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

1852年12月15日,洪、楊不費分毫,奪得益陽,張榜安民、強掠富戶、開倉放糧、收攏窮人畢,正喝酒吃肉,探報向榮妖軍已攻佔城外陸賈山。

石達開道:“向妖南北飛馳,連日攢程,飢疲交夾,正好一舉殲滅。”

楊秀清道:“翼王兄弟,共飲此杯,再去殺妖;與那向妖,不必硬耗。當務之急,乃搶佔益陽東北之臨資口,此地,湘江資水交匯,北通洞庭湖,佔此,即可順流而攻武昌。”

石達開酒足飯飽,出了城門,架炮強轟,復又兵分三路,圍攻陸賈山,陣斬大定協副將紀冠軍,向榮懼,鬥志全無,匆匆撤離。

洪、楊抵臨資口,驚悚萬分,北進航道已被牢牢堵塞。

早在太平軍攻克全州時,漢陽同知張曜孫即上言湖北巡撫龔裕:“全州既失,賊必入楚。若由陸路事尚緩,若由湘江順流而下,十日可至長沙,半月可至武昌。請速籌防禦之策。”

龔裕問計,張曜孫道:“楚北形勢在水,南有洞庭,北有長江,武昌居中。宜南守岳陽,北鎮漢陽,以扼水陸之要隘。”

龔裕亦知軍情危急,上奏籌防湖北之議,並諮商湖廣總督程矞採及湖南巡撫駱秉章,且邀湖北提督博勒恭武佈防岳陽。不久,洪、楊犯湘,龔裕懼,自請開缺。

常大淳接任湖北巡撫,親赴岳陽,召提督博勒恭武、知府廉昌、巴陵知縣胡方谷議防,且命巴陵名士吳士邁佈防洞庭湖。

吳士邁星夜行動,招募千餘漁勇,於土星港構築柵卡,又將洞庭湖畔船隻悉數收攏,鑿沉無數,輔以石塊、木柵等等,綿延四五里,徹底堵塞資江入洞庭湖航道。

佈防既定,常大淳怡然自得,以爲片帆不能飛渡。

張曜孫不以爲然,道:“臨資口,不駐兵以守,我能塞,賊亦能通。岳陽,囊山帶江,巴、蜀、荊、襄之會,全楚之要津。賊得之足以規取荊、鄂。博勒恭武輕佻不諳軍務,所率標兵孱弱,能擋萬餘賊軍?”

常大淳道:“張同知可另有禦敵高方?提督博勒恭武,七十高齡,行經百戰,老驥伏櫪,何慮焉。吾爲堵塞江道,經月尚未竣工,賊欲通之亦非竟月不可。”

這廂,楊秀清相見略同,道:“清塞耗時,東攻湘陰,另路進擊。”

湘陰官兵早逃,城內有一姓楊名載福之人,召集鄉人,慷慨陳詞:“賊至,吾等資財,皆歸賊有;吾附,妻離子散,背井離鄉,朝不保夕。”

鄉人感同身受,踊躍依附。楊載福遂組五百鄉勇,依託湘江天險,深挖壕溝,加固城防。

太平軍連攻多日,死傷逾百,湘陰城巋然不動。楊秀清無奈,復回臨資口,自嘲道:“小小湘陰,非吾不攻,兄弟之命,吾之肝心。人挪活樹移死,棄湘陰城之活物,挪臨資口之死體,孰易孰難,一望便知。臨資口,四面環水,絕地。吾令,三軍將士,自吾以下,鹹來清塞,拼死挖通去路。”

一姓周名清元之湘陰人氏,暗窺太平軍人員、糧草、槍械、舟楫許久,速稟向榮:賊軍已遭重創,能戰者不多。臨資口,湘江包裹東南,資水環繞西北,周遭十里平原,幾無遮掩。將軍不宜再等,趁其航道未開,速派精兵扼其退路,再火燒其營帳船隻,賊自潰矣。

向榮不以爲然。

太平軍上下齊心,竭力疏浚,歷時兩晝夜,河道終通。

吳士邁率漁勇,奮力攔阻。

萬餘太平軍民雄峙土星港,齊呼殺殺殺,吳與漁勇從未經歷如此陣仗,一觸即潰。太平軍唾手而得千餘船隻,水陸並進,直指岳陽。

湖北提督博勒恭武、參將阿克東阿,岳陽知府廉昌、巴陵知縣胡方谷聞風而逃,遺舟船五千,火炮、貨藥、刀槍、糧餉無數。

洪秀全喜泣:“吾十萬雄獅得舟楫之便、炮火之利,順流以破武昌矣!”

楊秀清道:“岳陽,納三湘四水,物阜民富;居洞庭之濱,長江之陰,守可恃洞庭之險,攻可乘水利之便。吾陸師威武,欲要成事,須水師輔佐。唐正才,世生水上,知水行、船務,做我天國水師典水匠,掌管船隻運行。”

唐正才道:“六千船隻,多半湘楚炭船漁舟,無槍無炮,與妖之戰船相差雲泥,但吾船板斜聳,高與棚齊,衝風破浪,駛迅如矢。如遇妖船,定能圍而殲之。”

楊秀清道:“安設炮位,船皆戰船;水中行舟,遇仗皆出。”

洪秀全興奮不已,道:“大軍即行休整,半月之後,吾十萬雄兵,鞭敲金凳響,一路凱哥聲,奔赴武昌去!”

12月17日,羅大綱、林鳳翔、李開芳率水軍,乘六千舟楫,順長江而下。千舡健將,帆枳蔽江,所過之處,清軍望風披靡。

陸路,韋昌輝率四千之衆,沿東岸疾進,先攻赤壁,又克咸寧。

太平軍疾如秋風掃落葉,湖北巡撫常大淳、新任提督雙福失措。

雙福道:“賊十萬之衆,吾四千人馬,衆寡懸殊。武昌城內,全民戒備,戶戶備刀械,家家夜懸燈。”

常大淳道:“得虧鄖陽鎮總兵王錦繡、河北鎮總兵常祿率兵至,否更不堪矣!非常時期,非用非常之法,盡燒城外十丈之民房,防賊依託,遮我炮路。四門皆塞,出入繩縋。武昌城厚牆高,吾等嬰城固守待援,賊奈我何!今福祿雙至,錦繡入城,吉相也。”

12月22日,羅大綱、林鳳翔、李開芳攻至漢陽、漢口。韋昌輝兵臨武昌,攻佔鉢盂山、洪山、小龜山、紫金山。

楊秀清道:“常妖焚燒民宅,人皆附我。武昌城,區區四千妖兵,得此猶如探囊取物。唐正才熟悉荊鄂,可有攻城奇策?”

唐正才道:“啓稟東王千歲,長江、漢江丁字交匯,三分武昌、漢陽、漢口。吾船小炮弱,夠不着武昌城牆。不如連舟爲橋,勾通兩岸,架炮武昌城下。”

楊秀清道:“漢陽、漢口已爲吾得,武昌城南險要,已爲吾佔。孤城累卵,一觸即破。吾令,韋昌輝挖壕築牆,南阻向妖;尋梯覓炮,北攻武昌。唐正才,多架浮橋,串聯韋部,水陸呼應,一舉破城。”

是夜,霧氣瀰漫,韋昌輝令兵士佈施煙氣;霧裡融煙,咫尺不能見。太平軍趁機攻城,火箭炮子先發,遂又攀梯而上。雙福指揮清軍滾油潑下,木石投下,箭矢射下,銃槍擊下。太平軍死傷無數,未佔分毫便宜。

唐正才因勢利導,集百艘大船橫亙江面,再以鐵鏈貫鎖各船,又用板片、木條鋪於其上,兩日即搭設浮橋兩座。

楊秀清頷首:“真乃神速,甚好。吾令,羅大綱、林鳳翔、李開芳部,越漢陽鸚鵡洲至武昌白沙洲之浮橋,匯合韋昌輝部,自西南主攻。胡以晃、曾天養順下游浮橋過江,沿江構築營壘,分兵迂迴城北,防妖竄逃。武昌城北觀漢樓,地勢高聳,多築炮臺,居高轟城。翼王石達開,密注向妖動向,尋機圍殲。”

湖北巡撫常大淳、提督雙福爲確保武昌,日日親視城防,且重下賞格:捉長髮逆賊一名,賞銀二十兩;短髮十兩。毀浮橋一座,賞銀五千兩;兩座一萬。重賞之下,遍地勇夫。雖四面遭擊,把總韓定邦亦中炮身亡,卻未有一人言退。常大淳感嘆,身處死地,人多遊移,錢懸刀刃,民心方用。

24日,向榮大軍追至白木嶺,紮營卓刀泉,距洪山十里之遙。向榮諮告雙福:裡應外合,殺出血路,大軍入城,共御賊逆。雙福斟酌再三,終恐城門一開,賊或順入,而拒萬餘向軍於城外。

向榮無奈,謂和春、張國樑、秦定三道:“賊寇勢大,城闊兵寡,常、雙少謀,賊以貨藥炸牆,城必破矣!吾輩唯有竭力死戰,遙援武昌。”

1853年1月7日,向榮攻佔洪山,連克太平軍營十五座,進而進擊小龜山、紫荊山。

清軍守備葉承清,率兵勇五百,縋城而下,眼看兩軍匯合。不想石達開斜刺裡殺出,三軍混做一團,從晨戰至暮,勝負難分。向榮恐再中伏,引兵先退。

8日,韋昌輝令韋俊率土營鑽地掘道。常大淳聞之,命四百兵勇同挖內壕,引水注滿;且率百官,齊聚城頭,以振人心。

韋俊歷時四日,掘洞至文昌門下,塞滿貨藥,點燃炮捻,轟鳴一聲,城牆洞開。羅大綱、林鳳翔、李開芳等蜂擁而入。雙福、常祿、王錦繡率兵抵抗,先後戰死。常大淳見大勢已去,拔刀自刎。

武昌得破,洪楊即發詔令:官兵不留,百姓勿傷。全城資財,皆入聖庫。私藏一米一錢者,殺。闔城男女,分別入館,不聽調遣者,擅自僭越者,殺。

武昌百姓門貼“順”字,擺桌焚香,夾道相迎。太平軍三五成羣,明火持杖,大肆搜捕。捉得按察使瑞元、布政使樑星元等一百多文臣武將,雖一一梟首,卻不盡興,又將官員家屬,一併抄斬;前湖廣總督程矞採家眷,亦未放過。

武昌百姓,雖未傷及,卻被分門別類,羣集團聚。十六至五十歲男子,身強力壯者,入正牌館,當兵作戰。其餘男子編入牌尾館,籌糧修械。女子,入女館,浣染縫補。聾啞盲殘病者入老疾館,砥礪身心。所有館民,每人每天米四兩,油多滴。

15日,洪秀全、楊秀清等各着盛裝,昂揚入城,萬千民衆頂禮膜拜。楊秀清心潮澎湃,詔令:十三至十六歲的少女鹹來彙集,傾聽天理,違者殺無赦。

楊秀清目不斜視,口若懸河,一通天國天堂天父、人人兄弟姐妹畢,以與民同樂名,強留眉清目秀俊美者若干,分與天王、北王、翼王。

翼王石達開堅辭不受,進言道:“吾自隨天國,征戰殺伐,所到之處,血流成河,田荒園無,民不聊生。今若北攻抑或東征,還是此副慘景。不如西移川蜀,佔那天府之國,閉關索道,再成玄德大業!”

楊秀清笑而不語。

洪秀全道:“武昌之地,九省通衢,物華天寶,世間甚少。十載輾轉,終收此果,甚好甚好。多居時日,養精蓄銳,徐徐北圖,誓取妖首狗頭。”

楊秀清道:“武昌乃通衢之關,四戰之地,不可久居。西攻川蜀,偏安一隅。北進荊襄,圖略中原,直搗京樞,似爲根本。但北地瘠寒,朔風肆虐,得如雞肋。況無水路,吾萬餘舟師,皆成擺設!順江東下,直略金陵,六朝古都,民富糧足。金陵之地,江水橫亙,虎踞龍盤,實乃理想之所;佔富庶江南之樞,以爲根本,分軍四擊,大好江山,自可有之。”

入夜,涼風嗖嗖,洪秀全正欲與新妻同眠,蒙得恩大汗淋漓,疾跑快稟:一衆王妻,吵鬧不休,驚天動地矣!

洪秀全氣憤道:“爭風吃醋,成何體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今夜茲定,一、服事不虔誠打,二、硬頸不聽教打,三、起眼看夫主打,四、問主不虔誠打,五、躁氣不純靜打,六、說話極大聲打,七、有嘴不應聲打,八、面情不歡喜打,九,眼左望右打,十、講話不悠然打。蒙得恩,此十該打,可否記着?剛纔事體,觸犯何條?即刻實施。”

前言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
前言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