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佯攻

他略微不滿的哼了一聲,初次上陣的流民毫無戰鬥經驗,按理說應該以部分老賊爲骨幹,帶一帶這些新手,經過幾次戰陣後,新人就會迅速成長爲老兵。但他今日攻城爲的不是破城,所以索性將從未上過戰場的流民派了上去,反正有的是流民,死一千馬上能招一萬來,只要手中有錢糧就行。

但若總是派流民攻城,折損人手不說,士氣也會受到很大打擊。而守城一方正好相反,士氣會得到極大提升,所以還是要適當的給守城方一點壓力纔可。

張獻忠大手一揮,孫可望頓時會意,低喝一聲:“跟我來!”,十餘名張獻忠的親兵抽刀出鞘,跟在孫可望的身後,迎向敗退回來的幾十名流賊。

孫可望率先衝入逃回來流賊當中,雙手握刀橫向一揮,一名流賊的首級飛起數尺後落在地上,咕嚕嚕滾動幾步面部朝上方纔停止,大股鮮血從脖腔中噴出。那名流賊臉上滿是驚怖之色,雙目圓整,嘴巴微張,彷彿不相信發生的一切。

孫可望再次舉刀斜劈,吐氣開聲中,一名賊兵來不及躲閃,慘嚎一聲,斜肩帶背被斬做兩段。

張獻忠的十餘名親兵一擁而上,本來就被城下那一幕嚇得驚魂未定的敗兵,那經得起這羣武技高強,裝備精良的精銳砍殺,慘叫聲不斷響起,轉瞬之間,退回來的賊兵全部被斬於當場。

孫可望提着還在滴血的長刀轉回,面上絲毫未見異樣。李定國則是眉頭微皺,心中略感不忍。他覺得讓這些未經訓練的流民上陣,本身就是主將的錯誤,現今更是將敗兵斬殺,這樣雖然能震懾士卒,但也同樣會導致士卒心中恐慌不安。

張獻忠滿意的點了點頭,下令道:“兩百老卒,一百盾牌手,一百弓手,四百新兵,再打一陣!三架梯子!可望你督陣!”

隨着不斷的號令聲,第二波攻城的賊兵從陣中出列,十餘名賊兵扛着三架梯子率先向城牆奔去,賊人避開了適才戰鬥過的那段城牆,選擇了南門西側一段城牆。

一百弓手在盾牌手的掩護下向城牆靠近,扛梯子的賊兵膽戰心驚的靠近城牆,發現和上次一樣,守城官軍並無動靜。賊人們壯着膽子將三架梯子相隔不遠架好,用手腳固定住長梯後,心裡就開始祈求滿天神佛護佑了,剛纔短暫的激戰他們都看的清清楚楚,守城往下扔的巨石殺傷是在太驚人了。

弓手們來至架好的梯子附近,距離城牆十餘步站好,盾牌手聚集在他們四周,隨時準備舉盾遮蔽。六百名攻城的賊兵也在向梯子接近。

指揮弓手的頭領高聲喊道:“搭箭!”

一百弓箭手紛紛箭將只搭在弓弦上,然後後撤步拉開弓弦,身子後仰朝向半空。

攻城的賊兵加快腳步靠近梯子,一批經驗豐富的老卒率先登上梯子後迅速向上攀爬,十餘息之間就爬到一半的位置。

和上次一樣,也是一聲銅鑼聲響過,垛口出現官軍身影,舉起礌石準備砸下。

“射!”

隨着一聲號令,弓弦響動中,一百隻長箭眨眼間射上半空,力道衰竭後,箭只掉頭向城頭上的官軍紮了下來。

城頭上隨即發出一片慘叫聲,有的礌石被砸了下來,有的官軍尚未手中石頭尚未砸下,便已被長箭射中。衛所兵戴的斗笠是布帛所制,被鋒利的箭頭直接貫穿,哼都沒哼一聲,便直接跌到斃命。

因爲防禦面積相對較小,數名衛所兵搬着礌石輪流下砸,所以第一輪只有幾塊礌石扔了下來,然後這片城頭便被弓箭覆蓋,數十名衛所兵或死或傷,城頭隱隱傳來急速的高喊聲:“散開!散開!盾牌!盾牌!”

砸下的幾塊礌石也給流賊帶來的傷害不大,由於是直接對着梯子上的賊兵砸的,所以兩架梯子上的賊人被連砸帶撞的滾落地面,好在城頭被弓箭壓制住,沒有持續的石塊砸下,所以這次只砸死一個賊兵,傷了數人。

流賊的弓手持續向城頭拋射,在這種密集火力的掩護下,三架梯子上當先的賊兵相繼登上城頭,流賊弓手停止了射箭,短短時間內,每人射出了五隻箭,弓手的手臂已經開始痠麻。

內地的衛所兵多少年沒經過戰陣了,眼見賊兵登城,登時心中發慌,城頭上一片混亂,有人想戰,有人想逃,有人高聲嘶喊,登上城頭的數名賊人跳下垛口揮刀舉槍向官軍殺去。

這片區域的官軍有上百人,雖然大部分人心中膽寒,但還是有血勇之人。十多名衛所官軍發一聲喊,在一名百戶的帶領下將登城的幾名賊兵半圓形圍住,那名百戶舉着大盾,整個身體縮在盾牌後面,奮力向前衝去。

一聲悶響中,身體和盾牌的重量,加上衝擊的速度加在一起,把一名賊兵撞翻在地,十餘名衛所兵挺槍亂刺,先登的數名賊兵雖然也吃着小盾,但架不住十餘杆長槍的捅刺,加上手中刀是短兵,還未等他們靠近,便被捅翻在地。

那名百戶狂吼道:“堵住垛口!”隨即合身衝向一名站上垛口的賊兵,雙手舉盾猛地往前一推,那名賊兵驚叫一聲,從六七米高的城頭墜落城下,砸在城下密密麻麻的賊兵之中,頓時一片人仰馬翻,賊兵們呼喊叫罵不止。

這時李隆帶着一隊人趕了過來,他手持一根長約數尺的鐵棒,照着一架梯子上剛剛露頭的賊兵砸下,那名賊人的頭部被砸的稀爛,身子直接從梯子上滾落,後邊一串賊兵被撞了下來。

衛所兵看到主將勇猛,頓時士氣大振,槍刺刀砍下,登城的賊兵全部陣亡。

在李隆的高聲喝叫下,灰瓶礌石雨點般被拋下,城下的賊人在驚叫慘呼中紛紛逃離,賊兵弓手因爲也受到波及,不得不回撤到距離城牆數十步的距離,這樣雖然安全了,但再想射箭,那給官軍造成的傷害就微乎其微了。

孫可望眼見這一次還是無法得手,微嘆一聲後道:“鳴金!”

一陣急促的銅鑼聲響起,想撤又怕被督陣砍殺,不撤又被官軍砸的膽寒的賊兵們如聞梵音,個個撒丫子跑了回來,不少新兵生怕跑的慢,丟掉兵刃空手逃回。

城頭上又是一片歡呼聲,李隆吩咐用鐵鉤將流賊的梯子勾到城上,以免流賊再次攻城時用到,然後安排人手打掃戰場,搶救傷員,至於流賊的屍體,直接被官軍擡起來丟到了城下。

孫可望清點了一下人數,將丟棄兵刃逃回的士卒找出來,然後下令全部斬首,一時間人頭滾滾,幾十名賊兵命喪在自己人手中。第二次攻城又造成了數十人傷亡。但這次攻城的意義在於,摸清了守城官軍的實力,倘若真是要發起攻擊,數十架梯子架起,精銳老賊擔當主力,孫可望自信用不了一刻鐘就能打破壽州,衛所兵的確是不堪一擊,比一般流民強不到哪去,只是佔據了地利優勢而已。

孫可望帶隊回到本陣,命士卒各自歸隊,然後來到張獻忠面前,拱手道:“義父,這回折損了三十餘人,但守城官軍實力也已探明,孩兒敢說,不用一刻鐘便能登上壽州城頭!”

張獻忠笑道:“俺也看到了,這些衛所兵比起邊軍可差得遠了,這是好事!時機一到,便拿下壽州!可望,遣人去收攏屍體,就地掩埋!”

孫可望領命,去陣中點出兩百流民,遣一名小頭目打着白旗來到城下,向官軍喊話說明來意後,徵得了官軍的同意,兩百名民夫拿着鐵鍬鋤頭,在城牆百餘步外挖了數個大坑,然後將兩百餘具流賊屍體扔到裡面填埋好,這兩場小小的戰事便正式完結。

張獻忠之所以下令掩埋屍體,並不是慈悲之心發作,人道主義光輝映襯的緣故。主要是天太熱了,屍體若不及時掩埋很可能發生瘟疫,一旦擴散開來,全軍覆沒也不是不可能的。

李隆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雙方一拍即合,官軍甚至還從城上用繩子墜下一些竹筐,裡面裝滿了生石灰,到時灑在坑裡,能更好的消除可能產生的疫毒。

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八章 皇莊4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九十三章 城外
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八章 皇莊4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九十三章 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