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

林鳳祥連戰連捷,楊秀清甚慰,旋令西征。

1853年5月底,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賴漢英、檢點曾天養、指揮林啓榮,乘船千艘,攜軍兩萬,溯江西上,半月時間,連克池州、安慶、彭澤、湖口。

湖廣總督張亮基驚,偕左總棠馳至黃州田家鎮,籌劃防堵事宜。不想太平軍兵船轉向,南入鄱陽湖。

南康民衆聞賴漢英宅心仁厚,縛獻知府、知縣,恭迎賴軍。

賴漢英喜悅,逢人呼兄弟,開口宣教義,一路順風逆水,直往南昌城去。

太平軍北征西戰,河南、山東、直隸已處處堪虞,今南昌復又告急,咸豐帝憂心萬分,急諭:贛地,六省壤接,東南之中樞。南昌,粵戶閩庭,吳頭楚尾,襟三江而帶五湖,其地至關重要。江西巡撫張芾、幫辦團練大臣陳孚恩,萬不可稍有疏虞。琦善、向榮等統領大兵,分駐大江南北,原期防剿兼施,一面進攻,一面防賊分竄。乃屯兵城下,幾及三月,至今一城未能克復,又任賊由浦口北竄皖省。既竄之後,西凌阿等又不能迅速追剿,以致賊勢日肆猖狂。現在汴梁省城十分緊急。所有各省官兵均先後調赴向榮、琦善南北軍營,此時北省徵調緩不濟急,幾於無兵可調,無款可籌!湖北按察司江忠源,近剿通城、崇陽、嘉魚叛匪,屢立戰功,朕之倚重,特賜二品頂戴,著即江南大營幫辦軍務,以遏金陵逆匪;江卿忠源,着即馳赴,途中行事,特予先斬後奏。

向榮接旨,奏曰:逆賊北攻西進,乃分我兵力不得專攻金陵也。該逆以旁竄分我之力,以負固老我之師,以久據糜我之餉,恐大兵稍一挪移,則東南半壁,更難支持。

蘇布通阿道:“向帥此意,不救南昌乎?”

向榮道:“南昌危急,焉能不救!吾令:鶴麗鎮總兵音德布,督率本部,馳援。”

音德布撤兵,羅大綱大喜,即集全軍,攻擊鄧紹良大營,兩軍接戰,大綱佯敗,紹良追至鎮江,安營紮寨,正欲豎梯攻城。四千太平軍忽自北固山下,悍然而出,抄截紹良後路,紹良分兵迎擊,鏖戰正酣,又有一軍自鎮城殺出,直撲清軍營壘,火箭、貨藥齊放,連燒七座環城大營。 鄧紹良長嘆一氣,退守丹陽。

向榮雖怨鄧紹良無功,但亦惜其才,遂奏請革職留用;再遣和春,統兵兩千,馳援鎮江,以固蘇常門戶。

琦善接旨,亦奏:各省大炮皆爲賊有,足抗我兵,非兵力厚集不能圍攻。統計各營除調撥外,僅餘六千左右。而揚城四面要隘甚多,萬不能分兵佈置。遇有兵到,各省紛紛截留,以致進剿兵單,反不能剋期奏效。上月,署督慧成至,奴才連擊七晝夜,揚城大震。待雷以諴、福濟兵至,旋即圍擊,一舉克復。

1853年7月2日,左副都御史雷以諴率勇至揚,琦善即令肅州鎮總兵雙來、鹽知事張翊國聯攻。

張翊國得令,密遣人入城內應。

林鳳祥傾兵北伐,揚州城內僅剩三千人馬,左六檢點曾立昌守險不守陴,揚州城牆狹窄,曾立昌因勢利導,沿城建木質跑馬樓,樓寬三丈,依附內牆,高與城齊,置卒備禦。又堵塞運河,河堤堆炮,憑河堅守。

琦善親開一萬五千斤大炮,轟塌城垣多處,肅州鎮總兵徐雙來搭浮橋過河,架雲梯登城,直上跑馬樓。曾立昌放火燒樓,揚州城烈焰映天。跑馬樓上清兵上下無着,死傷無數,徐雙來左頰亦中鉛彈。

未幾,鄖陽鎮總兵瞿騰龍自六合回防,琦善奏留攻揚。瞿騰龍、雙來驅兵仰攻,曾立昌發炮下擊,雙來甫又中彈,當夜殞命。張翊國駕船復攻,曾立昌火燒其船,縱馬驅之。

琦善遭此重擊,再不敢攻。

江忠源接幫辦江營聖旨,率軍行至九江,聞南昌危,上疏馳援,旋即奔赴。九江南昌相距三百里,忠源督率一千三百楚勇,三日即達。

江西巡撫張芾授忠源王命旗牌,盡將南昌軍政民務,全行託付。

非常時期,江忠源定非常之規:城牆之上,每四五垛口,皆安一楚勇,監官督兵;臨陣退縮者,殺。闔城之內,秉持異議、擾亂人心者,殺。城牆之外三裡之民宅,盡焚。阻擾生事者,殺!

一時間,南昌城外狼煙滾,賴漢英乘戰船至,嘆:屏障俱焚,無藉以乘城,難蹈桂林、長沙之覆轍,城難攻矣!

漢英速令滅火,保得章江門外文孝廟。漢英以廟爲掩,炮轟城垣。江忠源臨城督戰,從容調度,打退漢英數次進攻。

屢攻不下,漢英遂令穴地攻城,炸塌城牆六丈餘,兵丁紛入。

江忠源之弟江忠濟,督率百餘楚勇堵於缺口,殺伐抵擋,死不言退。江忠源居高臨下,槍炮齊放,再退賴兵。

賴漢英孤注一擲,集二十餘擔貨藥於殘垣之底,轟鳴一聲,巨石騰空,塵土四揚,炸塌牆垣二十餘丈,缺口附近清軍皆被震死。值南風肆虐,毒煙灌城,守城清軍漸不能支。賴漢英親督兵馬,攀堞登城,突缺入城。千鈞一髮之際,忽有北風反火,毒煙外泄。賴漢英擡眼望,原是寧鄉楚勇至。

江忠源身先士卒,橫刀立馬,直入缺口,左砍右殺,轉瞬就將攻兵逐出城外。忽又自缺出城,攻擊太平軍營。

偷雞不成反蝕米,賴漢英忿,伏兵於城外樹林,誘攻永和門外九江鎮總兵馬濟美,詐敗退卻,引馬入林,殺之,太平軍軍心稍振。

守城月餘,江忠源已遊刃有餘,賴漢英攻,則守。攻勢竭,遂反攻,雙方你來我往,相持月餘。

南昌不破,戰局懸危,楊秀清急命胡以晃增援。

石達開進言:“安慶,天京之屏障,攻防之樞機,萬不能失。”

秀清納石言,飭令胡以晃就近攻擊景德鎮,依恃安慶,遙援南昌。再籌兵馬萬餘,令國宗石祥禎、韋俊率領,晝夜疾馳,飛奔南昌。

石祥禎、韋俊率軍進至南昌,會合賴漢英,聯攻十日,不克。

賴漢英惱怨:“江忠源,山野村夫,毀閣燒宅;生有不堪訴說之由。豎子屠徒,殺人如麻。死存多有餘辜之念。”

石祥禎問以後計。

賴漢英道:“圍城待變,困死匹夫。分兵四擾,以絕其援。”

石祥禎道:“困城不如急攻,篤定一處,厚集兵力,持續力攻,綿綿不絕,江妖必潰。”

賴漢英不置可否。

南昌危殆,咸豐帝再諭湘鄂皖蘇各省督撫將軍練臣,火速馳援。

湖南幫辦團練大臣曾國藩奏曰:竊維軍興以來,官兵之退怯遷延,望風先潰,勝不相讓,敗不相救,種種惡習,久在聖明洞察之中。推原其故,總由平日毫無訓練,技藝生疏,心虛膽怯所致。

湖南經去年賊匪圍城,堅守八十餘日之久。臣等懲前毖後,今年以來,諄飭各營將弁認真操練,惟長沙協副將清德,性耽安逸,不遵訓飭,在署偷閒,養習花木;一切營務武備,茫然不知,形同木偶。現值粵賊竄逼江西,楚省防堵吃緊之際,該將疲玩如此,何以督率士卒!相應請旨將長沙協副將清德革職,以勵將士而振軍威。謹會同湖廣總督張亮基恭折參奏,伏乞皇上聖鑑訓示。

三日後,曾國藩又奏:臣查去年九月十八日,賊匪開挖地道,轟陷南城、人心驚惶之時,長沙協副將清德自行摘去頂戴,藏匿民房,所帶兵丁脫去號褂,拋棄滿街,至今傳爲笑柄。

今春該將由嶽州回省,旋至常、澧一帶查辦土匪,所過地方,雖經賊匪蹂躪之區,尚復需索供應,擇令所屬備弁,購買花盆,裝載船頭。臣到省半年,每逢三、八之期,督率弁兵,齊集校場操閱,該將從不一至,實出情理之外。

臣面商撫臣駱秉章、函商督臣張亮基,本已會參請旨將該將革職。惟思此等惡劣將弁,僅予革職,不足蔽辜。

現在逆匪圍逼南昌,湖南已調兵數百,擬往救援。臣兩次接江忠源書函,囑添募楚勇三千,現已次第募到,擬令升任知縣朱孫詒及江忠浚、羅澤南、金鬆齡等管帶,於日內啓行,星馳赴援。

湖南本省防堵,亦在十分吃緊之際,惟將士畏葸,疲玩已成錮習,勸之不聽,威之不懼,竟無可以激勵之術。相應請旨將長沙協副將清德革職,解交刑部,從重治罪,庶幾懲一儆百,稍肅軍威而作士氣。

臣痛恨文臣取巧,武臣退縮,致釀今日之大變,是以爲此激切之情。若臣稍懷私見,求皇上嚴密查出,治臣欺罔之罪。

臣到省以來,惟查署理參將塔齊布,忠勇奮發,習勞耐苦,深得兵心。又有準補千總武舉諸殿元,精明廉謹,膽勇過人,管帶辰勇百人,操練日久,各有兼人之藝。塔齊布統領辰勇,與該武舉同心努力,皆思盡忠報效。謹將二人履歷開單進呈,伏乞皇上天恩,破格超擢。當湖南防堵吃緊之際,獎拔二人,冀以鼓勵衆心。如該二人日後有臨陣退縮之事,即將微臣一併治罪。區區愚忱,伏乞聖鑑。謹奏。

1853年8月下旬,各路援軍陸續抵達南昌。江忠源命羅澤南、金鬆齡圍剿吉安小刀會,劉長佑、江中浚進佔樟樹鎮。做出兩犄角,拱衛南昌西、南。大局布定,江忠源隨即反攻,冀裡應外合,擊潰賴軍。

賴漢英識破,佯敗誘進,兩翼包抄,破江攻勢。

戰事膠着,羅澤南心急,求勝心切,率部夜襲,誤入伏圈,傷亡甚衆。金鬆齡督率後軍,竟不救援。江忠源聞訊,出城應援,羅澤南方出水火。

江忠源道:“孤軍犯險,焉知無禍?”

羅澤南笑曰:“兵行險地,火中取粟!”

江忠源嘆:“獨棋橫行,惟公敢行!”

圍城三月,賴漢英屢攻不克,楊秀清遂令撤軍,又令賴漢英回京述職,再令石達開統領西征諸軍,轉攻安徽、湖北。

南昌圍解,慶功宴開,刑部右侍郎黃贊湯贊羅澤南、李續賓血性,已開兵氣之先。

江忠源道:湘人皆血性,羅羅山爲吾等之楷模。

臨別,江忠源、羅澤南敘舊。

江忠源道:“曾公兵練成否?”

羅澤南道:“潘鐸病退,駱撫署湘,互不相容,幾爲綠兵所戕。曾公嘆:時事方亟,臣子既不能弭大亂,何敢以己事瀆君父。爲避鬩牆,曾公已移屯衡州矣!”

江忠源嘆:“戰事吃緊,生死一瞬,焉有饒舌勾心鬥角之時間!”

江忠濟私勸忠源:“命懸一線,城破身死!旁人皆不可指望。曾國藩,練兵半載,觀望兩月,兄作何想?此後,萬不可如此突飛冒進。”

江忠浚亦附。

江忠源道:“曾公練兵,其兵爲將有,將死兵散;循規蹈矩,不可奢望。吾只橫刀立馬,尋一絲之機,殺賊寇於絕地,拯家國出水火。”

南昌圍解,朱孫詒、羅澤南等回湘歸建。曾國藩聞羅澤南中伏慘敗、金鬆齡竟不援救,大怒,立斬金鬆齡,以儆效尤,且曰:“今日兵事最堪痛苦者,莫大於“兵不相救”四字。雖此軍大敗奔北,流血成淵,彼軍卻袖手而旁觀,哆口而微笑。此不成體統之事情,吾聞之必誅。“

國藩殺得鬆齡,涕淚縱橫,招鬆齡弟,曰:“軍令如山,不得不爲!鬆齡之靈柩,吾必厚葬;紋銀四百,吾之私財,煩請轉送雙親。”

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
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