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

湘潭大捷,咸豐帝甚喜,道:“曾臣國藩,救朕西南半壁矣!”

恭親王奕忻道:“瀟湘暫安,然曾立昌三萬逆匪渡黃後連陷金鄉等處,意圖北竄。自到山東所過州縣,毫無阻滯,如入無人之境,現兵至李官莊,距臨清二十里,距阜城林李賊匪不過三百里,兩賊匯合,後患無窮。”

咸豐帝道:“僧格林沁、勝保二大員,圈圍林鳳祥、李開芳二賊,獨流、靜海三月,束城一月,阜城又已月餘,朕不知二員熬至何時!臨清告急,朕已敕令勝保南下討逆。這僧格林沁,朕失望至極。”

奕忻道:“僧統兵兩萬,半載無功,名不副實;勝保南征北戰,碌碌千里,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咸豐帝嘆道:“和春、福濟圈攻廬州半載,向榮、琦善困圍金陵一載,亦皆勞而無功。僧格林沁老成持重,勝保氣盛凌人,上月二臣聯手斬殺逆首吉文元,若無二人,京師可保無恙?淮北袁甲三,屢戰屢勝,斬捻匪無數,新已入據臨淮。兵氣之盛,蓋過曾國藩湘勇。袁甲三新近上疏:廬州居江北腹地,又旁陷十餘州縣,廬州不克,不特江北各路防兵爲所牽制,楚師東下亦不能急搗江寧;和春、福濟二部師老兵疲,急難奏效。”

奕忻道:“袁甲三真乃可造之才。”

咸豐帝道:“朕令袁、和、福聯銜具奏、酌度辦理皖地軍務,和春、福濟聯疏舉劾袁甲三堅持己見,無從會銜,且曰袁株守臨淮、粉飾軍情、擅截餉銀、冒銷肥己。和春、福濟師老兵疲,無甚大過。袁甲三連勝之餘,心自昂揚。朕意交部嚴加議處。”

奕忻道:“臨陣撤換有功之主將,恐有不妥。”

咸豐帝道:“人孰無過,有則彈之,無則加勉。”

言畢,咸豐帝又諭僧格林沁:阜城軍營濠牆、樹柵層層佈置,已有月餘之久。何以逆匪撲出竟無攔阻,致令焚燒營盤,直抵濠外,抗拒不回。是連日安設長圍全不得力,其防守官兵所司何事,實堪痛恨。今該逆屢出竄撲,皆向東南一帶,顯系欲從景州、德州等處潰逸,與南來之賊勾結。如不能迅速奏功,輕以人力難施爲解,看其光景直似束手無策。若不能將撲出之賊全數截回,朕自能將汝治以重罪。

僧格林沁接旨,嘆曰:“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難矣!”

馬隊統領、御前一等侍衛都興阿道:“啓稟親王,吾以爲可以誑賊出營,吾率馬隊圈而誅之。”

僧格林沁道:“賊皆百戰悍將,談何容易!速僱民夫,再挖長濠,架設大炮,轟斃賊逆。”

林鳳祥據守阜城月餘,缺糧少藥,無力再繼,遂拔營突圍,南撤連鎮。

僧格林沁督帶兵將,復將連鎮合圍。

勝保奉詔,率七千兵馬,順阜城南下,兩日時間,抵鄭家口。

勝保奏曰:鄭家口東爲德州前路,西通青河縣,實爲扼要之區。臣若竟舍鄭家口而赴臨清,賊倘舍臨清而繞趨北路,中間無兵扼守,賊仍可北竄,與阜城之賊勾結,其患更深。

咸豐帝不許,仍令勝保急赴臨清。

勝保復行二日,趕至臨清城北,進駐柳家莊。山東巡撫張亮基,山東布政使崇恩趕來議事。

張亮基道:“臨清爲水陸咽喉,運河要津,富庶之地。曾賊倘若攻下,百利而無一弊。吾已飭令,府城村落,堅壁清野,以待賊軍;賊軍攻之不拔,掠之無獲,不出一旬,四萬之賊糧罄,不戰而自困矣!”

崇恩道:“昨日賊攻臨清,兇悍異常,幸虧欽差大人軍至,否則臨清危矣!”

勝保道:“賊逆三四萬衆,倘若北竄,吾等皆攔擋不住。吾已遣兵八百,入城聯守。當務之急,先保臨清。臨清萬不能失,此城三面接臨運河,西南又有漳河可通大名,此地若失,非有四五萬官兵不能合圍。”

諸事議畢,勝保疏曰:查臨清城外關廂糧食,自聞賊警俱已移運入城,其未及運入者已屬無多。該逆數萬之衆豈能久支?現在東面及北面俱有官兵,該逆無從採食,惟西南空虛,尚難斷其接濟。然附近村莊存糧無幾,斷難供數萬人之食。該逆內乏糧食,外受攻擊,勢必他竄。

勝保大軍蒞臨,太平軍主將、夏官又正丞相曾立昌亦憂,道:“吾等正月自安慶出征,兩月時間,即抵此地。待攻下臨清,籌足糧資,酒足飯飽,再行北進。阜城距此三百里,大軍四日即至。”

夏官副丞相陳仕保道:“臨清南門城外民房,皆被我佔,現正搭造木城,安設大炮,明日炮擊,一蹴而就。”

冬官副丞相許宗揚道:“勝保妖兒已至,此地妖兵盈萬。吾四萬之衆,多新納之兵,良莠不齊,一有波折,必生波瀾。繞而北上,與林李匯合,方爲上策。”

曾立昌道:“許兄弟言之有理,然清妖堅壁清野,吾四萬大軍,吃喝用度,皆已匱乏。臨清之城,非攻不可!吾令:掘地九尺,自妖所挖壕溝之下橫穿,掘至城根,填滿貨藥,炸牆攻城。”

翌日,曾立昌發令總攻,兩聲雷鳴,城垣坍塌,曾軍涌入,逢人便砍,見物即搶。一時間,臨清城內,殺聲、火聲、哭聲相雜,聲傳十數裡遠。

勝保聞,督兵援救,忽南風大作,曾軍趁機射箭揚沙,勝保人馬俱難立足,被迫退兵。

曾立昌攻佔內城,殺知州張積功,清點物資,大失所望。府庫已被焚盡,糧食器械,金寶貨藥,全皆成灰。

陳仕保嘆:“十日之功,得此空城。北路勝保擋道,南退萬事皆空,吾軍飢腸轆轆,如何是好?”

曾立昌道:“此地不可久駐,即刻西渡運河,折而北上,與林李匯合。”

許宗揚道:“吾雖四萬之衆,天京老兄弟,不過五六千人,新附之衆,素無紀律,破城之後,意在擄掠,今一無所獲,難不生變。”

陳仕保道:“明日整軍,不聽將令者,殺無赦!”

曾立昌道:“兄弟鬩牆,一敗塗地。好生安撫新納頭目,併力同心,定滅勝保妖兒。”

立昌苦口婆心,遊說三日,人心始定。立昌長嘆一氣,令人搭設浮橋,意西渡運河,北進阜城。

勝保得報,飭令焚燒浮橋。曾立昌再搭,勝保再燒。立昌復於夜間偷渡,又遭伏擊。

勝保謂張亮基道:“賊意西渡北進,吾必遏截此途;之於南路,以示無兵,吾馬隊強,誘令竄至,暗伏擊之。賊匪守則難攻,竄則易制。”

曾立昌三戰皆敗,軍心大亂,新卒相率大譁,逾城南奔,立昌力微勢單,不能約束,不得已,踉蹌從之。

勝保督兵追擊,先戰李官莊,再戰清水鎮,擊潰曾軍萬餘。

是夜,曾立昌親率精騎千人,攜帶貨藥包,突襲勝保大營。貨藥響處,煙焰蔽天,聲如地裂,一鼓而大破之。勝保猝不及防,倉皇而退。

曾立昌執意乘勝北進。

陳仕保道:“兵敗如山倒,此乃回光之戰,實爲抽身之機!”

許宗揚亦附。

曾立昌道:“既如此,速退。”

陳仕保笑曰:“清妖新敗,必不敢遽來,士馬疲敝,安營暫休,無妨。”

曾立昌號泣再勸,竟無人聽。

次日,勝保振旅再至,曾軍大潰,新附者轟然星散。曾立昌退至漫口支河,時黃河改道,沼澤泥濘裹足,人馬不能疾行,河水徒漲,舉步維艱,曾立昌令衆先退,自引數騎殿後,勝保兵至,立昌挺槍奮戰,力竭不支,躍馬竄入黃河。

一月時間,擊潰曾立昌四萬大軍,咸豐帝喜,詔曰:勝保勇毅,賞加太子少保,着即速返連鎮,偕僧格林沁部,徹殲林李賊軍。

勝保春風得意,笑至連鎮,怡然之情,溢於言表。

僧格林沁親接恭迎,刮目相待;豔羨之態,如逢吳下之阿蒙,士別剛三日。

勝保道:“你我切實聯手,賊逆何愁不滅!”

僧格林沁道:“連鎮地勢低窪,吾已飛諮山東撫臣,速引運河之水,灌淹逆賊。”

林鳳祥囿於連鎮二十餘日,糧資漸乏,遂謂李開芳道:“須另擇一處,可以牽掣妖兵之所,亦可作聲援之勢。”

李開芳應命,率兵七百,南馳三百里,奪得高唐縣城。

勝保謂僧格林沁道:“你我兵分二路,爾連鎮,吾高唐。連鎮若下,高唐必克。”

僧格林沁道:“賊匪兇悍,萬要小心。”

咸豐帝聞林李分兵,喜諭僧、勝:逆已分,首尾不顧,正是天假我滅賊時也。若不上緊進攻,待已出之賊復回連鎮,連鎮之賊或南竄勾合,無論其裹挾又多,剿辦棘手,遷延時日,餉項何堪。

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零八章 曾國藩進駐祁門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前言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
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零八章 曾國藩進駐祁門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前言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