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

太平軍修整月餘,以東王楊秀清“專意金陵、據爲根本;遣將四出,分擾南北”意,北伐西征。

殿左五檢點羅大綱上書道:“欲圖北必先定河南,若懸軍深入,犯險而無後援,必敗之道也。”

洪秀全不以爲然,道:“吾自金田起兵,兵不足萬,時至今日,五年不到,已泱泱百萬。每次征戰,可有後援?哪次不是懸軍深入?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三丞相,務必師行間道,疾趨燕都,毋貪攻城奪地徒糜時日。”

楊秀清道:“普天之下,皆吾兄妹;率土之濱,共樂同文。大軍北伐西征,取妖首狗頭,一統天國。佔長江水道,攻安慶,取南昌,脅長沙,納兩湖糧資,穩天國基業!”

1853年5月8日凌晨,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率精兵兩萬五,傾出揚州,誓師北伐,先攻浦口,挫都統西凌阿黑龍江馬隊,順勢入皖,攻陷滁州。

林鳳祥北進,咸豐帝急諭:揚州賊匪圍困不出,而以他股由陸路牽制我軍。恐琦善遽離大營,致墮奸計。是以派特綏遠城將軍託明阿就近帶兵與周天爵等迎截北竄之賊,琦善務必督催西凌阿、德崇額、武慶等,帶兵斷賊後路。

琦善接旨,即令勝保、西凌阿領兵五千,疾馳跟進。向榮亦遣湖北鄖陽鎮總兵瞿騰龍率部北渡追剿。

山東巡撫李僡聞知,再赴兗、沂、曹諸府,勘察形式,飭令黃河渡船悉歸曹縣劉家口、單縣董家口,斷他口私渡。再令遊擊王鳳祥駐郯縣紅花埠、總兵百勝駐嶧縣韓莊閘、總兵三星保巡視劉家、董家二口。又親率一軍,南下宿遷,與百勝部互爲犄角。

東王楊秀清思忖再三,終覺林鳳祥兵寡,復令殿左三檢點朱錫鯤偕殿左七指揮許宗楊、殿右十六檢點黃益芸、炎四總制林紹章,領兵六千,匯合林、李,併力北伐。

朱錫鯤率部渡江,地形不熟,東入六合縣,斬殺千總徐琳及兵勇百人。

六合知縣溫紹原清空城外民房,堆滿柴草,竈底暗布貨藥。是夜,紹原帶兵突襲,復又佯敗入城。錫鯤追至城南,徵用民房,生火煮飯,燃爆貨藥,殿右十六檢點黃益芸亦被炸亡,兵丁傷亡無數,朱軍大亂。

六合練勇趁機殺出,太平軍潰不成軍。朱錫鯤收集殘部,疾遁滁州。林紹章、許宗楊收攏己部,復退天京;

“紙糊的金陵,鐵打的六合,此說果然不虛。”東王楊秀清悲情之餘,又欣林紹章之全身而退,即擢林爲恩賞丞相。

林鳳祥兵入皖地, 兵部侍郎周天爵正於宿州戡剪捻匪,兵不足千,勢難分身,惶惶上奏:各地土匪紛起,馳赴撲剿,日不暇給,若欲厚集兵力,以扼要衝,實屬無可籌撥。臣屢觀廬州知府胡元煒,實乃屑小投機之徒;廬州乃要衝之地,得失攸關大局;煩請吾皇遣員察之,胡若真有懈怠情事,勢必將其革職逮治,另遣要員護之。

咸豐帝接奏,諭曰:近來帶兵大員,賊來不擊,賊走不追,幾成固習。猶復於敗退之後藉詞諉過他人,昧良取巧,實堪痛恨。西凌阿拒賊不力,即行革職留任,以觀後效;安徽巡撫李嘉端、兵部侍郎周天爵、江北大營幫辦軍務大臣勝保、綏遠城將軍託明阿,務必通力協作,滅此股賊匪於江淮河汊間。

李嘉端接旨苦笑,疏曰:竊查粵匪自竄擾各省以來,每於飽掠之後,輒思乘間竄軼。而各省本地汛兵,多因聽調遠出,營伍空虛。適經賊匪分竄,始行奏請撥兵防守,每多緩不濟事。且臣周天爵年屆八旬,雖精力未衰,而以一旅之衆,擊四起之賊,誠恐顧此失彼。皖省兵額,除分防各地外,不過四千餘名,加以調遣潰散之餘,兵力益形單弱。即如廬州城內,現僅存兵五十餘名。其招募之勇一千餘名,未經訓練,器械不齊,斷難任以防剿;又以經費不足,大有欲散之勢。廬府胡元煒,久駐廬州,大節無污,人尚勤勉,可守廬城。

林鳳祥佔得滁州,旋即北上,繞過清流關,直驅臨淮關。鳳陽知府裕恭、知縣黃元吉率勇抵抗。林鳳祥一馬當先,斬殺主薄張士林,清勇四散。

鳳祥搶佔臨淮關,構築浮橋,駐等五日,不見朱錫鯤部,遂折返尋找。過清流關,爲勝保伏擊,折兵千餘。林鳳祥撤出戰場,退赴池河,復又至臨淮關,再築浮橋,夜宿南岸,日移北岸,守株苦待。

1853年5月28日,朱錫鯤率殘部趕至,林、朱不及寒暄,兵分三路,攻擊鳳陽城。安徽藩司奎綬接戰即遁,兵勇亦一鬨而散。

林鳳祥佔得鳳陽,休整四日,北趨懷遠。

兵部侍郎周天爵聞知,親率八百兵勇,由宿州奔赴懷遠。

山東巡撫李僡駐守宿遷,慮徐州兵寡,札請山西、陝西、綏遠諸路援兵策應。

周、李擋道,林鳳祥兵鋒轉向,繞攻蒙城,殺知縣宋維屏;再攻亳州,斬知州孫椿。北入豫地,取商丘、歸德,抵近黃河南岸。

詹事王履謙聞太平軍至,奉李僡令,速將劉家口渡船全行銷燬,又置重兵於黃河北岸,靜待林渡。

咸豐帝聞之而嘆:自粵匪起,所至各行省全皆瓦解,疆吏能御賊不使入境且出境剿賊者,惟僡一人。撫臣李僡之山東,已爲朕之畿輔屏蔽。

太平軍肆虐淮南,鳳台秀才苗沛霖狂喜,曰:此大丈夫得志之秋也。遂奔走力陳:徒團不足恃,必築寨、積粟、治兵自保。然沛霖人微,雖言重,亦無人理。

苗沛霖憤曰:這些地方官吏縉紳,盡是地痞地棍,暗裡鬼,明裡人,可憐福地名區鬧成地獄,到處抽地丁剝地稅,地也無皮。

苗沛霖一氣之下,投軍入捻。半載之後,旋又退出,復嘆:什麼捻子天主教徒,敢稱天父天兄,喪天倫,滅天理,竟把青天白日攪得天昏,何時伸天儀討天威,天才有眼。

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零八章 曾國藩進駐祁門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2)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
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零八章 曾國藩進駐祁門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2)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