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破敵

盧象升騎在馬上正在觀瞧流賊的陣勢,三裡橋一帶地勢平坦開闊,非常適合大規模的騎兵突擊,但可惜的是祖寬帶走了大部分騎兵,自己手下只有李重進的一千五百多騎兵,盧象同的兩百餘騎雖說也甚是精銳,但平日還是以哨探爲主,缺少大規模騎兵作戰的經驗。

騎兵衝鋒講究很多,每個騎兵之間的距離,先鋒和後排使用的兵器分派,衝陣後對戰場強弱的瞬間判斷,都會直接影響到整個戰局的勝負,個人武技再高,單槍匹馬的衝到人堆裡也是送死,必須有戰友之間默契的保護和配合,那些萬人敵的勇將,身邊必須有人替他擋住各種兵刃的攻殺,他們只需全力應對面前之敵即可,否則即便是無敵之人,也擋不住前後左右向他攻擊的各種武器。

對面的流賊分爲前中後三軍,兩邊各有約五百馬隊護衛側翼;前陣的賊兵接近萬人,以青壯爲主,最前排的賊兵約有兩千之數,具是一手持盾一手握着刀槍斧叉,手中的盾牌五花八門,皮盾木盾鐵盾都有,甚至還有用砍削過的厚門板作爲盾牌的。

後面則是最大股的賊兵,手持各種兵刃,一旦前排突破官軍陣勢,就衝上去混戰。

盧象升率部與賊人交手多年,自是經驗豐富;起先賊人根本不敢與官軍正面列陣對敵,往往是遠遠看到官軍旗幟就跑,誰逃得性命算是命大,擺脫官軍追擊之後再自行聚攏。現在的流賊和原先大不相同,經過多年的交戰,活下來的老賊們已經敢於和官軍正面對戰了;並且學會了詐敗誘敵,小股官軍要是大意追擊進入伏擊圈,則賊人四面圍上來攻殺,賊人們的戰鬥力已經得到了很大提升,唯一吃虧的地方在於兵刃鎧甲不如官軍精良。

天雄軍是盧象升任大名知府時建立的,朝廷雖然也從軍器監下發了兵刃鎧甲,但大多陳舊殘破,不堪使用;盧象升憑藉巨大的個人魅力,從地方鄉紳大戶中募集大批銀兩,方纔給大部分將士配齊了裝備,經過多年的征戰,兵刃甲冑大部分也已損壞,只能在戰後紮營時,由隊伍裡會鐵匠手藝的士兵自行修補。

自崇禎八年下半年開始,穿越過來的朱振卿非常重視官軍的後勤保障,主管軍器監的畢懋康幾人也是兢兢業業,加上工匠們待遇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後迸發出的工作熱情,軍器監出產的各種兵器甲冑,質量得到極大提升,按照崇禎的吩咐,各種軍用物資優先供給盧象升、洪承疇二人,因爲這兩人正奮戰在剿賊的第一線,其次多餘的纔給遼東以及宣大一線輸送一點,因爲按照歷史的軌跡,崇禎知道起碼近幾年,這兩個地方不會發生大規模戰事,好東西給他們也是浪費不是,好鋼用在刀刃上,這句話是最好的說明。

天雄軍在汝州整修其間,源源不斷的軍需品從京師送來,利可斷金的長刀,鋒利透甲的長槍,五十步能破鐵甲的三棱箭頭,上百杆新式火銃和彈藥,甚至還有技術已經成熟的震天雷,重量在兩斤左右,力大的兵卒經過訓練可以擲出四十餘步,殺傷範圍十步到二十步左右,盧象升看到震天雷的威力之後欣喜萬分,爲此專門挑選了一百個膽大心細力氣大的士卒充當擲彈兵,盧象升相信,從沒見識過震天雷的流賊們,在巨大的爆炸聲以及殺傷力面前,將會發生怎樣的潰敗。

這次隨隊的川軍也是跟着沾了光,不光補發了半年的糧餉,很多精銳兵卒也換了更鋒利的兵刃,防禦力更強的棉甲,可把秦翼明和高其勳等高級將官高興壞了,千總以上的將領全部配備了精良的鎖甲,防禦弓箭和刀槍劈刺的能力大大提高,雖然對於鈍器諸如狼牙棒,鐵錘之類的擊打防禦差一些,但相比以前的皮甲已經是沒法再好了。

觀察完流賊陣勢後,盧象升語氣平靜的下令:“進!”

隨着楊茂功擺動手中旗幟,天雄軍五千餘人以及六千川軍齊聲喝道:“護!”,官軍大陣開始緩緩移動起來,走在最前面的是兩百名身穿兩層鎧甲的重步兵,這也是盧象升精心打造的破陣利器,他從天雄軍中挑出兩百名體格出衆,力大無比的敢戰之士,配備頁錘、狼牙棒、連枷之類的鈍器,外穿二十幾斤的鎖甲,內套一層棉甲,八瓣鐵盔,腳穿鐵網靴,雖然移動速度慢一些,但防護力無與倫比,這也是崇禎的建議下搞出來,爲此軍器監製造甲服的工坊日夜開工,大半年才產出了兩百餘套鎖甲以供使用。

對面的流賊也已經開始向官軍迎來,比起官軍陣列的整齊,流賊的陣型還是一如既往的混亂,前排的賊兵雖然也算精銳,但畢竟平日沒有操演,他們一貫作風就是一擁而上,剛開始還比較齊整,幾十步後有步子邁的快的賊人已開始脫離大隊,衝在了整個陣列的最前面。

官軍依然隊列整齊的行進中,每走出幾十步,帶隊的各級將官便大聲喝令整隊,後排有些步伐稍微散亂的兵卒,隨着口令跟上整個隊伍,這些都是汝州整軍時新募的士卒,雖然日常操訓時像模像樣,但畢竟沒有上過真正的戰場,第一次面對如此大的場面,難免精神高度緊張,很多人只是機械的跟隨大隊行進,腦子裡確是一片空白,這些新兵都被安排在後面,以免開始戰鬥時發生意想不到的情況,這些人只有見過血之後纔會成長起來。

雙方距離一里左右的時候,前排的流賊們已經開始叫喊着衝起來,隨着一聲喇叭聲,官軍大隊停止前進,一千餘名弓手出列後分爲前後兩排,各自從箭囊中取出三隻長箭插在身前的地上,一名弓手彎弓搭箭斜斜射向前方,長箭飛出五十餘步後掉頭向下紮在地面,這是測距箭,流賊只要到達這個區域便是弓箭的有效殺傷範圍。

天雄軍兩百名重步兵排成一排,這些都是打了多年仗的老卒,作戰經驗相當豐富,他們輕蔑的看着衝來的賊兵,就像看死人一樣,與流賊交手多年,這些賊人還是沒有改掉固有的陋習,數百步外開始衝鋒,等衝到陣前交手的時候,體力已消耗小半,揮動兵器交手不用一刻鐘,體力便會消耗殆盡,他們拼命叫喊着衝鋒,其實不過是因爲內心膽怯給自己壯膽而已。

數十息的功夫,已經有流賊越過了測距箭的位置,一聲稍微長一點的喇叭聲響起,弓手們將弓斜向指向天空,大隊流賊已經吶喊着到達攻擊範圍之內,一聲短促的喇叭聲響了一下,千餘隻長箭幾乎同時飛向天空,眨眼間到達賊兵們的上空,然後轉而向下,狠狠的扎向人羣。

“舉盾!舉盾!”

流賊頭領聲嘶力竭的叫喊着,但弓箭已經落了下來,舉盾稍晚一些的賊兵紛紛中箭,三棱長箭輕而易舉的破開賊人們身上的皮甲、棉甲後扎進身體裡,一片慘嚎聲響起,數百名着甲的賊人或死或傷,賊兵們慌忙舉起盾牌遮擋,官軍弓手連射四輪後轉身從隊伍的間隙回到後排,因爲賊人有了盾牌的防護,後面幾輪弓箭的殺傷小了很多,但也有百餘名賊兵喪失了戰鬥力。

流賊看到官軍弓手退開,原本跌落的士氣頓時大振,從又喊叫着衝來,至於倒地的賊兵根本沒有人管,死掉的還好,傷勢較輕的自行向後跑去,重傷倒地的從大聲慘叫到叫聲逐漸衰微,直至流血而死。

在帶隊把總的喝令聲中,兩百名重甲步卒舉步迎向數十步外的賊人,長槍手和刀盾手緊跟而上,護着重甲步卒的兩側,眨眼間,官軍和賊兵轟然撞在一起。

率領這隊重甲步卒的把總名叫周雄,三十餘歲,六年前自大名府應募跟隨盧象升剿賊至今,鐵匠出身,身高體壯,力大無比,手持一柄長柄鐵錘,錘身一米五,精鐵鑄造的錘頭足有嬰兒頭部一般大,重達二十餘斤。

他腰身用力,掄起鐵錘砸向衝來的一名賊兵,那名賊人見鐵錘砸來,連忙單手舉起鐵盾去擋,只聽“Duang”的一聲巨響,賊人的鐵盾被巨力砸的凹陷下去,持盾的手臂被連同肩胸被砸塌,內臟被震碎,鮮血夾雜着碎肉從口中噴出,叫聲都沒發出就倒地身亡。

周雄收回鐵錘橫向一掄,數名賊人手中的盾牌刀槍被掃飛,一名賊人矮身跳到他身側揮刀橫斬,一陣讓人牙酸的金屬摩擦聲響起,長刀劃過鎖甲濺起一溜火花,根本沒有劃開鐵甲,沒等賊人再次揮刀,一柄連枷敲在他的頭部,賊人頓時腦漿迸裂倒地而死。

第十五章 譁變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九十章 平息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五十章 殘暴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
第十五章 譁變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九十章 平息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五十章 殘暴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