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

曾國藩困駐江西,心有慼慼焉,亦奏:微臣身在江西,文武僚屬,大率視臣爲客,視本管上司爲主。賓主既已歧視,呼應斷難靈通。餉之巨者,丁漕關稅,而職在軍旅,不敢越俎以代謀;餉之細者勸捐抽釐,而身爲客官,州縣既不肯奉行,百姓亦終難見信。武不能補千總外委之實,文不能轄府廳州縣之官。無土無才,無位無民。苦矣!然微臣麾下之將弁兵勇,旦夕勤勉。目下南昌八屬、袁州四屬,一律肅清。南康四屬已復其三,臨江、瑞州、吉安、九江四府,亦各克二屬、四屬不等。眼下之勢,稍待時日,贛西必復。

曾國藩銀乏,苦了都司畢金科。金科乃雲南臨沅人氏,非曾嫡系。軍糧告罄,餉銀全無。金科無奈,夜出饒州,入南昌,進見江西巡撫文俊,面陳戰事,跪求糧餉。

文俊道:“吾未至,將軍攻饒州,賊不破,誓不歸舟,勇矣。饒州西北之景德鎮,賊踞多年,將軍攻下,餉豐糧盈。”

曾國藩阻,曰:“景德鎮!韋俊萬餘大軍新進駐防,此乃飛蛾撲火。”

畢金科道:“橫豎一死,餓斃最恥;將士持戈,攻城掠地,死得其所。”

大年初二,畢金科率兵一千,驟往攻之,入市不見一人,率十卒搜捕,守軍蜂起,傷其七,亡其三,金科隻身縱橫擊刺,踐血而出,退守王家洲。

韋俊令兵以噴筒環攻,金科無避,多彈穿身,死。

韋俊圍殺畢金科,多方震動,石達開飭令韋俊整合贛東之軍,增援臨江、吉安。韋俊領命,分兵遣將,由樂平、萬年、安仁,趨赴東鄉,併入撫州;後兵分兩路,自領一路進援臨、吉。另分一路取道弋陽、鷹潭,攻擊李元度貴溪大營。

臨江戰事吃緊,劉長佑遂由袁州西進,攻陷新喻,紮營太平墟。蕭啓江攻佔陰岡嶺。兩人互爲犄角,共御韋俊大軍。

劉長佑道:“陰岡嶺,南通樟樹,西達新喻,北至宜豐,兵家之必爭。吾撥兵一千,襄助道臺,你我鼎力攜手,同舟共濟。”

蕭啓江道:“謝臬臺大人關照,吉安知府黃冕攻陷峽江縣城,打通臨江、吉安之聯。吾等相互應援,韋賊可拒。”

贛東勢亂,石達開敕令韋俊、石鎮吉、楊輔清併力馳騁,平定贛東,應援贛西。石鎮吉不願寄韋籬下,楊輔清亦視韋如仇讎。石達開無奈,遂令石鎮吉、楊輔清由贛入閩,另拓疆域。

韋俊嘆:“人不似舊,權不專屬,心已仳離,身不由己。”遂令吉水救援峽江,又分兵萬餘,集結吉水,南援吉安;韋俊自率二萬大軍,兵分四路,進擊陰岡嶺。

蕭啓江以三千之軍,左擋右支,苦苦撐持,形勢岌岌可危。

太平墟軍營,營務處劉坤一道:“蕭部旦夕將滅,救乎?”

劉長佑道:“啓江悍勇,可撐月餘,言救尚早。曾氏之軍,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蕭乃湘軍舊將,曾氏不會見死不救。陰岡嶺距瑞州四十里,劉騰鴻若救,半時辰即至。劉至,吾亦傾出。韋賊必滅。然曾氏心若如磐石;你我務必枕戈待旦,隨時襄助。”

劉坤一道:“昔時,劉騰鴻、蕭啓江曾於羅羅山麾下,並肩協力,劉當斟酌。”

蕭啓江告急,劉騰鴻欲救,曾國藩諮飭:瑞州一城實全省關鍵所繫,此城若拔,兵可以他分。

劉騰鴻仰望堅城,一聲嘆息。

韋俊久攻不下,忽地調頭,轉擊太平墟,列陣二十餘里,先以驍騎衝突,後又八方圈圍,奇兵火襲。二劉不支,全軍潰敗。劉長佑下馬引佩刀自裁,劉坤一強止,擁之上馬,退保分宜。

劉長佑大敗,曾國藩心悸,謂趙烈文道:“吾按兵不動,劉子默恨乎?”

趙烈文道:“拔刀自裁,壯士末路,豈能無恨。然大軍壓境,劉、蕭分兵,咎由自取。劉不救蕭,蕭亦不助劉。劉在先,恨亦短。”

國藩道:“劉子默如彭雪琴,不貪功,不圖逸;莊敬自強之功,終身如一日焉,恨自何來?可恨韋逆,韋逆可恨,壞絕好之局。畢應侯,勇不下塔智亭,竟爲一把銀兩,喪身韋逆之手。吾愧對應侯,吾愧對應侯也。國藩言罷,淚溼衣衫。”

次日,湘鄉來人,言國藩父喪。國藩嚎啕竟日,夜亦繼泣,身心皆不由己,隨即上疏:服官以來,二十餘年,未得一日侍齊親闈。前此母喪未周,墨絰襄事,今茲父喪未視含殮。而軍營數載,又功寡而過多,在國爲一毫無補之人,在家有百身莫贖之罪,瑞州去臣家不過十日程連,即日奔喪回籍。查臣經手事件,以水師爲一大端。提督楊載福,道員彭玉麟,外江內湖,所統戰船五百餘號,炮位至二千餘尊之多,此非臣一人所能爲。合數省之物力,各督撫之經營,楊載福等數年之戰功,乃克成此一支水軍。請旨特派楊載福統外江內湖水師事務,彭玉麟協理水師事務,該二人必能肅清江面之局。並請飭湖北撫臣每月籌銀五萬,解交水營,以免飢潰。

國藩疏罷,不待帝允,即偕國華、國荃,揚長而去。

江西巡撫文俊惱,謂西安將軍福興道:“曾走兵轉,我等無調遣湘勇之權,以何御賊?”

福興道:“吾至瑞州,湘勇皆不聽調;楊載福遠在九江,以何調遣?楚之湘勇,曾之禁臠。曾氏胡作亂爲,人神共憤!”

文俊、福興會奏:皖省軍務惟東路空襲,廣信一府關係全省藩籬,撫建兩郡軍力空虛已久,賊蹤麇集,日肆披猖,兼之饒郡防軍迄無全力堵御,此時亟圖撫建,自不可緩。然要非集有重兵,斷不能銳意取勝。緣匪勢蔓延,其軍既據守堅城以爲犄角,或分屯要鎮以資捍衛;槍炮米糧極多,道路紛歧不一,且與吉臨諸路往來接應,此剿彼援,悠忽聚散。我進剿之兵必分路並進,先行布扎要隘,面面扼截,使彼不得伺隙竄撲、互爲援應,方能以次進逼,悉力環攻。否則,賊衆我寡,無論孤軍深入,勢不能支;即扎壘安營處所,亦有數面受敵之患。現在北路九江一軍,水陸合圍正緊,其勢萬難抽調;臨江、吉安兩處,本屬無兵可分;至瑞州情形,各營開挖長濠,四面圍困,實已大有可乘之機,倘因兵力分單,卒致功敗垂成,誠堪痛惜。其他則別無可供調之師,策應之旅,而東路賊勢又不能任其縱橫,別滋他變。況議剿撫建,尤須先堵饒郡門戶。堵既不足,剿更爲難,奴才等所棘手焦心者也。約略計之,總須勁旅盈萬,方敷剿辦,至少亦須六七千,始能着手。

這廂,韋俊引軍,復攻陰岡嶺。國藩別營丁憂,劉騰鴻再無羈絆,提兵即至。韋俊不想硬耗,撤圍南下,自吉水繞由水東,陸續渡河,應援吉安。

韋俊兵臨城下,福興、周鳳山、文翼皆惶。

福興驚疏:吉郡自正二月間,驟添援賊逾萬,逆焰甚張。並有吉水、峽江股匪,時思抄我後路。永豐之賊擾及泰和,近又上竄萬安。我軍水陸數千人,防剿兼施,應接不暇。

周鳳山道:“湘楚之將,智、勇無及羅羅山、塔智亭者,二將皆去,吾平常之輩,一籌莫展,竟是坐視。韋賊萬人來襲,等閒視之,畫地自斃;彙集抱團,誓死一戰,絕地求生。”

文翼道:“吾代統吉營,諸將多不聽調,難矣!”

福興道:“兩軍接戰,大敵當前,曾氏兄弟,去也匆匆,只留片言隻語,盼吾等速死乎?”

贛地戰事日窘,咸豐帝詔罷文俊,擢耆齡爲江西巡撫。

韋俊征戰兩月,兵疲將乏,亦不浪攻,只在吉安周邊,籌糧納銀募兵,待機再戰。

一日,天京傳來音訊,言韋俊擅離武昌,天王欲殺猴儆雞,幸李秀成仗言死保,方得無虞。

韋俊聽罷,嘆而復嘆,引軍北歸景德鎮,再無戰心。

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
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