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

鄖陽府東南的舞陽河是漢水的一條支流,由於數月來並未降雨,原先寬闊的河道變得僅有數長寬,湍急的河水也已成了涓涓流淌的小溪。

此時舞陽河南岸人頭攢動,到處是人喊馬嘶聲,從壽州敗退的高迎祥部正在集結渡河。

高迎祥在壽州遭到四路官軍數萬人馬的圍攻,最後在遼東騎兵發動衝鋒之際僥倖逃脫後,便一路向西狂奔,馬不停蹄的穿過汝陽、南陽兩府,到達鄖陽府附近。

一路上收攏殘兵敗將,然後一直往西逃竄。到達鄖陽府附近方纔停下歇息數日。之後清點人數,一萬多精騎只剩下不到三千,步卒不到萬人,整個隊伍士氣十分低落。

高迎祥看到苦心經營多年的隊伍,由鼎盛時期的數十萬各路人馬,落到現今只剩點零頭,不禁悲從中來,在深夜無人時忍不住潸然淚下,原本豪情萬丈的情緒也是一落千丈。

思前想後,高迎祥不由對張獻忠恨之入骨。

他們是賊,官軍剿賊,被官軍大敗無可厚非,尤其是敗在天下聞名的盧閻王手中,這個傳出去並不丟人。因爲盧閻王太能打了,手下的河北兵也是百戰精兵,更兼有遼東騎兵助陣,還有那隻守城的不知名的兵馬,好像朝廷算準了他要打壽州後,調集了大明最精銳的人馬來圍攻他一般。

一切都怪那個該死的黃虎!日他奶奶的!怪他有意延誤戰機,導致一個小小的壽州竟然數日也未攻下。

種種跡象表明,守城的官軍是在黃虎兩次攻城未果時才趕到的,其他幾路官軍也是數日後方纔抵達壽州。

要是黃虎接令後當日破城,那股前來增援的官軍說不定也成了他們的盤中餐,然後闖營一路北向,盧閻王只能跟在他們屁股後面吃土,哪來的此次大敗!

要是一切如常,他高迎祥說不定已經坐在開封的周王府裡飲酒作樂了!

這個該千刀萬剮的黃虎,這個雜碎!莫不是他與官軍早有勾連不成?

他從自己的大營離開的當晚,獻營人聲鼎沸,當時真以爲是獻營內訌。現在想來,那個雜碎當夜就帶着精銳離開了!

自己還是大意了!近幾年屢敗官軍,各路人馬爭相來投,手下有數萬人馬的大頭領見到自己都要尊稱一句“闖王”,一切一切都太順了!還真以爲自己天下無敵了,以爲京城那張椅子總有一天會輪到自己坐坐了,現在想來,彷彿只是做了一場大夢一樣!

難道就這樣算了嘛?不!他高迎祥從一個馬販子,混到現在統領天下數十萬人馬的義軍首領,其間經歷過數次失敗,但每次不都熬過去了嗎?隊伍從最初的數百騎,擴展到最盛時的一萬多騎。

現在不就是敗了一次嗎?不過是敗的有點慘而已,但也比剛起家時強出太多。自己一定要振作起來!現在首要的便是要打回陝北老家,招兵買馬,不用多久,闖營的大名會再次讓官軍膽寒!

想到這裡,高迎祥霍地起身,大手一揮,大聲下令:“渡河!”

高迎祥不知道的是,讓他恨之入骨的張獻忠,此時早已在離此地百里外的襄陽山區紮下了根腳,打算就地經營,等勢力壯大後就會率兵入川,準備在到處有天險與世外隔絕的四川,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秦良玉率領五千白桿兵,經過數百里的艱苦跋涉,從崎嶇狹窄的山路一路向北,穿過夔州、保寧兩府,歷經月餘之後終於抵達陝西漢中府。

這一路距離並不是很遙遠,但行軍條件十分惡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雖然白桿兵慣於爬山登崖,但由於隊伍中無人到過陝西,所以每到一處都要用銀錢僱傭當地嚮導帶路,以免大軍迷失方向。

幸好旱災暫時還未波及到川北地區,大河小溪水量充沛。大軍一路沿河行軍,飲水沒有成爲行軍的障礙。

早已得到孫傳庭指令的漢中知府焦潤生,派員引領白桿兵至城東的大營後,順便邀請秦良玉、馬祥麟等川軍主將到城中赴宴,以示親近之情,但被秦良玉婉言謝絕,焦潤生打心裡瞧不起身爲女性的秦良玉,見她如此,也就沒再相邀。

秦良玉自知部下喜愛飲酒耍錢,軍紀略微散漫一些,平時是在家鄉倒也無關緊要,但這次前來陝西乃是客兵,一旦招惹出事端來怕是不好庇護。再加上皇帝剛剛下旨褒獎川軍,這時候出事那不成了打皇帝的臉嗎?於是她嚴令部下將領約束士卒,營門處加派崗哨,所有士卒一律不得出營。

接連數日,白桿兵除了兩日一次操訓外都是無所事事,漢中府每三日送來一次糧草,也無敵情送達。

秦良玉遣探馬四處哨探,都回報未見大股賊寇活動跡象,附近百里之內只有數只小股山寇存在。

爲防士氣日久懈怠,秦良玉向焦潤生通告後,將白桿兵分爲每五百人一組,由各自的哨管帶隊,輪番外出剿賊,漢中府自是樂見其成。

沒用幾日,漢中周邊的匪患爲之一清,當地百姓俱是拍手稱快,衆多縣鄉士紳以爲是官府派兵剿賊,紛紛趕至漢中府,對焦潤生剿賊有功表達謝意並送上厚禮。焦潤生躺着便收到大禮,欣喜之餘遂上奏巡撫衙門表功,並表示在他的英明決策和正確指揮下,客軍才取得了如此好的戰績。

就在焦潤生暗自高興之時,突然接到漢陰縣告急文書,闖賊高迎祥率部西來,現已攻克興安縣並大肆搶掠,正在向漢陰進發,漢陰知縣遂連夜遣人趕赴漢中、西安尋求救兵。並直言流賊人馬足有數萬,求救信送達之時,漢陰怕是已被攻陷。送信的目的是讓巡撫大人和漢中及早預防,自己定當與城俱亡,絕不失了朝廷的顏面以及文人的氣節等等。

焦潤生接報大驚失色,興安離漢陰不過數十里的距離,流賊一日可達。而漢陰離漢中也只有三百里左右,漢陰縣送信的差役騎馬跑了兩天才到達漢中,也就說不出意外的話,此時的漢陰已經陷落了,城裡的百姓是何情形不知,知縣、主簿等官員肯定是全家赴難了。

三百里兩天能到已經是很快了。馬的體力也是有限的,高速奔馳二十幾裡就要休息,不然體力根本跟不上,這還是在營養供給充足的條件下下。普通馬基本就是那種快步小跑的速度,而非戰場上騎兵衝鋒時那種馬速最高峰,那種衝鋒距離往往很短,爆發過後戰馬需要充分的歇息和養分。那些所謂的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寶馬,只存在於神話故事中。

焦潤生顧不上物傷其類的哀傷,立即吩咐官轎伺候,這時候顧不上自持身份了,趕緊去川軍大營商議對策纔是正道。

一身便袍的秦良玉在大帳內接待了焦潤生。她對焦潤生談不上惡感,這種文人骨子裡慣有的傲慢與偏見她見的太多了。自己奉命前來是爲了剿賊,也不用顧及當地官員的臉色。況且自己已經是正一品的左都督,雖然是榮銜,但在品級上已經是武將中最高的,就算見到閣老也只需拱手見禮,而不必大禮參拜。

焦潤生把漢陰的情況簡要敘說一遍,秦良玉即刻吩咐拿地圖來。

馬祥麟將一副簡陋的輿圖放置在大案上,秦良玉俯身細細觀瞧起來,焦潤生連忙湊到近前。雖然他看不懂地圖上標識的山川河流,但並不妨礙他裝出很內行的樣子。

就在秦良玉看着輿圖思襯對策時,焦潤生面帶微笑的開口道:“秦將軍,川軍遠來漢中短短十餘日,周圍匪患就爲之一清!本官久聞白桿兵之大名,今日方知名不虛傳呀!漢中周邊鄉紳百姓亦是對秦將軍讚不絕口,都言將軍可與古之木蘭媲美!爲答謝川軍剿匪有功,本官將遣人送二十隻肥羊、十頭肥豬、米麪兩百石至軍中,用以犒賞川軍將士!另贈將軍銀五百兩以示漢中士紳感謝之意,還請將軍遣人查收!”

秦良玉擡頭微微一笑,拱了拱手道:“既然漢中百姓一片盛情,那本將便卻之不恭了!還請焦大人代川軍對漢中父老表示感謝之意!”

焦潤生心中略感不滿,心道:“難道你不知道我說的鄉紳百姓都是託詞不成?這都是本官拿出來的真金白銀!雖然是從鄉紳們送來的謝銀中拿出來的!可那已經算我的家產了!”

他笑着拱手還禮道:“哪裡哪裡,秦將軍太過客氣!那接下來秦將軍打算如何禦敵?闖賊勢大,據聞部下有數萬之多!本官認爲我軍兵力稍顯薄弱,不利與其野戰!只要據守漢中府城,賊亦難以攻破!賊久攻不下,定會移往他處,到時將軍就是大功一件!本官自會上本朝廷,言明將軍之功!”

秦良玉笑道:“焦大人,你來看!”

焦潤生低頭順着秦良玉的手指方向看去。

秦良玉手指點在石泉縣的位置說道:“現下漢陰恐已不保,石泉距漢陰只有三十里上下!賊在興安、漢陰飽掠之後,定會攻打石泉!石泉既破,賊西往漢中則再無阻礙!”

焦潤生點頭稱是,但在他心裡,只要保住漢中就可,別的他管不了。

秦良玉繼續道:“據本將所知,賊軍紀向來散漫,每破一城,必要劫掠淫樂數日!此時漢陰雖破,但石泉暫時無憂!本將會即刻出兵前往石泉,但願能趕得上解石泉之圍!”

焦潤生立刻雙手亂擺道:“秦將軍莫要自誤!漢中至石泉兩百餘里,川軍大部俱是步卒,趕至石泉需得數日,石泉已是落入賊手!到時士卒疲憊,哪裡是以逸待勞之流賊對手?何況兵力懸殊過甚,現下遠赴石泉乃不智之舉!本官覺得將軍只要保住我漢中即可!其餘力所未逮也!”

秦良玉沒有理會焦潤生,她沉聲下令道:“祥麟,點兵聚將!半個時辰後全軍向東進發!貽誤者斬之!”

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二十三章 陛見
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二十三章 陛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