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

崇禎十二年二月的大明西北地區依舊是處於春寒料峭的季節,帶着寒意的北風與溼潤溫暖的南風互不相讓,在這片遼闊的原野上追逐着、纏鬥着,遠遠望去,田野和山脈間已有嫩綠色隱現。

無論嚴寒如何的殘酷,春天終究是到來了。

陝西行省平涼府衛護縣七裡堡外的原野上,年過四旬的李保雙手環膝蹲在自家的田埂上,打望着綠油油的麥田。

午時的暖陽曬在清布襖子上,讓他感覺到格外的溫暖舒適,束髮的網巾已是漿洗的有些破損,一雙皁色布鞋上各自打着一塊補丁,藍色的布褲倒是還有七八成新的樣子。

李保的戶籍原屬延安府延長縣,崇禎九年時,隨着時任陝西巡撫孫傳庭的一聲令下,陝北一帶無數農戶拖家帶口的被遷至了平涼府,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修房建屋、開荒拓田、興修水利的大生產運動。

李保對於離開祖祖輩輩生存的土地雖然心有不捨,但他心裡明白,官府大老爺們是爲了讓他們活命,這才把他們安置到了平涼府來。

要是還在老家待下去,要麼會成爲流賊,走上造反掉腦袋的不歸路,要麼跟着大隊流民四處流動,最終化作路邊的枯骨。

從崇禎二年開始的異常天氣根本沒有好轉的樣子,本就乾旱的陝北地區雨水越來越少,大小河流慢慢都斷流了,只剩下乾涸龜裂的河牀還在向世人昭示着,這裡曾經是清澈見底的水脈。

越來越嚴重的旱情席捲了陝北地區,到了崇禎八年末,大部分村莊的水井都有了乾枯的跡象,人畜飲水都成了問題,就別說田裡的莊稼了。

就在農戶們日漸絕望,很多人已經逃散出去時,孫傳庭孫菩薩來了。

隨後的場景就是,在官府派下的救命口糧吊着命的情況下,崇禎九年間,數不清的李保們陸陸續續輾轉遷移來到了平涼府。

不知不覺間,遷到七裡堡已經有四個年頭了,這四年中發生的巨大變化,讓李保回憶起來卻依舊是恍如夢中。

與李保一家一起遷到七裡堡的陝北農戶大約有兩百餘戶、八百餘口,在經歷過第一年到來時,在原七裡堡的基礎上擴建新建屋舍、空閒時候拼命開荒拓田、所有人終於勉強安頓下來的艱難時光後,隨着各項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備,自崇禎十年起,日子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好轉了起來。

崇禎十年,剛剛有了安身立命之所的李保一家老少五口,在領取到了官府發下的兩把鐵杴、一把鋤頭、一架鐵製犁頭、一張木耙的條件下,在開春之後日夜勞作,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便開荒三十畝。

雖然錯過了當年的春耕春種,但還是趕着種上了一茬大豆,雖說是生地,但秋收時也有了十餘石的收成,而這些收穫的大豆被一家據說有官府背景的商行以市價全部收走,並把該付的銀錢折算成了糧食一次性給到李保一家。

李保被這種從未見識過和聽說過的仁義之舉給驚呆了。

他聽到官府派人到處宣講過,說是皇帝爺爺下旨,所有新開荒田三年不納賦稅、後三年減半徵收,平時也是官府定時派人下來,把一包包糧米運到村裡,然後按照新造黃冊上的丁口數,讓每家每戶領回家中用以餬口,官府老爺們這些施捨已經讓所有人都感恩戴德了,而這家商行爲啥也行官府之事?

商人不都是爲了多掙銀錢嗎?怎地也會如此大發善心?

十餘石大豆竟然被轉換成了五石的糧米,當李保和婆姨帶着家裡的兩個小子、一個閨女把糧食扛回家中後,一家人圍着小山一般的糧垛,眼神和臉上的神情都是一副不敢置信地樣子。

活了大半輩子的李保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如此多的糧食全都是自家的,並且不用上繳一粒米給官府。

這七百餘斤的糧米,只要算計着撐過寒冬和春日,等到夏天來臨後,攙上些野菜節省着吃,足夠撐到夏糧收穫了。

在收割完大豆之後,官府大老爺們根據每家新墾的田畝數發下了麥種,各家各戶的冬小麥已經全部種好,而李保家的田地經過一季肥田大豆的種植,來年的夏糧應該會有個相當好的收成。

對,收成會相當好。

對着一點,李保全家人都是深信不疑。

大片的田地中都已經打下了無數的深井,一架架腳踩的水車也被安放在了井口,李保和婆姨不顧初冬時的寒冷,赤腳踩在水車的木製腳蹬上愉快的踩踏着,然後低下頭看着清澈的井水被筒狀的木頭帶到地面,再慢慢灌倒自家的麥田中,這種情景讓李保在睡夢中都會時常笑醒。

一切就如李保的預測一樣,雖然從冬天到春末夏初,老天爺甚少降下雨雪,但因爲水井和水車的出現,崇禎十年,整個平涼府的新墾田地還是取得了豐收。

這一年,在種完冬小麥之後,李保並沒有閒下來,他帶着一家人再次開出了二十畝荒田,而耕作方式也會如此前一樣,先種一茬大豆,等地力足夠肥沃時再種小麥和粟米。

崇禎十年夏收時,李保家的三十畝冬小麥足足收穫了二十餘石糧食,經過脫粒打場晾曬後,足足有近三千斤的小麥被運回家中。

爲此,李保還特意加蓋了一間小屋作爲糧倉,並且專門去縣城購置了一把鐵鎖,把糧倉大門牢牢地鎖死,鑰匙就放在了屋裡的一處最隱秘的地方,李保每天都要數次打開這間小糧倉,進去看看有無老鼠齧咬的痕跡。

崇禎十年的大豐收是李保終身難忘的場景,直到多年以後他還要樂此不疲地提起。

因爲有生以來,李保和家裡人終於痛痛快快地、敞開肚子吃了一頓飽飯,由於吃的太飽的緣故,已經十六歲的大小子克化不了而腹脹如鼓,李保和婆姨架着大小子在院子裡溜達了半宿,直到雞叫天亮後,大小子的肚子才恢復了原狀。

這也是大小子終生無法遮掩的幸福的恥辱,多少年以後也是時常被家裡人提到此事,而作爲當事人的他卻始終都是一副憨笑的樣子。

李保打望着綠的油亮的麥苗,無聲無息地笑了,心裡那股子熨帖勁讓他有一股子去麥田裡打滾的衝動。

眼瞅着又是一個豐收的年景,那間糧倉怕是盛不下這般多糧食了,得趕緊再建一間更大更高的糧倉了。

大小子十八歲了,夏收後得給他張羅着蓋房子娶婆姨了。

原先因爲窮,自家二十多歲才娶上了婆姨,現在咱家有的是糧食了,給大小子娶婆姨可得好好挑挑。

聽里長說,又有一夥流民要來七裡堡落戶了,這可是個好機會,得從那些遷來的窮人家中挑個俊俏地兒媳。

嗯,就這麼定了。

第八章 皇莊4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百六十章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五章 皇莊1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二百章 客戶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
第八章 皇莊4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百六十章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五章 皇莊1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二百章 客戶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