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

只有將這些大佬們北遷,之後任用自己中意的官員掌控府縣,政商合一的東林集團纔會沒了根本,勢必會逐漸消亡。

至於新的利益集團的誕生,在嚴格的監督機制制約下,很難再達到現在東林黨集團的規模和危害。

南京政府北遷的打算朱由檢誰都沒告訴,包括負責施工的外戚們,營造房舍也是打着京城擴建的旗號進行的,就算有人懷疑,也絕不會想到皇帝將來會有如此驚人之舉。

解散南京政權的想法肯定會受到京城重臣們的一致歡迎。對於南京政府這樣一個超然的存在,朝臣們心裡早就厭煩無比,但同時又無可奈何,因爲大明自成祖一下的歷代帝王,雖然也有對南京不滿,但始終缺乏勇氣和魄力來打破這個朝廷的枷鎖。

南京各部寺的同仁們對朝廷的某些行文政策根本不屑一顧,無數次的直接打臉京城朝廷,擺出一副不服來乾的囂張嘴臉。

只要朝廷打算懲處南京某一位部司高官,那就等於捅了馬蜂窩,立刻會有無數的彈章直送京城,各種謾罵攻擊隨之而來,最終京師重臣們不得不捏着鼻子收回承命。

至於兩京各部司合併後的各級主官人選,當然要採取北重南輕的方法,南京來的全部副之,但名稱上並未改變,大家都是重臣,最起碼的面子還是要給的,但裡子就算了。

朱由檢打算採用新的官制:設立左右尚書。

比如吏部,現任吏部尚書周雲將會成爲左尚書,將來合併過來的南京吏部尚書當然爲右尚書,官職都是尚書,但在以左爲尊的時代,大家都會明白誰說了算。

左右侍郎分別也是兩人,原先朝廷的左右侍郎全部爲左侍郎,南京過來的兩個都是右侍郎。

明年南京政府北遷就先拿吏部下手,然後兵部、戶部、督察院這些重要部司一個一個來。

在朱由檢的計劃中,明年如果對建州的戰爭取得決定性成果後,南京的四十九個衛所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他會下旨裁撤全大明的衛所,取消軍戶制度,所有軍戶轉爲民戶。

在內憂外患基本消除的情況下,名存實亡的衛所制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

軍戶們兩百年來受到的剝削與種種限制將會徹底廢除,各地衛所的土地在經過丈量後分派給每個軍戶家庭,就依照孫傳庭在西安那套方法施行,給衛所高官保留一定數額的田地,其餘的分產到戶,然後輔以各種政策的的支持。

軍戶們由佃租上官的田地,變爲擁有屬於自己的田地,這將會使得全國大量軍戶的生產熱情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極大的提高全大明的糧食產量。尤其是物產豐富的江南一帶,單單南京四十九個衛所就佔用了數千萬畝田地,而這些田地的產出大都歸屬於衛所的各級將官,軍戶們辛苦一年所得也僅只裹腹而已。

實際上早就有大批的軍戶打破了朝廷名義上的限制,暗地裡從事各種產業,已於普通民戶無異,衛所的將官們除了名號以外,與地主土豪沒什麼區別。

取消衛所制、均分田地等等策略,與後世的打土豪分田地本質是一樣的,只不過是主導者變成朝廷而已,手段相對來說可能會比較柔和。

只要衛所將官們識時務,那一切都好說,若是有人敢聚衆鬧事,西安左衛就是最好的例子。

關於衛所裁撤改革一事,朱由檢準備交給孫傳庭來做。孫白谷在這方面已經頗有心得,加上其殺伐果斷的性格,更有自己爲其背書站臺,相信幾年之內就能徹底解決這個大明頑疾。

北遷政策肯定會遭到部分南京官員士紳們的強烈反對和抵制,這些人精們肯定一眼就會看出朱由檢的目的,對於這種毀其根本的做法,這夥既得利益者哪會善罷甘休。

至於他們會採取哪些舉措來對抗自己的旨意,朱由檢還未想出來。

前世的他並未有從政的經驗,人生閱歷也並不豐富,雖然知道會遇到極大的阻力,但卻不清楚對方的各種手段。

既已打算撕破臉,那就見招拆招好了。

明刀也好、暗箭也罷,在強大的武力面前,一切都如幻影如泡沫。

到時讓孫傳庭帶着一隻秦軍過去就行,五千人應該足夠,再有錦衣衛的情報消息,對付只會聚衆謾罵、到處張貼揭帖的江南文人應該不成問問題。

至於民亂,若是學滿清的大殺特殺,民亂也不足懼,但軍隊還是儘量不能對平民動用武力,對手無寸鐵的同胞動刀動槍,這與流賊有何區別?

要是有城管就好了,嘖嘖。。

孫傳庭也不是屠夫,相信以他的能力,對付江南那幫有文化的流氓應該不在話下。

對付流氓要擺事實、講道理,對付文人要簡單粗暴,對付有文化的流氓就雙管齊下好了。

先講道理,不服就打到你服爲止。

南京的勳貴們肯定不敢出頭,就算自身利益受到損害,但早就在溫柔鄉里迷失自我的勳貴們已經沒了血性,別說手中沒有武力,就算有也不敢站出來,否則的話就是整個家族會從這個世界消失。

朱由檢不由得想到,若是自己做成此事,從根本上傷害到江南士紳們的利益,後世的野史中也許會把自己罵的肉都臭了,自己的名聲搞不好就會遺臭萬年。

在這些江南文人筆下,自己的形象可想而知,什麼史上最昏暴君、最強帝國之崇禎敗亡、大明之崇禎昏君、回到明末殺暴君等等。反正就是不顧事實的亂寫瞎寫,爲了讓讀者們找到爽點,可以生搬硬套的大放狗屁,花錢買這類手抄本小說的人又沒什麼文化,只要看着爽就行,管他合不合邏輯。

沒看一些辮子戲嗎,紫禁城裡的侍衛、宮裡的阿哥阿貓都能進後宮裡勾搭皇帝的女人,越是這種罔顧史實的東西越招人愛,這就叫文化自信,懂不懂?

這些腦殘編劇不知道什麼是後宮嗎?後宮除了皇帝,還有哪個男人能進得去?那些什麼阿哥阿狗的,一成年就要搬出宮去,哪有機會去勾搭親爹的女人?這些編劇大概都是某朝餘孽,把自己的祖宗描寫的平均智商不超七十,愛屎覺羅家的後代腦子裡全是屎,偏偏有很多腦殘喜歡屎的味道。

無所謂了,讓老百姓得到實惠、讓社會大步向前纔是最重要的,橫眉冷對千夫指,誰敢罵朕就揍誰。

名聲這東西見仁見智,自己也可以僱一幫寫手美化自己嘛,寫一些比如史上最溫和崇禎、崇禎大仁君、愛哭鼻子的愛心崇禎、尊老愛幼、專門扶倒地老人的好崇禎、最貼近史實的崇禎大帝等等諸如此類的小說。

雖說這種比較寫實類的小說不討喜,賣不上一個好價錢,但起碼對得起花錢的讀者,讓他們覺着這些小說不是胡說八道、滿嘴胡扯,也讓他們知道,皇帝也不能任性胡爲,不是想砍誰就砍誰的黑澀會老大。

嗯,就這麼着吧。

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三十章 預謀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八十章 困難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四十章 大戰4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九十章 平息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四百章 佈防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
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三十章 預謀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八十章 困難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四十章 大戰4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九十章 平息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四百章 佈防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