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跟家裡人通個信,蓁娘覺得心情好極了,之前的頭昏腦脹也緩解了不少,把膳房端來的飯吃個乾乾淨淨。
下午出了會太陽,她在花園裡遇上了楊良媛等人,大家乾脆擺上熱茶坐下聊天。
見着蓁孃的肚子,幾人嘴裡雖道喜心裡還是羨慕,蓁娘倒是有些小心翼翼,她覺得自己是新來的卻先懷了孕,也怕自己成了人家的眼中釘,因此比之前更加謙和低調。
她的憂慮沒有錯,太子的子嗣少,自古以來,都是母以子貴,蓁娘身份低微,卻可能生下太子的庶長子,的確讓有些人的心裡不太舒服。
呂良媛沐浴過後,摸着纖細的腰身對嬤嬤道:“你說阿韓的運氣怎麼這麼好呢!說起來她哪一點也不是拔尖的,可偏偏所有人都對她沒有偏見,就連這次傳信回家,都是因爲她哭了一場!”
呂良媛想起大家剛進宮時,大家一起學習,那個時候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的,不!她比那些人站的還要高些,而現在,大家都處在不同的位置上了!
那嬤嬤看出呂氏的心情不太好,勸道:“娘子別鑽了牛角尖,這也是各人的緣法,韓昭訓都能有喜,你也能啊!再說了,殿下幾乎每個月都能召你一次,娘子還擔心什麼呢?”
是啊!隨着蓁娘有喜不能侍寢,例如米氏姜氏等人又是個木頭性子,就侍寢這方面來說,她的確承恩較多!
這麼一想,呂氏倒是心裡拿定主意,爭取緊接蓁娘,早些懷孕。
齊昭訓則是大大咧咧對孔昭訓道:“這也是她的福氣,侍寢不到一年就懷上了!越發顯得我們這些舊人沒用了!”
孔昭訓嗔道:“你自己沒用就算了,別拉上我,咱們做好自己的事情,哪裡就沒用了!”
高良娣則是有些沉默,她不由得想起之前那個夭折的孩子,從那以後,她至今都沒有懷上過…有人憂有人妒,蓁娘除了早晚出門溜達,就只有惠氏米氏和齊氏來陪她說話,沒過幾日,就有太子妃身邊的女史送了家裡的信來,蓁娘滿懷激動,幾乎壓抑不住心裡的高興,採兒拿起紙條念道:“蓁蓁!父母已經收到來信,信中的話我們都知道了,我們也想你!今日貴客上門,才得知你的消息,我們心裡真高興!”
蓁娘認真聽着,眼淚立刻就掉下來了…“一別已是三年,把家裡情況說給你聽聽,阿祖不想來城裡,還住在鳳鳴村,老人家身體很好,精氣神兒比得上你阿耶!”
“大伯祖母生了場病,一直都在吃藥,不見好轉!我們都很擔心,時常過去陪她說話…”
“其餘長輩們身體都好,也都記着你!阿翁這段時間被請去外地做木活兒了,阿婆的醬菜鋪子生意很好,她說要多掙點錢嫁孫女娶孫媳婦!”
“昨年你新添了個侄兒,今年你十六嫂也要生了!你阿姐和你姐夫都好,你外甥女乳名叫阿順,希望她一生順遂平安,阿順長得像你!人家都說奇怪呢!”
“你十五兄這兩年做事用心,餉銀也漲了點,還給你阿祖阿婆和我一人打了只銀手圈,你十七兄也成親了,那孩子怕媳婦兒,你嬸子有些不高興!”
“至於你妹妹,在家倒也勤快,就是不愛說話,跟你正好相反,你弟弟讀書十天上學七天捱打!你阿耶爲這事天天發火,依我看真要不行就乾脆不念了,認得幾個字早點做事也好!”
“我和你阿耶也很好,知道你好我們就放心了,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你就是做了母親,父母還是擔心着你!”
“你身邊雖有人照顧,但也要自己照顧好自己,本想替你求個平安生產的符,傳信的官人說只能傳信不能捎帶東西,我就去廟裡給菩薩上柱香,保佑你平平安安,順利生產!”
“千言萬語一句話,好生照顧自己!”
蓁孃的眼淚止也止不住,從未離開父母這麼久的時間,能聽到他們的消息,怎麼不讓人心酸!
周嬤嬤等人生怕她哭的動了胎氣,忙勸慰道:“娘子也知道了家裡的消息,這可是好事啊!你現在是雙身子,不能這麼哭!快擦擦眼淚!”
“我知道,可我就是停不下來!”蓁娘打着嗝抽泣道。
周嬤嬤無奈的輕拍着她的背,喂她喝了口熱水,好一會兒才停了下來,蓁娘擡頭對那女史道:“讓你看笑話了!女史可知我家裡人都怎麼樣?進宮三年,都不知他們什麼樣了…”
眼見她又要哭了,女史勸道:“娘子要保重身體,太子妃若知道娘子哭成這樣,當初怎麼肯答應讓你們傳信回家呢!”
“娘子的家人都好,那傳話的宦者還在娘子家吃了碗湯,娘子的弟弟上學去了,妹妹在家裡,很是可愛,其餘人也沒有怎麼看見!也不得而知!”
蓁娘出了口氣道:“那就好,那就好!”
說罷她又拉着女史細細問了些話,最後道:“今日儀容不整,明早我就去拜謝娘子,也多謝女史跑這一趟!”
那女史忙擺手推辭,蓁娘命周嬤嬤好生送了人出去,又拿起紙條翻來覆去讀了幾遍,才裝進一隻荷包裡壓在枕頭下。
第二日去給太子妃請安時,眼睛都還有些腫,再看看其他人,除了家在外地的娘子,其餘皆無例外,都是紅着眼睛卻面帶笑意,大家相視一看,不由得噗嗤笑出來!
春天裡,新來的采女也在冊封之後開始侍寢了,這一次共有三人,分別是承徽秦氏,今年十五歲,父親是幷州府學的一位先生,也是靜安十四年的進士。
另一人是昭訓淳于氏,劍南道蜀州人,算是蓁孃的老鄉,她因生的貌美入選,若是沈承徽是雍容的芍藥,那淳于氏就是一株美豔的木芙蓉。
最後一人丁氏,她的祖父、父親、兄長都從過軍,她自己也喜愛舞刀弄劍,因兩任未婚夫都意外死了,有云遊方外的道士批字道:“只有貴人才能降住她的命格!”
因此十八歲這年成了涼州的一大知名人物入了宮來。
在這三人之中,最讓人議論紛紛的就是丁氏,相比她傳奇的八字,淳于氏這個美人倒排在後頭了。
四月裡,春暖大地萬物復甦,蓁孃的身子已有五個月大了,肚子像個小西瓜似的隆起,擺脫了冬天的寒冷,這個時間穿的單薄行動也方便。
最讓人高興的是胃口也好了,每天吃飯都是最享受的時候,顧嬤嬤安排的食譜葷素搭配,吃的也是盡興,就是洗頭不太方便…蓁娘認真回想起家裡的嬸子嫂子們懷孕時的事情,顧嬤嬤雖十二個時辰都盯着她的肚子,不過也不許她耍懶,“吃了飯要走一走消消食,不然胎兒個頭太大不易生產!”
蓁娘也覺得不能把肚子養的太大,他們家隔壁有個嫂子就是因爲吃的大魚大肉孩子太大,生產時幾乎把命丟了!
蓁娘覺得自己還想多活幾年,也愈加註重這些事情,因此當太子召見她時都驚呼道:“你肚子怎麼這麼小?”
雖然不能侍寢,但是她還懷着孩子,太子有空偶爾也會召她去說說話,蓁娘任由李暉把肚子摸了個遍,笑道:“奴個子比起阿呂她們要高些,所以肚子看起來才小!”
“太小了些吧!”李暉有些不太相信。
蓁娘辯解道:“奴每日都是有掌醫娘子把脈的,她們都說孩子很好呢!”
“是嗎!”李暉遲疑道,又輕輕撫摸了一下蓁孃的肚子,神色漸漸溫柔起來:“太子妃當初懷孕也很輕鬆,不過肚子就要大一些,朔兒今年才三歲,倒比別人家五歲孩子的個頭大還大!”
朔兒就是大郎,新年時天子覺得大郎該取個名字好啓蒙了,由禮部擬好了幾個字,挑選了其中的‘朔’作爲這個東宮長孫的學名。
蓁娘看看肚子道:“若是個男孩兒個頭大些無妨,若是女孩就不好看了!”
李暉聽了有些不高興:“我的女兒怎麼樣都好看!”
蓁娘心裡甜蜜極了,拉住李暉的袖子道:“是奴嘴拙,阿郎別生氣!阿郎這麼英俊,兒子女兒肯定都好看!”
李暉看着她笑意吟吟的樣子,臉色紅潤,眼下也沒有青色,看來是休息的很好,不由問道:“平日飲食都怎麼樣?可有什麼想吃的不想吃的?”
蓁娘乖乖回道:“頭三個月有些吐,現在都好了,每天胃口很好,什麼都喜歡吃,沒有挑食的!”
接着有些不好意思道:“就是有時候想吃些臭的菜!”
見李暉驚訝的看着她,她立刻解釋道:“前天晚上夢見吃燉臭鱖魚,這幾日就覺得嘴裡有些沒味…”
聲音越來越小,蓁娘又有些後悔怎麼就把這個說出來了,大周人人都愛薰香品香,雖然她懷孕了屋裡不能薰香,侍女不能戴香囊,可嬤嬤還是喜歡給她屋裡養上一盆君子蘭。
她這會兒說想吃臭的,太影響自己在太子心裡的形象了。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李暉並不反感:“母親懷我時就喜歡吃醃菜,太子妃懷孕喜歡吃酸的,你想吃臭的也不奇怪!”
話是這麼說,蓁娘還是看見太子臉上憋着的笑意,她因爲懷孕而有些敏感的道:“阿郎別笑奴!奴又沒有吃到嘴裡!”
見蓁娘一反之前懂事乖覺的性子,他只這麼一說蓁孃的眼睛都有些紅了,李暉有些訝異,溫聲哄道:“我並沒有嘲笑你的意思,若是你想吃就問問掌醫能不能吃!若是能吃你也別憋着!”
這還是太子第一次哄她,蓁娘既覺得自己怎麼這麼矯情,又對太子哄起自己來高興,緩了一會兒才道:“是奴錯怪阿郎了,阿郎大人大量,別跟奴計較!”
李暉心裡覺得新奇又好笑,大度的搖搖頭表示不在意,兩人就着孩子拉扯了一堆有的沒的…四月十三是高良娣的生辰,一羣人都上門爲她賀壽,太子和太子妃均有賞賜下來,宴畢大家在庭院裡搭起屏風,一人一隻月牙凳圍繞一張長桌吃喝閒聊。
蓁娘身邊就坐着惠氏和淳于氏,近距離觀察淳于氏,果然是容姿秀美,一顰一笑皆是風情,見蓁娘在看她,淳于氏羞澀一笑。
蓁娘不禁向她搭話:“聽說娘子是蜀州人,我祖籍就是蜀州,說來咱們也算是老鄉呢!”
淳于氏忙回道:“娘子客氣了,我在家行四,娘子叫我四娘就行了,早就聽嬤嬤說過娘子也是劍南道人,可我一直不敢高攀,因此也不敢上門叨擾…”
“什麼高不高攀的!”蓁娘輕笑,“你我都是昭訓,哪有高攀之理!都是服侍殿下的,咱們以後要多多來往纔是!”
這淳于氏性子還真是靦腆,聲音婉轉如鶯啼,真是讓人可憐可愛,蓁娘心中暗道。
淳于氏聽了這話露出大大的笑來,眼睛都亮了:“只要娘子不嫌我煩,我就時常來找娘子說說話可以嗎?”
“當然可以!”蓁娘爽快的回道,她想起自己剛進宮時也是這麼忐忑,生怕別人不喜歡自己,處處伏低做小,然而其他娘子並未爲難人,這才讓她這麼快就融入進來。
眼看面前這個新來的娘子,自己倒也成了舊人了!心裡不免覺得好笑。
齊昭訓坐在對面,看着蓁娘兩人聊的熱火朝天大聲道:“你們說什麼悄悄話呢!說出來大家都聽聽!”
淳于氏臉上浮現出緊張,蓁娘握了一下她的手笑道:“我在跟四娘說,齊娘子最愛戲弄人了!讓她以後見了你就跑!”
衆人哈哈大笑,齊氏撈起一顆棗子投向蓁娘,笑罵道:“早知道你不是好人,整天話多!你既然喜歡嚼舌頭,那就把這盤豆腐給我吃罷!”
說着就要起身去拿蓁娘面前的豆腐,蓁娘假裝沒爭過她,待齊氏咬了一口豆腐,一張臉都皺在一起,“呸”的一下吐出來,手忙腳亂的到處找水喝。
看着齊氏吃癟的樣子蓁娘才大笑起來,其餘人看着齊氏的模樣樂不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