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

1860年7月底,英國對清全權專使額爾金率22000英法聯軍,乘艦百餘,進抵大沽海口。

俄國公使伊格納季耶夫、美國公使華若翰聞,馳至。

額爾金道:聞聽你等已與清國鈐印換約,此來是爲調停乎?

伊格納季耶夫道:非也!清人已於大沽口兩岸安置巨炮,閣下戰艦駛入,清人火炮南北對射,必蹈去年之覆轍。大沽口以北之北塘漁港,清人幾無設防,閣下先佔北塘,自北而南,攻擊大沽炮臺,清人必潰。

額爾金道:當真?

伊格納耶夫道:千真萬確!我隱名埋姓,查觀一載,只待閣下到來。惟恐貴國艦隊再蹈覆轍,所以急來相告。

額爾金道:我即派兵偵查,倘真如此,公使閣下實乃我大英帝國之貴人。

夷軍兵臨大沽海口,咸豐帝諭令僧格林沁、恆福,不可仍存先戰後和之意,總須以撫局爲要,以免兵連禍結,迄無了期。

僧格林沁接旨,謂直隸總督恆福、直隸提督樂善道:去歲弒夷逾百,仇怨已結,撫局註定難開!吾等切勿鬆懈!

恆福道:吾皇專注於粵逆,無意與夷人硬耗,吾即登艦詢商,鈐印換約。

7月29日,恆福會晤英方代表巴夏禮,道:奉吾皇諭旨,公使先生可至北塘鈐印換約。

巴夏禮道:攜兵兩千,進京換約;賠償軍費及物資傷耗之銀兩,不少於2000萬兩。此爲必須之條件。

恆福道:賠償銀兩,尚可協商,攜兵進京,萬不敢允。

1860年8月1日,夷軍艦隊,避開大沽口炮臺,向北駛至北塘登陸。僧格林沁聞,吩咐恆福、樂善分防大沽口南北炮臺,僧王親率騎隊,馳至新河攔截。12日,兩軍接戰。2500蒙古騎兵前仆後繼,鏖戰半日,僅餘七人七騎。

僧格林沁心有不甘,上奏曰:該夷炮車二百餘輛,夷人五六千名,實系衆寡不敵,然亦斃賊無數。我兵每發一炮,該夷成行倒斃,餘賊不顧屍身,仍向前進。收隊以後,是日晚間,奴才恆福給予英、法二夷照會,尚未接準照復。

僧王奏後二日,夷軍攻克塘沽。

塘沽失,後路堵,大沽炮臺幾成虛設。僧格林沁飭令樂善率部撤出,樂善不從,曰:炮臺存,樂善存;炮臺亡,樂善死。

15日,萬餘夷軍水路並進,聯攻大沽口北炮臺,直隸提督樂善督率兵勇,血戰六日,炮彈打光,拔刃肉搏,身中數槍,撲地而逝。直隸總督恆福膽顫,即棄大沽南炮臺,尾隨僧格林沁,且戰且退。

僧格林沁再奏:大沽口雖失,然奴才在炮臺瞭望,我兵槍炮一發,該夷紛紛倒斃。三次擊斃夷匪三四千名,而石縫一戰爲最多。

大沽炮臺失,咸豐帝強作鎮定,道:天下根本,不在海口,而在京師。京城防兵,馳至通州,匯合僧格林沁、勝保、瑞麟,併力防堵。

肅順道:夷賊兩萬,長槍大炮,馬步齊整,聲勢甚壯,僧格林沁、勝保等恐難抵擋;京師懸危,亟待天下勤王。然夷人愈逼愈近,遠水恐已不解近渴,奴才以爲,木蘭秋獮,亦應打算。

咸豐帝道:勿長他人威風!朕之精兵良將,尚未傾出。黑吉遼諸將軍、陝甘晉魯各督撫、蒙古各盟及直隸北部各鎮,務必竭盡全力,抽調精兵,鹹來京師勤王。朕即委曾國藩欽差大臣之任,實授兩江總督,節制長江南北水陸各軍,皖南、江南軍務,鹹由其督辦。曾之麾下之鮑超霆軍,接詔即行,晝夜兼程,飛馳來援。江蘇巡撫薛煥奏言,其於上海,與夷兵聯手,共扼粵逆;夷人北攻南和,這爲那般?

肅順道:夷人性情,水性楊花,不值一哂。去歲,吾大沽口大勝,夷人亦是默然無語,乖巧而遁。

奕忻道:夷人心思,不爲掠民略地,一意通商駐使。奴才以爲,聖上速遣重臣,委以欽任,馳赴天津,與夷和議,談攏即攏,即否,亦磨蹭時日,遲滯夷軍,以待我勤王大軍。

咸豐帝道:準!東閣大學士桂良,速至天津,與夷人商談議和事宜。京師危殆,所有勤王詔書,八百里加急,馳傳各地。

8月24日,欽差大臣桂良抵津,與英方代表巴夏禮協商,巴夏禮堅持率兵二千,進京換約。桂良不從,談判破裂,英法聯軍進逼北京。

8月25日,曾國藩接勤王詔書。

詔書曰:本日勝保奏,夷氛逼近關下,請飛召外援,以資夾擊一折。據稱用兵之道,全貴以長擊短。逆夷專以火器見長,若我軍能奪身撲進,兵刃相據,賊之槍炮近無所施,必能大捷。蒙古京旗兵丁不能奮身擊刺,惟川楚健勇,能俯身揉近,與賊相拼,逆夷定可大受懲創。請飭下袁甲三等,各於川楚勇中,共挑選得力若干名,派員管帶,即行起程,剋日赴京,以解危急等語。

逆夷犯順,奪我大沽炮臺,佔據天津。撫議未成,現已帶兵至通州以西,距京咫尺。僧格林沁等兵屢失利,都城戒嚴,情形萬分危急。現在軍營川楚各勇,均甚得力。著曾國藩、袁甲三,各選川楚精勇二三千名,即令鮑超、張德勝管帶,安徽苗練向稱勇敢,著翁同書傳振邦飭令苗沛霖遴選練丁數千名,派委妥員管帶。均著兼程前進,剋日赴京,交勝保調遣。勿得藉詞延宕,坐視君國之急。惟有殷盼大兵雲集,迅掃逆氛,同膺懋賞,視爲至要。將此由六百里加急各諭令知之。

國藩觀詔,嘆道:“此乃勝保挾君命以謀奪楚軍者,然不奉召,實爲欺君之罪也!”。

衆幕僚以勤王事大,刻不容緩。

李鴻章力排衆議,道:夷氛已迫,入衛實屬空言,三國連橫,不過金帛議和,斷無他變,當按兵請旨,且無稍動。楚軍關係天下安危,舉措得失,切宜慎重。

曾國藩道:金帛議和,斷無他變。少荃何由其說?

李鴻章道:蘇南戰報,言上海英法夷軍,已與江蘇巡撫薛煥,合兵一處,共御粵逆。兵者,國之大事,生死攸關,夷人南和北攻,視若兒戲,此無謬乎?另,道光二十年以來,俄夷以外,英法夷人,屢屢興兵,淺嘗即止,每每只爲貿易通商駐使,此亦不例外。京師夷事,兩月之內,必見分曉。學生以爲,恩師宜按兵請旨,靜待時變。

曾國藩道:按兵請旨,此策甚好,火速諮告太湖潤帥,鮑部暫且不動,吾與潤帥擇一代之。

胡林翼接諮,急遣安徽按察使李續宜渡江詢商,旋又自嘆:“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李續宜率十幾親兵,星夜兼程,進抵祁門,覲見曾國藩,李續宜道:“滌帥之按兵請旨,潤帥亦覺甚妥;然疏文即發,真若北上勤王,潤帥顧慮,蘇南戰事,已近尾聲,旬月之內,粵匪必定馳救安慶。磨刀半載,豈只霍霍?”

曾國藩道:“吾賭最多兩月,京師夷事必決,吾與潤公,皆不勤王;然爲防萬一,須早作打算。吾意,聖上若遣潤公北上,煩請希庵率軍隨行;反之,吾與左宗棠同去。”

李續宜道:“左軍尚未成型,北上恐有不妥。”

曾國藩道:“無妨,煩請希庵出借成大吉部,吾即高枕無憂也。希庵倘若北上,吾即遣鮑超移駐青草塥,以作遊兵,居中策應;吾亦北駐太湖,權爲調度。吾若勤王,張運蘭駐祁門,鮑超駐婺源,於大局無缺。”

李續宜道:“滌帥運籌帷幄,吾以爲切實可行;惟成大吉部調否,須再與潤帥協商。”

李續宜別後,曾國藩忽地憂鬱不平,幾不能言,嘆曰:“成大吉部,吾竟抽調不動,殊屬可恨!”

李鴻章道:“滌帥多慮,成大吉部,弱矣!以潤帥之德,必飭鮑部偕行。李希庵者,沙場武夫,信口開河。”

曾國藩沉吟半晌,擬疏文曰:欽奉諭旨飭鮑超赴京,交勝保調遣。竊計自徽州至京五千餘里,步隊兼程,須三個月乃可趕到,而逆夷去都城僅數十里,安危之機,想不出八九兩月之內。鮑超霆軍勢孤,即北上勤王,恐於事無補。應懇天恩,於臣與胡林翼二人中,飭派一人,帶軍入援,以衛根本。惟臣若蒙欽派北上,則當於左宗棠同行,皖南暫不進兵,只能退守江西境內。胡林翼欽派北上,則當與李續宜同行,皖北暫不能進兵,只能退守湖北境內。

國藩擬疏畢,再諮胡林翼:楚軍入援之諭,本日始行復奏。恭親王之旨,亦抄諮呈復之,茲將折稿錄呈臺覽。主意系希庵所定,與吾初計相符也。惟如此入奏,諭旨派出之後,即不可少有濡滯。求閣下於南北岸各軍預先安排,俟奉到諭旨,公北上則吾當移駐皖北,吾北上則請公兼管皖南,皆義不容諉。其行裝銀兩,日內即當籌劃,諸求詳示。

江蘇巡撫薛煥聞聽勤王諭旨,謂吳煦、楊坊道:吾等與夷人攜手,鏖戰月餘,方將李秀成、洪仁玕二匪逐出上海;曾國藩、苗沛霖若北上勤王,豈不貽夷人以口實,夷若反目,與粵匪聯手,上海不保。

吳煦道:李匪秀成已被夷人火炮擊傷,吾等即行督兵追擊,江南戰事稍平,夷人即若反目,吾亦有機轉圜。

楊坊嘆:李匪秀成千餘兵丁,聞夷人至,竟束手待斃。若非夷人協防,上海早晚得破;吾與夷人,切勿撕破臉皮。

薛煥道:夷人船堅炮利,只爲通商逐利,吾思忖再三,這火中取栗,亦可充飢!北上勤王之事,從長計議,從長計議。

鳳台練首苗沛霖接旨,慷慨激昂道:見義兵莫大於勤王,吾十萬大軍,兼程馳赴,剋日至京。

次日,苗沛霖卻無起兵之意。其侄苗景開問故。苗道:夷與帝皆虎,吾坐山觀虎鬥。安徽巡撫翁同書自請開缺,北上勤王,真一溫順人耳!壽州練首孫家泰、徐立壯屢屢忤逆,假以時日,必斬兩廝狗首。

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2)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
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2)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