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

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

1868年5月21日,左宗棠、李鴻章於德州桑園把酒言歡,晤商甚爲投契。

李鴻章道:衆人皆惑於僧邸、張公樹珊、彭公毓橘之前車,惟左公提師尋賊,一往無前,敢爲人先,鴻章佩服之至。適值雨季,直魯平原,千里泥潭,賊之悍騎之優勢,蕩然無存。吾意,南以黃河,西以運河,東以大海,北以減河,設長圍以困之,就地圈制。郭松林、楊鼎勳、宋慶、張曜等軍,躡蹤而逐,大事可成。

左宗棠道:李兄業已剿除賴捻,自是胸有成竹。張捻鑑於賴捻之滅,晝警夕惕,一聞圍扎,即拼死力衝突,飆疾如風,轉瞬即逝。若不盡遣遊師躡蹤追剿,賊復伺機竄擾完善之區。

李鴻章道:左公真乃心細如髮也。鴻章意,北段,可由潘鼎新鼎軍、崇厚之洋槍隊聯合護守,復掘滄州之捷地壩,引運河水入減河,水、軍並用,嚴扼張捻北上;南段,嚴密封鎖黃河各渡口,北岸船隻,一律調至南岸,由山東官員帶隊把守;東段,嚴禁漁船下海,防賊渡海竄溢;西於張秋,引黃河水入運河,兼以淮軍、魯軍、皖軍分段防守;爲防患於未然,左公督率劉松山、郭寶昌等,嚴扼運河以西,爲吾等諸軍最堅強之後援。

左宗棠道:李兄胸納山川溝壑,左某謹遵。

李鴻章道:最捷之法,乘黃河伏汛,縮地圈扎,以運河爲外圍,馬頰河爲裡圍,將西捻壓縮於馬頰河以南、徒駭河以北之狹長地帶,堅壁清野,使賊無所食,爾後圍而誅之,大事必成。

左宗棠道:將賊逐於馬頰河、徒駭河一帶,圍而殲之,自是好事,然其地過於狹窄,務必防賊復溢。

李鴻章道:左公勿憂,賊乃強弩之末,再無餘勇,縱溢亦無懼。滌帥來函,言已專奏遵旨派員馳赴合肥,催令劉銘傳銷假,迅赴直隸、山東軍營。並瀝陳:剿捻之師,謀勇以劉銘傳爲最,而勞苦疲乏,亦銘軍獨甚。念本年畿輔之警,若非去歲先滅任、賴一股,大局不堪設想。懇於寄諭中獎其勳謀而慰其勞苦,則天語一字之褒,勝於臣等函牘萬萬矣。劉省三至,張捻死期至矣!

左宗棠道:聽聞尹隆河之戰,乃劉省三失約在先,李兄明察秋毫否?

李鴻章道:尹隆河之役,吾已詳詢滌帥、沅甫二公,皆言霆軍暴戾,且有金口譁變在先,況朝廷亦以功過相抵,並未深究,鮑春霆自願開缺,孰能奈何?

左宗棠道:旁事勿論,霆、銘二軍倘若並駕齊驅,捻逆早已完滅,焉有今日之事情。

張宗禹率西捻殘軍攻擊天津不成,復又南下入魯。時值夏末,陰雨連綿,黃河、運河、徒駭河河水皆漲。張宗禹駐足高唐,望水而嘆:十年之前,天兄開芳北伐無成,戰歿於此;莫非吾等復又復重此道?吾命由我不由天,大軍速越徒駭河,逃出昇天。

左宗棠查觀戰局,奏曰:逆賊無力得逞於南,必仍肆志於北,若靜待賊至,必然措手不及。臣與劉松山、郭運昌、喜昌馬步數軍,雖暫時分擔減河、運河之防,兼資休養,但分析賊情,不久必然北竄,還可變圍追之軍爲攔頭橫截,對於剿局不無幫助。

慈禧太后聞奏,怒曰:圍追堵截月餘,西捻尚未蕩平,現一月限滿,仍復奔竄自如,左宗棠、李鴻章追截無力,兩皆交部嚴加議處,著授盛京將軍都興阿欽差大臣關防,馳驛前往督剿。

李鴻章接旨,不以爲然,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太后安知魯地戰事!京師距此,六百里之遠,都興阿未至,張捻或已自斃,傳吾軍令,劉銘傳總統追剿圍堵大軍,務必滅張賊於魯北之地。

西捻軍囿於魯北,野無所食,屢突不成,輾轉兩月,其境倍窘。8月上旬,張宗禹等突圍至德州桑園,強渡運河不成,遂由高唐、博平疾趨東昌,半途與劉銘傳、郭松林、潘鼎新、宋慶、張曜部遭遇,幾番廝殺,兩千西捻殘軍大部戰死,張宗禹悄穿徒駭河,突圍而出,查點人馬,僅餘一十八戰騎。

張宗禹嘆:吾等由秦入魯,乃爲援救遵王矣!事權既一,千里連營,秋高馬肥,惟望一呼而渡;不意既阻於黃河,復厄於秋雨,天時地利同時失之,此乃事之突如其來者,非盡於謀之不預也。

衆人齊呼:此生已矣,十八年後,再附樑殿麾下,殺妖斬魔。

張宗禹道:路未窮盡,此生未了,諸位兄弟且再隨吾,入豫赴川,重整天國。

張宗禹言罷,督率18戰騎,連夜奔走,三更時分,摸入荏平境內一村落內,倶尋地酣睡。

翌日清晨,衆人夢醒,獨不見樑王身影,尋遍四野,徒駭河邊,僅餘其雙履。

西捻軍滅,李鴻章速即上疏:官軍業已全殲西捻匪衆,賊首張宗禹亦已投水自斃,微臣謹將大概情形,先行馳奏,以慰宸廑,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鑑。

賴、張二捻皆滅,兩宮喜泣,速諭內閣,賞還李鴻章黃馬褂、雙眼花翎,賞加太子太保銜、協辦大學士,補授湖廣總督;賞加左宗棠太子太保銜,撤銷歷次處分,與丁寶楨、英翰等一併交部照一等軍功議敘。

左宗棠接旨,甚忿,不以淮軍殲賊爲然,亦不上奏請功,以生要見張賊宗禹之人死要覓張賊宗禹之屍,督軍四出,多方搜剔。

李鴻章怒氣沖天,致函曾國藩:此次張捻之滅,天時地利人和實兼有之,袛一左公齕到底。其人阿瞞本色,於此畢露,不知胡文忠公當日何以如許推重也。

鴻章函罷,復再上疏:捻逆倡亂已歷十數年,雖未多據城池,其善攻善守亦不及粵匪,而剽悍善戰實過之。

現任大學士兩江總督曾國藩接辦年餘,謀定後戰,雖未立見速效,而長牆圍制之策,實已得其要領,臣得變通盡利以竟全功,實自曾國藩開之。且自回任後,事事與臣和衷共濟,籌餉籌兵不遺餘力,忠懇之誠無間去留。

現幸仰託聖主威靈,中原底定,可否分別加恩以慰忠藎?此外凡剿捻以來文武大員,諸色官吏,因公犧牲,爲國捐軀,沒於王事者,可否飭部查明一律推恩,用廣皇仁而作士氣。

慈禧太后接奏,道:曾國藩籌辦淮軍後路軍火,俾李鴻章等克竟全功,加恩賞賜曾國藩一雲騎尉世職,著交部從優議敘。

恭親王奕訢道:洪逆荼毒江南十餘載,掠奪無數;金陵城破,卻無一絲資財,市井小兒,亦知其中蹊蹺。

慈禧太后道:發、捻二逆完滅,論功行賞,曾國藩獨佔鰲頭;速諭內閣,曾國藩著調補直隸總督,兩江總督著浙江巡撫馬新貽調補;李鴻章宜速進京陛見,再行赴任湖廣總督一職。

慈安太后道:馬新貽雖隨袁甲三剿捻,然戰功平平,可否震懾伏莽?

奕訢亦道:馬新貽資歷平直,恐難赴任兩江;同治四年,曾國藩力阻吳棠督任兩江,此次必定復阻。

慈禧太后道:直督乃疆圻之首,曾國藩婉拒萬難;馬新貽赴任兩江,投石問路之舉,本宮且觀各方角逐。這兩江督任,彭玉麟乃最佳之選,無奈此人一辭安徽巡撫,再辭漕運總督,復辭兵部侍郎;彭以寒士始,又以寒士歸,一意思歸,孰能奈何?

慈安太后道:既如此,即下諭旨,且觀各路大員作爲。

慈禧太后道:發、捻皆滅,太平之世,無須打打殺殺;速傳馬新貽進京陛見,本宮要面授機宜。另,曾國藩上疏,東西捻股一律肅清,湘、淮各軍亟應趕緊裁撤,以節餉需而紓民困。傳旨李鴻章,進京面聖之前,先行奏請裁撤淮勇事宜。

曾國藩接旨,亦多感慨,致書李鴻章曰:自去秋以來,波瀾迭起,疑謗不搖,寵辱不驚,卒能艱難百折,了此一段奇功,固自可喜,德力尤爲可敬。此次北就疆圻,責重任巨,憂喜疊加。

李鴻章接書,回曰:恩師如晤,發、捻皆滅,鳥盡折弓,茲將裁軍事宜函告恩師,祈求恩師匡正。江淮諸軍,大部裁撤,惟留劉銘傳一軍駐紮畿南之張秋鎮,衛戍京畿;郭松林之武毅軍,裁減至五營,以備亟需;潘鼎新、周盛波兩皆執意開缺省親,吾意潘之鼎軍從左帥剿匪,周之盛軍隨吾入鄂,奈何世事難以兩全,權且成人之美;恩師告誡,家門盛滿,盈則虧,鶴章、昭慶退居人後,歸隱故里,亦爲圓滿;周盛傳督率盛、傳二營隨吾入鄂,屆時途經金陵,再請恩師垂詢。

西捻軍完滅,朝廷賞賜甚優,左宗棠悶悶不樂。

劉松山等一再懇勸。

左宗棠道:剿除張捻,乃吾皇恩賜極大之重任,奈何屢失戰機,到頭卻爲他人作嫁衣裳。

劉松山道:戎馬倥傯,戰事無常,左帥已盡全力矣。

左宗棠道:以河圈制,遊師追剿,本吾與李鴻章既定之策,然李氏以統軍之權,盡遣淮人角逐,吾師惟有作壁上觀,望賊興嘆。吾非伸秦師而抑淮勇,然李氏前後所爲,確屬好大喜功,矯揉造作。

是日,左宗棠再奏:伏思逆捻乘冰橋過山西,臣疏於籌劃思謀,咎無可辭;追賊于山西、河南交界,未能早日完事;待賊逆竄擾山東,窺探天津、直沽,臣且防且剿,又未能於限定之日殲滅逆賊,臣之調度無方,已可從中窺見一斑,伏乞皇太后皇上收回成命,則臣稍收憂憤之心。

兩宮接左宗棠奏章,又諭:左臣千里追剿,勞苦功高,着毋庸議。陝甘軍務緊要,左臣宗棠務必統率劉松山、郭寶昌、喜昌等軍,由晉渡河入秦,節節掃蕩鄜州、延安、綏德、榆林等處茴匪;左臣入秦之前,先行進京陛見。

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前言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
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前言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