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

就在嶽託率領的清軍南下進攻錦州的同時,距京師千里之外的山東登州府也是一番熱鬧的景象。明軍劉國能部和張文耀部總共五千人馬奉命先後抵達這裡,加上鄭家派來的十餘艘大船也停靠在修繕一新的碼頭上,這讓原本人煙稀少的登州逐漸變得喧鬧無比。

當年登萊巡撫袁可立所建的營盤雖已廢棄多年,但以石頭爲根基的房舍大部分都保持完好的狀態,只是因爲長久無人居住、缺少人氣的緣故,很多房屋的屋頂坍塌損壞。

登州知府王應賢在接到內閣行文、得知不久有大軍前來駐防後,隨即上本戶部說明情況並討要修繕房屋碼頭所需的錢糧,在朱由檢的親自過問下,戶部下撥五萬兩白銀、五千石糧食送到登州府以供所需。當然了,隨同錢糧一起來到登州的還有錦衣衛與督察院的御史。現在只要是朝廷下撥地方官府萬兩以上銀兩的,都要有錦衣衛和御史的聯合監督,這個由朱由檢首倡的舉措現在已經成爲朝廷的慣例,閣老重臣們對這項指令都是舉雙手贊成,因爲他們認爲皇帝此舉是爲了加強朝廷權威刻意爲之的。

本想着能從中撈取好處的王應賢等登州府官員們這下傻了眼,一氣之下本想消極怠工、敷衍一下完事,但在錦衣衛和御史的冷臉催促下,只得捏着鼻子召集民夫開始了施工。

最先抵達登州的是鄖陽參將劉國能率領的兩千餘人。

劉國能所部在剿滅張獻忠一役後被安置在了竹山,他本人則是領着遊擊將軍一職,同時朝廷在軍中派駐了錦衣衛作爲軍紀官專管軍法軍紀,並且從盧象升的天雄軍中調來千總王方以及兩百士卒安插在了他的軍中。

劉國能對此到沒什麼意見,自己已經成爲朝廷的高級將官,從此之後自是會忠心耿耿的效命就好。

兵部隨後給劉國能部下達了命令,讓他在屯田練兵的同時清剿收攏鄖陽及周邊府縣的殘餘流賊和山匪。

按照兵部指令,劉國能手下的四千餘人在裁汰老弱傷病、並給與安家銀後全部就地安插屯田耕種,最後剩下了不到兩千人,隨後遵照兵部的指示,劉國能又從投降的流賊中挑選了一千人充入隊伍中來。剩下的降賊則在嚴密的監視下就近屯田,等到五年後纔會根據表現轉爲平民的身份。

身爲降將的劉國能當然想好好表現一番,剿賊便成了最好的手段。

這種戰功能給他帶來升賞的同時,也會徹底洗白自己原先的身份。

在剿滅張獻忠、羅汝才、老回回等人之役中,雖然大部分流賊或死或降,但還是有不少流賊趁亂逃走,其中甚至包括老回回馬守應這樣的巨寇。

這些死性難改的流賊們僥倖逃得一命後,很少有良心發現後重新做人的。在得知大股官軍離開後,躲藏於大山中的流賊殘部紛紛聚攏起來佔山爲王,由流賊變成了山匪。這些賊人雖然不敢再如從前那般囂張,但還是經常搶掠附近的村莊農戶,給當地的百姓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在探知幾夥數百人的大股山匪營地後,劉國能與王方以及賀三冠、王二娃等將領分成數隊,帶着人數不等的官軍由竹山出擊,或是夜襲或是埋伏,將這幾股山匪全部剿殺,一個活口沒留。

隨着幾股規模較大山匪的相繼覆滅,鄖陽、南洋、汝陽幾府的匪患基本消除,劉國能又派出數只百人小隊,對一些數十人的小股山匪發動了攻擊,不到一年的時間,河南腹心之地的匪患終於被一掃而空。

在圓滿的完成了剿匪的任務後,劉國能被拔擢爲鄖陽分守參將一職,王方擢爲遊擊將軍,賀三冠、王二娃幾人也都升爲了千總,參與剿匪的士卒們也都得到了升賞,傷亡士卒也得到了撫卹和安置,這使得全軍上下無不喜笑顏開。

雖說分守參將一職已經是一個不錯的職銜,但劉國能卻並不滿足。但現在大明境內的流賊基本已經肅清,想要再立功升賞已是很難了,除非去關外打建奴,到時候只要不死,官職肯定會提升。但聽說建奴兇悍異常,別說自己這樣的雜牌軍,就算盧督臣的正規軍也不見得能打得過他們,除非官軍精銳都打光了,要不根本輪不到自己。

就在劉國能暗歎不已時,兵部的調兵文書突然自京師送達了竹山,在得知自己所部將會尋機登陸遼東,直搗建奴老巢時,劉國能懷着喜憂參半的心情,在補充好糧草之後,率部拔營一路向東而去。

六月中旬抵達登州併入駐已經修葺一新的營房後,劉國能與王方從兵部留在登州的官員那裡瞭解到了整個復遼戰役的方略。

登州原先也有過十分強大的水師,但自從流賊四起後,朝廷的銀兩物資都用在了剿賊的官軍身上,登萊水師由於缺乏經費也就漸漸地衰敗下去。最多時曾有過百餘艘大小船隻的船隊現在只剩下了十餘艘,並且還是老舊不堪,看樣子好像一下水就能沉進水裡一樣;由於缺少糧餉,大部分水師將官士卒或是逃走或是偷偷開墾荒地做了農戶,有一些眼界寬、消息靈的則是駕着破船南下,自薦到江南豪商的商船上做起了水手。

水師雖已廢棄,但碼頭仍在。雖然已是破敗不堪,但只要有銀子,很快就會恢復到舊日的模樣。

劉國能部在軍營中操演數日後,碼頭也修好了,停靠在外海的鄭家船隊二十餘艘大船先後駛進港灣停靠在碼頭,碼頭上是登州府僱來的上千民夫。

兵部和登州府的官吏上前與鄭家派來的人相互出示了文函,在確認無誤後,登州府的官吏開始招呼着民夫準備卸載船上的物資。

其實也不是什麼物資,船上是糧食,二十餘艘船上都裝滿了鄭家自暹羅、占城等過採購來的稻米,二十餘艘四百料的大型福船足足運來了六萬餘石稻米。

這些卸完糧食的船隻將留在登州,幫助準備渡海作戰的官軍熟悉海況和水性。

這批糧食除了供應劉國能、張文耀部就食以外,剩餘的將會封存入倉以作官府賑災急需之用。

在劉國能所部近三千人上船適應海況月餘之後,遠在西安的張文耀帶着三千人,長途跋涉近三千里,耗時兩月有餘後,與七月中抵達了登州府。

張文耀和劉國能雖然都是從陝西造反起家,但劉國能早早的便與羅汝纔等人離開陝西到處流竄,兩人之間都是隻聞其名、未見其人,這回因着同一件事聚到一起,兩人見面後也是彼此慨嘆不已。

因爲駐紮在同一個大營內、加上兩人特殊的身份屬性,很快張文耀與劉國能便熟絡起來。但兩人交談之間都竭力避開提到往事以及高迎祥等舊人,這種犯忌諱的話題最好不要私下提起。

“老劉,額總覺着這回朝廷派給咱們的差事有借刀殺人之意,這渡海去端建奴的老窩怕是沒那麼容易,額可是聽說建奴不好對付,若是人家防備嚴密,咱們這數千人還不夠給建奴塞牙縫的!”

火辣辣的日頭照的大地一片明晃晃的,山東半島的七月是最爲炎熱的時候,內陸地區早晚已經有了涼意,涼爽了大半個夏天的半島卻開始熱起來。

大營內一顆粗大的柳樹擋住了日頭的直曬,一陣陣微風帶來了一絲清爽。

赤裸上身的張文耀坐在樹蔭下一張長凳上,一腳着地,一腳踩在凳子上,將手中粗陶碗中的涼開水咕嘟咕嘟一口氣喝完後,擦了擦嘴角的水漬,將水碗擱在凳子上,對着幾步外坐在一張交椅上發愣的劉國能開口道。

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九十章 平息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
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九十章 平息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