜北竄,是爲至要。左宗棠熟悉湖南形勢,戰勝攻取,調度有方;着著四品京堂候補。應否令左宗棠仍在湖南襄辦團練,抑或調赴曾國藩軍營,使其盡其所長,以收得人之效。

奕忻道:官文、胡林翼、曾國藩等皆以非皖莫屬,高士濂亦言:克復安慶,舉兵東下,其勢順;克復蘇州,回攻上游,其勢逆。欲成非常之功者,必不循目前之見,欲決必勝之策者,當先審緩急之形。官、胡、曾屢持己見,應援或可無力。

咸豐帝道:如果安慶一城指日可復,該署督不妨先克安慶,沿江而下,乘金陵賊衆空虛之時直搗巢穴,一面調派援兵併力夾攻蘇州,使賊首尾不能顧,似較便捷。然安慶是否可以即復?金陵是否可以進攻?曾國藩圍攻安慶,不致牽掣兵力,久頓堅城,抑或設法先解蘇常之危,鈞著酌量緩急,妥籌辦理。

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前言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
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前言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