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

朱由檢心裡非常清楚,想要通過一場後世所謂的“罵戰”,從而一舉推翻儒家那些糟粕文化在大明所佔據的統治地位是絕無可能的。

這場論戰最終只能起到有限的引導作用,畢竟一種悠久文明的生命力是異常頑強的。

經歷無數代傳承的東西已經根深葉茂,只有不斷地祛除其病體,用更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嶄新觀念對其進行改造和替代,最後纔可以達成目的。

朱由檢並沒有徹底傾覆儒家文化的想法,儒家文化所具備的很多特質是其他文化無法比擬的。

但是,就如所有文明誕生之初,並不具備當下之形態一樣,任何文明都需要經過實踐去摸索和探尋,纔會不落後於時代的發展和進步。

與時俱進的文明纔是最先進、最具活力的文明,這種先進文明的環境裡,纔會誕生最好的體制。

儒家文明必須摒棄務虛不務實的缺點,保持和發揚“以人爲本”的優良傳統,更多吸收其他文明中的先進理念,促使華夏文明始終領先於世界。

此次大論戰中,受益最大的就是皇明週報,隨着加入論戰的士人越來越多,報紙的銷量有了一個爆發性的增長,影響力也是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現在的報紙已經改爲兩天一期,工作量隨之增加很多,發行量的劇增也使得報社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採編人員的增加也使得新聞的及時性和題材多樣性更加靈活豐富,毫不誇張的說,現在的皇明週報已經初步具備了現代媒體的雛形,也成爲了引領大明前進方向的一面旗幟。

這也是朱由檢希望看到的。

報紙在民間的影響力越大,那它報道的內容就會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會在不知不覺間影響民衆的行爲和思想,這對大明社會的變革會有着深遠的意義。

隨着論戰的升級,傳統儒學和以陽明心學爲首的務實學派之間的碰撞越發激烈,雙方之間誰也說服不了誰,每一期的皇明週報上,整版都是這種辯論的文章,這些名士大儒個個引經據典、含沙射影、指桑罵槐,文章的內容也能看出,雙方的火氣越來越大,就差擼起袖子當街掐架了。

京城由於衙門衆多,而且這幾年學堂也相繼開辦了很多,普通民衆識字率很高,大部分家庭收入也不低,在忙碌一天後,花幾個銅錢買上一份報紙,看看大佬們罵戰,就成了很多家庭茶餘飯後的樂趣之一。

兩個月以來,爭論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甚至已經有很多官員加入其中,有不少傳統儒學的死硬分子通過各種渠道上書,要求內閣懲處這場論戰的始作俑者,把朱舜水和吳偉業貶到地方爲官,以便平息這場好像無休止的風波。

閣臣們對這件事的看法也是不太一致,但他們都知道皇帝向來提倡務實主義,從而進一步推斷出這篇文章極有可能就是按照皇帝的意思才刊發,所以儘管外界羣情洶洶,但閣臣們卻始終保持沉默,既沒有摻和也沒有表態。

內閣這種坐視不理的態度也引起了不少名士的不滿。

街頭巷尾已有不少言論,直指孫傳庭、盧象升等人尸位素餐,面對有人膽敢公然質疑名教的無恥行徑,居然對其進行嚴厲打擊,這種做法哪裡對得起歷代先賢之教誨,此等人就不該居於廟堂之上。

處於這場風波中心的朱舜水和吳偉業現在也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強大壓力。

兩人除了正常公事外,還要花費大量精力來撰寫文章,以回擊外界的質疑和謾罵,甚至就連家宅門前也有人對他們進行圍堵和謾罵。

不過幸好兩人都是意志力極其強大之人,對於心中的理想和信念都是抱着一種執念,一直不爲壓力所動搖,再加上朱由檢吩咐錦衣衛對他們予以隨身保護,並將那些有過激行爲的人抓了幾次,這才制止了事態有進一步失控的局面。

雖然閣臣們並未就此事表態,但參與論戰並發表反對意見的不少中下級官員卻都受到了上官的警告:一切以公務爲主,切勿過多觸及其他。

大部分反應快、腦子活、嗅覺靈敏的官員立刻收聲,再也不對此事表態。

這些人突然之間明白了這件事中的利害關係,知道既然是上官態度明確,自己再摻和下去的話恐怕不會有好果子吃。

而剩餘少部分反應遲鈍、思想僵化的官員依舊我行我素,不論是在公開場合還是私下,處處表達對朱舜水等人極度不滿之意,其中不乏有上書要求貶謫二人者,這裡面叫囂最厲害的當屬禮部儀制司郎中郭太沿、光祿寺大官署主事範德慶、太常寺少卿李顯明等人。

這幾人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所就職的衙門都是清閒之地,平日裡也沒多少正經公務,所以閒工夫特多。

這人一旦閒下來時間長了,那就想着找點事做了。

郭太沿等人平日裡便時常聚在一起,宴飲之餘,沒少感慨自家懷才不遇,朝堂大佬有眼無珠之類的話題,有事沒事就上本給朝廷出臺的政令挑刺,滿心指望能引起重臣的賞識,從而平步青雲、一飛沖天。

但事實卻讓他們大失所望。

對於他們在奏本中空洞乏味,又蒼白無力的內容,往往在內閣中書舍人那裡就背扔到字紙簍裡,那有可能到的了頂尖大臣的手中。

郭太沿等人也不是沒猜到這篇文章背後有皇帝的身影,但他們以爲在如此強大的反對聲中,不管是誰最後都會妥協,只要自己在其中表現賣力,贏得衆多名士的支持,那將來就有機會藉助巨大的名聲要挾朝廷索要更好的官職。

遺憾的是,幾人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三百六十章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二章 駱養性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九十章 平息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
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三百六十章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二章 駱養性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九十章 平息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