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

石祥禎抵近,湖南巡撫駱秉章急令知縣王鑫、知州朱孫詒率三千兵勇迎敵,又速諮曾國藩:長沙保否?君練兵先?

曾國藩悶坐一日,不置可否;衆將血書請戰。國藩深思一夜,上疏道:竊臣於上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奉旨援剿皖省,迄今已滿兩月。曾經具奏,一俟戰船辦齊,廣炮解到,即行起程,兩次奏明在案。

茲於正月二十六衡州船廠畢工,臣於二十八日自衡起程。湘潭分造之船廠尚未盡畢,臣到潭須耽擱數日,晝夜督辦。到長沙時,支領軍械數千餘件,搬運子藥二十餘萬,又須守催數日,即行趲程長征,馳赴下游。

臣所辦之船,拖罟一號、快蟹十號、長龍五十號、三板艇一百五十號,皆仿照廣東戰艦之式,又改造釣鉤船一百二十號,僱載輜重船一百號。所配之炮,借用廣西者一百五十位。廣東購辦者,去年解到八十位,今年解到二百四十位,本省提用者一百餘位。

所募之勇,陸路五千人,水師五千人。陸路各軍編列字號,五百人爲大營不滿五百者爲小營。水路分爲十營,前、後、左、中、右爲五正營。正營之外,又分五副營。正營旗爲純色,副營旗用鑲邊。陸路操練已久,差覺可用;水路招集太驟,尚無可恃。

所備之糧臺,帶米一萬二千石,煤一萬八千石,鹽四萬斤,油三萬斤,軍中應需之器物,應用之工匠,一概攜帶隨行。合以陸路之長夫、隨丁,水路之僱船水手,糧臺之員弁、丁役,統計全軍約一萬七千人。

臣才智淺薄,素乏閱歷,本不足統此大衆。然當此時事艱難、人心渙散之秋,若非廣爲號召,大振聲威,則未與賊遇之先,而士卒已消沮不前矣。是以與撫臣往返函商,竭力經營,圖此一舉。事之成敗,不暇深思,餉之有無,亦不暇熟計,但期稍振人心而作士氣,即臣區區效命之微誠也。

至臣前折稱必待張敬修解炮到楚,乃可放行,頃專弁自粵歸來,知張敬修爲粵省奏留,不能赴楚。續購之炮,亦不能遽到。下游賊勢急於星火,臣更不可少延矣。合併陳明。所有微臣起程日期,恭折由驛五百里具奏。伏乞皇上聖鑑訓示。謹奏。

曾國藩疏畢,又與陳士傑、郭嵩燾等研商再三,做討粵匪檄。

檄文曰:逆賊洪秀全楊秀清稱亂以來,於今五年矣!荼毒生靈數百萬餘,蹂躪州縣五千餘里,所過之境,船隻無論大小,人民無論貧富,一概搶掠罄盡,寸草不留。其擄入賊中者,剝取衣服,搜刮銀錢,銀滿五兩而不獻賊者即行斬首。男子日給米一合,驅之臨陣向前,驅之築城浚濠。女子日給米一合,驅之登陴守夜,驅之運米挑煤。婦女而不肯解腳者,則立斬其足以示衆婦。船戶而陰謀逃歸者,則倒擡其屍以示衆船。粵匪自處於安富尊榮,而視我兩湖三江被脅之人曾犬豕牛馬之不若。此其殘忍殘酷,凡有血氣者未有聞之而不痛撼者也。

自唐虞三代以來,歷世聖人扶持名教,敦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粵匪竊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自其僞君僞相,下逮兵卒賤役,皆以兄弟稱之,謂惟天可稱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農不能自耕以納賦,而謂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買以取息,而謂貨皆天王之貨;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爲之所也。

自古生有功德,沒則爲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雖亂臣賊子窮兇極醜亦往往敬畏神袛。李自成至曲阜不犯聖廟,張獻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粵匪焚郴州之學官,毀宣聖之木主,十哲兩廡,狼藉滿地。嗣是所過郡縣,先毀廟宇,即忠臣義士如關帝嶽王之凜凜,亦皆污其宮室,殘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壇,無朝不焚,無像不滅。斯又鬼神所共憤怒,欲一雪此撼於冥冥之中者也。

本部堂奉天子命,統師二萬,水陸並進,誓將臥薪嚐膽,殄此凶逆,救我被擄之船隻,找出被脅之民人。不特紓君父宵旰之勤勞,而且慰孔孟人倫之隱痛。不特爲百萬生靈報枉殺之仇,而且爲上下神祇雪被辱之憾。

是用傳檄遠近,鹹使聞知。倘有血性男子,號召義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爲心腹,酌給口糧。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橫行中原,赫然奮怒以衛吾道者,本部堂禮之幕府,待以賓師。倘有仗義仁人,捐銀助餉者,千斤以內,給予實收部照,千金以上,專摺奏請優敘。倘有久陷賊中,自找來歸,殺其頭目,以城來降者,本部堂收之帳下,奏受官爵。倘有被脅經年,髮長數寸,臨陣棄械,徒手歸誠者,一概免死。資遣回藉。

在昔漢唐元明之末,羣盜如毛,皆由主昏政亂,莫能削平。今天子憂勤惕厲,敬天恤民,田不加賦,戶不抽丁,以列聖深厚之仁,討暴虐無賴之賊,無論遲速,終歸滅亡,不待智者而明矣。若爾披脅之人,甘心從逆,抗拒天誅,大兵一壓,玉石俱焚,亦不能更爲分別也l

本部堂德薄能鮮,獨仗忠信二字爲行軍之本,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長江之水,幽有前次殉難各忠臣烈士之魂,實鑑吾心,鹹聽吾言。檄到如律令,無忽!

1854年2月25日,曾國藩衡州誓師,命褚汝航爲水軍統領,塔齊布爲陸軍先鋒,乘戰船240艘、漁舟120艘,率軍17000,順江東下。

曾國藩舟行湘江,蒞臨長沙,諮告湖南巡撫駱秉章東征事宜畢,復奏:貴州黎平府升用道胡林翼,前經督臣吳文鎔奏調湖北差遣。該員自帶黔勇六百名,由黔赴鄂,於正月下旬馳抵金口,適值黃州師潰,賊蹤上竄,該員所募黔勇系山民,不習水戰,又兼無餉、無夫、無貨藥鍋帳,不能前進。迭據該員具稟南撫臣及臣行營,請支給口糧軍械在案。臣與撫臣函商,派員解送貨藥帳棚,撥銀二千兩往資接濟。臣擬先遣陸勇與該員會合援鄂,又值賊匪竄擾嶽州、湘陰、道路阻隔,委員仍行折回。臣思嶽州一帶既被賊擾,自當先攻克嶽州,不使南北梗塞,方能全師東下。現擬札飭該員暫駐嶽州附近地方,臣迅即東下,與該員督勇先行會剿。

幕僚陳士傑曰:“滌帥統領萬兵,空前絕後,不入長沙暫歇乎?”

曾國藩呷茶四顧,愴然道:“長沙吾城,近在咫尺,只可惜,撫疑督謗,近不的分毫;王鑫小子,返璞山人,拗口小名,嘆只嘆,崎嶇古怪,悟不透人意。此子,只三千湘勇,鏖戰靖港三日,終挫賊軍攻勢,真虎將也。吾令:副將塔齊布、監生鄒壽璋帶陸勇二千,千總楊載福、生員彭玉麟率水師二營,北進嶽州,逐賊出湘;貴東道胡林翼、前平江知縣林源恩,合力剿除平江地方賊匪。”

王鑫、胡林翼、塔齊布合力進擊。石祥禎漸不能支,不得不讓出寧鄉、靖港、嶽州,退守鄂域。

楊秀清聞,敕令春官右副丞相林紹障率兵三萬,馳援石祥禎。

左宗棠自鄂返湘,退隱湘陰,偶逢散兵遊匪,宗棠驚詫,謂左宗植道:“聽聞賊將入梓木洞得吾而心甘焉。”

左宗植道:“賊若得爾,大卸八塊!曾國藩、駱秉章三番五邀,曾國藩、郭嵩燾白手起家,暫可罔顧;駱秉章推誠相與,楚湘一切,全皆託付!爾充耳不聞,爾想署撫乎?”

左宗棠道:“署撫小焉?吾今亮也!如此這般,身已不由己,勉爲一行乎?”

左宗棠躋身長沙,駱秉章喜泣,即將軍政一切,專以相付。

1854年3月30日,塔齊布、鄒壽璋率湘勇開進嶽州城,曾國藩亦隨水師進駐嶽州南津港。

陳士傑道:“貴東道胡林翼、前平江知縣林源恩,於平江地方與賊接戰,迭獲勝仗。”

曾國藩道:“胡潤芝之才,勝吾十倍,此君早至一載,事不至此。吾令:水師西向搜查湖汊;塔齊布督率陸師,東驅剿辦崇、通,肅清殘敵。”

嶽州復得,咸豐帝稍安,忽有沙俄西伯利亞總督遣使覲見,言俄正與英國爭戰克什米爾,爲防英人偷襲俄遠東之領土,特奉沙皇諭命,取道黑龍江,趕赴太平洋。

咸豐帝勃然大怒,斷然拒絕。

俄羅斯駐北京大司祭巴拉第密告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中國內亂四起,我宜趁火打劫,攻佔黑龍江。清皇應接不暇,必妥協於我。此最佳之時機,切勿錯過。

穆拉維約夫接報,率兵千餘,開至黑龍江下游吞屯、廟街、克默爾灣一帶。

咸豐帝急諭黑龍江將軍奕格:粵匪肆虐,戰不可兩開;密切監視,隨時稟報,切勿輕舉妄動。

恭親王奕忻道:“許乃釗清剿小刀會匪,誤殺夷婦,上海恐亦起邊釁。”

咸豐帝道:“許乃釗剿匪半載,未見成效,着即革職。吉爾杭阿親燃大炮、身先士卒,連克五城,忠勇可嘉,擢江蘇布政使,暫署江蘇巡撫,統領上海諸軍,只剿賊匪,勿起邊釁。”

奕忻道:“琦善曰:軍無見糧,士有菜色,陣亡召補無人應募,撫綏之術至是已窮,況別處軍營皆不缺餉,相距咫尺,士卒豈無所聞。責戰則同,餼軍則異,揆諸事理,未可謂平。萬一軍心渙散,恐至不可收拾。”

咸豐帝道:“琦善其人,於瓜洲則雲賊匿不出,於江浦則謂防不勝防,剿辦事宜毫無把握。僅以抽撥隊伍,拿獲奸細,數日一奏。如此之人,之與曾國藩、江忠源,相差雲泥。”

奕忻道:“上月,江北大營瞿騰龍、德興阿、鞠殿華等合擊瓜洲,無果而返,瞿騰龍以少卒斷後,索飲於路,被賊圍殺。琦善統軍,自克揚州後,再無戰績,反損大員。”

咸豐帝道:“賊逆以鎮江爲巢窟,瓜洲乃其犄角,欲清江面,必須於克復瓜洲後,以水師南搗鎮江,與餘萬清水陸夾攻。若能克復鎮江,則水師船隻可以直達金陵。朕令:琦善督率焦山水師,水陸並進,先克瓜洲。”

焦山水師總兵葉常春懼戰,時而侯風修艌,動輒經旬。

琦善復攻瓜洲月餘,無果。再疏:鎮江與瓜洲切近江心,又有金山賊營對設大炮,聯成一起,聲息相通。戰船縱多,亦難扼斷。現值江水漲發,瓜洲賊壕三道,引江灌注,倍常寬深。臣連督陸路官兵進攻。東岸之賊一見官兵,即閉壘施炮;西岸之賊阻水爲固,均不出戰。稍近賊壕,炮子雨至。現值狂風積潦,未易得手。惟有設法繞越,相機攻剿。

咸豐帝嘆曰:“朕只待曾國藩、紅單船乎?”

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
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