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

江西西南戰場,更是火海煉獄。石達開圈圍南昌、南康,曾國藩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四面絕境,命懸一線。

然楊秀清屢令回援,石達開不敢長逆,留黃玉昆固守江西,自率兩萬大軍,由贛入皖,連克祁門、婺源、太平、涇縣、寧國。

石達開離贛,曾國藩心安,疏曰:近來吉、袁、瑞、撫、建等府之賊,深濠密籤,閉城堅守。近省之豐城、奉新、安義、靖安、建昌、德安等縣,亦皆有兩廣老賊督率新附之匪踞守城池。官兵不至之處,則擄糧催貢,民不堪命;官兵一往,則援賊四集。該逆詭計,蓋欲堅守各城,使我疆土日狹,餉源日竭,省會成坐困之勢。今當力保廣饒,以通蘇杭之餉道;先剿撫建,以固閩浙之藩籬。此江西本省之兵勇所能竭力以圖者。其南路贛州,則不能不借廣東之援師;西路吉、袁,則不能不借湖南之援師。

然石達開萬軍蜂擁,攻佔寧國,兩江總督怡良亦驚,急諮向榮:寧國東毗廣德,蘇浙門戶,且系蕪湖軍營後路,該逆窺伺三年,未能得志。今被佔踞,四通八達,處處可虞。

向榮不敢怠慢,速遣副將蔡應龍領一千兵救援。

石達開設伏窯灣,斬殺蔡應龍,滅其大部,順攻蕪湖。

皖南鎮總兵江長貴不支,遁逃黃池,急稟安徽巡撫福濟:黃池爲寧國、蕪湖後路,四面受敵,且賊可越赴江浙,不如並守高淳,以資扼要。稟畢,即又飛遁高淳。

蕪湖失守,陸師潰逃,水師吳全美部失去依恃,只得憑江遊弋,漸成孤注。

向榮憂慮水師安危,急遣水師參將李新明率二十紅單船馳援;又遣鄧紹良赴援蕪湖、寧國,調度防剿。

向榮晝夜苦思,寢食俱廢,急急上奏:吾皇明鑑,陸路,上游賊焰肆熾,廣建一帶處處可通蘇浙,我軍唯集高淳,僅能截賊入蘇之路,相機進剿,而入浙各路僅有秦如虎一軍扼剿,力難周密。水路,自金陵以上、蕪湖以下之裕溪口、針魚嘴、烏江一帶內河,上通廬州、巢湖,可以繞出安慶,賊船皆於此出江,往來金陵不絕。如將各紅單分扼針魚嘴、梁山江面,則上游之賊源阻絕,下游之賊勢自孤,瓜鎮、金陵南北剿辦皆易。

1856年5月24日,鄧紹良偕凱勇五百抵達建平(今安徽郎溪),整合江長貴、秦如虎、都隆阿、周天受各軍,迎戰石達開,三戰三勝。

浙江巡撫何桂清甚悅,奏雲:鄧紹良自抵皖南以後,先從建平一帶嚴密佈置;復會督秦如虎,步步移營進扎,逼近寧國。三次攻剿獲勝,辦理頗爲得手,急宜乘此聲威,迅圖克復。

東王檄急,石達開不敢久駐,留丞相朱鳳魁統籌皖南,抵禦鄧紹良部;自將大軍,兵分三路,一路沿江直插天京近郊,一路進逼秣陵關,一路兜攻溧水,自北、西、南三方逼近江南大營。

楊秀清意誅向榮,敕令秦日綱:即刻肅清鎮江,徹殲吉爾杭阿妖軍,自東攻擊江南大營。違令,殺無赦!

楊秀清嚴令,秦日綱更不敢逆,率兵自瓜州渡江,二入鎮江,謂吳汝孝道:“吉爾杭阿南、劉存厚東、餘萬清西,三路妖軍,先攻弱敵餘萬清,如何?”

吳汝孝道:“吉爾杭阿、餘萬清有隙;餘萬清原本爲主將;屢攻我鎮江不克,遂以糧財美色,誘惑我三千兄弟。吉爾杭阿至,大肆剿攻,餘萬清之忠義勇,吉欲殺之。餘萬清背靠向榮,一拒再拒,兩人勢如水火。吾以爲先攻劉存厚,吉爾杭阿必救。”

秦日綱道:“爾洞察人情事故,守一鎮江可惜了。攻其必救,圍點打援。爾率一部佯攻,牽制餘萬清。陳玉成困圍劉存厚。吾與李秀成等扼要設伏,靜待吉爾杭阿。”

秦日綱兵至鎮江,圍攻吉爾杭阿,向榮不敢坐視,檄調張國樑救援。

陳玉成圍攻劉存厚,吉爾杭阿近在咫尺,提兵即救。

總兵虎嵩林勸:“賊衆且銳,不可擋,萬不可出;姑且舍之,徐圖大舉爲便。”

吉爾杭阿道:“江寧知府劉仲山,隨吾攻鎮江,奪銀山,破瓜州援賊,爭金雞嶺,功皆最。上海圍剿小刀匪,誤殺夷婦,仲山曰:此不足啓邊釁,請以一身償;若欲戰,雖死不相下也!如此之人,倘若不救,碌碌何爲!高資地險,一戰絕賊糧道,賊糧絕則巢穴可覆,鎮江旦夕且下。不成,吾寧以死報國耳!”

虎嵩林又勸:“可檄調餘萬清部襄助,張國樑援軍,已在途中,亦可稍等。”

吉爾杭阿道:“張總兵國樑之智勇,曠世罕見,惜遠水不解近渴。餘某萬清,此一敗再敗之徒率反而忘本之兵,亦爲軍乎?殺之不能,見之生惡。一髮千鈞之時刻,萬不可遷延。”

吉爾杭阿馳抵高資城外,被圍,親執旗指麾,鏖戰五晝夜,猝中炮,殞。

劉存厚聞,泣嚎:“士爲知己者死。遂率親兵拼死殺入重圍,攜吉屍,力戰突圍,中道遇伏,殺兵數百,馬陷泥潭,中箭而亡。”

秦日綱橫掃吉爾杭阿、劉存厚殘軍,折而東向,又滅參將周兆熊一軍,繼而回返,圍攻餘萬清之忠義勇。

餘萬清退亦不能,守亦不能,自知必死,默然悵然,坐而待斃;忽聞帳外喧囂嘈雜,萬清出帳一觀,三千忠義勇,整齊列隊,赫然肅立,齊呼:“寧戰死,勿退生。”生機乍現,餘萬清如釋重負。

秦日綱五攻餘萬清大營,不克。

李秀成道:“餘妖萬清,道州遁退,已是必死;今若再退,萬劫不復。其下忠義勇,皆反水之徒,亦無退路,勢作垂死一掙。另,張妖國樑,已佔丁卯橋、五風峰;氣勢正洶。”

秦日綱道:“暫棄此妖,奔赴天京,入城暫歇。”

李秀成道:“東王有令,攻破江南大營,方能兵入天京,不奉令者立斬!”

陳玉成道:“向妖江南大營,乃一字長蛇曲列。鐘山以東之仙鶴門爲其頭,青馬羣乃其七寸;鐘山大營爲其腰,七橋甕、孝陵衛是其尾。掐頭去尾斬腰,向妖必沒。”

秦日綱道:“向妖經營三載,大營久扎固堅,欲速則不達,此須從長計議。兵至天京近郊,爾倆入城面陳,細敘款曲。”

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
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