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

希爾內斯炮臺的戰鬥進行的並不激烈,在明荷海軍混編艦隊數百門艦炮的輪番轟擊下,炮臺上的防禦炮火根本沒有機會打響便被打啞。

儘管英軍少校皮爾斯組織力量佈防岸邊,試圖阻止敵人的登陸計劃,但在炮艦猛烈的炮火打擊下,四百餘英軍死傷慘重,不得不退守兵營。

隨後以荷蘭軍隊爲主力的聯軍數百人登陸東岸,對殘餘的英軍發動攻擊,在抵抗了不到半個小時後,英軍指揮官皮爾斯被流彈擊中當場陣亡,剩餘的百餘名英軍或降或逃,這場總共耗時不到兩個小時的戰鬥就這樣順利地結束了。

整個過程中,明荷聯軍共發射了一千五百餘發炮彈,打死打傷英軍三百餘人,俘虜一百多人,自身傷亡不到三十人,可謂是一場乾脆利落地殲滅戰。

戰鬥結束後,德·耐特與鄭芝豹親自登上東岸,檢視這場戰鬥的成果,並督促聯軍士兵將五噸黃金從地下金庫中搬到船上。

在親自監視着士兵們把金庫搬空之後,鄭芝豹與德·耐特打了個招呼後,帶着手下自顧自回返“怒濤”號歇息。

鄭芝豹的態度已經十分明確:大明只要黃金,對其他所謂的戰略物資根本沒有半點興趣。

希爾內斯炮臺的位置十分偏僻,遠離城鎮和人口密集區域,夜晚連天的炮火聲雖然傳出很遠,但驚動的人很少,而且聽到動靜的平民百姓們根本不明所以,就算到了現在這種狀況,也沒有人會認爲有敵人能打到英國本土,於是,在炮火安靜下來後,些許驚疑不定的居民也沒人膽子大到敢連夜過來查看情況,這種微妙的狀態就這樣維持了下去。

第二天天色剛剛亮起,休息了一夜的聯軍艦隊繼續溯江而上,直奔查塔姆船塢而去。

德·耐特在希爾內斯炮臺附近的河面上留下了十艘炮艦以及三百名士兵,用於看守那些臨時無法帶走的物資和俘虜,主力炮艦依舊跟隨他繼續北上。

聯軍艦隊經過大半天的航行,沿途經過了數個城鎮,但並沒有人對泰晤士河上的這支艦隊投以關注的目光,所有的英國人都以爲這是自己國家的艦隊,聯軍艦隊就這樣堂而皇之地進抵了查塔姆船塢附近。

聯軍艦隊一路都是順風,並沒有因爲遇到逆風而導致炮艦擱淺,在通過望遠鏡看到查塔姆船塢附近的英軍炮臺後,德·耐特一直懸着的心終於徹底放了下來:上帝保佑,該當自己建此奇功,本來這項成敗各佔五成的計劃最後的成功已經近在眼前,接下來只要把護衛船塢的炮臺拿下,那麼整個英國海軍大本營就會成爲自己的戰利品,這一戰將會讓自己永載史冊!

查塔姆船塢附近泰晤士河的索思利炮臺上,泰晤士河到這裡正好拐了個彎,河面向北行駛的船隻,艦首都是直衝着炮臺。

今日負責值守的兩名士兵正在有一搭無一搭的閒聊着,兩人談論的話題就是離此不遠的倫敦正在爆發的黑死病(鼠疫),語氣裡帶着焦慮和不安,都在爲住在倫敦的家人擔心着。

兩個月前,曾經在一百年前肆虐歐洲的黑死病捲土重來,再度入侵英國本土,由倫敦的西區擴及東區,短短几十天的時間,已經導致倫敦市裡病死了三千多人,並且疫病的發展勢頭沒有絲毫減輕的症狀。

就在兩人說話間,一名士兵不經意一瞥之下,突然發現泰晤士河上出現了一支艦隊的身影,並沒有接到長官通知的他先是一愣,隨後他一推背對着河面的同伴高聲喊叫道:“查爾斯,快看!

這是什麼情況?!

我們怎麼沒有接到艦隊回航的命令??”

查爾斯趕忙回身低頭俯瞰河面,只見彷彿望不到邊的炮艦正接着南風的古蕩,沿着河面逆流而來,目測距離他們也就有五六英里的樣子。

“我感覺有些不對!

索克亞,你快去報告長官,我用旗語和對方聯絡一下!”

索克亞聞言立刻匆忙轉身衝下瞭望塔,直奔炮臺底層的指揮官房間而去,查爾斯從一旁的角落裡拿起一紅一黃兩面小旗,直起身後衝着正緩緩駛來的首艦搭起了旗語。

按照英軍的紀律,只要河面上有炮艦靠近炮臺,必須在五英里範圍時與炮臺哨兵進行聯繫,否則將會遭到炮臺炮火的打擊。

查爾斯的旗語剛打完一遍,河面艦隊的首艦隱約有火光閃現,緊接着,一聲巨響聲震四野,一顆彈丸掠過天空衝着炮臺區域飛了過來,彈丸最終砸在了炮臺下方數十米的地方。

這艘炮艦用前甲板上的巨炮,對查爾斯的旗語做出了迴應,很明顯,這不是英國的艦隊,是敵人。

炮聲響過之後的瞬間,炮臺上鐘聲大作,正在陰涼地裡休憩的英軍炮手們顧不得穿好軍裝,一窩蜂似的向各自的炮位奔去,這時候河面上的炮聲已是響成了一片,一片白色的風帆向北鼓起,整個艦隊加速向前行進,各艦前甲板的主炮也依次打響,一顆顆彈丸向索思利炮臺急掠而來。

雖然炮臺上的巨炮也進行了還擊,但以滑膛炮可憐的命中率,想要命中正在行駛中的戰艦,一個需要集火,二需要運氣,但可惜的是,在炮艦兇猛無比的火力覆蓋下,炮臺上十六門重炮很快被打啞了六門,當聯軍艦隊船身衝向炮臺時,比剛纔更加密集的彈雨襲來,在這種區域火力覆蓋下,炮臺上的巨炮很快徹底被打啞,駐防士兵的屍體死傷枕籍,炮臺上到處是斷肢殘臂,其狀之慘令人不忍直視。

崇禎二十年七月初九日下午兩點鐘,明荷海軍編隊在將索思利炮臺的防禦火力打啞後,艦隊直達查塔姆船塢,將正在維修和建造中的十八艘英國軍艦或是燒燬或是帶走,而在多佛爾海峽的會戰中,明荷聯軍艦隊在持續半月的激戰中也是佔得上風,總共擊毀擊傷英國軍艦二十六艘,自身損失十一艘,英國主力艦隊最後率先推出了戰場。

英國接連遭遇大敗,加之倫敦的瘟疫出現不可控局面,爲防止整個局勢徹底失控,英國政府不得不派遣使團前往荷蘭議和。

隨後經過長達近一個月的談判,明、荷、英三國簽訂了《佈雷達和約》,根據和約英國放寬了《航海條例》,放棄了在荷屬東印度羣島方面的權益,將英屬南美洲蘇里南割讓給荷蘭,並把英屬西印度羣島割讓給了大明帝國,英國政府嚮明、荷兩國賠償二十萬英鎊的戰爭損失。

從此之後,《佈雷達和約》成了整個英國的恥辱,英國舉國上下都是義憤填膺,發誓將來一定要用勝利來洗刷這次的國恥。

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七十章 商路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
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七十章 商路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