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

1851年7月2日,欽差大臣賽尚阿抵桂,上疏曰:此域兵紀渙散,士氣低落,奴才意汰兵勇、明紀律、購間諜、散脅從、斷接濟。

咸豐帝諭可。又諭:周天爵督師不力,令賊復逃,褫總督銜,向榮、烏蘭泰、秦定三等擢降三級留用。

賽尚阿細察半月,再疏:粵西股匪繁多,馮雲山、洪秀全、淩十八等俱奉天主教,兇狠稱最,來往於金田、東鄉、中坪,官兵壁上環觀,有無可如何之勢。宜先用全力攻剿大股,一經得手,則分手剿辦,方免顧此失彼之虞。省垣兵少,奴才暫居中調遣;向榮、巴清德、烏蘭泰、達洪阿等合擊豬仔峽、雙髻山,破此二隘,分進合圍,滅賊於紫荊山麓。

向榮、烏蘭泰得令,發兵豬仔峽,強攻半月,不克。

向榮道:“豬仔峽,雄峙紫荊山西,武宣、桂平二縣交通之要衝,北向三裡有雙髻山;此處,兩山並峙,中通一線,萬分險惡。賊軍已將路徑挖斷,壘石架木,設柵堵守。攻此之難,甚入蜀道。”

和春獻策:“兵者,以奇勝。可派一軍,迂迴雙髻山後,兩面夾擊。”

向榮道:“單憑此說,兄可獨擋一面。劉季三,熟人熟路,可當此任。”

8月11日凌晨四時,武宣團總劉季三沿崎嶇小道,繞至雙髻山後,鳴炮強攻,太平軍腹背受敵,亂作一團,向榮乘機攻佔雙髻山。太平軍潰敗,向榮率軍乘勝追至風門坳。

雙髻山失,洪秀全驚恐道:“吾無屏障矣!速速撤退,先至莫村、新圩、金田一帶,與蕭朝貴、石達開大軍匯合。”

楊秀清道:“風門坳在,尚可堅守。”

洪秀全道:“傳吾令,韋昌輝死守風門坳,不得後退半步。”

右軍主將韋昌輝堅守風門坳十七日,第十八日,向榮複用迂迴之策偷襲其後,韋昌輝兩面拒敵,漸不能支,其弟韋志先、韋十一先後戰死。

韋俊道:“再戰,全軍皆沒!爾率主軍先退,吾斷後。”

韋昌輝無奈道:“器不如人,固守一點,必坍塌矣!”

向榮兩戰兩勝,信心倍增,飭令全軍:乘勝直搗新圩,趁賊混亂,一鼓滅之。

巴清德以“勞師襲遠、兵疲將乏、窮寇勿追等五不可”拒之。

向乃綠營提督,巴爲八旗都統,向不能制,只得稟報欽臣賽尚阿,請其定奪。

向榮待命之時,烏蘭泰,達洪阿圍攻莫村,七戰皆捷,斬獲無數。

七日後,向榮接賽尚阿攻擊令,遂與烏蘭泰聯合進擊,將洪、楊、韋等圍於新紆狹小地帶。兩軍接仗,各有傷亡,僵持不下。

姚瑩道:“兩軍戰僵,日久必亂。可以少量精兵沿小道迂迴,深入賊軍腹地滋擾破壞,正面則依仗人力、物力之優勢,實施‘濫戰’”。“

江忠源亦道:“可分無數小隊,任選突破口,胡攻亂擊,能攻則攻,否即換地再攻。賊軍倘若殺出,即以大炮轟擊。再遣細作若干,潛入賊軍之內,下毒、埋雷,散佈謠言;天長日久,賊軍必潰。”

向、烏納姚瑩、江忠源之策,積極布控。

戰戰皆敗,四面被圍,日夜被擾,洪秀全眉頭緊鎖,惶惶不可終日。

楊秀清道:“啓稟天王,吾主力尚在,再戰無妨。西路向妖,南路烏妖,兩皆強悍,東路地狹,且有潯江阻道。東北,沿五峒山奔思旺圩,無處不有路徑,無一處不有人行,那裡清妖無幾,可作突圍首選。即破重圍,再督大軍,北進永安。”

洪秀全道:“吾若奔北,向、烏二妖追殺於後,賽尚阿妖軍堵截在前,吾三面受敵,危矣!南渡潯江,可將清妖拋於身後。”

щшш●тTk ān●¢ ○

衆將附和。

楊秀清忽然天父附身,濁音高亢,道:“就依吾兒秀全言,渡一渡潯江,將烏妖誘至南岸。向妖連勝,驕橫狂傲。爾退,其必追;思旺圩以西十里,有村名曰官村,地勢低窪,可設伏;蕭朝貴、馮雲山、石達開、韋昌輝等,務必拋開一切,傾盡全力,伏擊向妖。賽尚阿遠在桂林,廝至,向妖屍骨已寒。旅帥黃以鎮,臨陣退縮,逆令雙重,雲中雪下罪難容。膽敢瞞天無信德,陣中二心非英雄。爾們衆小遵天誡,逆同以鎮罪無窮。”

楊秀清天父附身畢,蕭朝貴突然天兄着身,慷慨激昂道:“各軍各營從兵將,放膽歡喜踊躍,同心同力向前看,萬事皆有天父主張、天兄擔當,千祈莫慌。爛民陳來,不務正業,私匿羅大綱兄弟之財,依律當斬。”

陳來乃楊秀清岳父,照看羅大綱病妻三月,羅妻病歿,陳來私吞其財。

楊秀清甄別真僞,即斬陳來,梟首示衆。

天父天兄下凡,太平軍心定,洪秀全亦詔:人無常勢,水無常形。各軍移營,務必間勻連絡,首尾相應,竭力護持男女病傷,兄弟姐們一個不保齊,辱及天父天兄。蒼穹之上,天父是唯一真神,能造山造河造海,任那妖魔一面來,天羅地網重圍住,爾們兵將把心開。日夜巡邏嚴預備,運籌設策夜銜枚,岳飛五百破十萬,何況妖魔滅該絕。

9月11日夜,太平軍冒雨撤出莫村、新圩、金田,退至思旺圩修整。

烏蘭泰不費一彈進佔莫村、新圩,不急追趕,反覆肅清村舍,以查漏網之魚。

向榮遽急,分川北鎮總兵劉長清扼守鵬化,防太平軍匿入大瑤山區,自與巴清德孤軍猛進,連追三日夜,飢渴力竭,紮營官村;立足未穩,四面戰鼓齊咚,蕭朝貴、馮雲山、石達開等各領人馬,嘶叫着殺來。

向榮倉促迎戰,軍心大亂,組不起防禦;又值大雨傾盆,貨藥盡溼,槍炮無法施放。太平軍左衝右殺,刀矛優勢盡顯。清軍全線崩潰,個個奪路狂奔。

官村戰場之南,三寶山之巔,烏蘭泰、江忠源等坐觀向榮鏖戰,心膽皆顫。

江忠源道:“脣亡齒寒,吾等即拼死,亦應救援。”

烏蘭泰斜睨道:“時機已逝,向軍門兵敗,頹如汪洋傾瀉。吾入,必被裹挾。”

江忠源乞求道:“連日征戰,楚勇已所剩無幾,請予一軍,吾下山列陣,不求力挽狂瀾。”

烏蘭泰喜江忠源之勇,不置可否,卻命大軍匿於山林深處,僅留百餘老弱病殘守營。又道:“兵法曰敵鋒盛,避;敵疲驕,擊。”

江忠源不想紙上談兵,令其弟江忠浚回鄉募勇。

官村一戰,向軍幾近潰散,千總楊成桂被殺,鍋帳炮位,糧食輜重,亦全拋棄。

向榮哀嘆,生長兵間數十年,未嘗見此賊;自辦此賊,大小亦數十戰,未嘗有此敗。七千之人,幾不能軍,喪師失律,此役最甚!惶惶世事,冥冥似有天意。

是夜,蕭朝貴、馮雲山袒胸赤膊,率軍衝入烏蘭泰大營,凡觸及穿衣衫者,皆殺之。

烏蘭泰慶幸早把軍移,否已步向榮後塵,細思極恐,汗自臉頰瀉。吩咐各將,嚴密注視賊軍動向,時機恰當,迅猛一擊。

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
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