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

沒錯,打頭的這近百輛偏廂車裡裝載的都是重達五百斤的中型佛郎機炮,這種佛郎機炮實心彈丸的射程已達到兩百餘步,而散彈的射程也可以覆蓋百步內的所有目標。

就在清軍炮手們紛紛打響了第二層剩餘的小號紅夷大炮、然後匆忙之間奔向第一排數量最多的佛郎機炮陣時,車營的偏廂車已經抵近到射程之內,馭手們紛紛將車子偏轉過來,迅速將牛眼蒙上,自己跑到裡側看護好拉車的犍牛,一輛輛偏廂車的擋板也是在咣噹作響中落了下來。

一聲尖厲短促的喇叭聲響過,驚天動地的巨響中,近百門佛郎機炮幾乎不分先後的發出了怒吼。

不同於清軍火炮次第發射的落後方式,車營這些經過葡萄牙正規軍隊軍官嚴格操訓出來的炮手,按照平時演練時養成的習慣,採用了齊射的方式,這種齊射的殺傷力遠遠大過了點射的效果。

近百顆黑乎乎的彈丸經過短距離的飛行後,如同冰雹一般從天空掉落下來,處在彈丸覆蓋範圍之內的物事瞬間被砸的七零八落,十餘名跑到前排炮位的清軍炮手被砸成了肉泥,上百名炮手輔助慘叫倒地,十幾門前排的佛郎機炮被彈丸命中後歪到一邊。

兩個炮陣中間位置的兩黃旗步卒和馬隊由於不在射擊範圍之內,這才僥倖得以存活下來,不然的話這一輪彈雨之下,隊形緊密的清軍將會承受巨大傷亡。

沒等清軍炮手們反應過來,經過稍微矯正射距及目標方位之後,又是巨響連連,明軍第二輪轟擊接踵而至,這次的殺傷效果更爲顯著,數十名清軍炮手以及上百名裝填手被彈丸直接或間接命中。

兩輪炮擊後,清軍炮手死傷過半,餘下活着的轉頭向後狂奔,試圖儘快逃離炮彈的殺傷,但佛郎機炮裝填迅速的優勢在這個時候得到了充分體現,第三輪激射而至的彈丸對逃竄的清軍進行了追射,又有十幾名清軍炮手倒地斃命,原本只有不到百人的炮手現在只有二十餘人存活了下來。

眼看着清軍炮手對己方已經構不成威脅,孫應元一聲令下,馭手們手腳麻利地取下牛眼上的棉布,隨即將車頭調轉衝向正北方,帶所有車輛完成了啓動的程序之後,短促的喇叭聲中,車營繼續緩緩地向着炮陣後方的清軍大陣迎了過去。

就在中路明清火炮互相對轟的時候,錦州城正面東側的右翼明軍也與清軍兩藍旗展開了搏殺。

明軍打頭陣的是一萬四千名宣大邊軍,這兩隻邊軍一直以來就是大明九邊中戰力最強的。

因爲宣大一線離京城最近,多年來一直擔負着拱衛京師的重要職責,加上運輸便捷的緣故,長期以來一直不曾缺少糧餉軍備,各部軍心士氣維持在較好的水平上。

最近幾年又有孫承宗和盧象升兩位重臣先後督軍宣大,期間兩人對宣大各部都進行過嚴格的整改,所以說現在的宣大邊軍實力比原先更勝一籌。

如果不是因爲火器配置比勇衛營、京營略少,單純比較戰力的話,這經過挑選的一萬多人只比勇衛營、秦軍、白桿兵略差,但比京營以及其他邊軍明顯要高出一籌。

楊國柱和虎大威也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雖說他們身上將門舊有的作風重了一些,但論起對手下的掌控力以及臨場指揮能力,並不差於孫應元、周遇吉等人。

加上二人率部臨陣後見到有如此多精強軍隊爲後盾,所以不管是他們兩人還是手下的將官士卒,幾乎每個人都想着在友軍面前露一手給他們看看。

隨着左中右三路人馬的同時行進,對面清軍左翼的兩藍旗兩萬多人也開始移動陣型迎上前來。

在觀察到右翼明軍的旗號後,濟爾哈朗心中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是暗自竊喜。

只要不是對陣明國新軍,多年來在與傳統意義上的明軍對壘時,清軍幾無敗績,並且每次基本都是大獲全勝,這種巨大的心理優勢讓兩藍旗的清軍頓時找回了信心。

按照事先制訂的戰術,就在雙方大陣接近到約莫一里左右的距離時,明軍大陣在喇叭聲中停下整隊,兩百名明軍率先離開己方大陣奔向前方。

這些士卒或扛或擡着諸多大小不一的圓形和方形物事,在離陣百餘步時停下腳步,然後在營官的喝令聲中手腳麻利地展開了佈置,而對面的清軍大陣依舊是步伐堅定的向着明軍行來。

看來是平時演練比較頻繁的緣故,這兩百名明軍動作都是異常熟練,須臾之間便將所攜物事佈置妥當,這時候對面的清軍前鋒距離他們只有兩百餘步了。

“引火!”

因爲清軍並沒有馬隊出前,帶隊的營官又等了片刻,直到看見清軍幾千名弓手出列後開始列陣準備突前時,這名膽大的營官才大聲下達了命令。

手持火繩的士卒在聽到命令後,紛紛吹燃火頭後點燃了那些物件後面長短不一的引信,隨着引信嗤嗤的迅速燃燒,那名營官再次喝令一聲,這幾百名明軍轉身向自己的陣前疾步而去。

沒等他們走出幾步,伴隨着中間戰場上隱隱不斷地炮聲,一聲聲尖利的嘯叫聲突然間劃破天空,隨着大股白色硝煙的升騰,一萬多支長箭先後飛向天空,在空中以各種姿態扭擺着、躥飛着,隨後在動能消失之後,箭頭朝下對着地面上的清軍弓手和前鋒陣列俯衝下來。

這些明軍士卒燃放的正是明軍傳統的大規模密集殺傷性武器:百虎齊奔和一窩蜂,以及只攜帶四支重箭的神火飛鴉。

百虎齊奔,顧名思義就是方形的發射筒中裝載着一百支長箭,而一窩蜂則是圓形發射筒中裝有三十二支長箭,這些火箭下方都帶有引信和引藥,最後有一根總引信將這些引信連接到一起,施放時只要點燃總引信便可。

神火飛鴉是用細竹篾、細蘆、棉紙做成鴉狀,腹內裝滿火藥,身下斜釘四支火箭,火箭不能釘的太深,否則會把藥筒前端燒穿,而火箭的孔徑以能容納三根引火線爲好。

使用時,也是點燃四支火箭微端的總引信,多火藥筒並聯推進,可增大射程或增加投送重量,但由於各個藥筒之間裝的火藥不均勻,所以經常導致方向失控。

由於宣大所面對的蒙古韃子式微多年,就算偶有犯邊也只是零星的幾百人,所以這些在大戰時才能派上用場的遠程打擊武器一直沒有用武之地,這次楊國柱和虎大威率部出關時乾脆一股腦的把倉房中的存貨全部帶到了關外。

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四百章 佈防
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四百章 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