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

上述策略定下來後,接下來朱由檢要面對的是比較棘手的問題了,因爲將要進行的改制會牽扯到許多人的利益,包括現在正在參戰的各路邊鎮總兵的安置。

遼東光復之後,曾經作爲大明關外最前哨的錦州頃刻間成了大後方,其戰略位置雖在,但戰略意義在看得見的未來已經不復存在。

從山海關一直到鬆錦,一路上設置的諸多堡寨也失去了軍事價值,裁撤已成了必然之事,嚴重拖累大明十幾年的遼餉應該壽終正寢了。

可是該如何安置事涉其中的將官士卒呢?

“皇爺,大臣們都已到齊了!”

王承恩的輕聲稟報打斷了朱由檢的思緒。

“走吧,大伴,咱們去聽一聽大臣們是何想法!”

“臣聞遼東全境收復在即,東虜跳梁已無翻身餘地,值此內憂外患皆除、四海昇平之際,老臣爲聖上賀!爲我皇明賀!”

剛剛來到昭仁殿御座前轉身還沒坐下,溫體仁率先起身來到殿中站好,神態莊重的整了下衣冠後,衝着朱由檢拱手一揖到地,其餘的各部部司主官們也是有樣學樣,皆是聚攏到溫體仁身後,口中稱頌的同時,鄭重其事地向朱由檢行了揖禮。

“諸卿平身!此次虜寇蕩平之功,與諸卿日常之勤勉盡職也是分不開的!朕希望在內外平定之後,能得諸卿之力,讓天下百姓衣食無憂,以永消不安之患!”

朱由檢看到階下一張張莊重的面孔上不時顯露的喜悅之情,心裡頭也是感慨萬千。

從後世穿越過來已經有四年了,自己一個普通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算是合格了。但剿賊平奴只是第一步,面對日益嚴重的天災,接下來的擔子也輕鬆不了。

見到朱由檢坐下後,衆臣再次施禮後紛紛退回落座,站在原地的溫體仁施禮後開口道:“不知聖上招臣等前來有何事吩咐?可是事涉戰後之相關事宜?還請聖上明示之。”

“溫卿且坐,今日之事正如溫卿所言,正是有關收復遼東之善後事宜,朕對此已有所思,如有遺漏處,諸卿聽完後儘可予以補充。”

朱由檢這幾句話中只是說讓羣臣拾遺補缺,根本沒提到讓大家修正的意思。

隨着局勢的穩定,朱由檢的權威也是越來越重,日常講話中,不自覺間已是一副不容置疑的語氣。

溫體仁帶着一臉理所當然的樣子回到座位上,其餘人等皆是一臉平靜,都在等待皇帝關於善後問題的處置辦法。

朱由檢端起王承恩遞來的涼茶輕啜一口,隨手將盞柄鑲金的乳白色玉盞放在身側矮几上,清了清嗓子後,將自己關於遼東問題的相關策略娓娓道來,殿內衆臣一邊仔細聆聽,一邊琢磨着如何從中攫取相關利益。

“將作局即刻選派官吏、工匠赴關外,並於遼陽府設立將作第二分局,建設冶鐵之所,利用當地鐵礦所產礦石,生產各種農田水利所用之農具,所有官吏工匠薪資較之京城將作局提高兩成!”

建州女真對於後世鞍山、本溪一帶的鐵礦開採已經初具規模,整個建州所需要的鐵料大部出自那裡,後續將作局只需安排一些專業人手,對鐵礦的規模和佈局再加以完善,另外新建幾處工坊和窯爐,那以後整個遼寧行省所需的農具機會源源不斷地從這裡產出。

開礦的勞力不缺。

這麼多俘虜都是壯勞力,還不用給工錢,只管飯就成,遼陽駐軍會對其進行武裝監視,只要安保措施合理,這些俘虜翻不起什麼浪花來。

這個時期的軍隊可不講什麼優待俘虜,經歷過戰場上的浴血拼殺的將官士卒,在對待俘虜時,基本都是冷血無情的。

崇禎十年時,考慮到大規模屯田的需要,朱由檢已經下旨把軍器監一分爲二,專門成立將作局生產農具,並且把將作局的第一個分局設在了西安府與盩厔縣向之間,利用盩厔早就開採和使用的鐵礦資源生產農具,供應陝西各府使用。

按照朱由檢的思路,以後大明境內鐵礦資源豐富的地區都要設立將作分局,全面開展先進農具的推廣和應用,從而大幅度提高大明農業的生產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既然確定了以農業爲基礎的戰略規劃,朝廷就要出臺相關配套政策予以扶持,成立將作局、提高工匠的薪資待遇就是最主要的,這其實相當於在潛移默化中擡升工匠們的社會地位,使得這個被全社會鄙視的下賤羣體逐步成爲社會的中堅力量。

自崇禎九年的新政實施以來,京城軍器監所有工匠的待遇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整個工匠羣體及親眷,已經從原先的食不果腹、家無隔夜糧,一躍成爲了各種消費的主力軍,從而帶動了各類商鋪和相關產業的蓬勃興旺。

崇禎八年朱由檢巧遇二丫時骯髒破敗的匠人衚衕,現在已經成爲了寬敞明亮的大街,原先那些破舊低矮的茅草黃泥房,全部翻建成了青磚大屋,居住在那裡的人們已經過上了比鄉村小地主還要富裕的生活。

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朱由檢希望這種情況在大明各地成爲常例,他堅信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至於給出關的官吏工匠再次提高薪資,這主要是考慮到遼東地區條件艱苦,如果從條件很好的京師前往苦寒之地,很多人心裡會有怨言的,這種怨言要是變成工作中的消極懈怠,對遼東開發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雖說工匠們現在富裕起來了,但也只是剛剛過上好日子而已,他們對於財富的渴望並沒有因此而止步,相反,只是剛剛起步。

挑選出關之人時,總會有人對能漲兩成薪資動心,有這一條就足夠了。

“啓奏聖上,新設遼寧行省下轄各府及下隸州縣之官員從何處挑選?由山東移民遼東於何時展開?其中所需錢糧從何處撥付?”

見朱由檢端起茶盞輕啜幾口放下後,吏部尚書周雲知道皇帝這是講完了,他四下看看後趕忙起身施禮奏道。

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三百章 證據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七十章 商路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
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三百章 證據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七十章 商路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