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

官村一戰,大獲全勝,太平軍再無羈絆,兵分兩路,北進永安。

洪秀全、楊秀清沿水路,領老弱,攜輜重,訑訑而行。舟行過半,徹脫困境,秀全喜,詔曰:衆兵將千祈遵天令,不得再逆。朕實情諭爾,眼前不貪生怕死,後來上天堂,便長生不死。爾若貪生便不生,怕死便會死。又眼前不貪安怕苦,後來上天堂,便永安無苦。爾若貪安便不安,怕苦便會苦。總之,遵天誡,享天福。逆天令,落地獄。衆兵將千祈醒醒,再逆者莫怪。欽此。

陸路由蕭朝貴率領,羅大綱爲先鋒,輕裝疾進。9月20日,入藤縣,整軍招兵,陳承瑢、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等慕名而至。

25日,羅大綱聲東擊西,斬殺平樂協副將阿爾精阿,輕取永安城。

蕭朝貴大喜,偕羅大綱並馬城頭,指點江山,激昂許久。

永安乃太平軍攻取的第一個城市,洪秀全欣喜之餘,即將洪宣嬌嫁予蕭朝貴。

1851年9月26日,烏蘭泰率軍追至夏宜口,前鋒進至文圩。和春欲攻。

烏蘭泰道:“文圩永安間,相距十里,浩蕩開闊地,孤軍冒攻,下策也。水竇村乃永安門戶,佔此,永安唾手可得。”

10月初,三千潮勇抵達,烏蘭泰底氣十足,兵分四路強攻水竇村。秦日綱不支,六甕村失,屯糧營盤被毀。

蕭朝貴出城督戰,被流矢傷頸,動彈不得;忽又耶穌附身道:“天兄勞心下凡,時在永安。因西王誅妖,受些小傷,不甚要緊。秀清弟,爾們登朝,安爾主寬心安福。爾妹夫受些苦難,無妨。”

楊秀清等跪祈道:“天兄從前代贖罪惡,我們衆小弟沾光甚多,今朝貴妹夫又如此代世人受苦,小弟求天父天兄格外看顧照護,以期朝貴妹夫早愈,同頂天父天兄綱常。”

蕭朝貴復代耶穌語:爾們寬心,爾們要吩咐兵將,各自俱要寬心,認實天父天兄。踊躍放膽向前,同心協力,殺滅妖魔。

秀清安撫朝貴好好養傷他事勿管畢,忽又天父附身,厲喝:“周錫能、朱八可在?爾等乃叛逆奸細,左右即刻擒拿!”

周、朱不服,傾冤訴枉。

楊秀清道:“吾必令爾等死無屈伸,帶證人。”

監軍朱錫鯤、巡查黃文安即被押來。

原來,軍帥周錫能、朱八、陳五回博白召集會衆,爲清兵降,賽尚阿親許高官厚祿,周、朱、陳遂願內應。朱八乃朱錫鯤叔父,屢屢慫恿朱錫鯤另起爐竈,朱錫鯤彷徨之際,楊秀清已陰知一切。

官村慘敗,永安城失,咸豐帝震撼,斥賽尚阿指揮不力,降四級留任。向榮貪功冒進,功敗垂成,褫奪軍職,留營效力。烏蘭泰禦敵有功,賜黃馬褂。再調河南河北鎮總兵董光甲、湖北鄖陽鎮總兵邵鶴齡火速增援。

賽尚阿知,如此下去,項上人頭,終將不保。驚堂木一拍,遏必隆刀一晃,令川北鎮總兵劉長清署理廣西提督,領北路軍馬;烏蘭泰節制南路;張釗率水勇遊弋湄江;廣西按察使姚瑩任大營翼長,總理南北兩路,圍攻奪城。

姚瑩依賽尚阿令,命烏蘭泰、劉長清南北對進,攻擊多次,均被太平軍擊退。

秀全穩坐永安,身心俱爽。月底,秀全復又下詔,敕封東西南北翼五王,楊秀清東王、蕭朝貴西王,位列一等。馮雲山南王、韋昌輝北王、位列二等。石達開翼王,位列三等。西王以下諸王皆受東王節制。又封天官丞相秦日綱,春官丞相胡以晃。丞相以下爲檢點、指揮、將軍,將軍以下爲總制、監軍、軍帥,軍帥以下爲師帥、旅帥,卒長、兩司馬。廢清朝紀年,頒佈《天曆》,以金田團營爲太平天國開國元年,一年分三百六十六日,單月三十一日,雙月三十日。

東王楊秀清不屑,謂楊輔清道:“軍師至兩司馬,十二級官制文本,本王看着頭痛。真真廢話連篇,本王尚記不全,兵能乎?守險不守陴,就令爾等學一輩子。”

羅大綱僅爲總制,位落下六,亦不屑,謂蘇三娘道:“從此兄弟之輩、姊妹之羣皆爲過去。”

蘇三娘道:“爾前軍先鋒,勞苦功高,僅封總制,那些丞相、檢點、指揮、將軍們,哪個強過爾?”

羅大綱道:“諸王相生相剋,生少克多,吾依附西王殿下,西王傷重不起,殊屬無奈。”

蘇三娘道:“溫飽思淫慾,位穩生禮儀。見王叩首跪拜,於清妖何異!東鄉稱王,即納四妻;前日,蒙得恩大肆選美,天王又得四十嬌妻。天下若皆兄弟姐妹,蕭得勝夫婦冤魂何訴?”

洪秀全擅宣楊秀清節制諸王,馮雲山唏噓不已,但聞聽天王修繕天王府、民間廣選妻、急拋《太平禮制》,馮雲山心顫,自語:“天王此是懶於理政、貪安圖逸矣!此山未窮此水未盡,孰管城外四萬虎狼!”

某日,有人求見,跪地泣呼叔,雲山問親人們可好?聽聞父母妻兒被誅,雲山忽感己生式微,嗚咽啜泣良久。是夜,雲山收拾好形骸,與那侄兒走向曠野深處,燒幾疊紙錢,遙祭親人、過往。

此刻,永安天王府邸,金碧輝煌,燈火通明處,秀全正與父母妻兒談風賞月。間或,有一男子入內,搭脈觀望,笑問秀全傷風感冒可吃藥否?

秀全亦笑,謂其妻賴蓮英道:“賴弟漢英之醫道,天國之翹楚。”

攻城月餘,北路進展緩慢,賽尚阿無奈,再令向榮統率北路。爲振軍心,賽尚阿速至陽朔,招諸將議剿。

烏蘭泰道:“吾四萬之衆,深壕廣挖,四面鎖圍,待其糧絕彈盡,一舉殲滅。”

向榮道:“此方,已用多次,發逆皆逃。吾以爲圍城必闕,三面圍城,伏兵堵截,趁亂掩殺,方可全殲。”

賽尚私謂姚瑩道:“向、烏兩端,石甫大人有何高見?”

姚瑩道:“依烏都統言,坐困斃敵。”

“坐至何時?四萬人馬,糧餉用度,可是大數!”

“吾賭半載,半載之後,永安城彈盡糧絕。”

賽尚阿道:“江忠源意,發逆屢屢突圍,在吾只敢追尾而不敢打頭。向軍門只遠躡發逆之後,尋機殲其後隊,發逆主力,則任之而去。吾令向軍門截頭,烏都統掃尾,另外諸軍自腰攻殺,發逆必潰。”

姚瑩長嘆一口氣,道:“自是絕好之策。人心齊泰山移,此乃賊之所長,吾之所短也。各路將士,唯向軍門、烏都統可與發逆抗衡。然此二人卻幾爲仇寇,中平圩,烏蘭泰大敗,向榮救遲。官村戰場,向榮幾沒,烏蘭泰一兵不發。吾嘗居中調和,無奈積怨已深;面和心非,安能攜手與共!”

賽尚阿道:“此哪是不和,是望彼速死!此事吾自與二將軍理論,半載之後,吾四萬大軍,洶洶而出,逐逆于山野小道,發逆尚攜萬餘老弱病殘婦幼,怎言勝負難定?屆時,吾將移營向軍門處,觀其殺敵。依石甫大人看,發逆自何突圍?”

姚瑩道:“吾四萬大軍,雄峙南北,西部大瑤山縱橫,發逆必沿古蘇衝竄逃昭平,北犯桂林。”

賽尚阿道:“如此甚好,龍寮嶺、仙回嶺一帶,峽谷深淵,一望無際,吾以向榮據昭平掐頭,烏蘭泰佔古蘇衝去尾,其餘各軍,中間兜攻,何愁無勝!吾即刻上奏聖上,半載之後,粵逆可滅。”

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2)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
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2)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