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

秦良玉的川軍坐鎮漢中,扼守住了陝西之賊經棧道入川的重要關口,並且隨時可以北上支援鳳翔府。

現在駐紮在鳳翔一帶的是勇將曹文昭和他的侄子曹變蛟,兩人帶着三千人馬與馬進忠、混天王等數股流賊鏖戰,目前雙方也是僵持狀態。主要是馬進忠等人旗下馬隊居多,官軍人數少,馬隊更是隻有曹變蛟的五百。官軍基本以防禦爲主,喜歡冒險的曹變蛟則是帶馬隊尋機突襲。

孫傳庭屯田取得的最大功效,便是極大的減輕了朝廷和陝北當地官府以及百姓的負擔。

原本官軍的餉銀不說,單單官軍消耗的糧食就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朝廷時常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把南方通過漕運運到京城的糧食,再組織起數千人的運輸隊伍,趕車挑擔運往陝西。

想到這個壯觀的場景,崇禎也是挺佩服這幫朝臣的。

單憑這一點,你就不能把人家罵的狗血噴頭,說的人家一無是處。

因爲陝西連續數年乾旱,大部分田地連年絕收,官軍想從當地徵糧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要是有糧老百姓還會造反嗎?

所以自京城組織人員物資往陝西輸送成了唯一的渠道。

每次一千或幾千民夫運糧,這一路近兩千裡的距離,單單這些民夫的消耗要多少?因爲他們是雙份---去了還得回來。

這一切都得兵部、戶部、順天府的官吏經過詳細的計算:官軍人數,民夫人數,人均每日吃用多少糧食,戰馬馱馬的草料需要多少,運到後能供給官軍多少日消耗,還得打出一些折扣,比如翻車了,遇到洪水,掉入河中等等意外之事的發生。

別忘了這不是一次性能解決的問題,最近幾年每年都要重複數次。在這個道路、運輸工具極度落後的時代,這絕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明史是滿清寫的,自然要把大明好的東西掩蓋,把缺點無限放大。要是真如明史上說的,皇帝急躁多疑,朝臣只知私利,大明早完蛋了。

之所以崇禎還能堅持十七年,就是因爲還是有很多默默無聞做着實事的官吏。雖然他們也會貪墨,也會利用職權謀取私利,但大節上他們還真沒有污點。

私心是人的本性,崇禎從來沒想過要求別人只付出不求回報。有功則賞,有過則罰,只要堅持賞罰分明,便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因爲陝西情況特殊,未經戰火的府縣屈指可數,朝廷無奈之下只得連續幾年減免陝西的賦稅。不減也不行,很多地方糧賦根本收不上來,不如索性做個姿態,告訴其他行省的士紳百姓,看見沒?朝廷體恤子民,知道陝西大旱,人民不易,直接把糧賦給免了。

西安府屯田收穫的糧食可以直接供給大軍食用,免去了長途運輸造成的巨大消耗和浪費,這等同於是給朝廷繳納賦稅了。

單從這一點來講,孫傳庭就算沒擒獲高迎祥,也已經是立下大功了。

想到這裡,崇禎又覺得有點對不起這位壯士。人家可是解決了讓朝廷頭疼好幾年的大難題啊,就給人家這麼點封賞?

不行,還得加點。

一個時辰後,數名錦衣衛攜帶崇禎書寫的一封手諭馳奔山西代州,手諭的內容是讓孫傳庭之子孫克敵入國子監讀書,幾人送達授手諭後,將護佑孫克敵一同返京。

這樣做更多的是一種姿態,好讓孫傳庭明白,你兒子的前程已經沒問題了,你在前面拼命吧。

崇禎的身側已是相當安全了。許多不安定的因素一一清除,手中既有完全掌控的強軍,又有可以刺探官府和民間輿情的組織,不必擔心被朝臣架空或指使不動人的情況。

歷史上的崇禎末期相當悲催。李自成大軍圍困京師,無奈之下崇禎終於放下面子和架子,想給自家的兒女留條活路。於是他找到駙馬都尉鞏永固,讓自己這個忠心耿耿的妹夫帶着太子和定王前往南京,好延續大明國祚。

但鞏永固非常坦白的告訴他,自己手下無人可用,只有一個家僕,想帶着太子逃奔南京根本不可能。

大家想想,一國之君,要是手下能有可用之人,他幹嘛要找鞏永固?

而鞏永固這樣的勳貴手下同樣無人!

那些穿越到快要上吊的崇禎身上,過去後就大殺四方的無腦文純屬瞎扯。

你還殺這個殺那個,那個時候,你連一個太監都指使不動。根本沒人聽你的,惹煩了人家一下就陰死你。

京城的衛生狀況堪憂,除了皇城,京城的其他道路基本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生泥就是京城的日常。

並且不管是居民還是商戶,都有亂丟垃圾的習慣,城內的排水暗渠基本都是堵塞嚴重,隨地大小便更是販夫走卒們習以爲常的事。

鑑於這種狀況,崇禎想起了錦衣衛的另一個職能----掌管京師街道修繕、管道維護。

於是崇禎一道諭旨,錦衣衛與順天府聯合起來,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

順天府四處貼出公告,並遣人大街小巷敲鑼打鼓的到處宣揚:即日起,京城之內禁止亂丟垃圾、隨地大小便,一經發現,不管何人,重則打板子,輕則罰銅錢。

宣傳了三日之後,錦衣衛和順天府組成聯合執法隊,分成若干小組,開始每日在京城內巡邏遊弋。

執法隊巡邏當天,便逮獲違反條例者上千人,對於願意交錢的,視情節輕重罰錢,亂丟垃圾的罰十文,隨地大小便的罰五十文,沒錢的窮光蛋,當場按到打十板子。

短短半月後,京城的大街小巷明顯乾淨起來,這種積累多年的惡習基本得到徹底解決,畢竟誰也不會錢多到邊丟垃圾便交錢的程度,何況被那麼多人圍觀,太丟人了。

順天府在城內每隔百步修建一個對方垃圾的池子,不管是住戶還是商戶,垃圾都要堆放到池子中,然後晚間由順天府僱傭專門人員用車子運到城外填埋起來。

考慮到京城有很多外來人員,他們的三急問題亟待解決。順天府按照指示,在城內人口密集的街區,每隔兩裡建造公廁一處,集市一里一處。公廁分男女,僱傭專人打掃清理。這兩項都不收費,統一有官府出錢,其實是崇禎自己掏的錢。誰讓他來自後世,受不了這種不文明的現象呢?

崇禎還自內帑中撥出銀錢交於錦衣衛,用於採買青磚和石材,僱人修繕城內道路。主要道路以石料鋪就爲主,街道衚衕裡則是鋪上青磚。

這個工程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主要是燒磚的窯口太少,石料的開採不易,鋪起來到不太費時。不過沒關係,等全部修好之後,一個嶄新的京城將會出現在所有人的面前。

疏通暗渠的工作也同時進行,雖然這幾年乾旱少雨,但不能只看眼前,還要爲將來着想。

掙錢的門路倒是有了幾處,但花錢的大頭卻是有更多,想起來就讓崇禎頭疼不已。

最大的兩頭,遼東和宗室,這兩個可以說都是直接導致朝廷破產的原因。

遼東基本上懂點歷史的都知道,每年的軍餉足有數百萬兩。崇禎穿過來後先後調出祖寬等部,劃撥給遼東的軍餉也相應減少了一些,但沒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遼東軍頭催要餉銀的本子基本上數日一封,就跟催命一樣。看着侯恂老頭的苦瓜臉,崇禎有些不忍,只得撥了兩回,每次二十萬兩,並讓內閣行文斥責遼東:寸功未建,何面目要餉?

等收拾完陝北流賊,解決遼東問題便提上了議事日程,關鍵是怎麼不留後患的徹底解決,崇禎暫時沒想道好辦法。只能用給祖寬、李重進加總兵銜,在京師各賜宅邸一所,並放出風聲,只要二人繼續建功,朝廷可能有封伯的打算這樣的手段進行試探。看能不能把遼東軍頭們分化瓦解,此事暫未見成效,不知祖、李二人究竟是何心思。

還有一個幾乎無解的問題---宗藩。

對於這個大明身上的吸血蟲兼寄生蟲,崇禎打心裡感到厭惡,可又不能公開翻臉。若是能解決掉宗藩的問題,相信朝廷的日子將會好上許多,各地王府周邊的百姓也輕鬆無比。

可是怎麼解決這個世紀難題呢?

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二百章 客戶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三十章 預謀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
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二百章 客戶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三十章 預謀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