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

1853年2月9日,洪楊搬空武昌,督率軍民五十萬,號稱百萬,水陸並進,直指金陵,10日,合圍長江重鎮武穴。

壽春鎮總兵恩長領四千官兵,毀太平軍兵船三十餘艘,死抗三日,全軍覆沒。

武穴碼頭,太平軍水陸一氣,萬帆競發,首尾相銜數十里,遮江蔽日,勢如山倒海排。欽差大臣陸建瀛發豎身顫,肝膽俱裂,惶急退至安慶。

安徽巡撫蔣文慶乞求聯守。陸擺手道:“賊勢浩蕩,萬不能敵,君見自知。”

江西巡撫張芾聞前軍盡覆、欽差不戰而走,亦棄九江,遁走南昌。

石達開督率萬軍,不費分毫,佔得九江。旋入安徽境內,一舉攻克小狐山。皖省以小狐山爲門戶,小狐山以九江爲門戶。兩門戶皆失,安慶岌岌可危。

安徽布政使李本仁以押運糧餉名,逃離安慶。已革欽臣周天爵奉命助守安慶,剿匪未至,諮語蔣文慶退守廬州;諮文泄露,謠言四起,官兵縋城而逃,紛紛揚揚,斬之不止。蔣文慶迴天乏力,慌了手腳,自具遺折,吞金不亡,飲藥悶絕,亦不絕;後爲太平悍軍捉獲,一刀砍殺。

石達開進佔安慶,繳獲糧餉兵器無數,又沿江東進,再克池州、銅陵、蕪湖,二十八日之內,挺進一千八百里,終於3月8日,進抵金陵城南西善橋。

陸建瀛魂驚魄散,不辦公,不會客,不督兵;日日焚香,祈求觀世音菩薩佑助。

江蘇巡撫楊文定看穿危局,藉故措糧籌兵,逃往鎮江。江寧將軍祥厚邀陸出戰。

陸建瀛道:“通圍九十六裡之江寧城,已爲五十萬賊逆堵圈;吾五千兵士,扼一萬五千多之垛口;請問祥厚將軍,一兵幾垛?登高望之,自城外至江東門一望無際,橫廣十餘里,直望無際,皆紅人頭矣!若曰出城殺逆,恩長四千驍兵,只半個時辰,皆做塵埃散去。將軍,大勢已去,金陵危矣。”

祥厚道:“何不固守待援?”

陸建瀛道:“援在哪?向欣然尾隨成癖,琦靜庵老邁緩遲,百里之外,止於遙觀。”

祥厚道:“向榮、琦善皆酒囊飯袋!吾獨守內城,誓與江寧共存亡!”

wωω▪ttκan▪Сo

1853年3月19日,林鳳祥聲東擊西,分一部佯攻水西門,自率主力掘地挖洞於鳳儀門下,填裝貨藥,炸塌城牆,金陵城破,殿右六指揮吉文元、殿右十六指揮黃益芸搶先殺入。與此同時,殿左三指揮朱錫鯤亦攻破金陵大東門。

清總兵程三光督兵頑抗,力戰身亡;清軍潰散,陸建瀛乘四人綠呢小輿,欲入內城避禍。祥厚怒拒,自率旗兵及家眷頑抗,歷時三晝夜,內城所有滿人,下自襁褓幼兒,上至沒齒老人,全皆死難。

金陵得破,林鳳祥等猶不封刀,闔城搜疑,復殺城中男女四萬,閹童子三千,以泄平民助妖守城之忿。

殿右四指揮、洪秀全妻弟賴漢英,馳入屠場,喝止濫殺,張貼告示,宣講教義,撫慰民衆,金陵人心始定。

金陵謀定,洪楊入城,於萬歲萬歲萬萬歲聲裡,改金陵爲天京,作定國之都。

洪秀全興頒詔書:地轉實爲新地北,天旋永立新天朝。一統江山圖已到,胞們寬心任逍遙。

東王楊秀清亦誥諭道:茲建王業,切詔蒼生,宜速敬拜上帝,毀除邪神,以獎天衷,以享天福,士農工商,各力其業。自諭之後,爾等務宜安居桑梓,樂守常業,聖兵不犯秋毫,羣黎毋容震懾,當旅市之不驚,念其蘇之有望。

東王諭罷,又令林鳳祥、李開芳、羅大綱、吳汝孝引兵東進,攻揚州擊鎮江,佔運河之交,絕漕運之道,固天京東、南。

1853年3月28日,林鳳祥、羅大綱率兵一萬,乘舟東下,先克儀徵,又佔瓜州。31日,林、羅二分,林鳳祥、李開芳北上揚州,羅大綱、吳汝孝南下鎮江。

翌日,林、羅兵不血刃,進佔揚州、鎮江。

江蘇巡撫楊文定再遁江陰,倉皇而奏:賊匪不過四五千人,並無長技。惟江南武備廢弛已久,又因江寧失守,人心倍覺驚疑,遂至失事。鎮江如此,其蘇、常、淮、揚等府,並柔脆之兵而亦無之,又將何如。

洪楊定都金陵,二分家國,咸豐帝憤恨萬分,痛下罪己詔:朕爲天下之主,不能察吏安民,致賊盜肆行,閻閭警擾,生靈塗炭。朕統治撫育無方,致南北之漕運不通,淮揚之鹽綱亦廢,即再三引咎自責,亦是虛文。每念及此,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唯修身、反省、叩籲蒼天,囿朕大錯,予朕改過之機,以拯黎民百姓。值此危亡之際,欽差大臣向榮、琦善、江寧將軍蘇步通阿等務必疾進金陵,紮營結寨,扼賊再竄;臺涌、張亮基、駱秉章、江忠源、官文、曾國藩等分駐兩湖,以爲後應。怡良授兩江總督,總理江、贛、皖地軍政民務。楊文定,臨陣退縮,暫行革職,留軍效力。許乃釗署理江蘇巡撫,即刻督兵禦敵。周天爵授安徽巡撫,即日駐防廬州。

湖北按察使江忠源自金田一路戰來,深知八旗、綠營“勝則爭功,敗則相輕”之弊習,上疏:嚴法令、撤提鎮、汰弁兵、明賞罰、戒浪戰、察地勢、嚴約束、寬脅從。

咸豐帝嘉許,又諭令兩廣總督葉名琛、廣東巡撫柏貴:現在賊匪東竄,江防萬分吃緊,已命向榮馳赴江寧迎頭截擊。著葉名琛、柏貴即將該省外海水師拖古戰船並快蟹、大扒等項湊足百隻,多備資藥,遴委水師勇幹鎮將大員統帶,星速由海道抵江寧,聽候該大臣撥用。

安徽巡撫周天爵偕安徽幫辦團練大臣呂賢基疏言:事當分任,團練專令殲滅土匪;牧令守本境,統帥剿賊,不得遠駐百里之外,以免推諉。眼下當今,賊逆已佔金陵,須先扼黃河,杜洪楊北竄。

爲事專一,周天爵辭巡撫專任兵事。呂賢基奏調給事中袁甲三、翰林編修李鴻章幫辦安徽團練剿匪。

咸豐帝許,諭命周天爵以兵部侍郎銜督師剿宿州、懷遠、蒙城、靈璧捻匪;刑部侍郎李嘉瑞暫署安徽巡撫,加提督銜,轄全省之軍;袁甲三、李鴻章即刻赴皖,練勇御逆。

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
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