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

就在得勝堡參將雷聲派遣快馬將捷報先後送往松山和京城的時候,錦州以北百里之地的義州城內外已經成了旗幟地海洋。

奉命南下的清八旗以及蒙八旗、漢軍旗、五千名朝鮮火銃手,總共十萬餘人先後抵達義州,再加上各旗帶來的八萬包衣,本來冷清孤寂的義州突然變得喧囂熱鬧起來。

此次除了兩黃旗有七千餘人留守盛京以外,建州可謂是傾巢出動,各旗所有十六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旗丁全部隨軍出征,這次算得上是大清立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了,由此可見皇太極打算一舉攻取關外堡城的決心和魄力。

此次清軍的主帥是鄭親王濟爾哈朗,豪格、多爾袞、嶽託爲副,其餘的如阿濟格、阿巴泰、蒙八旗的各個王爺等等,雖然身份尊貴,但也只能在帳下聽命。

而皇太極和禮親王代善則是留在盛京,負責後續人員的動員以及糧草物資的籌備,以保障前方急需時所用。

“諸位,本王奉皇命督師南下,臨行之時皇上有旨意發下,命本王以最嚴之軍規統帥全軍,不管是親王郡王,還是貝勒貝子,若有違軍令者皆斬!大夥兒除了同族便是同殿共事,故此本王先把醜話說在前頭,到時若有人犯了軍紀,別怪軍法無情!”

義州城南門外的一座大帳中,濟爾哈朗正在召集諸王、貝勒、貝子及衆多梅勒章京、甲喇章京議事,爲了強調召集的身份和地位,議事之前特意將皇太極給搬了出來。

多爾袞、豪格、阿濟格三人都是一副鼻孔朝天的樣子,根本沒把濟爾哈朗的話當回事。

而成親王嶽託等人則是鄭重地起身應命。

濟爾哈朗看到多爾袞等人的態度後心下惱怒不已。

但多爾袞和阿濟格兄弟倆掌握着實力強悍的兩白旗,豪格則是皇太極打算培養的接班人,自己對他們根本沒有任何的約束力,生氣也沒什麼用處。

“這回俺們大清以舉國之力攻伐明國關外之地,爲的就是給後代子孫打下一片富饒之處,獲取更多金銀布匹、奴才糧食等等好物事供自家享用。這一仗若能盡得鬆錦廣寧,待安穩數年再把山海關拿下來,明國的花花江山就如同脫了衣裳的美人一般擺在俺們面前,那還不是由着俺們玩弄?!”

濟爾哈朗說道這裡剛要放聲大笑,一道冷哼聲傳了過來:“鄭親王切莫想的太遠,山海關還在千里之外看不見影,還是先想法子拿下錦州再說吧!只要拿下錦州,俺們這趟纔不算白來,如若不然,其他的都是瞎扯!”

說話的是坐於豪格對面的多爾袞。

濟爾哈朗拋出的大餅對他來講沒有任何吸引力。

巨大的錦州城就是矗立在八旗面前的一座大山,這座大山把遼西遮擋的嚴嚴實實,建州費盡心力數次想把錦州拿下,但最後都是鎩羽而歸。

“鄭親王,我以爲睿親王說的在理。錦州城牆高大,城頭火炮威力極大,依我八旗現有實力想要在短期內拿下幾無可能;不僅是錦州,松山雖比錦州各方面都小,但火炮卻是一點不少,此兩城加上其後面的大興、興平二堡,俱有明軍重兵入駐,若是不想辦法予以拔除,怕是會傷了我軍之士氣啊!”

成親王嶽託爲了避免濟爾哈朗的尷尬,接話後將話題引向了正軌。

去年他率兩紅旗及蒙八旗、漢軍旗南下,在大興堡和松山吃過不小的苦頭,損兵折將之下只得灰溜溜地撤回了盛京。

在詳細彙報過兩次戰況後,皇太極對這位八旗的後起之秀倒是沒有太多責怪,並未將他削爵奪丁,只是未再安排大事給他處置。

這次作爲濟爾哈朗副手的嶽託,在與父親代善商議後,將兩紅旗的主力全部帶至鬆錦,準備尋機報上次的一箭之仇,也順便讓他人見識一下兩紅旗的實力。

剛纔濟爾哈朗的話題明顯扯的太遠,雖然是爲了鼓舞軍心士氣,但對於帳內打老了仗的這幫人來說,這些沒營養的宏圖大略毫無意義。

土地和人口財富是靠打仗搶來的,不是靠嘴巴說來的。

“呵呵,成親王說的皇上都已經想到了。你上次所用之挖壕戰術,這回還得用起來!”

濟爾哈朗笑呵呵的答道。

“我說鄭親王,挖壕圍城、誘敵打援,聽上去是不錯,可這回怕是行不通了!”

一旁的多爾袞忍不住插言道。

“哦?睿親王有何高見?爲何說此策不可行?那依睿親王之見,該當如何纔好?”

濟爾哈朗笑着問道。

“說實在的,我大清此次雖是大兵雲集與此,聲勢自是有了,可這糧草便成了最爲棘手之事!十萬大軍加上那些奴才們,日耗幾多?又能維持到何時?而明國物產如此之多,錦州城內兵員既少、儲備又多,豈能耗不過我軍?若是時日一久但我卻一無所獲,那除卻白白消耗無數、再次退回盛京以外,還有何有利之處?到時糧草消耗一空,那接下來建州該當如何?”

多爾袞本來就對皇太極調集重兵南下這一賭博式的舉動非常不贊成,但因爲八旗高層大都同意了這一方略,無奈之下只得聽命行事。

但他心裡始終憋着一股氣,這回終於找準時機把心中的疑慮講了出來。

多爾袞的話引起了帳內很多人的共鳴,很多相熟的人相互之間開始小聲議論起來。

“老十四說的不差!皇帝想的太過簡單了!現下咱們建州缺乏糧草物資是不假,從明國搶也是應當,可地方卻是選差了!沒想出法子來破城,就派了十餘萬人馬來圍城打呆仗,實在是消耗不起!爲啥放着上兩回破口的法子不用,非得在這地界平白耗費糧草物資,皇帝這是咋想的?!”

脾氣火爆的阿濟格沒好氣的大聲道。

他和多爾袞、多鐸也私下商議過搶掠大明的事,並且一致認定,從邊牆破口而入是最佳途徑。

因爲已經有過兩次成功的經驗擺着,就算明軍加強了防禦,但可以想見的是,守軍無論從火器還是員數上根本無法與鬆錦一線的明軍相提並論。

而且攻打邊牆的好處更是顯而易見。

只要破了口子,接下來就是直接面對明國的京畿地區,偌大的區域內城鎮衆多,並且防禦力量極其薄弱,大清的強軍儘可以縱橫往來,將明軍的各路兵馬各個擊破,然後再攻破城鎮大掠而歸,那纔是最佳策略。

而皇太極這次非要採用笨辦法來和明國硬槓,還妄想着奪下明國的關外之地,這簡直就是異想天開之舉。

“睿親王、十二貝勒稍安勿躁!我等所想皇上豈能沒想到?這回咱們不是依着原先的法子與明國交手,而是另有他法!”

第二章 駱養性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十七章 樊城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十七章 樊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
第二章 駱養性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十七章 樊城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十七章 樊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