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

就在孫傳庭率大軍一路尾隨着北撤的清軍而去的時候,乾清宮裡的朱由檢已經在籌謀收復失土之後的發展藍圖了。

由於關外戰事的奏報每日都會由快馬急遞至京城,所以雖未親臨戰陣,但朱由檢對於當前的戰事進展瞭如指掌,同時,他也對這場事關大明未來國運的戰役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在統帥、軍心士氣、兵力武備、後勤保障等各方面均佔有巨大優勢的背景下,這場決戰沒有理由失敗,現在他要思考的是如何善後的問題。

首先,薊遼總督這個職差要取消,孫傳庭卸任回京後將會入閣,與他同時入閣的還會有盧象升、陳奇瑜、楊嗣昌三人。

遼東地區改爲遼寧行省,與關內其他行省一樣,設立巡撫和左右布政使以及其他有司,邱民仰將會成爲第一任的遼寧省巡撫,布政使將會由內閣推舉。

其次,整個戰役結束之後的人員安置問題。

原先八旗名下的漢人包衣倒是好說,只要在戰爭中倖存下來的,還是就地安插,然後設置府縣管理他們即可。

重要的是那些八旗旗丁以及依附過來的蒙古部落如何安置的問題。

八旗存活的人口將會被打散後內遷,分別安置於各行省內,每個村落不準超過五戶,不準單獨設村安置,這樣可以有效的管控和防止以後不必要的麻煩。

這主要牽扯到最後能有多少八旗人口的問題。

按照朱由檢的分析,現在八旗的總人口不足百萬,總人口大概也就在五十萬到八十萬之間,而這場持續了數月的大戰後,這個總人口數還會下降一大塊。

戰爭是殘酷和泯滅人性地,人性的陰暗面在其中會被無限放大。

儘管朱由檢已經下令,除了戰場上之外,官軍不得無故傷害任何對自己無害者,但很多時候這個命令會在特殊情況下會被士卒們有意無意地忽視掉。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這個時期的軍隊還做不到後世那樣的對百姓秋毫無犯。

而蒙古部落的安插就有些麻煩了,插漢部、科爾沁部、土默特部等部族肯定要打散,但由於這些部族特有的流動性,使得管理上會相當棘手。

這個問題交給內閣吧,自己暫時還沒有想到什麼好主意。

遷移八旗人口將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好在有收復後的巨量收穫可以相抵,這個問題可以忽略不計。

其三,戰後將官士卒的升賞以及保留多少軍隊的問題。

在國內外安全局勢已經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朱由檢準備採取精兵策略,實邊虛內,在大明境內水陸要衝及要害處駐紮精兵,以應對有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

兵貴精不貴多。

歷史上的大明坐擁一百多萬大軍,照樣沒能經得住流賊和建奴的打擊。

至於給立功士卒的賞賜,無非就是是金銀田地。

對於面積廣闊的遼東地區,田地根本不缺,缺的是人,只要水利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後世的東北大糧倉會提前出現在神州大地上。

升擢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大事。

朱由檢打算接着大勝之際,提高武將的地位,改變以往以文制武的傳統陋習,恢復文武各司其責的最佳朝堂格局。

恢復五軍都督府,兵部侍郎由勳貴或武將擔任,開辦講武堂,在中低級將官中普及識字率等,這一系列舉措就是朱由檢想要實施的。

但這幾條條肯定會遭到文官集團的強烈反對和抵制,甚至包括盧象升、孫傳庭等這幾名他最爲信任的能臣。

這可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朱由檢已經考慮了許久,現在也只是有了一個初步的方案。

再有就是修路的問題,不僅是拓寬京城到關外的官道,其他行省的各條官道也要有相似的舉動。

不管什麼年代,修路都是最基礎的國家建設,沒有路,什麼都幹不成。

在古代,官道就是歷朝歷代修的主路,通常情況下寬度只容許標準大小的兩輛車並行,這個標準大小就是始皇帝定的。

之所以要定這個標準,是因爲沒有橡膠輪胎的年代,車輪很容易在土質路上留下車轍,時間久了車子都是按車轍來走,統一標準更方便大範圍的交流。

在那個地圖要一腳一腳量的年代,歷朝在長安和洛陽之間能修成一條主路已經是天大的工程,沒有戰亂之類影響的話要花費數年甚至數十年,那麼新修的路就會非常少,更多是維護老路。

那麼由此推演的話,攻城就容易理解了。

打個比方,從現在的京城到南京,只有一條路可以供大隊人馬以及糧草輜重通行,走這條路,可以兩個月到長江邊,不走,有其他小路或者沒路的地方,則需要兩年甚至更久。

作爲主帥,你要是不選擇走主路,那麼管輜重後勤的恐怕就要先動手把你做了,因爲走小路的話,海量的糧草物資根本無法運輸,只要是有常識的肯定走主路。

那麼這樣的話問題就來了:主路上有座城,叫徐州,周圍能通行的路都在徐州駐軍的攻擊範圍之內,現在是敵軍所佔,那麼,你想去南京的話,是不是要先把徐州打下來呢?

扯遠了,還是回到修路的問題上。

雖然朱由檢並沒有離開過京城,但這不妨礙他通過錦衣衛的報告制度大明各州縣官道的現狀,那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且坑窪不平,狹窄難行的樣子,他閉着眼睛也能想象得到。

現在四輪馬車的製造已經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只要技術再成熟一些,朱由檢就會下旨開始建設新的工坊,開始量產這種新型的交通工具。

現在大明各地的官道的寬度顯然是無法適應四輪馬車對行的,拓寬改進已是勢在必行。

當然了,量產的四輪馬車是用來運輸商品物資的,並不是用來供官紳富商乘用顯擺的。

這種供乘用的奢侈品也有,但產量極小,已經生產出來的都停放在軍器監倉房的大院裡,這是朱由檢準備賞賜給自己中意的大臣的。

這種劃時代的產物,相當於在拖拉機盛行的時代,突然出現了勞斯萊斯幻影一般,那種榮耀和體面是誰也無法拒絕的。

這些豪華座駕目前都已名車有主,溫體仁會是最先得到這種豪車的一位。

不爲別的,就爲了老溫聽話、熨帖、有眼力價。每次只要朱由檢透露出某方面的意圖,老溫基本上都是不遺餘力的身體力行,作爲一名傳統意義上,本應該與皇帝對着幹,爲文官集團謀福祉的首輔,這是相當難得的,老溫享受這份殊榮理所應當。

第二位就是孫承宗了。

這位德高望重的名臣應該享有屬於他的榮光。

不管後世歷史上如何評價他,就衝着清軍入關後,孫閣老帶着全家老小在老家高陽拼死抵抗,最後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戰死,孫家百餘人遇難,單單這一條就足夠了。

這種崇高的民族氣節,放在後世,各位捫心自問,有幾人能做到?

爲國盡忠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真要做到言行一致,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的。

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九章 皇莊5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三百章 證據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
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九章 皇莊5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三百章 證據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