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

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4)

易開俊臨陣脫逃,曾國藩怒曰:易某輕於去就,不能不予以嚴參;其下之軍,皆交劉松山統領。徽、休、青陽三軍鬧餉,情同叛逆,宜早裁撤;今金陵之營,僅存劉、朱、朱三軍尚在瑞、臨,每月由江西鹽局發給滿餉,不知有他變否?吾即諮囑沅甫,就近體察,如遇變故,商之少荃中丞辦理。

趙烈文道:如此以來,滌帥、九帥之親兵舊將,所剩寥寥。易開俊部歸併後,劉松山所統之軍,已近萬餘。然仍不抵淮勇之二三。

曾國藩道:此次剿捻,吾已押注李少荃之淮勇。爲便宜協調,吾令李鶴章管理營務,李昭慶協辦軍務,另組武毅軍;然亦萬分棘手,劉銘傳以舊恙復發,拒不進駐周口;李昭慶以騎術不精,遲不執行軍令。吾已嚴飭李少荃,淮人倘再反覆,吾即軍令如山!

趙烈文道:滌帥勿憂,吉營、霆軍之精兵悍將,召之即來。

曾國藩道:吉營殺掠太重,霆營爲餉譁潰,宜早裁撤。劉松山智勇雙全,人才難得,留此一軍,足矣。結餘餉銀,盡予張、劉淮勇並松山各營。

趙烈文道:劉松山所統之軍,原本老湘營也,王鑫、張運蘭先後統之。駱秉章曰,王鑫之軍,紀律嚴肅,神機妙算,求之古名將,亦少見。胡潤芝曰,王鑫之部,百戰百勝,銳不可當!

曾國藩嘆曰:吾亦曾曰,王鑫雖勇,須受節制,此一定之理;既不受節制,自難挈之同行。此念之差,吾與璞山,擦肩於人海。十餘載後,老湘營之蔣益澧、劉松山、王開化、王開琳、劉錦棠等,皆成悍將,與李少荃江淮諸將,撐起大清半壁;而霆、吉二軍,行將泯然。吾識軍不明,貽誤國家,慚愧之極。

趙烈文道:滌帥提挈左季高、李少荃,蕩掃蘇杭;復偕九帥,誅殺洪逆,功高至偉;賴文光、張宗禹餘匪實乃漏網之魚,假以時日,必定全殲。

曾國藩道:賴、張二匪,一西一北,反向竄奔,故技重施,分吾兵力,誘吾追擊,復重困圍僧邸之老路也。吾意有三,一、即於臨淮、周口、徐州、濟寧四地屯駐重兵,重鎮設防。二、速組六路馬隊,躡蹤伴行,擾而不擊,擊之即走。三、清野查圩,保甲規約,堅壁清野,絕其本根。

趙烈文道:西南二路河網密佈,不利逆匪馬隊機動,滌帥只可着重北路。

曾國藩道:然也!賊逆泅渡黃河,竄擾京畿,天大之事。吾等即行北顧,坐鎮徐州,靜待賴、張二逆。速傳吾令,蘇、皖、蘇、魯各地駐軍,就近屯紮安徽臨淮、河南周口、江蘇徐州、山東濟寧四鎮;劉松山偕張詩日督率各路湘勇,躡蹤西進,追逐張宗禹逆匪;張樹聲、劉銘傳、周盛波三部,併力北進,會合陳國瑞部,圍殲賴文光逆匪。

劉銘傳得令,督率銘軍,先行出擊,半月時間,追入山東,前鋒進抵濟寧長溝。與陳國瑞一軍毗鄰而居

陳國瑞觀瞻銘軍槍械,立刻垂涎。是夜三更,國瑞親率五百蒙面親兵,殺入銘軍營地,砍殺二十餘兵丁,搶走三百餘槍支。

劉銘傳聞訊,暴怒,親率主軍,圍攻陳國瑞營帳。

陳國瑞拒不束手。劉銘傳一聲令下,槍炮轟鳴,圍殺陳兵五百。國瑞見勢不妙,逾牆、躍登民屋,仍被生擒,囚空屋中三日。國瑞不耐飢餓,跪地哀告。

陳國瑞乃一品武官,劉銘傳亦不敢造次,思忖再三,釋之。

樹軍統領張樹聲聞訊,怒斥劉銘傳:光天化日,公然戕殺大清經制兵丁,劉省三,爾死期至矣!

劉銘傳道:陳某妄殺吾同裡敢戰之兄弟,此仇不報,無顏統兵!吾即赴徐,煩請滌帥給個痛快。

張樹聲道:滌帥威重,首重軍法;爾若莽撞而行,事無可綰,萬勿赴徐!速遣親兵,稟報李帥,請其斡旋;吾即奔赴徐州,代爾請罪。

劉銘傳道:有勞張公,張公大恩,劉某沒齒不忘!

張樹聲星夜赴徐,叩拜國藩,細訴款曲。

曾國藩道:大敵當前,劉、陳火併,親痛仇快,處置不當,貽害大局。振軒可有良方消弭?

張樹聲道:啓稟滌帥,陳國瑞殺人越貨,按律當斬;然陳歷侍袁甲三、吳棠、僧格林沁三公,身經百戰,功高卓著;冒然誅之,或爲消除異己,易落人口實。劉銘傳明火執仗,悍然圍殺大清經制兵丁,罪無可赦;然大敵當前,滌帥可否網開一面,令其戴罪立功。

曾國藩笑曰:吾曾正告少荃中丞,臉上有麻者帥才也!劉省三智勇雙全,然暴烈如虎,不甘人下,故易退難進,十年之內,難成正果。振選暫去歇息,如何處置二人,吾自有分寸。

張樹聲欲言又止,忽地跪拜,道:後生張樹聲,仰慕滌公多年,願執弟子之禮,謹遵師教。

國藩趕緊起身攙扶,欣喜道:振選振選,快快請起,爾我心有靈犀,毋須繁文縟節;少荃中丞得悉,心潮澎湃耳!

國藩言罷,攜手樹聲,出得軍帳,徑入月下,把酒言歡,好不快意。

шшш _Tтkan _C〇

張樹聲別後,趙烈文道:恭喜滌帥,張樹聲願執弟子之禮,淮勇儘可調遣矣。

曾國藩道:張樹聲者,人頌合肥大俠也;俠之大者,爲國爲民。爾我碌碌半生,可獲俠義之名?

趙烈文訕笑,曰:張樹聲此舉,半爲劉銘傳也。。

曾國藩道:鼎足功收一炬紅,半壁江山效死忠。張樹聲之識略,媲美李少荃也。咸豐年間,李少荃皖地御賊,專以浪戰爲能;其時,張樹聲、劉銘傳、周盛波之三山團練,獨樹一幟,肥、舒賊逆皆不敢近。疆場殺敵,吾不如張。張雖區區一稟生,然實乃圭臬之才;吾即上疏保薦,其下之樹字營,其兄樹珊統領足矣。

趙烈文道:張樹聲爲言劉銘傳及周盛波、周盛武兄弟才武,左提右挈,各建旗鼓,淮軍之興實樹聲之倡也。因緣巧合,李少荃坐享其功。

曾國藩道:李少荃乃人中龍鳳,然坐而論道,過猶不及。本爲撤離祁門規避禍患,卻言‘吾師海量盛德,求勿以此纖芥,致傷天和。’吾雖知其冠冕堂皇,卻亦感激涕零。此皆過往,吾已明告張樹聲,明兒即諮傳李少荃,劉銘傳擅殺大清五百官兵,大罪禍及九族;惟有竭力殺賊,將功贖罪。

趙烈文道:劉銘傳孤軍深入,恐有不虞,潘鼎新、周盛波二軍,不可再爲駐守之師,李昭慶之武毅軍,宜以馬隊爲主。

曾國藩道:然也,潘鼎新之鼎軍、周盛波之盛軍,皆可爲遊擊之師,與銘軍合力,圍誅賊匪。傳吾軍令,潘鼎新部速由天津南下,入魯角逐;李昭慶之武毅軍,亦速入魯。

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前言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
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前言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