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

1854年7月16日,廣東水師副將吳全美、香山協都司陳國泰率紅單船五十艘進抵鎮江焦山。

向榮大喜,飭令陳國泰助攻瓜洲,吳全美上駛金陵,掃除沿江匪船,爾後徑赴太平一帶,扼駐蕪湖,來回剿洗。

琦善依恃紅單船,再攻瓜洲,持續月餘,卻又無果;琦善急火攻心,猝然而死。

咸豐帝念其勞苦,依總督例賜卹。諭命綏遠城將軍託明阿爲欽差大臣,馳赴江北大營。

吳全美上駛下關,船炮齊轟,摧毀沿江炮臺無數,攻佔七裡洲水營兩座,扼截江道,來往天京之船皆被阻遏。

天京糧斷,楊秀清驚,迅令:秦日綱率水師迎戰吳全美,羅大綱打通陸路糧道,韋昌輝、石達開鎮守天京,相機接應。

秦日綱得令,率三百師船,洶洶而來,吳全美前後夾擊,擊毀船隻七十,俘獲二百,秦日綱座船,亦被轟穿。

秦日綱遁逃和州,急稟楊秀清:妖船安炮二三十門,左右船頭三面輪放,周流不息,火力甚猛。炮彈所中,可以洞穿數船,即乘風擊撞,亦復當之立碎。

楊秀清令韋昌輝以火船堵之,吳全美讓出中流,左右對轟,四十火船皆被轟沉。韋昌輝督師來戰,亦被擊潰。

吳全美乘勝上駛太平,肆意遊蕩,如入無人之境。

羅大綱奉楊秀清令,率兵一萬,領八百糧船,自蕪湖沿內河駛至高淳小南湖,棄舟登陸,擊殺清軍副將福賡,攻佔東壩。

東壩失,蘇常震驚,向榮急遣福興、鄧紹良馳援。先鋒官、定廣協副將傅振邦率兵二千,進抵孔鎮,羅大綱率部攻擊,被傅振邦擊退。羅大綱遣將抄後,再被傅振邦擊退。

8月19日,傅振邦出其不意,先攻下壩,抄後襲擊。羅大綱不備,乘船退往高淳,挖濠築壘,搭蓋哨樓,半日之內,建成土城一座。

8月21日,福興大軍進抵毛公鋪,當夜五鼓,福興調兵潛渡,密伏土城前沿。黎明,福興督兵進擊,羅大綱猝不及防,丟棄糧資,登船駛向太平,又遣一軍,進抵板橋、西善橋,築營分踞,連絡天京。

福興飭令鄧紹良駐防新橋,防羅回竄;自率主力,繞至小丹陽,扼羅進京之路。

向榮飭令張國樑增援,圍殲羅大綱一軍。

張國樑抵小丹陽,查看地形,謂福興道:太平城外賊船不下千餘,城中有賊五六千人,西南北三面均有內河繞護,東路重壕引水,中架吊橋,旁植梅樁,迤邐連扎四座。吾意,自東而擊,密伏城下,先攻外營,賊軍來援,乘機攻城。

1854年9月6日五更,張國樑率軍,連破城外四營。羅大綱遣兵援救,張國樑、傅振邦趁機入城巷戰,斬殺國宗韋得玲、石達英。羅大綱不敢再戰,乘船退往金柱關。

向榮移兵東壩,石達開即刻率軍傾出通濟門,於上方橋一帶連築六營,揳入高橋門、七橋甕之間,力圖突破。

蘇布通阿兵力單薄,堵剿難兼,向榮急調福興回援。蘇布通阿偕福興,搭立浮橋,排列擡槍擡炮,摧毀新營兩座。石達開迂迴圍攻,蘇布通阿不敵,當場殞命,福興亦被擊傷。向榮再調張國樑馳援,並命傅振邦自秣陵關迂迴上方橋之背。兩軍接戰二十餘日,僵持不下。

向軍壓城,戰事急危,國宗石祥禎謂石達開道:“張妖國樑,戕害吾兄,吾出而殺之,爲兄血仇。”

石達開道:“江營妖衆,張妖國樑,妖依之爲長城;兄雖驍勇善戰,衝鋒陷陣,無堅不摧;然獨軍前往,甚難成功,切勿犯險。”

石祥禎弗聽,自率一軍,徑自出城,約戰張國樑。兩軍大戰三日夜,勝負難分。祥禎興起,約國樑單挑。

向榮不許,曰:“賊將猛如熊,張將軍切勿獨往。”

張國樑道:“吾混跡於天地,棲身於家國,搏殺於疆場,百戰不死,豈懼一莽夫!”

張國樑慷慨赴約,果然不能敵,爲石祥禎生得,置馬上,欲生致城中獻功。然張國樑私縛利刃於身,於鞍間掣出刺之,祥禎猝不及防,中脛墜馬,國樑斷其首而歸。

福興笑張國樑計詭。

張國樑道:“無約赤身相向,事關生死存亡,安不拼命一搏?”

某日,英國公使文翰叩訪天京,聲言出兵助剿,統一中國,平分地土。

楊秀清怒,道:吾爭中國,欲想全圖。事成平分,天下笑矣。不成之後,引鬼入室。

石祥禎陣亡,戰事僵持,石達開謂楊秀清道:“妖紅單船船堅炮利,吾等不能敵,天京糧斷。吾意:多集戰船,至少三千,蟻聚蕪湖及東、西梁山江面;再於夾江、九洑洲之間,屯集排列。復於下關南北兩岸,鐵鏈貫接,輔以巨木,橫截江面。三軍齊心,或將三十紅單船隻,一併摧毀。”

楊秀清允,敕令實施。石、韋即刻傳示皖贛,籌船調兵。

皖贛太平軍得令,盡傾船隻,鹹來助戰。蕪湖、東西梁山江面,一時船帆如雲、兵將逾萬。

吳全美驚,速退浦口自保。向榮遣專弁嚴行檄斥,全美亦不爲所動。

向榮不便用強,上疏曰:臣自三年二月抵金陵後,與賊大小不下百餘仗。該逆每仗輒敗,且賊黨愈多,則其創則愈烈。先前,該逆持其水陸可通,貨藥、糧米可以源源接濟,因以固守老我之師,匱我之餉,而彼轉得分其兇黨四處攻擾,陷一城即守一城,陷一鎮即守一鎮,使我兵力處處爲其牽綴。而該首逆得安坐雄城,故賊之力常有餘,而我之兵轉不足。自江路斷絕以後,太平資糧又被焚燬,聞貨藥尤少。該逆大困,不得不盡力與相抗。微臣以爲:與其誘之而彼不出仗,不如斷其接濟而使之不得不仗,且必盡力以與我仗,夫然後其敗必創,而其勢日衰,其渠魁可望成擒,而蕩平漸有可冀。

咸豐帝詔曰:粵紅單船至,金陵向好。託明阿新至江北,瓜洲戰事,亟需砥礪。餘萬清剿辦鎮江逆匪,日久無功,該革員於防剿事宜,能否獨當一面?着向榮隨時察看,據實具奏,毋得稍涉瞻徇,自乾重咎。曾國藩湘潭戰後,業已休整兩月,着即兵進武昌,圍殲粵逆。

向榮接旨,札飭餘萬清具稟。餘萬清稟告:駐鎮以來,業已說賊兩千來降;鎮江城內,已遣細作百人暗匿其中;賊間往來文書,纖悉畢知。假以時日,或能一鼓克城。

琦善卒後月餘,欽差大臣託明阿抵達揚州,即從儀徵、六合、浦口各營抽調七百兵馬扼守江浦,防禦東路;再偕雷以諴、慧成、餘萬清圍攻瓜洲。餘萬清撫心已定,出工不出力,託明阿等圍攻瓜洲月餘,無甚斬獲。

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2)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
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2)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