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

鴻臚寺卿黃爵滋看到許乃濟上奏弛禁的摺子後,感覺天要塌了,夜以繼日寫就《嚴禁牙片以固邦本》奉上。

道光帝觀之,留中不發。

黃爵滋仰天長嘆:牙片此物,毒比蛇蠍,早已使蒼生苦窘悲慼,許乃濟此一折真是火上加油啊。

爵滋不餒,運籌兩年又奏:臣知皇上爲天下黎民,至勤至切。可國庫虛空,民生凋零,形式機危,一年不如一年啊!其故何在?臣細查知之,用銀兩之處不外乎國防、河工、賑災、官祿兵餉,而此實耗銀兩區區,關鍵是近來銀價急增,先前一兩可換一千錢,而今只可兌一千六百有零。造成此天壤之別,實因牙片入內,白銀外流也。

先前我先皇帝知牙片害人,特地明禁。當時臣工亦不料牙片流毒至於此極。假使早知,必有嚴刑重法,止於萌芽。

查例載,外船到廣州必先寫保證書,保其中必無夾帶牙片。然後方準其入口。可雖有保證,但販煙私利巨大,貨中夾帶不可避免。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以前,每年外流白銀不過百萬兩。吸食者也不過是些紈絝浮誇子弟。可今十餘年來,徐徐蔓延,上至官員紳士,下至工商學子婦女僧尼道士,無不吸食。京城本爲我朝根本重地,近來也茫然成風。

外來牙片多聚廣州外海,粵有奸商,勾結陸海官吏兵丁,運銀出洋,運煙入口。自道光四年至道光十二年,廣東每年外流白銀一千七八百萬兩。道光十二年至道光十五年,外流兩千餘萬兩。道光十五年至今,每年外流三千萬兩之巨。此外福建浙江山東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數千萬兩。

以中國有用之財,填海外無窮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漸成病國之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臣不知止於何時。難道真的不能禁止嗎?臣以爲不是不能禁,而是我們還不知到底該怎麼禁。外流白銀之巨,是因販賣之人太多;販賣之人太多,是因吸食者衆。無吸食自無販賣,無販賣則白銀不外流。今欲除其弊,必先重治吸食。吸食者,無論官民,限一年戒除;否則,平民處死,官員罪加。臣愚昧之見,是否有當,伏乞聖鑑。

“以中國有用之財,填海外無窮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漸成病國之憂。”道光帝唸叨了很久,“好啊!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憤痛,誰能有如此言語。來人,立即傳喻各省督撫將軍,即刻協奏黃爵滋牙片嚴禁折,怠慢者嚴懲!”道光帝默唸:是該到決斷的時候了。隨機頒佈上諭:步軍統領衙門及各直省督撫,務必嚴懲吸菸販煙之人,嚴密查訪,一經報官,立即懲辦。

1838年9月8日,查獲莊親王奕竇、輔國公薄喜吸食牙片,道光帝怒擼兩人爵位。隨即,又連下兩道諭旨:各直省將軍督撫、步軍統領衙門、順天府等,務必嚴密訪查,吸食者,無論王公旗民,一律嚴拿。販賣開館者,宜從重懲辦。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一體查拿。

雖有萬惡的牙片作祟,但三年一次的會試還是如期進行了。一姓曾名國藩的考生名列第三十八名進士,殿試成績爲三甲第四十二名;名次雖然低了些,但他的應試文章引起了主考官穆彰阿的高度重視。

文章道:夫人君者,不能遍知天下事,則不能不委任賢大夫;大夫之賢否,又不能感知,則不能不信諸左右。然而大夫之所譽,或未必遂爲藎臣,左右之所毀,或未必既非良吏……

穆彰阿看着愜意,一時心有慼慼焉。前日再論牙片,道光帝斥:“卿爲官多年,有何大功大名?”彰阿一時語塞,不知帝怒從何來?莫非有人讒言?放眼當朝,彰阿自覺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誰敢隨便!王鼎王鼎?一定是王鼎老兒!一定被那老兒所毀!吾愛財亦愛才,貪但從不多,自認還是良吏。曾氏所言,金玉良言!思想至此,彰阿莞爾了很久。

人報曾國藩求見,彰阿道快請。國藩跪拜,以“老師”捧之。彰阿觀其端莊穩重、言語懇切,一派大家氣象,甚悅。暢談至深,問及牙片事。國藩雖有萬語千言,但卻不知自何啓,片刻急促。

彰阿道:牙片橫流,白銀外泄,已觸國本,嚴禁弛禁,事實已定。天下太平剛剛,恐又生事端,夷人不好惹;戰端若起,則天下又惶。

很快,各路封疆大吏的摺子陸續呈來。11總督、15巡撫、3將軍請求嚴禁,但對於“重治吸食”,只有湖廣總督林則徐、四川總督蘇廷玉、安徽巡撫色卜星額、河南巡撫桂良、江蘇巡撫陳鑾、廣東巡撫怡良大力支持。兩江總督陶澎基本贊同,但其擔心辦理無次,騷動於閻閭。

雲貴總督顏伯燾密奏:臣籍隸廣東連平州,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臣初次回籍,彼時連平州吸菸者不過數人,已爲指摘所歸。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臣復回籍,則連平州吸菸者,多至數十人,然猶掩藏甚密。迨道光十三(公元1833)年,臣又回籍,則連平州吸菸者,竟不可數計。吸者固不避人,見者亦恬不爲怪。尤可異者,貧民賤役,餬口維艱,可以日不再食,而煙則在所必吸。若紈絝子弟,有力之家,染此惡習者,更不必問。其始地方官非不嚴拿究辦,繼以究不勝究,與其徒飽書差之訛索,增地方之滋擾,則莫若因循聽之,尚得相安於無事。連平在廣東僅一州之地耳,偏僻小邑,土瘠民貧,而相習成風,至於此極,然則連平如此,廣東一省可知,即他省亦無不可知。

湖廣總督林則徐言語甚烈:牙片未盛行時,吸食者不過危害自身,故杖責刑罰足矣。迨流毒於天下,則危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興思至此,能無股慄!夫財者,億兆養命之源,自當爲億兆惜之。果皆散在內地,何妨損上益下,藏富於民。無如漏向外洋,豈宜藉寇資盜,不亟爲計?

直隸督琦善於京畿重地天津一船上就查得十三萬兩,更何況別處!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道光帝如遭當頭棒喝,急喝:速傳湖廣總督林則徐!

公元1838年12月26日,則徐抵達保定,遇直隸總督琦善。則徐任江南道御史時,與琦善熟,相談甚歡過。一番客套後,琦善道:“少穆此次進京,是爲牙片事?”

則徐道:“或許可能,全憑聖意!”

琦善道:“牙片毒物,先前不以爲然,誰知卻引來這般禍患。黃爵滋重治吸食,我以爲極錯。吸食者,不只痞匪賊盜,還有忠良後裔、幕友書役、賢媛孀婦等安分守己之人。一吸牙片,即罹法網,將見縲紲之人載道,監獄無隙地可容;貫索略重,不待部文復轉,而瘐斃者已成千上萬矣。十八省之大,數十年之久,吸食者之衆,斷不能砍頭可解,誰肯俯首就擒?勢必聚衆惹事,此大可慮也。至於廣閩海疆省份,其人習於械鬥,吸食者十之七八,幾十萬人啊,逼急了,遁逃海島,與夷人勾結,一唱一和,更可慮也。黃氏的五家互保,一食全株,更不可取。鄰人吸食牙片或於夜間、或於蔽處,誰能明察秋毫?今一言之下,欲興率土普天之大獄,此真斷斷乎其不可行者也。吾以爲,不如大張曉諭,閉關鎖市,不準通商,則牙片自無來地。內地已入牙片,不必銷燬。吸食者可邊吸邊戒,一年半載,知煙不續來,販賣者則另尋別業,吸食者已盡保殘軀。如是則從容不迫,而天下亦安居樂業矣。”

則徐道:“靜庵言,少穆謹記。”

琦善道:“一面之詞,少穆隨意。牙片事,煩愁事呀。因那馳禁之折,上月,許乃濟已被降爲六品頂戴。夷人更不好惹,少穆可知厚山事?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林則徐當然知道盧坤盧厚山事,1833年9月,盧坤兩廣總督任上,英人律勞卑挾兵船闖關,虎門諸炮雖響聲隆隆,但竟未阻止,盧被革職。琦善這話什麼意思?忽又記起許多年前,琦善督治河工不力,他上書《畿輔水利議》,那不是對着幹嗎?還有,前幾年,直隸諸河洪水氾濫,身爲總督的琦善一籌莫展,他又疏言:無須堵治,可引潮河、白河、永定河之水灌溉天津、河間、遵化、永平四州府之田地;如此,則水腴土肥,可廣種大米;如此,則可省卻漕運一事,豈不兩全。越俎代庖了兩次,琦做何想?

黃昏時刻,則徐至京。

道光帝傳話:“林愛卿到,甚好。舟車勞頓,辛苦。休息一日。明日進宮。”

27日,則徐覲見。道光帝道:“愛卿呀,顛簸一月,你瘦了。”

則徐趕緊再跪,道:“謝主隆恩,苟利國家,此身不足掛齒。”

道光帝道:“住處怎樣?吃的可好?京城不比湖廣,愛卿穿的有點少,冷否?”

則徐頓時暖流瀰漫,熱淚盈眶,連道謝主關懷,一切甚好等等。爾來吾往,三刻光陰已去。

28日早朝,則徐跪拜,忽覺兩軟,定睛看,膝下已多了棉氈,感動頓時沸騰起。

道光帝道:“愛卿,‘海到天涯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爲峰’,可是你少時所作?”

則徐唏噓,啊呀間熱淚又縱。

道光帝道:“愛卿,人生一世,凡成大事者,無不自少起。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卿在江蘇,事無大小,皆親力親爲;四月之內,積案多除,江蘇頓時政清人明。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卿在河南,破除情面,力振因循,弊除帑節,工固瀾安。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朕勉爲其難,卿督治河道。凡河堤垛料,卿皆‘周曆履勘,總於每垛夾檔之中,逐一穿行,量其高寬丈尺,相其新舊虛實,有鬆即抽,有疑即拆,按垛以計束,按束以計斤,無一垛不量,亦無一廳不拆。’桃汛來時,兩岸無恙,皆因卿認真如此矣!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卿主管江蘇,五年間,蘇日新月異,是處已無非掛齒。去歲,卿赴湖廣。昔日湖廣,江河氾濫,年年災民。卿修防兼重,兩年不到,江漢數千里長堤,無一處漫口,安瀾普慶。年年歲歲,數卿種種,歲歲年年,此時何幸!蓋皆因卿方致如此矣!”

則徐趕緊道:“啓稟皇上,居其位謀其政,微臣本該。日日兢業,時時勤勉,方不負皇上託付。”

道光帝道:“卿不必客套,感謝上蒼,選卿與我。今牙片肆虐,萬千黎民水火熬煎。急急招卿,亟爲此極!”

則徐道:“啓稟皇上,臣恭聽聖意,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道光帝黯然道:“毒物積重,務必急圖速取,說什麼來日方長從長計議,再也客套不起。”忽又掉轉話頭道,“明兒,卿可紫禁城內騎馬。”

則徐趕緊跪拜謝主隆恩。

29日,道光帝道:“卿騎馬否?”

則徐道:“啓稟皇上,微臣慚愧,騎不得駿馬。”

道光帝道:“既如此,卿再來可坐轎。”

則徐趕緊跪拜,又一番謝主隆恩。

道光帝道:“牙片荼毒,時至今日,未能斷其禍,朕實慚愧。許乃濟的摺子害人不淺,一段時間,天下臣民皆以爲牙片要放開來買賣、隨便着吸食;全怪朕,就不該猶豫彷徨,以致今天這地步。放眼天下,最重之禍區還在廣州,所謂溯本追源,必須還要拿廣州開刀!”

則徐道:“啓稟皇上,皇上所言極是。牙片流毒,根在廣州。廣州淨,則天下安。”

則徐暗想:“不妙,皇上這是要我去廣州禁菸呀!廣州那煙可是好禁的?一百年的侵浸,何止是根深蒂固!可聖上對自己何止是不薄!紫禁城內騎馬坐轎,金鑾殿上膝下着氈,曠世未有之待遇矣。罷了罷了,士爲知己者死。死生命也,成敗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爲門牆辱?”

道光帝道:“廣州淨天下安!說的好!愛卿暫且歇去,明兒養心殿深聊。”

30日,養心殿。則徐正欲跪拜。道光帝一揮手,“愛卿罷了,你我兩人,縟節免了。”說着,喝退左右,與則徐促膝。兩時辰悠忽而去,也沒談什麼軍國大事,都是些宮廷趣事、民間軼事、則徐任上事及道光帝自個第一次持槍殺人手還顫抖事等等。

中午,道光帝宴請則徐。滿桌子的菜餚,有魚有肉還有酒。

道光帝道:“許多年前,太后過壽,大臣們來賀,朕就賞他們每人一碗打滷麪,非朕摳門,朕要大臣們時刻記着節儉,再說,那天人確實多了些;倘若個個都敞開肚皮吃喝,那得耗費多少酒肉?芸芸衆生太不容易,顆顆粒粒皆是辛苦。但今天不一樣,今天就我們兩人。”道光帝狡黠一嘻,“愛卿,這是新鮮的鹿肉,以前沒吃過吧?嚐嚐!趁熱,快快快,快動筷子。”

飯畢,道光帝正色道:“此次請愛卿來,就是爲廣州禁菸一事。萬千臣工,朕覺非愛卿不能擔此重任。”

則徐跪拜,道:“啓稟聖上,微臣惟有竭盡愚悃,誓爲中原除此巨患。”

12月31日,道光帝下旨:“諭內閣:湖廣總督兼兵部尚書銜林則徐,着頒給欽差大臣關防,馳驛前往廣東,查辦牙片事宜,所有該省水師兼歸節制…”

早朝過後,則徐去軍機處領欽差大臣關防,逢穆彰阿,彰阿喜怒不定,道:“少穆真乃國之股肱,聖上禁意已絕;牙片務必除盡!”

則徐道:“承蒙中堂大人厚愛,少穆謹記。”

看着林則徐的背影,彰阿憤憤不已:兵部尚書銜,那可是從一品啊;若再凱旋歸來,那還得了?

稍晚,琦善竊訪,談及牙片欽差事,琦善道:“林少穆真風光啊!”

彰阿無可奈何道:“聖意已決,豔羨何用?想當年,我們八旗子弟,多麼能騎善射,多少能人輩出!可現在,靜庵,你到大街上走走,看看那些蓄畫眉、提鳥籠、鬥蟋蟀、擲色子貨,哪個不是我八旗子弟?多少紈絝子弟,全景聲色犬馬,把骨頭都朽腐嘍。再看看這天下,多少舉人進士,多少英傑才俊,我們旗人有幾?”

彰阿盡情發揮畢,忽覺不妥,琦善也是靠祖上的蔭庇。趕緊道:“靜庵,你不一樣的。”

琦善道:“中堂大人說出了實情,我們八旗子弟也的確如此。生長在蜜罐裡,誰願再風餐露宿、懸樑刺股、聞雞起舞?再者,一不小心玩大了,鰲拜、和珅、年羹堯乎?”

彰阿道:“此話,靜庵再不要講!是非曲直,誰能參透?還是曹振庸、潘世恩輩滋潤,少說話多磕頭,安安穩穩一輩子,亡後還能落個好諡號。此更不妥,我們旗人,誰肯雞腸狗肚庸庸碌碌,哪個不願立地頂天揚名立萬!”

聽彰阿言,琦善迷茫了,不知再接何語,只好諾諾笑起。

彰阿猛覺自個磅礴了,緩言道:“一切還得看聖意,林少穆所做所說就合乎聖意。”

琦善道:“聽說皇上還要召見林少穆,這不是要將其捧上天嗎?”

彰阿道:“一而再,再而三不算,還加上了四五,再召見已是第六次了;可見聖意殷切之至,林少穆可不要玩砸嘍,廣州那牙片可真不是好禁的。靜庵,靜觀其變吧。”

萬千臣工中,遴選了林則徐;不是最好,也是更好啦。可道光帝還是放心不下,又連續三次召見,繼續循循善誘,最後懇切道:“廣州事務,一切由卿全權處置,朕斷不遙制;牙片務必根絕,邊釁不可輕啓。爲表磨刀不誤砍柴工,還特意叮囑則徐:來京一趟不易,多玩幾天,訪訪故交好友。”

則徐亦知皇上爲何客套,謝主隆恩畢,匆匆而別。

翌日傍晚,王鼎設家宴爲則徐餞行。

則徐愴然:“大人不知,少穆實不願去那廣州;一百年來牙片事,全由少穆一人除?能徹底了?怎奈皇上八次召見,十七次邀談!訓諭之切委任之重,吾已不能,只能置福禍榮辱於度外,垂泣而承。”

王鼎道:“少穆多謀善斷,有爲有守,堪當此重任。定九在京多年,曉些事明些理,一有風吹草動,必定擋之、告之。值此民困國危之際,少穆一定要振作前行。稍稍萎靡,家國已是水深火熱萬劫不復矣!”

則徐道:“大人勿慮,少穆切切言語,實因大人爲吾至親矣。口無遮攔、言自衷出,只爲消卻胸中塊壘。國家大事,斷不敢絲毫馬虎。既不遂願,也必盡人事。”

庭外,蒼穹正茫朔風疾呼。

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前言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
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前言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