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戰1

深秋季節的大地,草木凋零,田野之間一片荒疏。

辰時左右,河南汝寧府城汝陽城東南十里的一座山上,總理五省軍務的盧象升正在山頂觀察遠處連營幾十裡的流賊陣營。他身材高大消瘦,身披一件鎖甲,頭戴八瓣帽盔,左右胳膊上都戴着鐵臂手。天雄軍中軍官楊茂功侍立身側,盧象升的貼身侍衛吳大定手扶一柄二十斤的長刀站在他的身後。

觀察良久之後,盧象升眉頭緊鎖,轉身邁步向山下行去,楊茂功和吳大定趕忙跟隨身後。

楊茂功開口問道:“督帥,賊寇勢大,我們該如何應對?”

盧象升頭也不回的的邊走邊開口道:“一直以來闖賊就是我等最大對手。其部下蕃漢騎兵衆多,擊敗其容易,但剿殺幾無可能。此次闖賊與張獻忠合營,人馬驟增到幾十萬之衆,確實難以一舉擊破,回營後召集諸將合議吧!”

來到山下大營的主帳後,盧象升吩咐召集手下千總以上軍官,以及兵部調遣過來的遼東祖寬和李重進等諸將議事。

不一會,天雄軍各將官紛紛來到大帳,祖寬和李重進等遼東將官則是姍姍來遲。

等衆人到齊後,盧象升面色沉靜的看着衆人,緩緩開口道:“闖賊、獻賊圍攻汝陽已經數日,府城岌岌可危。我等身爲朝廷官軍,自是以剿賊守土爲職責。本官適才查看敵陣,其人數雖衆,但外圍根本沒有設立營寨,守備及其懈怠,唯有靠近府城位置,方能見到略微齊整一些的營寨。可見只是一羣烏合之衆,我軍目前位於賊軍側翼,本官決意先以弓弩射殺,後以馬隊突擊,將其外圍擊潰後,驅趕潰兵衝擊其老營。此戰不求能將闖賊一句擊殺,但求殺傷其老營主力,削弱其有生力量,並解除汝陽之圍。各將回營後埋鍋造飯,之後展開攻殺,衆將意下如何?”

天雄軍是盧象升自大名府一手打造起來的,對他忠心耿耿,自楊茂功以下皆是拱手接令。那邊祖寬、李重進的部下則是一陣嗡嗡的議論之聲。

盧象升目光看了過去,身形粗壯,一臉絡腮鬍子的祖寬大咧咧的出列拱手道:“督帥,賊兵勢大,人馬足有幾十萬。督帥的天雄軍只有五千人馬,末將手下不過三千騎兵,李將軍只有一千七百,這統共不到一萬人馬,要去攻打幾十萬賊寇,恐怕會損失較大。末將倒不是畏敵怯戰,這些山溝裡出來的土匪末將還沒放在眼裡,只是賊寇人多勢衆,末將怕手下的兒郎們折損太重啊!”

楊茂功等天雄軍諸將見他當面頂撞督帥,心下都是氣憤不已,看向祖寬的目光已是不善。這些遼東來的野蠻人,仗着自己人馬精銳,驕橫跋扈,誰都不放在眼裡。

盧象升神色不動,開口道:“那祖將軍覺得應當如何呢?”

祖寬滿不在乎的開口道:“末將以爲再過幾日賊兵就會攻破汝寧,破城後賊定會大掠全城,外圍之賊也會參與劫掠。到時乘賊兵混亂之際,我等尾隨掩殺,定能大破賊寇!”,遼東諸將紛紛出聲附和,支持自己主將的打算。

盧象升心頭憤怒,但面上絲毫未顯,他開口道;“祖將軍是從帶兵打仗的方略來看,此法固然可行,但你等考慮過汝寧城中的官紳百姓嗎?城破之下,依照賊兵的秉性,城內的百姓會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嗎?”

祖寬擡眼看天,傲然道:“我等是朝廷官軍,只管剿賊,至於百姓如何,那是官府之事,與我等無干!”

盧象升終於按捺不住,面露不悅之色,語氣嚴厲起來:“既是朝廷官軍,自當以保境安民爲責!本官奉命總理五省軍政,決不能坐視城破人亡的慘劇在本官的眼皮底下發生!祖將軍不必多說,兵部調遣你等遼東兵馬歸本官所轄,那就要聽從本官號令!一旦馬隊突擊,本官會一馬當先衝鋒在前,回去準備吧!”

天雄軍諸將單膝跪地領命,祖寬還待繼續出言抗命,身後的李重進暗暗的扯了一下他的衣甲,他才悻悻作罷。草草的衝盧象升拱了拱手,率領屬下揚長而去。

待帳內衆將走後,楊茂功氣憤的開口道:“那個姓祖的遼東蠻子如此驕橫,督帥就該下令以違抗上命爲由將其斬殺!滅一滅遼東佬們的威風!居然敢這樣對督帥講話,他的眼中還有朝廷嗎?”

盧象升搖了搖頭,說道:“大戰近前哪有擅殺大將之事?遼東諸將因朝廷需依仗其抗拒建虜之故,養成了驕橫跋扈之姿,現今遼東十八萬人馬已成了尾大不掉之勢,聖上及朝廷諸公雖然心裡明瞭,但內憂外患之下,只能聽之任之了!唉,當今之計,唯有剿滅流賊之後,才能再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楊茂功面露迷惘之色,開口道:“督帥,這流賊還能剿滅嗎?屬下自崇禎二年起就跟隨督帥征戰四方,可流賊從當初的幾千幾萬,到現在的幾萬幾十萬,越剿越多,末將和手下的衆位老兄弟都感到越來越沒有底氣了!”

盧象升緩緩走到楊茂功跟前,看着這個跟隨自己六年之久,經歷過大小上百場戰鬥的愛將。將雙手搭在楊茂功的肩上,明亮的眼神注視着他的雙眼,叫着他的表字溫聲說道:“漢臣,你跟隨我這麼多年來,我們並肩戰鬥,數次從屍山血海裡殺出,名義上我是你的上官,實際心裡我拿你當子侄看待,你我之間的情誼和親人一樣。我也曾經像你現在這樣迷茫過,前路艱險,不知何去何從。疲累交際之時,我也一再想念家鄉多病的老母,懷念江南的美景。可如今我大明邊事破壞殆盡,中原有流賊肆虐,天災人禍接踵而至,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我作爲一個大明的臣子,飽讀聖賢書,知道自己必須站出來肩負起屬於我的那份責任,至於結果如何,老天爺自有安排!你和天雄軍的所有兄弟們,我們都是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廓清天下,還百姓一個太平世界,讓百姓能安居樂業,不再遭受兵災之苦。就在上個月,我接到了聖上寫來的密信,聖上在密信裡坦誠自己對於剿賊之事操之過急了,讓我與洪督改變原先剋期剿賊的方略,緩緩圖之,並言明對我及洪督無條件的信任與支持,讓我們放手施爲,不必害怕朝廷言論對我們的不利,所有後果聖上一力承擔!漢臣,你知道嗎?六月之前,爲了完成聖上交辦的半年之內剋期剿賊之任,我內心是多麼的惶恐不安,生怕因自己能力不夠,耽誤了聖上的剿賊大事!你也知道,爲了追擊賊寇,完成使命,我曾經連續數日不眠不休,就是怕辜負了聖上的期待啊!雖然明知不可能,但我仍舊盡全力去奮戰!也多謝你們這些隨我多年的老兄弟,離家數年不曾回家探視,有的兄弟長眠在了異土他鄉!”說道這裡,盧象升眼圈微紅,聲音哽咽。

很快他調整好情緒,把手從楊茂功的身上放下了下來,揹着手在大帳中緩緩走動,邊走邊說道:“漢臣,我從信中感覺到了聖上的變化,這種變化雖然很細微,但還是被我察覺到了。聖上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不再急躁易怒,不再好強爭勝。變得沉穩平和,睿智擔當,這讓我大感振奮!漢臣,告訴你,聖上思及我部一向缺少糧餉,已經從內帑中下撥錢糧與我。因地方不靖,糧餉已運至汝州。等打完這場,我就率領你們去汝寧領取糧餉,順便就地修整一番,讓將士們給家裡報個平安,也順便將餉銀寄回家中補貼家用。漢臣,這一仗我們一定要將闖賊打痛,將其趕回大山之中,也讓中原的百姓有些許的安穩時日,你去把消息告訴給弟兄們把,也好讓士氣振作起來!”

楊茂功對盧象升是發自內心的敬佩。作爲朝廷重臣,每次臨敵,盧象升以文臣的身份衝鋒陷陣,勇不可當,極大的鼓舞了全軍的士氣。

軍中曾經三天斷糧,盧象升也同樣不吃不喝,因此深得將士之心,作戰都奮勇向前。在缺乏糧餉的情況下,盧象升只能以人格魅力來感染手下,身先士卒,與部下同甘共苦,時時激以忠義,方纔使天雄軍漸漸成長爲了天下的精銳之師。

現在聽到皇上撥下了糧餉,已經一年多不曾見到軍餉的楊茂功高興的像個孩子般,他攥緊拳頭揮舞了一下,咧開嘴哈哈大笑起來。

笑着笑着淚水慢慢從眼睛裡流了下來,笑聲逐漸變成抽噎,到後來直接泣不成聲。

盧象升對楊茂功的舉止感同身受。天雄軍餉銀斷絕了一年多,糧食也是時斷時續。在鄖陽追擊老回回、過天星等賊寇時,數日在深山絕谷之中,千里沒有人煙的地方,和士兵僕人起居,糧草無繼,幾日間忍飢挨餓。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他率領部下剿殺賊寇數萬,九戰九勝,終於使鄖陽一帶賊寇銷聲匿跡。

他走過去拍着楊茂功的後背,笑道:“怎麼?聽到發餉銀高興傻了嗎?”

楊茂功止住哭聲,用手背摸一把臉上的淚水,紅着眼睛說道:“末將想到了那些陣亡的兄弟,他們的家人現在還不知道他們逝去的消息,家裡的老少還盼着他們能把餉銀寄回家中養家餬口!末將剛纔想過了,把自己那份餉銀分成數份,給和末將相熟的陣亡兄弟家中寄去,雖然不多,但也算末將的一份心意!”話未說完,再度哽咽起來。

盧象升眼中淚水滾滾而下,數度開口數度哽咽難言,良久心情才平復下來。

他神情莊重的開口道:“自崇禎二年起跟隨盧某征戰的弟兄,陣亡者已經數百,傷殘者也逾千之數,盧某愧對其家中父老妻小!雖然朝廷有制撫卹,但對於一個鮮活的生命來講,那點撫卹微不足道。其家人在失去親人的痛苦後還要艱難度日!只是我雖有心,但無力改變這些。好在我們有明君在位!漢臣,聖上已明旨頒發天下,所有在與流賊建奴作戰中奮勇殺敵戰歿者,撫卹家人白銀一百兩,永業田二十畝,傷殘者減半!聖上還要在京城建祠立碑,將所有爲國犧牲將士的姓名刻於碑上,每逢節日遣官祭祀,大明不亡,香火不斷!我也是剛剛從邸報上看到的消息,你先把消息說出去,等此次戰後,我會讓書記官與你一同統計這六年來陣亡及傷殘將士的姓名、籍貫,然後上報兵部,後事由兵部照章辦理。聖上爲防止撫卹銀被侵吞,特意讓兵部、督察院、錦衣衛各自派人監督此事,有如此明君,何愁將士們不奮勇殺敵呢?剿滅流賊之事大有可爲啊!”

楊茂功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楞了一會,高聲叫道:“督帥,你剛纔所說是不是真的?!”

盧象升微笑着看着他,表情肯定的大大的點了一下頭,楊茂功嚎叫一聲轉身衝出大帳,不一會,盧象升所說迅速傳遍整個天雄軍營地,震耳欲聾的歡呼聲響徹整個軍營。

在距離天雄軍營地不遠的遼東馬隊營地,李重進正在祖寬的大帳裡勸導他。祖寬嫌帳內燥熱,脫掉衣甲精赤着上身,裸露着濃濃的護胸毛,正在罵罵咧咧。

二十餘歲的李重進比祖寬年齡小,祖上是李成樑的家將出身,李重進自幼學的一身馬上的功夫,但因李家早已沒落,所以沒沾到光,他也爭氣,從小兵開始,一步步積功升遷,現在累功官至遼東遊擊將軍,手下一千七百馬隊,成爲遼東軍閥裡一隻不可忽視的力量。

他開口道:“大人,我等畢竟是朝廷官軍,日常可以散漫一些,但這次兵部將我等調遣來內地,歸屬盧督帥麾下效力,就是看中我們關寧鐵騎的犀利之處。現在是在河南,不是在遼東,萬一盧督帥以不尊上令爲由把我們的腦袋砍了,那才冤枉呢!大人暫且忍耐一下,不就是眼前的土寇嗎?人數再多在我們眼裡也是土雞瓦狗,等打完這場,咱們尋個理由迴轉遼東。回到老家,我們怎麼鬧騰也沒事,您說對不對?”

祖寬斜了他一眼,開口道:“他敢!要是他敢砍了我的腦袋,那就是和整個關寧鐵騎爲敵,到時家裡的弟兄們鬧將起來,朝廷定會讓他以命抵命,現在文官不值錢,咱們這些有槍有刀有馬的纔是爺!”

李重進賠笑道:“卑職當然知道大人所言屬實,但好漢不吃眼前虧,咱們就當給朝廷個面子就是了!”

祖寬哼了一聲,李重進使了個顏色,一旁祖寬的親兵過來給他套上盔甲。

李重進說道:“我回去招呼兒郎們吃飯,等會開戰咱們看看盧督帥是不是真會衝鋒在前,要真那樣,我李重進就服了他!”

祖寬不屑的撇撇嘴,說道:“你啥時候見過文官衝陣的?還不是耍耍嘴皮子,待會還得指望咱老子們賣命,最後功勞全都是他們的!孃的,老子想想就氣得慌,就你說的,他盧象升真要敢衝陣,就算一個流賊也沒殺了,老子也服他!”

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三十章 預謀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三十章 預謀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十六章 平叛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
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三十章 預謀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三十章 預謀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十六章 平叛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