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

咸豐帝聞奏嗟嘆,下旨曰:與夷議和事宜,任皇兄相機辦理,事機緊迫,間不容髮,朕亦不爲遙制;總期和局速成,和約已換,國書已遞,朕即可及早迴鑾,鎮定人心。

咸豐帝諭罷,復諭曾國藩:現在京師兵勇雲集,撫議漸可就緒。皖南正當吃緊,鮑超一軍着勿庸前來。即飭令該鎮與張運蘭迅援寧郡,力掃賊氛,是爲至要。

1860年10月下旬,奕忻與額爾金等協商再三,在北京禮部大堂,互換《中英天津條約》,又籤《中英北京條約》。

條約曰:茲以兩國有所不愜,大清大皇帝與大英大君主合意修好,保其嗣後不至失和,爲此大清大皇帝特派和碩恭親王奕忻,大英大君主特派伯爵額爾金,公同會議,各將本國恭奉欽差全權大臣便宜行事之上諭、敕書等件,互相校閱,均臻妥善。現將商定續增條約開列於左:

第一款一、前於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五月在天津所定原約,本爲兩國敦睦之設,後於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五月大英欽差大臣進京換約,行抵大沽口炮臺,該處守弁阻塞前路,以致有隙,大清大皇帝視此失好甚爲惋惜。

第二款一、再前於咸豐八年九月大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大英欽差大臣額爾金,將大英欽差駐華大臣嗣在何處居住一節,在滬會商所定之議,茲特申明作爲罷論。將來大英欽差大員應否在京長住,抑或隨時往來,仍照原約第三款明文,總侯本國諭旨遵行。

第三款一、咸豐八年原約後附專條作爲廢紙,所載賠償各項,大清大皇帝允以八百萬兩相易。

第四款一、續增條約畫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爲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貿易,均照經準各條所開各口章程比例,畫一無別。

第五款一、咸豐八年定約互換以後,大清大皇帝允於即日降諭各省督撫大吏,以凡有華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國所屬各處,或在外洋別地承工,俱準與英民立約爲憑,無論單身或願攜帶家屬一併赴通商各口,下英國船隻,毫無禁阻。該省大吏亦宜時與大英欽差大臣查照各口地方情形,會定章程,爲保全前項華工之意。

第六款一、前據當年二月二十八日,大清兩廣總督勞崇光,將粵東九龍司地方一區,交與大英駐粵公使巴夏禮代國立批永租在案,茲大清大皇帝簾定,即將該地界付與大英大君主並歷後嗣,並歸英屬香.港界內。

第七款一、咸豐八年所定原約,除現定續約或有更張外,其餘各節,俟互換之後,無不克日盡行,毫無出入。今定續約,均應自畫押之日爲始,即行照辦,兩國毋須另行御筆批准,惟當視與原約無異,一體遵守。

第八款一、咸豐八年,原約在京互換之日,大清大皇帝允於即日降旨京外各省督撫大吏,將此原約及續約各條發抄給閱,並令刊刻宣佈通衢,鹹使知悉。

第九款一、續增條約一經蓋印畫押,咸豐八年和約亦已互換,須俟續約第八款內載大清大皇帝允降諭旨奉到,業皆宣佈,所有英國舟山屯兵立當出境,京外大軍即應啓程前赴津城,並大沽口炮臺、登州、北海、廣東省城等處,俟續約第三款所載賠償八百萬兩總數交完,方能回國,抑或早退,總侯大英大君主諭旨施行。

以上各條又續增各條,現下大清大英各大臣同在京都禮部衙門蓋印畫押以昭信守。

大清咸豐十年九月十一日

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條約籤畢,奕忻怒斥龔橙:“爾世受國恩,爲何爲虎作倀?”

龔橙道:“吾父不得入翰林,吾窮依外邦,朝廷於我龔氏,何恩之有?吾本良民,上進之路被爾等堵死,復爲貪官盤剝,衣食無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罵我是漢奸,我卻看你乃國賊。”

桂良趕緊道:“龔自珍一生堂堂正正,歷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禮部主事,亦於此堂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爾自身雖屬薄淺,但亦不必寄食外邦,妄自菲薄。”

翌日,恭親王奕忻又與法國專使葛羅互換《中法天津條約》,簽署《中法北京條約》。

咸豐帝聞約已籤,道:現在英法兩夷,已於本月互換和約,撫議漸可就緒,曾胡之勤王一折,雖亦懇切,然究其細節,不失爲緩兵之策;朕本睚眥必糾,然徽、寧相繼告急,舒、桐方議進兵,皖南、皖北均當吃緊之時,該大臣一經北上,逆匪難保不乘虛思竄,擾及完善之區,江西、湖北皆爲可慮。曾國藩、胡林翼均着勿庸來京。至鮑超一軍,昨已諭知曾國藩,飭令迅援寧郡,勿庸前來。

肅順道:吾皇聖明,今夷患已熄,粵患亦不久矣!

咸豐帝道:粵患起愈十載,所向披靡;惟曾胡楚湘之軍,能扼其焰;非若萬急,朕不動曾胡一毫。

月底,俄國公使伊格納季耶夫拜謁奕忻,道:英法專使之痛快簽約,實因鄙國大軍,已抵近黑龍江、烏蘇里江,虎視其後;我俄羅斯帝國,不似英法之卑鄙無恥,向貴國討要八百萬兩軍費;我沙皇諭旨,只需貴國應允《中俄璦琿條約》之諸項條款及西疆尚在未定之交界,此後應順山嶺、大河之流及貴國常駐卡倫等處,及一千七百二十八年,即雍正六年所立沙賓達巴哈之界碑末處起,往西至齋桑淖爾湖,自此往西南順天山之特穆圖淖爾,南至浩罕邊界爲界。此爲條約草案,貴國須無條件之接受,且一字不能易。

奕忻道:“此草案,比及英法之約,千鈞之於一發!吾需奏請吾皇,方可定奪。”

伊格納季耶夫道:“我國出兵及此草案,務必保密;英法倘若探知,兵端不難屢興,貴國勢必復陷水深火熱之中。另,我沙皇諭旨,約籤之日,鄙國即可出兵襄助貴國,剿除粵匪。”

伊格納季耶夫別後,奕忻岳父桂良道:“這俄羅斯人,食人肉不吐骨頭,可惡之極。”

奕忻嘆曰:“自林則徐禁菸、與夷人爭端起,已近二十載。夷人依然船堅炮利,吾大清依然繩槍銅炮、大刀長矛;吾船若堅炮亦利,焉有此等糗事!”

咸豐帝接奏,悵然道:“這俄羅斯者,實乃羅剎也!食人血肉,捷疾可畏!然夷禍不熄,粵匪難滅,罷了罷了。即諾俄夷,夷禍既熄,朕即起駕回京,重振朝綱。曾國藩、胡林翼兵臨安慶,已近半載,只圍不攻,既不救援蘇南,勤王亦是消極,曾胡作壁上觀乎?”

肅順道:“啓稟吾皇,恭親王尚未遞交國書,稍安勿躁,待海晏河清,起駕不遲。安慶亦乃一城,得失無關大局;曾國藩、胡林翼以及官文,或以逸待勞,圍點打援,徹剿陳玉成逆匪,誓爲聖上除一大患。”

咸豐帝道:“朕若令曾國藩督率萬軍,北上勤王,曾氏即刻來乎?是否還要藉機遷延?鳳陽練首苗沛霖,握兵十萬,言之鑿鑿;京城一有反覆,即絕聖詔,殊屬可恨!”

是夜,肅順私會其兄、鄭親王端華,道:撫夷事定,吾皇心舒,酒、色、伶、煙,一樣不落,勸之不聽,復勸即惱,如此玩物焉不喪志!

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前言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前言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
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前言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前言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