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

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

僧格林沁戰歿,闔朝皆驚,慈禧太后泣曰:僧臣乃國之柱石,遽然而去,天不佑大清也。

慈安太后亦泣,道:僧親王忠勇樸誠,治軍公正無私;生平忠節,可與定邊超勇親王並峙。僧王棺槨至京,哀家必親臨祭奠。

慈禧太后嘆曰:逝者已矣,生者益奮!捻匪於魯,如鯁在喉,必速除之。

慈安太后道:上月,老六辜恩溺職,念其初犯,哀家以爲,國家艱危之際,老六亟宜復出;軍機大臣文祥亦疏,惟老六不能穩定時局。

慈禧太后道:老六朝堂肆意,跪而忘形,其逆反篡權之勢務必嚴查。然念其伏地請罪,痛哭涕零,權且免其罪孽。

慈安太后道:事不宜遲,速即招來,議談剿捻事宜。

即日,兩宮下詔:本日恭親王奕訢因謝恩召見,伏地痛哭,無以自容,當經面加訓誡,該王深自引咎,頗知愧悔,衷懷良用惻然。

自垂簾以來,恭親王于軍機處議政,已歷數年,受恩既渥,委任亦專,其於朝廷休慼相關,非在廷諸臣可比,特因位高速謗,稍不自檢,即蹈愆尤,所期望於該王者甚厚,斯責備該王亦不得不嚴。

今恭親王既能領悟此意,改過自新,朝廷於內外臣工,用舍進退,本皆廓然大公、毫無成見,況恭親王爲親信重臣,才堪佐理,朝廷相待,豈肯初衷易轍,轉令其自耽安逸耶。

恭親王著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毋庸複議政名目,以示裁抑王其毋忘此日愧悔之心,益矢靖共,力圖報稱,仍不得意存疑畏,稍涉推諉,以副厚望。

恭親王奕訢跪拜接旨,入宮謝主、謝宮隆恩畢,懇切道:啓稟吾皇萬歲萬萬歲,啓稟母后皇太后,啓稟聖母皇太后,曾國藩剿洗洪逆後,其下未裁撤之湘勇,與李鴻章之淮勇,閒賦兩江,已近年餘,此二軍入魯,手到擒來。

慈禧太后道:南有曾,北有僧,天下太平;僧王已逝,惟依曾臣。速諭內閣,欽差大臣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一等毅勇候曾國藩著即前赴山東一帶,督兵剿賊;兩江總督著李鴻章暫行署理,江蘇巡撫着劉詢膏暫行護理。欽此。

翌日,兩宮再諭:曾國藩著即攜帶欽差大臣關防,統領所部各軍星夜出省,前赴山東督剿。

三日之內,連接二旨,曾國藩惶急。

趙烈文道:此危難之際,蓋朝廷四顧無人,不得已而複用之。

曾國藩道:權位不可久處,此爲一;金陵光復,吉營裁撤,以何御賊?此爲二;再者,伴君如伴虎,憂讒畏譏之心,亦應長存矣。

曾國藩言罷,奏曰:啓稟皇上皇太后,金陵楚勇裁撤殆盡,僅存三千人,作爲護衛親兵,此外惟調劉松山寧國一軍,如楚勇不願遠征,臣亦不復相強。

淮勇如劉銘傳等軍,人數尚少,不敷分撥,當酌帶將弁,另募徐州勇丁。以楚軍之規制,開齊兗之風氣,期以數月訓練成軍,此其不能迅速者一也。

捻匪積年擄掠,戰馬極多,馳聚平原,其鋒甚銳,臣不能強驅步兵,以當騎賊,亦擬於徐州添練馬隊,派員前赴古北口採買戰馬,加以訓練,此其不能迅速者二也。

扼賊北竄,惟恃黃河天險,若興辦黃河水師,亦須數月乃能就緒,此其不能迅速者三也。直隸一省,宜另籌防兵分守河岸,不宜令河南之兵兼顧河北。

僧格林沁剿辦此賊,一年以來,周曆五省,臣接辦此賊,斷不能兼顧五省,不特不能至湖北也,即魯、豫、蘇、皖四省,亦不能處處兼顧。

如以徐州爲老營,則山東只能辦兗、沂、曹、濟四郡,江蘇只能辦淮、徐、海三郡,安徽只能辦廬、鳳、潁、泗四郡。此十三府州者,縱橫千里,捻匪出沒最熟之區。以此責臣督辦,而以其餘責成本省督撫,則汛地各有專屬,軍務漸有歸宿。

此賊已成流寇,飄忽無常,宜各練有定之兵,乃可制無定之賊。

方今賢帥新殞,劇寇方張,臣不能迅援山東,不能兼顧畿輔,爲謀迂緩,皆因臣精力日衰,不任艱鉅,更事日久,心膽愈小,疏中所陳專力十三府州者,自問能言之而不能行之。懇恩另簡知兵大員,督辦北路軍務,稍寬臣之責任,臣仍當以閒散人員效力行間。

兩宮不準,再諭:欽差大臣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一等毅勇候曾國藩,現赴山東一帶督師剿賊,所有直隸、山東、河南三省旗綠各營及地方文武員弁,均著歸曾國藩節制調遣。如該地方文武不遵調度者,即由該大臣指名嚴參。

曾國藩不敢再忤,再奏:微臣即日即交卸督篆,帶兵出省。爲防不測,即調淮勇潘鼎新一軍,由輪船馳赴天津,以壯畿輔之威,以補臣迂緩之過,目前局勢似可無虞。至於節制三省,臣實不能肩此巨任,即才力十倍於臣者,亦不必有節制三省之名。

僧王歿後,將軍陳國瑞革職留營,接護其軍,並護欽差大臣關防,軍心不固,請飭劉銘傳一軍馳赴濟寧以助之。

河北宜責成直隸總督另籌防兵,不宜調南岸之師,往來渡黃,疲於奔命。各省巡撫,亦宜另籌防兵,不可使剿捻之師追逐千里,永無歸宿。

兩宮接奏再諭:曾國藩懇辭節制三省之命,具見謙抑爲懷,不自滿假。該大臣更事既多,成效夙著,若非節制直、魯、豫三省,恐呼應未能靈通,勿再固此。

不日,兩宮再旨:諭內閣,一等伯爵、前浙江巡撫曾國荃,去歲剿洗洪逆,功高卓著;功成之時,因病開缺,調養一載,身心想必俱愈;茲授曾臣國荃爲山西巡撫,著管理山西提督事務,通省武官,曾臣國荃皆有權調遣。欽臣國藩當囑該撫勉圖報效,作速赴任,勿以病辭。

兩宮太后唯恐曾氏兄弟拖延不前,三日之內,復下三諭。

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
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