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

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

董部歸降,左宗棠大喜,親召劉松山、董福祥,帳前訓話。

左宗棠謂董福祥道:吾即上疏吾皇,由爾於十萬歸附者中,遴選精壯三千,組編董字三營,歸屬劉松山麾下。

董福祥道:多謝左帥厚愛,此後逢戰,董某必定挺槍躍馬,赴湯蹈火,前鋒搏殺,以贖前愆。

劉松山道:啓稟左帥,吾即督飭北路各軍,西進董志塬,圍殲白彥虎逆匪。

左宗棠道:連月征戰,兵疲將乏,速傳吾令,南、中、北路各軍,歇息旬月,再行進擊。今接探報,湘楚新募之勇,業已入豫;壽卿仁弟速率親兵,南下接收。壽卿年已三十有七,聽聞聘婦未娶者二十餘年,欣聞婦家送女至南陽已兩年餘,壽卿行抵洛陽,於募勇未到之暇,剋期完婚。

劉松山道:啓稟左帥,漢將霍去病曾言,匈奴未滅何以爲家?松山功未成名未就,何以爲家?

左宗棠道:此乃吾之軍令,務必遵行。昨日吾已上疏吾皇,聖旨不日即至,爾敢逆旨乎?人生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速速退下,輕裝簡從,南下入豫,接勇納婦。

劉、董別後,劉典進言:啓稟左帥,去歲董志塬大旱,白彥虎逆匪缺糧少資,劉松山北路各軍再鼓餘勇,會合中路高連升部、南路黃鼎部,乘勝並進,一擊致勝。

左宗棠道:八百里秦川,不及董志塬一邊,吾何嘗不知!近年糧餉,惟四川、兩江協撥最多,然自駱公逝後,滌老復又升任直督,遂不盡人意矣!閩浙本乃吾等發跡之所,然自吳棠督任,閩浙之協餉,一拖再拖;吳棠其人,頑固守舊,屢言福州船政未必成,雖成亦何益?去歲,吳棠又與粵督瑞麟聯劾蔣薌泉任性不依例案,薌泉被逼辭去粵撫,吾兩廣之協餉,幾近於無。今歲,吳棠復又履新川督;此人政績寥寥,戰功幾無,然其通天入地,無所不能。

劉典道:雲貴總督劉嶽昭彈劾吳棠縱容僕從索取饋贈,朝廷亦以此案關乎大員貪贓並邊防要務,亟應徹底根究;如此一來,吳氏之川督圻任,亦如蜀道之艱難。

左宗棠道:劉嶽昭亦如吾等之湘人,剽悍剛正,然以索饋之名,彈劾督、撫,甚難成功;川蜀之協餉,不必指望。餉銀已累缺七八月之久,此物久缺,必出亂兵;速飭各部,密查會黨頭目,多給川資,就地遣散,怙惡不悛者,密審以後,即行斬殺。

劉典道:逆匪一十八路,麇集董志塬一地,互不統屬;吾等進擊,愈早愈好。

左宗棠道:一月之內,曾國藩、胡雪巖等籌措之餉銀必至,屆時三路大軍整裝齊進董志塬,圍殲各路逆匪。秦隴民亂,傷亡百萬,罪魁禍首,雖非白彥虎逆匪,然此逆之兇殘暴戾,曠古爍今,無出其右者。

劉典道:蒼天不憐窮苦,視萬民如草芥矣!陝甘民諺:同治五年三月間,殺氣瀰漫天;十餘萬人一朝盡,問誰不心酸。桃含愁兮柳帶煙,萬里黃流寒。闔邑子弟淚潸潸,染成紅杜鵑。清歌一曲信史傳,千秋壽名山。碧血灑地白骨撐天,哭聲達烏蘭。

左宗棠疾首蹙額,道:魏晉南北朝時,五胡亂吾華夏,事後惟有羯人被誅族,何也?殘暴至極,無人敢憐!傳令三軍,今後逢戰,如逢白彥虎逆廝,殺無赦斬立決!絕不允其乞撫。

清軍攻破鎮靖堡,收附董福祥,進逼董志塬,白彥虎驚懼,急召崔偉、馬正和、禹得彥、馬長順、楊文治等商議對策。

白彥虎道:清妖勢大,洶洶逼近,是戰是撤,亟需定奪!

崔偉道:可有和路?如鎮靖堡之董福祥。

白彥虎道:慶陽、寧州、鎮原、平涼等,闔城之內累累之白骨,爾等沒拔刀乎?

衆人默然。

白彥虎又道:去歲春荒,饑民遍地,糧乏已極,吾已遣騎四出,自延以達千隴,冒死掠食,無日無之,然劫獲甚少。金積堡教主供給之糧食、洋槍、火.藥等,只不過杯水車薪;遷延時日,人即不攻,吾自潰矣!

馬正和道:馬化龍教主有言,董志塬乃金積堡門戶,門戶大開,金積堡危殆!

白彥虎道:董志塬易攻難守,糧資匱乏,不日即破;塬上老弱病殘,二三十萬之衆,恃何而生?吾意北徙金積堡,會合馬化龍部,併力拒敵。馬化龍乃哲合林耶教主,吾等非其門下;大敵當前,無奈爲之。

馬正和道:無有別方,只能如此矣!

衆人亦附。

白彥虎道:戰事急迫,吾即率本部,護佑老弱輜重先行;崔偉、馬正和二兄各率一軍,擇地設伏,守護後路;吾即遣遊騎數百,直出涇河兩岸,遊擊惑敵。

1869年3月中旬,一股茴騎徑出董志塬,奔襲邠州,有南下八百里秦川之勢。左宗棠不敢怠慢,急飭高連升、雷正綰、黃鼎、馬德順各部,分進合擊,進剿董志塬。

雷、黃、馬得令,分出固原、邯州、長武,悍然而擊。

茴軍不敵,節節敗退,老弱輜重,因人馬衆多,不能疾走,被圍剿,殺斃、餓斃及墜巖落澗者,不計其數。

二日時間,攻陷董志塬,左宗棠正自欣喜,探馬來報,高連升一軍,有兵譁變,高與總兵黃毓馥、營官賀茂林等,皆被戕害。

左宗棠大驚,親率本部五千人馬,馳赴宜君平叛。劉典聞訊,亦率一彪人馬飛速趕至,兩相攜手,斬殺叛軍千餘;宗棠不解其恨,將首犯丁玉龍、鄔宏勝、朱得魁、將宏高、石文科五人,親手加刃畢,復將五犯屍首磔誅,刳心致祭。

三日之後,宗棠愁緒平定,方上疏曰:二月初旬,甘肅提督高連升因各營收留外來遊勇甚多,中有哥老會匪藏匿,遂飭各營哨嚴察懲辦,勒令首悔。

有前營親兵丁玉龍畏罪倡亂,簇各營之入會者,勾結茴逆,約於十八日入犯,因而舉事。

適高連升追捕丁玉龍甚急,丁玉龍潛入左營,與左營差官鄔宏勝、哨長朱得魁、將宏高、石文科等,於二十日夜三更時,以索餉爲名,致有此變。

叛逆起事五日,即被平定,除陣斬千餘以外,其餘主犯陳恆貴、黃啓昌、鄧得勝、熊毅貴、熊兆祥、匡世民、黃秀成、張連芳等皆被擒獲。

甘肅提督高連升,不幸爲叛逆戕害,懇恩照提督陣亡例議給卹典,加恩賜諡,並宣付史館立傳,以彰戰績。

同時遇害之提督銜湖南補用總兵黃毓馥、總兵銜補用副將賀茂林、花翎同知銜浙江補用知縣謝春生、四川補用副將高莫舉、守備吳學玉、千總餘勇福、把總朱從雲、監生方甫臣等,均懇恩飭部照原階原資議恤,並請旨準其附祀高連升專祠。

其未變之前後兩營,該歸李輝武統帶,丁賢發、桂錫楨所收之一千五百名分爲三營,以兩營歸丁賢發,一營歸魏光燾統帶。

其周紹濂、張福齊所收之六百餘名,即令分補缺額。

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前言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
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前言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